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们利用问卷调查法对贵州城乡居民城乡进行调查,深入了解城乡居民对物价变化的真实感受,发现农村居民感受到的物价上涨幅度低于城市居民,但农村居民收入低,应对物件上涨的能力弱,物价上涨对农村居民的负面影响强于城市居民,绝大部分城乡居民会减少开支以应对物价上涨;可以通过控制对城乡居民影响较大的食品、住房、衣着、农业生产物资、燃料、教育、医疗保健等的价格上涨幅度,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拓展产品和服务在消费档次上的多样性来减少物价上涨给人们带来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物价变化 贵州 城乡居民 问卷调查 影响
1 问题的提出
经过查阅现有的文献资料,我们发现研究物价变化给人们带来的影响是一个热点问题。2006年至2010年,贵州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别为101.7、106.4、107.5、98.7、102.9[1],在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排名分别为第23位、第30位、第26位、第7位、第4位,我们可以看出2006年以来,贵州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经历了较大的波动。无论是物价上升或下降,都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司司长魏贵祥2009年11月9日表示,价格统计调查和指数的编制十分复杂,与人们购买商品的实际确实存在差异,既不能说明国家统计部门的数据不准,也不能否认人们的感受不对[2]。我们认为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贵州省城乡居民进行调查,深入了解人们对物价变化的感受,以及物价变化给人们带来的影响,有针对性地提出有利于减弱物价变化的负面影响的对策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2 研究设计
2.1 主要概念界定
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以居住地为准,城市居民指居住在县城、县级市、地级市和贵阳市市区的居民,其余为农村居民。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关于“物价变化”、“物价变化对人们的生活影响”的相关书籍、论文、新闻报刊等文献资料,并进行分析和归纳,对本研究工作的顺利实施起到了基础性指导作用。
2.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课题组设计了《物价变化对贵州城乡居民生活的影响调查问卷》。问卷结合了物价变化的特点和课题研究内容进行设计,问卷用词、问题及选项设置遵循调查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在开展正式调查前进行了小范围的试调查,之后根据实际调查情况对问卷的问题和选项进行了一定的修改和调整,并在实施正式调查前对修改和调整后的问卷进行了效度和信度检验。
①效度检验
请7位专家(教授4名、副教授3名)分别对问卷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进行评价。检验结果表明,问卷的内容有效率为71.4%,基本有效率为28.6%(表1),表明问卷的内容有效地涵盖了研究内容的不同内涵领域;问卷的结构有效率为85.7%,基本有效率为14.3(表2),表明问卷设计合理。
②信度检验
采用复测法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使用同一份问卷对贵阳市30名居民先后进行了两次调查,时间间隔为3周,经统计分析,两次测量结果的皮尔生积矩相关系数r=0.9479,P=0.0000,说明测量的随机误差小,测量结果可靠。
③样本容量与抽样方法
本次调查设最大允许绝对误差为5%,置信度为90%,由于无其他信息估计物价变化对贵州城乡居民生活的影响情况,无法预先估计出总体比例的大小,出于保险原则,取P=0.5,最小样本容量为271。考虑到问卷的回收率可能不高,城市居民调查样本容量设为360户,农村居民样本容量设为900户。
本次调查采用分群随机抽样,将样本容量平均分配到贵州省9个地州市中。每个地州市随机选取2个城市样本(样本容量20户)和3个农村样本(样本容量30户)。
④调查实施与数据整理
