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工作指导思想明确,提升校内、严管校外、缓解焦虑、良性发展。
“强化学校的主体教育地位,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一所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的必要担当。”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诸多荣誉的杭州市天长小学校长楼朝辉表示。
近年来,杭州市天长小学推出尊重差异的“双减”实践,积累了不少经验。
“学生在学习准备、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学习兴趣、学习毅力等方面有着诸多不同,而这些不同影响着每个孩子的学习经历和效果。”楼朝辉认为,高质量的教学离不开对学生差异的研究,加强该研究是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有效手段。
在楼朝辉看来,了解差异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学和服务的基础。在班级授课制环境下,需要克服学生人数多、教师精力有限等弊端,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并发挥信息技术优势,进行学生差异的观察、记录、诊断和分析。
天长小学坚持实施学生观察项目。一开始,教师进行日常观察,用纸笔记录学生的点滴表现,形成一篇篇学生观察日志。到现在,依托“天长大脑”系统,每位学科教师和班主任以“标签”的形式,描述性地记录每个孩子各方面的表现,形成他们在校期间学习和生活的日常行为数据资源。
通过数据分析,系统为每个孩子进行“画像”,了解他们的优势领域和弱势项目,从而让教师对每个孩子都能形成更加全面、客观、立体的认识。
通过定期召开班级诊断会,教师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并作出教育判断,形成个性化帮助学生成长的有效策略。策略实施后,通过再观察、再调整,进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个性化成长的良性循环。
“为适应学生差异化发展,需要提供丰富的、可供选择的优质课程。”楼朝辉表示,“在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学校要做到‘眼中有生’,真正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天长小学着力构建差异课程体系,在基础课程上进行校本化补充,在拓展课程上进行选择化、整合化实施。
在基础课程方面,每个学科都有校本化的品牌课程,如语文的群文阅读、数学的小实验课程等。在这些补充课程中,学校充分尊重学生差异,给予他们更多选择和自主空间,让每个孩子对这些基础课程都有不一样的认知和感受。
在拓展课程方面,学校除了开发多种可供选择的课程外,更加注重实施成效。积极探索分项、分层走班的学习形式。例如,四到六年级“周二ID课程”,每个孩子都离开自己的建制班,选择喜欢、适合的拓展性课程;二、三年级“少年宫拓展课程”,合理利用杭州市青少年宫体育类培养项目的优势,学生可自主选择体育类分项学习项目,每周进行两次训练。
为了提升分项、分层学习质量,学校还相应跟进尝试“长短课”,将部分学科的部分课时缩短至35分钟或延长至60分钟,形成“长短课”结合的课时设置模式。
楼朝辉表示,课堂是教学实施的主阵地,是学校高质量发展最基本的内核。学校需要以高品质的课堂换取高质量的学习为目标,从而从源头上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作业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所有的作业都能产生高质量的学习,重复性、机械化、不匹配的作业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成为学生学习负担的主要来源。”楼朝辉认为,学生做合适的、恰当的作业是减负工作的迫切需求。
基于这样的认识,天长小学非常重视作业的设计与管理,对语文、数学、科学、英语四门学科作业进行差异化校本设计,让精准匹配成为可能。
三到六年级数学,校本在编写上突出整合分层,每份作业包含基础巩固、能力提升、实践创新三个部分,供学生进行选择完成;三到六年级语文,校本在设计时突出素养导向,每份作业包含倾听热身、语言运用、思维提升、妙语连珠四个板块,适应学生素养提升的需要;三到六年级科学,每节新授课都设计了课前诊断和课后评测小作业,精准了解学生对科学概念的前认知及学后效果;五年级英語,依托“云小童”智能音箱,设计开发数字化学习校本作业,通过人机对话、听音答题、跟读评价等形式,个性化提升英语听读能力。
借助“天长大脑”系统,学校开发实施“作业宝”项目,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智能化管理、个性化帮扶。学生完成作业后,可以上传作业照片、查看解析、查阅学习资源、提出问题,教师则需要上传本课的学习资源、查看学生问题、了解整体学情,并在第二天对作业进行再次批改。项目的实施增强了作业的记录与反馈功能,并为学生当天学习自救提供了机会。
