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学者德加默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这种看法不无道理。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形式。它的主要功能有:促进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望,发展思维,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口头表达能力。但事实上,当课堂提问成为我们关注与研究的焦点时,我们才发现,这种最古老、最常用的教学方式被轻视与忽略了。当我们力图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在思维情境中学会思维,在探究问题中学会探究时,我们不能不把研究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研究上。根据平时的教学体会,我认为利用不同的提问策略能够达到不同的学习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利用提问实现教学目标
课堂提问是师生之间的言语交互的一种形式。“互动是课堂的基本事实”(Dick Allwright),研究互动是研究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在互动中,学习才可以获得更多的可理解性输入和可理解性输出的机会,从而促进语言学习,让学习者学得更有成效。社会建构主义模式认为:知识是由个人自己建构的而不是由他人传递的;这种建构发生在与他人交往的环境中,是课堂互动的结果。
二、利用提问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一)把握提问内容的趣味性。
设疑的问题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很多学生对英语阅读提不起兴趣,主要是认为课文内容基本能理解,没什么可学的,因此就会感到乏味和疲倦。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发展也受到阻碍。因此,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应该在学生现有逻辑思维的水准下能够“投石激浪”,换换角度,换换说法,以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智力,努力学好英语。
(二)在课堂提问时巧妙“激疑”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有效方法之一。
教师在课堂上不仅应“提疑”,更应“激疑”,这是更高层次的教学艺术。只有善于“激疑”,才能使学生的认识活动产生极大动力,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促进学生的思维运动。教师应通过课堂提问,教学生思维的方法,有意识、有计划地采用多种激疑的方式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兴趣,使他们在课堂的每一分钟里都充满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并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通过提问不同层次的问题,激起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对尖子生可合理“提高”,对普通生“可逐步升级”。对后进生可适当“降级”,从而使全体学生都可获得知识营养,满足“胃口”的需要。提问只面向几个尖子生,表面上看起来,难题得到了解决,教学效果很好,实际上是少数人解决了问题,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而大多数学生则处于被动地位,提不起兴趣。我在课堂上提问尽量照顾到所有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
三、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
(一)回忆性问题。
每位老师在让学生复习学过的知识时,都应该设计回忆性问题,以便检验学生对所学过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理解性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想了解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所学的内容,就应设计理解性问题。
(三)分析性问题。
在记忆和理解所学知识的基础上,为了帮助学生概括和整理所学的知识,教师往往要求学生找出事情发生的原因和结果或者比较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区别。
(四)综合性问题。
学生们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分析问题后,往往需要得出自己的结论或看法。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综合性思维的能力,常常需要设计综合性问题。此类问题帮助学生归纳和推理,以便从较高层次思考问题。常用提问形式有:
(1)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text?
(2)What can we infer from the text?
(3)Do you agree with the author?
(五)评价性提问。
评价性提问是从已知信息入手,对事物发表主观看法。教师让学生阐述观点、评判价值或说明原因。常用的提问形式有:
(1)What is your personal opinion about...?
(2)If you were...what...?