本次调查由4名讲师根据调查需要,随机选取来自贵州省9个地州市中的45名本科生组成调查小组,由项目负责人对调查人员进行培训,于2011年7月将调查问卷发放给45名調查人员,同时发放调查指南45份。45名本科生于2011年8月对各自居住所在地周围的居民进行入户调查,每户人家选择1位居民填写调查问卷,如调查对象能自己填写的由调查对象填写,调查对象不能填写的由调查人员填写,不能完成的调查问卷可交回空白问卷。于2011年9月开学时将调查问卷收回。城市居民收回调查问卷346份,回收率为96.1%,空白问卷98,作答问卷248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13份,有效率85.9%。农村居民收回调查问卷847份,回收率为94.1%,空白问卷253份,作答问卷594份,其中有效问卷为503份,有效率为84.7%。所得数据运用SPSS17.0软件和EXCEL表格进行整理和分析。
3 数据分析
3.1 样本构成情况分析
城市居民共收回有效调查问卷213份,其中男性116人,女性95人,性别缺失值2人。农村居民共收回有效调查问卷503份,其中男性334人,女性168人,性别缺失值1人。调查对象分布在各地州市(表3),城市家庭的人口数集中在3至5人之间,3口之家最多;农村家庭人口数集中在3至6人之间,3口和4口之家最多(表4),年龄主要在24岁至45岁之间(表5)。农村调查对象中有66.2%的职业为务农,城市调查对象职业分布则较为广泛。以上数据表明,此次调查的样本构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2 贵州省城乡居民的经济状况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2010年贵州省农村居民的家庭年收入69.2%在2万元以下,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集中在2至4万元之间(图1)。农村居民家庭年支出70.8%在2万元以下,城市家庭年支出集中在1至3万元之间(图2)。
3.3 贵州省城乡居民对物价变化的感受情况分析
我们采用李克特量表法对贵州城乡居民对物价变化的感受情况进行调查,将物价变化设置为7个等级:-3表示物价下降过快,-2表示下降较快,-1表示稍有下降,0表示平稳,1表示稍有上涨,2表示上涨较快,3表示上涨过快,4表示不清楚。调查结果表明,城乡居民感受到水、电价格上涨幅度最小,其余依次为教育、家庭设备、医疗保健、交通、农业生产物资、衣着、燃料等的价格,介于稍有上涨至和涨较快之间,食品、住房价格上涨幅度最大(图3)。将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对物价变化的感受得分进行平均数差异t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城乡居民对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燃料、交通、教育等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化幅度的感受无显著性差异;而城市居民对水、电、住房、和医疗保健的价格变化幅度的感受明显高于农村(表6)。 3.4 物价变化对贵州省城乡居民的生活影响分析
3.4.1 贵州省城乡居民的家庭开支情况分析
城市居民中,有93.9%的家庭主要用于购买食品,水、电、燃料位列第二,衣着位列第三;农村居民中,有78.4%的家庭主要用于购买食品,衣着位列第二,水、电、燃料位列第三(表7)。设显著性水平α=0.05,U检验结果表明主要用于购买食品、交通、水、电、燃料、文化娱乐、住房、房租等产品和服务的城市居民比农村居民多,而主要用于购买教育和农业生产物资的城市居民比农村居民少,在购买衣着、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等方面无显著性区别。
3.4.2 物价变化对贵州省城乡居民的影响情况分析
①总体物价变化对城乡居民的影响情况分析
城市居民中,仅有1.9%的人认为物价变化对自己无影响,30.7%认为稍有影响,51.4%认为影响较大,16%认为影响很大。农村居民中,2.6%的人认为物价变化对自己无影响,25%认为稍有影响,51%认为影响较大,21.4%认为影响很大(图4),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在物价变化影响程度四个反应量的百分比同质性卡方检验的Pearson卡方值为4.271,自由度为3,显著性概率值P=0.234>0.05,未达到0.05显著性水平,在物价变化影响程度四个反应量上没有一个选项的百分比间有显著性差异,即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所感受到的总体物价变化对自己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
城市居民中有1.4%的人认为总体物价上涨完全可以接受,45.2%认为勉强可以承受,39.5%认为有点承受不住,13.8%认为无法承受(图5)。91.5%的人家庭开支增加,6.6%不变,1.9%减少(图6)。从物质方面看,58.9%的家庭生活水平上升,12.7%不变,26.4%下降,1.9%不清楚(图7)。