“评价是教育教学的指挥棒,良性的评价体系可以有效减轻教育教学中的内卷现象,是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因素。”楼朝辉表示,天长小学实施的评价是着眼于为每个孩子成长赋值的评价。
据介绍,天长小学提倡“低竞争、弱内卷”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更多关注是否经历以及经历的过程与程度,而不进行与同伴孰优孰劣的比较。
“希望评价能成为营造良性教育生态的催化剂。”楼朝辉说,天长小学的评价改革力图实现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找到教育评价改革的新路径。
“学得扎实、玩出名堂”是天长小学的校训,评价体系就是按照这两个维度进行设计的。
第一个维度,“学得扎实”。主要围绕语文、数学、科学、英语等各个学科作出评价改革,在原有结果性评价的基础上,结合日常课程,创设各类学科评价活动,丰富学科评价的内容及方式方法。
第二个维度,“玩出名堂”。主要由德育、美育、体育、劳育等组成。每个维度都梳理出学生小学六年必须经历的各项活动序列及评价方式,依托“天长大脑”系统,以必修与选修的方式呈现六年的评价活动菜单,形成评价导览图。
社会上为什么会兴起校外培训热?在楼朝辉看来,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学生的课余生活缺少优质的学习时空。
“家长担心学生浪费大量宝贵时间,在没有更好选择的情况下,培训机构成了不得已的选择。”为减轻家长焦虑,楼朝辉认为,在提供优质学习时空方面,学校应该有所作为。
他认为,学校要加强校内课后托管服务的质量,要着力打造学生成长的“第三种空间”。
以天长小学为例,学校一直重视学生的课后托管服务,想方设法设立高质量的课后社团。在校内优秀师资和校外专业力量的双重支持下,设立篮球、足球、乒乓球、网球、围棋、民乐、舞蹈、科技、信息等多个托管社团。为解决校内场地不足的问题,学校积极联系周边运动场馆,让学生得到高质量的托管服务。
楼朝辉坦言,虽然学校是打造学生课后学习时空的主阵地,但如果所有课后时间都由学校来填充,势必会对学校的教育力量有所削弱。考虑到学生有很大一部分时间还需回归家庭、社区和社会,天长小学注重发挥学校在学生成长中的统领作用,整合各种社区资源,利用教师志愿者和家长志愿者合力参与孩子放学后的“第三种空间”打造,缓解家长的课后管理难题。
“‘双减’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作为学校,必须在这样的变革时期敢于担当、勇担责任,努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用高质量的服务,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的期待。”楼朝辉说。
“强化学校的主体教育地位,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一所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的必要担当。”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诸多荣誉的杭州市天长小学校长楼朝辉表示。
近年来,杭州市天长小学推出尊重差异的“双减”实践,积累了不少经验。
先给学生“画像”
“学生在学习准备、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学习兴趣、学习毅力等方面有着诸多不同,而这些不同影响着每个孩子的学习经历和效果。”楼朝辉认为,高质量的教学离不开对学生差异的研究,加强该研究是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有效手段。
在楼朝辉看来,了解差异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学和服务的基础。在班级授课制环境下,需要克服学生人数多、教师精力有限等弊端,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并发挥信息技术优势,进行学生差异的观察、记录、诊断和分析。
天长小学坚持实施学生观察项目。一开始,教师进行日常观察,用纸笔记录学生的点滴表现,形成一篇篇学生观察日志。到现在,依托“天长大脑”系统,每位学科教师和班主任以“标签”的形式,描述性地记录每个孩子各方面的表现,形成他们在校期间学习和生活的日常行为数据资源。
通过数据分析,系统为每个孩子进行“画像”,了解他们的优势领域和弱势项目,从而让教师对每个孩子都能形成更加全面、客观、立体的认识。
通过定期召开班级诊断会,教师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并作出教育判断,形成个性化帮助学生成长的有效策略。策略实施后,通过再观察、再调整,进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个性化成长的良性循环。
构建差异课程体系
“为适应学生差异化发展,需要提供丰富的、可供选择的优质课程。”楼朝辉表示,“在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学校要做到‘眼中有生’,真正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天长小学着力构建差异课程体系,在基础课程上进行校本化补充,在拓展课程上进行选择化、整合化实施。
