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土家族傩戏的审美文化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an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傩戏是中国民间的一种戏曲形式,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通常用于民间祭祀仪式。土家族傩戏是土家族审美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和主要载体,其表演不但继承了传统的表演风格,还融入了现代动画创作审美艺术。本文从土家族傩戏以俗为美的审美风格、以丑为美的审美形态和以神秘为美的审美对象三个方面,对土家族傩戏的审美文化进行研究。
  关键词:土家族 傩戏 动画创作 审美文化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傩戏是一种起源于民间、流传广泛的民间戏曲被广泛运用于民间的祭祀活动,而后逐步发展、完善。傩戏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巫歌傩舞,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深厚的文化沉淀。土家族傩戏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土家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审美思想。无论在表演风格上,还是在唱词内容上,或是在演员装扮上,土家族傩戏都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审美取向和文化内涵。下面,本文将从土家族傩戏以俗为美的审美风格、以丑为美的审美形态和以神秘为美的审美对象三个方面,对土家族傩戏的审美文化进行研究。
  一 以俗为美的审美风格
  贴近生活是傩戏的典型特点。傩戏是土家族典型的戏曲代表,具有浓郁的湘西民族风格和地域风格。所以,在审美风格上体现着以俗为美的地方戏曲审美风格。例如,在傩戏的酬神表演时,表演者充分发挥傩戏中泼辣豪放、幽默风趣的审美风格,以娱神的方式来实现现实中娱人的目的。又如,在《报福》这一曲目上,戏曲语言以白话为主,直白、形象,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这也是傩戏中以俗为美的审美风格的表现形式。所谓的俗便是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是对人们生活的真实再现。在唱词中我们可以听到“大田大坝归你屋,十报福百报福”、“金银财宝归你屋,千报福万报福”等这些词句虽浅显但却朗朗上口的唱词。
  从表现形式上看,傩戏中并没有严格、规范的舞蹈动作,演员的表演更多以即兴为主,更加突出了以俗为美的审美风格。作为土家族最具历史和文化特征的地方曲种,傩戏的传承方式多以代代、口口相传为主。非专业的传承模式虽然欠缺科学的整理但却也降低了表演者的参入门槛。所以,傩戏在土家族不但有着广泛的观众基础,还有着广泛的演员基础。例如,《报福》表现的是人们祭祀时对神灵的祈福。表演中无论是扮作神灵还是普通人们,动作、举止极具生活化,并没有复杂的舞蹈动作,而是以人与神之间娱乐的方式表达了戏曲中传统的祈福主题。在具体的祭祀程序上《报福》基本上严格、规范地再现了土家族传统的祭祀程序,文化传承的价值可见一斑。此外,在酬神表演中的《祭猪》、《孟姜女》与《秦童》等戏目不但真实地反映了湘西少数民族的生活状态,还反映了当地人们对于文化的思考,反映着以俗为美的审美风格。
  《孟姜女》源于民间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原本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但故事中所反映的一些封建礼教文化思想和现实社会人们追求爱情和自由的文化主题不符。所以,在土家族傩戏《孟姜女》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具有颠覆性造型的孟姜女,这在其它戏曲中是无法看到的。傩戏《孟姜女》中的孟姜女一改传统造型,将孟姜女塑造成一个滑稽、泼辣、大胆的女人,为了寻找如意郎君甚至降低了择偶标准,遇到万喜良后更是采取死缠烂打、软硬兼施的手段并最终成为眷属。由于这出戏目是酬神环节中的一个插入戏目,滑稽、颠覆的主题和表演处于酬神中娱神的目的。戏中所要表达的主题是表演越夸张、滑稽,越能取悦神灵,所以才有这样颠覆传统形象的表演。但从审美的角度讲人物原型进行平民化和通俗化的过度处理是为了迎合普通人心中的审美标准。
  在古代,民间的审美标准和高高在上统治阶级的审美标准存在着较大差异,所以在民间文化中人们往往通过一些通俗的表演形式来表达对封建礼教文化的抗争。以俗为美的审美风格反映的是地方民族文化表演中所表现的对自由、平等思想的渴望和追求,和对腐朽封建文化的批判。孟姜女是一个极具悲剧色彩的深受封建礼教毒害的女性,她的婚姻及她的命运都是由于封建传统礼教文化奴役的结果,无法自己摆脱命运的束缚。土家族傩戏对人物性格和命运的改变即符合了傩戏本身以俗为美的审美风格,也满足了新时期人们对于新文化的需求。这样审美风格反映了新时期新文化中人们对于自由、平等生活的向往,而不再是受着各种严格礼教枷锁对于情感表达的种种限制。
  二 以丑为美的审美形态