农村居民中,有2%的人认为总体物价上涨完全可以接受,33%认为勉强可以承受,46.6%认为有点承受不住,18.4%认为无法承受(图5)。89%的人家庭开支增加,7.2%不变,3.8%减少(图6)。从物质方面看,58.4%的家庭生活水平上升,13.5%不变,25.7%下降,2.4%不清楚(图7)。
对城乡居民对物价上涨的接受程度进行百分比同质性卡方检验,Pearson卡方值为9.805,自由度为3,显著性概率值P=0.020<0.05,达到0.05显著性水平,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对物价上涨的接受程度四个反应量上至少有一个选项的百分比间有显著性差异。设显著性水平α=0.05,经U检验,认为物价上涨勉强可以承受的城市居民显著多于农村居民,有点承受不住的农村居民显著多于城市居民。总的来说,农村居民对物价上涨的负面感受更加强烈。
家庭开支变化情况、生活水平变化情况的百分比同质性卡方检验结果均未达到0.05的显著性水平,表明贵州省城乡居民家庭开支变化情况、生活水平变化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
②各类物资价格变化对城乡居民生活的影响情况分析
城市居民中73.9%的人认为食品价格变化对生活的影响最大,水、电、燃料价格位列第二,住房价格位列第三。农村居民中59.4%的人认为食品价格变化对生活的影响最大,教育价格位列第二,农业生产物资价格位列第三(表8)。设显著性水平α=0.05,U检验结果表明食品、住房、文化娱乐价格对城市居民的影响比农村居民大,教育和农业生产物资价格对农村居民的影响比城市居民大,其余物资价格对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
将各种物资价格变化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情况作为应变量,城乡居民对物价变化的感受幅度、城乡居民家庭购买各类物资的情况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物价变化对城乡居民的生活影响与物价变化幅度显著正相关(1),与居民购买各类物资的情况显著正相关;即某物资的价格变化幅度越大,主要用于购买该类物资的居民越多,该类物资对城乡居民的生活影响也就越大。
3.5 贵州省城乡居民对物价变化的应对能力及应对措施分析
3.5.1 贵州省城乡居民对物价变化的应对能力分析
从城乡居民对家庭收入变化与物价变化相比的感受来看,城市居民中,有84.3%的人感觉家庭收入上涨,其中11.4%感觉比物价上涨速度快,16.2%感觉与物价上涨速度一致,56.7%感觉比物价上涨速度慢;农村居民中,有77%的人感觉家庭收入上涨,其中8.3%感觉比物价上涨速度快,12.9%感觉与物价上涨速度一致,55.8%感觉比物价上涨速度慢(表9)。设显著性水平α=0.05,经U检验,认为收入上涨的城市居民显著多于农村居民,认为收入没有变化的农村居民显著多于城市居民,认为收入减少的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无显著性差异。总的来说,从收入变化情况来看,城市居民应对物价上涨的能力比农村居民强。
认为家庭开支增加的居民中,46.4%的城市居民认为增加的收入能弥补增加的开支,而53.6%的人认为不能弥补;34.5%的农村居民认为能弥补,而65.5%的人认为不能弥补。经U检验,认为增加的收入能弥补增加的开支的城市居民显著多于农村居民,表明城市居民应对物价上涨的能力强于农村居民。
3.5.2 贵州省城乡居民对物价变化的应对措施分析
面對物价上涨,城市居民中,11.7%的人表示会大量减少开支,82.6%的人表示会减少不必要的开支,5.6%的人表示不会缩减开支;农村居民中,10.7%的人表示会大量减少开支,80.1%的人表示会减少不必要的开支,8.1%的人表示不会缩减开支。经百分比同质性卡方检验,Pearson卡方值为2.530,自由度为2,显著性概率值P=0.282>0.05,未达到0.05的显著性水平,表明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面对物价上涨的否缩减开支方面的各项选择无显著性差异。
会缩减家庭开支的城市居民中,有70.9%的表示会缩减衣着方面的开支,文化娱乐位列第二、食品位列第三;会缩减家庭开支的农村居民中,有63.3%表示会缩减衣着方面的开支,食品位列第二,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位列第三(表10)。总的来说,城乡居民缩减开支的选择对象依次为衣着、食品、文化娱乐、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交通、水电燃料、住房、农业生产物资、医疗保健、房租、教育。
4 结论与建议