在基础课程方面,每个学科都有校本化的品牌课程,如语文的群文阅读、数学的小实验课程等。在这些补充课程中,学校充分尊重学生差异,给予他们更多选择和自主空间,让每个孩子对这些基础课程都有不一样的认知和感受。
在拓展课程方面,学校除了开发多种可供选择的课程外,更加注重实施成效。积极探索分项、分层走班的学习形式。例如,四到六年级“周二ID课程”,每个孩子都离开自己的建制班,选择喜欢、适合的拓展性课程;二、三年级“少年宫拓展课程”,合理利用杭州市青少年宫体育类培养项目的优势,学生可自主选择体育类分项学习项目,每周进行两次训练。
为了提升分项、分层学习质量,学校还相应跟进尝试“长短课”,将部分学科的部分课时缩短至35分钟或延长至60分钟,形成“长短课”结合的课时设置模式。
楼朝辉表示,课堂是教学实施的主阵地,是学校高质量发展最基本的内核。学校需要以高品质的课堂换取高质量的学习为目标,从而从源头上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作业设计独具匠心
“作业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所有的作业都能产生高质量的学习,重复性、机械化、不匹配的作业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成为学生学习负担的主要来源。”楼朝辉认为,学生做合适的、恰当的作业是减负工作的迫切需求。
基于这样的认识,天长小学非常重视作业的设计与管理,对语文、数学、科学、英语四门学科作业进行差异化校本设计,让精准匹配成为可能。
三到六年级数学,校本在编写上突出整合分层,每份作业包含基础巩固、能力提升、实践创新三个部分,供学生进行选择完成;三到六年级语文,校本在设计时突出素养导向,每份作业包含倾听热身、语言运用、思维提升、妙语连珠四个板块,适应学生素养提升的需要;三到六年级科学,每节新授课都设计了课前诊断和课后评测小作业,精准了解学生对科学概念的前认知及学后效果;五年级英語,依托“云小童”智能音箱,设计开发数字化学习校本作业,通过人机对话、听音答题、跟读评价等形式,个性化提升英语听读能力。
借助“天长大脑”系统,学校开发实施“作业宝”项目,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智能化管理、个性化帮扶。学生完成作业后,可以上传作业照片、查看解析、查阅学习资源、提出问题,教师则需要上传本课的学习资源、查看学生问题、了解整体学情,并在第二天对作业进行再次批改。项目的实施增强了作业的记录与反馈功能,并为学生当天学习自救提供了机会。
探索良性评价体系
“评价是教育教学的指挥棒,良性的评价体系可以有效减轻教育教学中的内卷现象,是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因素。”楼朝辉表示,天长小学实施的评价是着眼于为每个孩子成长赋值的评价。
据介绍,天长小学提倡“低竞争、弱内卷”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更多关注是否经历以及经历的过程与程度,而不进行与同伴孰优孰劣的比较。
“希望评价能成为营造良性教育生态的催化剂。”楼朝辉说,天长小学的评价改革力图实现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找到教育评价改革的新路径。
“学得扎实、玩出名堂”是天长小学的校训,评价体系就是按照这两个维度进行设计的。
第一个维度,“学得扎实”。主要围绕语文、数学、科学、英语等各个学科作出评价改革,在原有结果性评价的基础上,结合日常课程,创设各类学科评价活动,丰富学科评价的内容及方式方法。
第二个维度,“玩出名堂”。主要由德育、美育、体育、劳育等组成。每个维度都梳理出学生小学六年必须经历的各项活动序列及评价方式,依托“天长大脑”系统,以必修与选修的方式呈现六年的评价活动菜单,形成评价导览图。
打造优质学习时空
社会上为什么会兴起校外培训热?在楼朝辉看来,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学生的课余生活缺少优质的学习时空。
“家长担心学生浪费大量宝贵时间,在没有更好选择的情况下,培训机构成了不得已的选择。”为减轻家长焦虑,楼朝辉认为,在提供优质学习时空方面,学校应该有所作为。
他认为,学校要加强校内课后托管服务的质量,要着力打造学生成长的“第三种空间”。
以天长小学为例,学校一直重视学生的课后托管服务,想方设法设立高质量的课后社团。在校内优秀师资和校外专业力量的双重支持下,设立篮球、足球、乒乓球、网球、围棋、民乐、舞蹈、科技、信息等多个托管社团。为解决校内场地不足的问题,学校积极联系周边运动场馆,让学生得到高质量的托管服务。
楼朝辉坦言,虽然学校是打造学生课后学习时空的主阵地,但如果所有课后时间都由学校来填充,势必会对学校的教育力量有所削弱。考虑到学生有很大一部分时间还需回归家庭、社区和社会,天长小学注重发挥学校在学生成长中的统领作用,整合各种社区资源,利用教师志愿者和家长志愿者合力参与孩子放学后的“第三种空间”打造,缓解家长的课后管理难题。
“‘双减’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作为学校,必须在这样的变革时期敢于担当、勇担责任,努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用高质量的服务,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的期待。”楼朝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