  丑和俗向来联系紧密,在土家族傩戏以俗为美的审美风格下面是其以丑为美的审美形态。上文论述了土家族傩戏酬神环节表演的整体艺术风格是将戏曲通俗化、平民化,这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群众进行傩戏的文化传承,另一方面也符合当地独特的审美风格和文化内涵。从傩戏酬神表演的演员装扮上我们则可以看到傩戏文化中以丑为美的审美形态。例如,同样是酬神环节中的插入戏目《秦童》相对于《孟姜女》的俗则展示了土家族傩戏中以丑为美的审美形态。上文已述土家族傩戏酬神戏目表现的是通过各种表演来讨好神灵,所以表演以娱乐为主。本戏目中秦童的人物形象便极尽搞怪、滑稽之能事。演出时演员带着嘴歪眼斜的面具,佝偻着背,身穿红色的褂子,发髻高挽,举止形态十分猥琐。表演过程中的秦童也是伶牙俐齿,插科打诨,妙趣横生,惹得众神和观众哈哈大笑。这是一个典型的小丑形象,但却丑得可爱,丑得真实,具有外丑内美的审美艺术特质。艺术家向来偏爱小丑这个形象,因为小丑形象更能反映出人类内在美的特质。小丑由于形象丑陋所以在同等的条件下会受到别人的刁难与讥讽,所以小丑生下来便开始了与命运抗争的艰辛路程。小丑的命运一定比普通人更加曲折和辛苦,所以每一个活着的小丑一定是一个与生俱来的斗士,他们一次次陷入困境,又一次次地摆脱出来,千锤百炼,坚韧不拔。秦童便是这样一个人物,他用幽默和机智周旋于众神灵之间为的也是在艰难的环境中求得神灵的庇佑。戏中的秦童代表着生命、意志、智慧,是自然的臣仆。土家族傩戏中以丑为美的审美形态反映的恰恰是人们对于顽强不屈生命形态的致敬思想。
  此外,由于秦童形态的滑稽、丑怪,所以在为其他人物形象提供衬托的作用,也为观众的心理对照提供了材料。当秦童陷入危机重重的境地而举步维艰时,观众们的心理一方面形成了较大的优越感,另一方面也会进行换位比较,如果自己处于秦童的位置时该如何化解这些危机。审美的过程童颜是一个互动和激发的过程,傩戏观众正是在与秦童命运和现状的比对中受到了审美效应的激发。这时的丑成为了艺术表现中的一种审美形态,人们开始审视这个丑角身上所展现的美好、质朴、善良的一面。相对于现实生活中一些人虽然外表美丽但内心却很龌龊,外表丑陋内心却有着无尽的力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秦童更值得观众区品味、审视和欣赏。秦童这一形象将观众的审美情感集中到一个人物身上,所释放出来的审美体验也是非常集中的。而且土家族傩戏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不仅仅是对民众情感的释放,也靠以民间宗教艺术的形式与生命的洪流相互交融在一起,也就把握住了生命的永恒,成为了一种重赋社会结构与秩序的现实意义的重要方式,更为重要的是成为了土家族民众以生命力的旺盛为美,或者说是形成了土家族民众狂野之美的审美观念。从秦童的人物刻画来看,它以反讽的表现方式,通过一系列的揭丑和暴丑的演出活动,在审美意义上形成了以弱对强的基本态势,反而借助否定的方式,重点凸现了对生命力的弘扬和礼赞,却是极力排斥存有欠缺的生命力。可以说秦童这一人物形象在傩戏中明显透露出一种动感和力感的审美表现,同时也从动感和力感的角度表现了秦童的内在和外在、内容和形式相互拼镶,并且赋予了它强劲的动态和力量,从而成为了土家族傩戏较为显著的审美特质之一。   三 以神秘为美的审美对象
  土家族傩戏中以神秘为美的审美对象可以从戏中的傩面具得以看出。傩面具是土家族傩戏的重要表演道具,前文所述秦童表演者所带的嘴歪眼斜的面具便是傩面具。傩面具是随着土家族傩戏一起流传下来的,被赋予了很多神秘色彩和象征意义,而且还承载着土家族民众的审美追求。
  土家族傩戏中的傩面具并不是一件普通的道具拿过来便可使用。由于傩戏最早起源于远古祭祀的舞蹈表演,所以每一个傩面具都被当做神的化身,被赋予了神话色彩。傩面具在使用前需要前一天到庙内祭祀请出,演出前还要举行专门的祭祀仪式,使用后也需进行同样的仪式将傩面具封好。傩面具和傩戏一样经历了长时期的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其神秘色彩反映着那个特殊时代文化中人们对于神灵的敬畏和崇拜。从傩面具本身的特征来看,傩面具也确实具有神奇的功效,无论演员是男、女、老、幼,一旦戴上面具便成了另外一个人物的化身。和单纯的化妆不同,戴上傩面具的表演者的本来面目是无法被观众观察到的,换句话说观众们只能看到傩面具上面所画的人物相貌和神态。一个傩面具仿佛将表演者封装在一个躯体里,按照神灵的旨意进行着表演。观众们在观看的过程中由于无法看到演员的真面目,自然也就只能沉浸在傩面具所代表的具有神秘色彩的人物中。曾经远古时期对于迷信神灵的盲目崇拜已经衍生为现代对于以神秘为美的审美取向。
  自古以来人们对于未知、神秘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和渴望。随着文化的变迁,今天人们常用神秘感来描述意见事物的美学价值。神秘已经成为了人们对事物的一项重要的审美评价。土家族的傩面具与其说割裂了人与现实世界的身份不如说实现了人与另外一个世界所谓神灵的对话。面具的一面是人的现实世界,而面具背后的表演则是人们心中对另一个世界的期盼和渴望。每个人都有着现实生活中的挫折和不满,所以人们以傩戏的方式“祈福”神灵的保佑,甚至为了博得神灵的欢笑而不惜自毁形象进行搞怪式的表演。人们之所以欣赏这种神秘的表演,是因为人们可以通过这样神秘的方式来幻想能够通过神灵获取的福荫和庇佑。当然,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对于世界认知的不断提升,人们渐渐不再相信单纯的祈福能够为自己带来什么,而更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但这样一种表演形式却成为了人们对于发泄心中美好愿望的一种手段。傩面具连接的对象也演变为两种人,观众和表演者。两者之间有着共同的愿望,便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土家族傩戏中以神秘为美反映了土家族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取向。但由于土家族所处的地理位置在多民族交汇的地区,所以在傩戏文化上出现了多种文化交汇的局面。而这样的文化交汇更加促生了土家族民族文化中以神秘为美的审美对象。由于文化的交汇,不同文化追随者对于其他民族的文化自然而然产生浓郁的兴趣,而每一种文化对于其他民族来说又都具有着强烈的神秘感。正是在这样的文化交汇中,不同的文化找到了同样的审美对象即是神秘。人们对某种文化进行学习的过程,就是对这种文化神秘感的层层品位和解读过程。久而久之形成了现代土家族以神秘为美的审美对象。