农村有一部分物资可以自产自销,对物价变化幅度的感受比城市低,但由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应对物价上涨的能力比城市居民低,对物价上涨的负面感受较城市居民强烈。从物质方面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总体在改善,改善速度大致相同,由于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起点不同,长此以往,会导致城乡差距拉大。半数以上的城乡居民认为收入上涨幅度小于物价上涨幅度,增加的收入不能用于弥补增加的支出,有一部分居民收入水平下降,生活水平降低。绝大部分城乡居民家庭开支增加,会通过缩减开支来应对物价上涨,不利于扩大内需。因此,控制和缩小物价上涨对城乡居民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减少物价上涨给城乡居民带来的负面影响:
4.1 控制物价上涨
建立和完善市场价格调控机制,控制物价上涨,尤其是控制好食品、住房、衣着、农业生产物资、燃料、教育、医疗保健等对城乡居民生活影响较大的物资价格,有效降低城乡居民的开支增加幅度。加强市场监督,加大对假冒伪劣、哄抬物价、食品安全、行业垄断经营、欺行霸市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加强各类物资供求信息的信息化建设,搭建多渠道、低成本的供求平台,减少中间流转环节。
4.2 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通过发放物价上涨补贴、拓展城乡居民就业渠道等办法和措施,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引导和扶持农村居民种养殖各类价值更高的动植物,推进农村农产品深加工工业的发展;给外出打工的农村居民提供技能培训和就业信息,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4.3 拓展产品和服务在消费档次上的多样性
通过市场竞争与政府调控相结合,在消费档次上拓展各种产品和服务供给的多样性,让城乡居民在消费时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年鉴(2007-2011年).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2]中新网2009年11月9日电.统计局官员:物价指数与居民感受确实存在差异.中国新闻网.
基金项目:贵阳学院院级课题,(课题批准编号:200920)。
作者简介:
韩英,(1981-),女,贵州安顺人,贵阳学院审计科讲师,管理学硕士。
宋相豫,(1981-),男,河南人,贵阳学院机械系讲师,管理学硕士。
关键词:物价变化 贵州 城乡居民 问卷调查 影响
1 问题的提出
经过查阅现有的文献资料,我们发现研究物价变化给人们带来的影响是一个热点问题。2006年至2010年,贵州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别为101.7、106.4、107.5、98.7、102.9[1],在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排名分别为第23位、第30位、第26位、第7位、第4位,我们可以看出2006年以来,贵州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经历了较大的波动。无论是物价上升或下降,都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司司长魏贵祥2009年11月9日表示,价格统计调查和指数的编制十分复杂,与人们购买商品的实际确实存在差异,既不能说明国家统计部门的数据不准,也不能否认人们的感受不对[2]。我们认为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贵州省城乡居民进行调查,深入了解人们对物价变化的感受,以及物价变化给人们带来的影响,有针对性地提出有利于减弱物价变化的负面影响的对策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2 研究设计
2.1 主要概念界定
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以居住地为准,城市居民指居住在县城、县级市、地级市和贵阳市市区的居民,其余为农村居民。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关于“物价变化”、“物价变化对人们的生活影响”的相关书籍、论文、新闻报刊等文献资料,并进行分析和归纳,对本研究工作的顺利实施起到了基础性指导作用。