有效性问题有助于摆脱思维的滞涩和定势,促使思维从“前反省状态”进入“后反省状态”,有效性问题的解决带来“顶峰”的体验,从而激励再发现和再创新。有效性问题有时深藏在潜意识或下意识中,“顿悟”由此而生。通过提问就可以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四、提问时应该注意的几点问题
(一)调动全体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教师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鼓励每个学生参与回答问题。教师在提问与聆听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要用温和友好的语调及关注的目光与学生交流。为了引起所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应该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回答,否则未被点名回答问题的学生会不关注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和其他同学所回答问题的内容。此外,教师要尽量避免按学生的座位顺序提问,多采取随机点名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调动全体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二)提问的顺序及等待回答的时间。
为了使学生不对教师所提的问题感到迷惑或产生理解错误,教师应该每次只提一个问题,而且提问要先从回忆性问题开始,确保学生掌握了相关的语言知识点后再提问理解性和分析性问题,最后提出综合性和评价性问题。
总之,教师课堂提问应以激发兴趣、启发思维、难易适度为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提问,努力通过提问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好的课堂提问既有技巧性,又有艺术性,这两方面的结合会使课堂教学更加多姿多彩。
一、利用提问实现教学目标
课堂提问是师生之间的言语交互的一种形式。“互动是课堂的基本事实”(Dick Allwright),研究互动是研究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在互动中,学习才可以获得更多的可理解性输入和可理解性输出的机会,从而促进语言学习,让学习者学得更有成效。社会建构主义模式认为:知识是由个人自己建构的而不是由他人传递的;这种建构发生在与他人交往的环境中,是课堂互动的结果。
二、利用提问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一)把握提问内容的趣味性。
设疑的问题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很多学生对英语阅读提不起兴趣,主要是认为课文内容基本能理解,没什么可学的,因此就会感到乏味和疲倦。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发展也受到阻碍。因此,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应该在学生现有逻辑思维的水准下能够“投石激浪”,换换角度,换换说法,以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智力,努力学好英语。
(二)在课堂提问时巧妙“激疑”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有效方法之一。
教师在课堂上不仅应“提疑”,更应“激疑”,这是更高层次的教学艺术。只有善于“激疑”,才能使学生的认识活动产生极大动力,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促进学生的思维运动。教师应通过课堂提问,教学生思维的方法,有意识、有计划地采用多种激疑的方式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兴趣,使他们在课堂的每一分钟里都充满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并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通过提问不同层次的问题,激起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对尖子生可合理“提高”,对普通生“可逐步升级”。对后进生可适当“降级”,从而使全体学生都可获得知识营养,满足“胃口”的需要。提问只面向几个尖子生,表面上看起来,难题得到了解决,教学效果很好,实际上是少数人解决了问题,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而大多数学生则处于被动地位,提不起兴趣。我在课堂上提问尽量照顾到所有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
三、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
(一)回忆性问题。
每位老师在让学生复习学过的知识时,都应该设计回忆性问题,以便检验学生对所学过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理解性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想了解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所学的内容,就应设计理解性问题。
(三)分析性问题。
在记忆和理解所学知识的基础上,为了帮助学生概括和整理所学的知识,教师往往要求学生找出事情发生的原因和结果或者比较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区别。
(四)综合性问题。
学生们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分析问题后,往往需要得出自己的结论或看法。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综合性思维的能力,常常需要设计综合性问题。此类问题帮助学生归纳和推理,以便从较高层次思考问题。常用提问形式有:
(1)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text?
(2)What can we infer from the text?
(3)Do you agree with the author?
(五)评价性提问。
评价性提问是从已知信息入手,对事物发表主观看法。教师让学生阐述观点、评判价值或说明原因。常用的提问形式有:
(1)What is your personal opinion about...?
(2)If you were...what...?
有效性问题有助于摆脱思维的滞涩和定势,促使思维从“前反省状态”进入“后反省状态”,有效性问题的解决带来“顶峰”的体验,从而激励再发现和再创新。有效性问题有时深藏在潜意识或下意识中,“顿悟”由此而生。通过提问就可以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四、提问时应该注意的几点问题
(一)调动全体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教师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鼓励每个学生参与回答问题。教师在提问与聆听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要用温和友好的语调及关注的目光与学生交流。为了引起所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应该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回答,否则未被点名回答问题的学生会不关注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和其他同学所回答问题的内容。此外,教师要尽量避免按学生的座位顺序提问,多采取随机点名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调动全体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二)提问的顺序及等待回答的时间。
为了使学生不对教师所提的问题感到迷惑或产生理解错误,教师应该每次只提一个问题,而且提问要先从回忆性问题开始,确保学生掌握了相关的语言知识点后再提问理解性和分析性问题,最后提出综合性和评价性问题。
总之,教师课堂提问应以激发兴趣、启发思维、难易适度为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提问,努力通过提问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好的课堂提问既有技巧性,又有艺术性,这两方面的结合会使课堂教学更加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