  结语
  土家族的傩戏是从原始的祭祀舞蹈中演变、发展而成的一门土家族民间戏曲,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土家族文化的典型代表。土家族傩戏的表演反映着土家族民众独特的审美文化。本文从土家族傩戏以俗为美的审美风格、以丑为美的审美形态和以神秘为美的审美对象三个方面对土家族傩戏的审美文化进行研究,从而推动了土家族审美文化的研究。
  注:本文系中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土家族传统文化资源在FLASH网络动画中的创新和应用》,项目编号:ZSQ10020(专项 文科)。
  参考文献:
  [1] 李开沛:《土家族传统舞蹈文化精神探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
  [2] 杨亭:《土家族傩戏的审美特质》,《艺术百家》,2011年第5期。
  [3] 杨亭:《作为艺术符号的秀山花灯戏剧的文化阐释》,《艺术百家》,2010年第6期。
  [4] 彭曲:《土家族民间遗存舞蹈巫文化研究——土家族民间遗存舞蹈形象调查与研究之二》,《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5] 熊晓辉:《土家族巫文化的人类学考察》,《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第6期。
  作者简介:成彪,男,1980—,湖北武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动画,工作单位: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其他文献
《典型文坛》(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中有《凋碧树——逝世二十周年说丁玲》一文,文中有句话说:“她生命中的苦主之一刘白羽……”这句 “Typical Literary Circles” (publis
很多人带着一种情怀去看《西游·降魔篇》,却被伤得遍体鳞伤。《大话西游》过去了好多年,人们因为此片对《西游》的改写和演绎而爱上周星驰,但是当人们去《降魔》里寻找至尊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理念正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思想,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知行合一,实践与认识的统一,主要阐述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行知合一的几点做法。 “The l
期刊
本文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入手对七年制、本科生和高职的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标准的分析。结果总体来看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质健康状况是呈现出逐渐上升的态势,从综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变革速度较快,给传统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传统教育行业和教学方式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中学语文课堂传统教学模式以板书为主,教师通过板书和口头
目的探讨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早期干预的方法和效果。方法运用综合管理模式对新生儿疾病筛查进行管理,并对筛查阳性者随访诊疗。结果几年来,筛查442839人,平均筛查率99.53
通过研究地方戏曲的唱腔特点,进一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的实用意义,更其可以更好发挥好的作用,进一步发扬、传播。也可以对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声乐演唱有指导意义。 By studyi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微课作为一种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新型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创设更具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由于微视频的时间短小、内容丰富、信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更新的日益加快,信息技术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在初中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集理论与操作为一体的课程,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还
期刊
在寻求改进生物活性的途径时,常常使用氟取代氢或氯。这种取代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农药的药效,在拟除虫菊酯结构中引进氟原子,会提高对害虫的药效,并且有杀螨作用,因此含氟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