2.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课题组设计了《物价变化对贵州城乡居民生活的影响调查问卷》。问卷结合了物价变化的特点和课题研究内容进行设计,问卷用词、问题及选项设置遵循调查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在开展正式调查前进行了小范围的试调查,之后根据实际调查情况对问卷的问题和选项进行了一定的修改和调整,并在实施正式调查前对修改和调整后的问卷进行了效度和信度检验。
①效度检验
请7位专家(教授4名、副教授3名)分别对问卷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进行评价。检验结果表明,问卷的内容有效率为71.4%,基本有效率为28.6%(表1),表明问卷的内容有效地涵盖了研究内容的不同内涵领域;问卷的结构有效率为85.7%,基本有效率为14.3(表2),表明问卷设计合理。
②信度检验
采用复测法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使用同一份问卷对贵阳市30名居民先后进行了两次调查,时间间隔为3周,经统计分析,两次测量结果的皮尔生积矩相关系数r=0.9479,P=0.0000,说明测量的随机误差小,测量结果可靠。
③样本容量与抽样方法
本次调查设最大允许绝对误差为5%,置信度为90%,由于无其他信息估计物价变化对贵州城乡居民生活的影响情况,无法预先估计出总体比例的大小,出于保险原则,取P=0.5,最小样本容量为271。考虑到问卷的回收率可能不高,城市居民调查样本容量设为360户,农村居民样本容量设为900户。
本次调查采用分群随机抽样,将样本容量平均分配到贵州省9个地州市中。每个地州市随机选取2个城市样本(样本容量20户)和3个农村样本(样本容量30户)。
④调查实施与数据整理
本次调查由4名讲师根据调查需要,随机选取来自贵州省9个地州市中的45名本科生组成调查小组,由项目负责人对调查人员进行培训,于2011年7月将调查问卷发放给45名調查人员,同时发放调查指南45份。45名本科生于2011年8月对各自居住所在地周围的居民进行入户调查,每户人家选择1位居民填写调查问卷,如调查对象能自己填写的由调查对象填写,调查对象不能填写的由调查人员填写,不能完成的调查问卷可交回空白问卷。于2011年9月开学时将调查问卷收回。城市居民收回调查问卷346份,回收率为96.1%,空白问卷98,作答问卷248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13份,有效率85.9%。农村居民收回调查问卷847份,回收率为94.1%,空白问卷253份,作答问卷594份,其中有效问卷为503份,有效率为84.7%。所得数据运用SPSS17.0软件和EXCEL表格进行整理和分析。
3 数据分析
3.1 样本构成情况分析
城市居民共收回有效调查问卷213份,其中男性116人,女性95人,性别缺失值2人。农村居民共收回有效调查问卷503份,其中男性334人,女性168人,性别缺失值1人。调查对象分布在各地州市(表3),城市家庭的人口数集中在3至5人之间,3口之家最多;农村家庭人口数集中在3至6人之间,3口和4口之家最多(表4),年龄主要在24岁至45岁之间(表5)。农村调查对象中有66.2%的职业为务农,城市调查对象职业分布则较为广泛。以上数据表明,此次调查的样本构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2 贵州省城乡居民的经济状况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2010年贵州省农村居民的家庭年收入69.2%在2万元以下,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集中在2至4万元之间(图1)。农村居民家庭年支出70.8%在2万元以下,城市家庭年支出集中在1至3万元之间(图2)。
3.3 贵州省城乡居民对物价变化的感受情况分析
我们采用李克特量表法对贵州城乡居民对物价变化的感受情况进行调查,将物价变化设置为7个等级:-3表示物价下降过快,-2表示下降较快,-1表示稍有下降,0表示平稳,1表示稍有上涨,2表示上涨较快,3表示上涨过快,4表示不清楚。调查结果表明,城乡居民感受到水、电价格上涨幅度最小,其余依次为教育、家庭设备、医疗保健、交通、农业生产物资、衣着、燃料等的价格,介于稍有上涨至和涨较快之间,食品、住房价格上涨幅度最大(图3)。将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对物价变化的感受得分进行平均数差异t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城乡居民对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燃料、交通、教育等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化幅度的感受无显著性差异;而城市居民对水、电、住房、和医疗保健的价格变化幅度的感受明显高于农村(表6)。 3.4 物价变化对贵州省城乡居民的生活影响分析
