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农业户口转成非农业户口,在我们那会儿绝对是道大坎,一般人是很难有机会的。“半脱产”可以说是当中的一道难关,或者说是“农转非”的一把钥匙。
我是土生土长的丰宁人,在我们小的时候,肯供女孩读书的家庭还不多,而我比较幸运,一直读到高中毕业,在当时绝对算是高学历了。1974年高中毕业后,我回村当了民办教师,一年之后就当上了大队党支部书记。1976年,县里培养年轻干部,我又被选为“半脱产”。
“半脱产”在當时是个新鲜名词。成为“半脱产”,不仅可以每月领20块钱的补助,村里的生产队还每年给你算300个工分。因为还挣着工分,并没有完全脱离生产,所以叫“半脱产”。
半年之后,丰宁开始修建黄土梁水库。全县组织了近百支工程队伍,队长大多由“半脱产”担任。作为一支近三百人队伍的队长,我的压力非常大。当时我才20岁,在很多人眼里我就是个黄毛丫头,他们对我根本不屑一顾。
队伍人心不齐,工程进度自然也就快不了,我急得一夜之间长了满嘴燎泡。
我横下心来,成了队里每天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人,挖方、运土样样都不比一个男劳力差。几天下来大家就都服了气,工程速度也随之赶了上去。
工期四个月,我没有回过一次家。说不想家,那肯定是假话,但工作就压在我的肩膀上,脑子能想的只有怎么把工作干好。大家看我这么拼命,也都不再偷懒。最终,六个月的工程,我们只用了四个月就完成了,为此还得到了县里的嘉奖。
当时能成为“半脱产”的都是县里培养的年轻干部,这些人在水库建设过程中表现又十分突出,1980年,县里决定把我们这批“半脱产”集体“农转非”,我记得总共有72个人。
后来别的人“农转非”可能只需要跑跑手续,但我们这批人的“农转非”是实打实地干出来的,确实非常不容易。虽然辛苦,但从“半脱产”到“农转非”的经历,让我终身受用。
我是土生土长的丰宁人,在我们小的时候,肯供女孩读书的家庭还不多,而我比较幸运,一直读到高中毕业,在当时绝对算是高学历了。1974年高中毕业后,我回村当了民办教师,一年之后就当上了大队党支部书记。1976年,县里培养年轻干部,我又被选为“半脱产”。
“半脱产”在當时是个新鲜名词。成为“半脱产”,不仅可以每月领20块钱的补助,村里的生产队还每年给你算300个工分。因为还挣着工分,并没有完全脱离生产,所以叫“半脱产”。
半年之后,丰宁开始修建黄土梁水库。全县组织了近百支工程队伍,队长大多由“半脱产”担任。作为一支近三百人队伍的队长,我的压力非常大。当时我才20岁,在很多人眼里我就是个黄毛丫头,他们对我根本不屑一顾。
队伍人心不齐,工程进度自然也就快不了,我急得一夜之间长了满嘴燎泡。
我横下心来,成了队里每天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人,挖方、运土样样都不比一个男劳力差。几天下来大家就都服了气,工程速度也随之赶了上去。
工期四个月,我没有回过一次家。说不想家,那肯定是假话,但工作就压在我的肩膀上,脑子能想的只有怎么把工作干好。大家看我这么拼命,也都不再偷懒。最终,六个月的工程,我们只用了四个月就完成了,为此还得到了县里的嘉奖。
当时能成为“半脱产”的都是县里培养的年轻干部,这些人在水库建设过程中表现又十分突出,1980年,县里决定把我们这批“半脱产”集体“农转非”,我记得总共有72个人。
后来别的人“农转非”可能只需要跑跑手续,但我们这批人的“农转非”是实打实地干出来的,确实非常不容易。虽然辛苦,但从“半脱产”到“农转非”的经历,让我终身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