3.4.1 贵州省城乡居民的家庭开支情况分析
城市居民中,有93.9%的家庭主要用于购买食品,水、电、燃料位列第二,衣着位列第三;农村居民中,有78.4%的家庭主要用于购买食品,衣着位列第二,水、电、燃料位列第三(表7)。设显著性水平α=0.05,U检验结果表明主要用于购买食品、交通、水、电、燃料、文化娱乐、住房、房租等产品和服务的城市居民比农村居民多,而主要用于购买教育和农业生产物资的城市居民比农村居民少,在购买衣着、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等方面无显著性区别。
3.4.2 物价变化对贵州省城乡居民的影响情况分析
①总体物价变化对城乡居民的影响情况分析
城市居民中,仅有1.9%的人认为物价变化对自己无影响,30.7%认为稍有影响,51.4%认为影响较大,16%认为影响很大。农村居民中,2.6%的人认为物价变化对自己无影响,25%认为稍有影响,51%认为影响较大,21.4%认为影响很大(图4),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在物价变化影响程度四个反应量的百分比同质性卡方检验的Pearson卡方值为4.271,自由度为3,显著性概率值P=0.234>0.05,未达到0.05显著性水平,在物价变化影响程度四个反应量上没有一个选项的百分比间有显著性差异,即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所感受到的总体物价变化对自己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
城市居民中有1.4%的人认为总体物价上涨完全可以接受,45.2%认为勉强可以承受,39.5%认为有点承受不住,13.8%认为无法承受(图5)。91.5%的人家庭开支增加,6.6%不变,1.9%减少(图6)。从物质方面看,58.9%的家庭生活水平上升,12.7%不变,26.4%下降,1.9%不清楚(图7)。
农村居民中,有2%的人认为总体物价上涨完全可以接受,33%认为勉强可以承受,46.6%认为有点承受不住,18.4%认为无法承受(图5)。89%的人家庭开支增加,7.2%不变,3.8%减少(图6)。从物质方面看,58.4%的家庭生活水平上升,13.5%不变,25.7%下降,2.4%不清楚(图7)。
对城乡居民对物价上涨的接受程度进行百分比同质性卡方检验,Pearson卡方值为9.805,自由度为3,显著性概率值P=0.020<0.05,达到0.05显著性水平,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对物价上涨的接受程度四个反应量上至少有一个选项的百分比间有显著性差异。设显著性水平α=0.05,经U检验,认为物价上涨勉强可以承受的城市居民显著多于农村居民,有点承受不住的农村居民显著多于城市居民。总的来说,农村居民对物价上涨的负面感受更加强烈。
家庭开支变化情况、生活水平变化情况的百分比同质性卡方检验结果均未达到0.05的显著性水平,表明贵州省城乡居民家庭开支变化情况、生活水平变化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
②各类物资价格变化对城乡居民生活的影响情况分析
城市居民中73.9%的人认为食品价格变化对生活的影响最大,水、电、燃料价格位列第二,住房价格位列第三。农村居民中59.4%的人认为食品价格变化对生活的影响最大,教育价格位列第二,农业生产物资价格位列第三(表8)。设显著性水平α=0.05,U检验结果表明食品、住房、文化娱乐价格对城市居民的影响比农村居民大,教育和农业生产物资价格对农村居民的影响比城市居民大,其余物资价格对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
将各种物资价格变化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情况作为应变量,城乡居民对物价变化的感受幅度、城乡居民家庭购买各类物资的情况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物价变化对城乡居民的生活影响与物价变化幅度显著正相关(1),与居民购买各类物资的情况显著正相关;即某物资的价格变化幅度越大,主要用于购买该类物资的居民越多,该类物资对城乡居民的生活影响也就越大。
3.5 贵州省城乡居民对物价变化的应对能力及应对措施分析
3.5.1 贵州省城乡居民对物价变化的应对能力分析
从城乡居民对家庭收入变化与物价变化相比的感受来看,城市居民中,有84.3%的人感觉家庭收入上涨,其中11.4%感觉比物价上涨速度快,16.2%感觉与物价上涨速度一致,56.7%感觉比物价上涨速度慢;农村居民中,有77%的人感觉家庭收入上涨,其中8.3%感觉比物价上涨速度快,12.9%感觉与物价上涨速度一致,55.8%感觉比物价上涨速度慢(表9)。设显著性水平α=0.05,经U检验,认为收入上涨的城市居民显著多于农村居民,认为收入没有变化的农村居民显著多于城市居民,认为收入减少的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无显著性差异。总的来说,从收入变化情况来看,城市居民应对物价上涨的能力比农村居民强。
认为家庭开支增加的居民中,46.4%的城市居民认为增加的收入能弥补增加的开支,而53.6%的人认为不能弥补;34.5%的农村居民认为能弥补,而65.5%的人认为不能弥补。经U检验,认为增加的收入能弥补增加的开支的城市居民显著多于农村居民,表明城市居民应对物价上涨的能力强于农村居民。
3.5.2 贵州省城乡居民对物价变化的应对措施分析
面對物价上涨,城市居民中,11.7%的人表示会大量减少开支,82.6%的人表示会减少不必要的开支,5.6%的人表示不会缩减开支;农村居民中,10.7%的人表示会大量减少开支,80.1%的人表示会减少不必要的开支,8.1%的人表示不会缩减开支。经百分比同质性卡方检验,Pearson卡方值为2.530,自由度为2,显著性概率值P=0.282>0.05,未达到0.05的显著性水平,表明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面对物价上涨的否缩减开支方面的各项选择无显著性差异。
会缩减家庭开支的城市居民中,有70.9%的表示会缩减衣着方面的开支,文化娱乐位列第二、食品位列第三;会缩减家庭开支的农村居民中,有63.3%表示会缩减衣着方面的开支,食品位列第二,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位列第三(表10)。总的来说,城乡居民缩减开支的选择对象依次为衣着、食品、文化娱乐、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交通、水电燃料、住房、农业生产物资、医疗保健、房租、教育。
4 结论与建议
农村有一部分物资可以自产自销,对物价变化幅度的感受比城市低,但由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应对物价上涨的能力比城市居民低,对物价上涨的负面感受较城市居民强烈。从物质方面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总体在改善,改善速度大致相同,由于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起点不同,长此以往,会导致城乡差距拉大。半数以上的城乡居民认为收入上涨幅度小于物价上涨幅度,增加的收入不能用于弥补增加的支出,有一部分居民收入水平下降,生活水平降低。绝大部分城乡居民家庭开支增加,会通过缩减开支来应对物价上涨,不利于扩大内需。因此,控制和缩小物价上涨对城乡居民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减少物价上涨给城乡居民带来的负面影响:
4.1 控制物价上涨
建立和完善市场价格调控机制,控制物价上涨,尤其是控制好食品、住房、衣着、农业生产物资、燃料、教育、医疗保健等对城乡居民生活影响较大的物资价格,有效降低城乡居民的开支增加幅度。加强市场监督,加大对假冒伪劣、哄抬物价、食品安全、行业垄断经营、欺行霸市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加强各类物资供求信息的信息化建设,搭建多渠道、低成本的供求平台,减少中间流转环节。
4.2 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通过发放物价上涨补贴、拓展城乡居民就业渠道等办法和措施,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引导和扶持农村居民种养殖各类价值更高的动植物,推进农村农产品深加工工业的发展;给外出打工的农村居民提供技能培训和就业信息,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4.3 拓展产品和服务在消费档次上的多样性
通过市场竞争与政府调控相结合,在消费档次上拓展各种产品和服务供给的多样性,让城乡居民在消费时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年鉴(2007-2011年).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2]中新网2009年11月9日电.统计局官员:物价指数与居民感受确实存在差异.中国新闻网.
基金项目:贵阳学院院级课题,(课题批准编号:200920)。
作者简介:
韩英,(1981-),女,贵州安顺人,贵阳学院审计科讲师,管理学硕士。
宋相豫,(1981-),男,河南人,贵阳学院机械系讲师,管理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