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rminor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新课改要求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地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地理教学中包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元素。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元素;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寓爱国主义教育于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乡土地理教学实践,促进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 地理教学 爱国主义教育 渗透途径
  什么叫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列宁),换言之,爱国主义是对自己祖国无限热爱与无限忠诚的情感。具体表现为热爱祖国的山水、语言、文化和民族,维护祖国独立和民族尊严。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内容之一,新一代青少年正是这一传统美德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因此,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和报国之志显得尤为重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新一轮教学改革要求在学科中加强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地理学科的传统优势,地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地理教学中包含丰富的爱国主义元素。广大地理教师应充分挖掘学科中的爱国主义元素,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广泛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于课堂内外。笔者认为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是比较有效的。
  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元素
  高中地理教材以其独有形式蕴含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有些素材比较显性,地理教师可充分利用其优势,广泛挖掘教材本身的爱国主义元素。如通过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辽阔的国土、美好的河山、富饶的自然资源和优美的自然风光,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之美,激发民族自豪感;通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工农业生产、城市和交通建设、商业的发展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弘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虽然我国自然资源丰富,绝对数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资源达不到世界平均水平,有些资源利用不尽合理,一些资源破坏严重,从而增强学生忧患意识,产生建设祖国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有些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则比较隐性,如有关国防教育内容,外表看不出爱国主义字眼,学生很难体会到,教师应当深入钻研教材,并通过联系实际和国际国内形势从中挖掘、整理出来。如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的“地球的宇宙环境”,联系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开发太空的意识;第二章的气候和第三章的洋流中,联系气候、洋流对军事行动的影响,渗透国防教育;第四章的地壳运动,联系台湾海峡的形成,从地质角度证明“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等等。适度的国防教育不仅有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强烈地意识到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团结都离不开强大的国防,从而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寓爱国主义教育于课堂教学中
  日常教学是德育渗透的主阵地,如何将地理教材中蕴含的丰富和生动爱国主义元素渗透到日常教学中,需要针对不同的内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多角度、多方位地对学生进行熏陶。这里主要介绍三种方法。
  1.情境教学法
  利用丰富多彩的地理图片、生动有趣的故事史实、真实直观的视频录像、优美的诗词歌曲和寓意深刻的漫画等创设地理教学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又能打动学生的心灵,在良好教学氛围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如讲地貌时,展示我国的喀斯特地貌、雅丹地貌、丹霞地貌等各种景观图片,讲断块山泰山、庐山时,则可以吟诵“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等诗词;讲大气运动时,以二战时美国西部的火灾故事,创设问题情境“日本的氢气球如何漂洋过海到达美国的”;讲地震时,通过展示抗震救灾的图片,或播放有关影视录像,或讲述其间的英雄故事,让学生体会自然灾害对生命财产造成的巨大损失,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同时受中华民族顽强拼搏、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伟大精神的感染,激发学生更深层的爱国热忱。
  2.探究式教学法
  在地理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置有引导性的问题,开展主题讨论、角色扮演、实践调查、合作探究、综合对比等教学,使学生在探究中悟出爱国主义内容。
  如“传统工业区”教学中,笔者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题,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考察组:A企业家组、B政府官员组、C经济学家组、D环境保护组,各组通过对比鲁尔区,分析辽中南工业区的区位条件、衰落原因,从不同角度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献计献策。通过这样的角色扮演、模拟考察,充分调动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不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极大地激发他们建设祖国的美好愿望。
  3.分析比较法
  比较法是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大量的地理事实材料,通过比较得到的结论,往往更有说服力,学生更容易接受,在鲜明的对比中感受爱国主义教育。如通过新中国成立前后新旧社会的对比,使学生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通过中外对比,使学生认识到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振兴中华、繁荣经济的责任感;通过我国资源总量与人均占有量的对比,使学生辩证地看待我国的资源问题,形成科学的资源观,并正确认识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通过古今中外纵横对比,增强学生爱国、忧国、强国意识,树立报效祖国的崇高理想和远大抱负。
  三、积极开展乡土地理教学实践,促进爱国主义教育
  正如加里宁所说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从热爱自己家乡开始的”,乡土地理是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的具体而生动的绝好素材,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一方沃土。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本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特征,组织学生开展野外调查、参观访问等,积极开展乡土地理教学活动。如“工业区位的选择”一节,笔者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探究建设宁德核电站的区位因素,论证宁德核电站厂址的适宜性;“农业区位的选择”一节,学生分组调查六都草莓的种植情况,提出农业建设的合理化建议;还可以组织开展如水资源利用、工业污染情况、生态环境状况、人口增长等调查,通过这些乡土地理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深刻认识自己的家乡,萌发建设家乡、造福家乡的美好情感和强烈愿望。
  总之,地理教学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很多,相信只要多重视、善挖掘、勤积累、重实践,就能发挥地理教学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 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人们对海洋的深入了解与认识对未来的生活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对于高中生来说,了解世界当前的海洋危机与形势有助于自身以后的学习与发展,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海洋意识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主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提出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海洋意识教育的合理举措,从而促进学生对海洋重要性的认识与了解。  关键词: 海洋意识 高中历史 教学实践  国家的经济发展离不
建筑消防逐渐受到广泛的关注,尤其是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建筑消防技术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如何提高消防工作效率,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不仅需要技术的提高和进步,也
摘 要: 历史学科课程是形成学生人文素养的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教学肩负着形成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责任。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晓相关历史事件,而且需要学生做出比较正确的价值判断。本文对形成学生正确价值判断的历史教学进行思考,有许多值得人们借鉴的地方。  关键词: 历史教学 正确判断 策略思考  在日常教学中,人们以学生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即为满足。学生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机械接受老师的灌输,学生是否能对相关
4月8日,《新京报》发布消息称,现年65岁的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退休,继任者为原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rn单霁翔生于195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在来到
期刊
Y-2014年春夏Y-3发布会在暗淡灯光和宽敞而简陋的场地上演出,身着品牌新装的模特们仿佛在灯火阑珊的城市夜色中寂寞行走,突出了此季山本耀司强调“都市感”与“街头感”的设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旧城区的改造以及更新已经成为了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这对于城市容貌的改变以及人民生活环境质量的提高具有
在新时期的发展形势下,人们越来重视精神层面的体验,所以国家不光要注重经济的建设,还需要加强对文化的建设,提高基层群众的文化水平,这对基层文化工作的开展有着促进作用.但
县级计量机构工作量大面宽,事无具细,既是政府相关部门,又是计量监管机构.计量工作难度大,经济压力大.如何摆正位置,如何开创计量工作新局面,是本文所研究和提出的问题.
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法政话语作为对外国家形象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十九大报告中,出现了很多法政话语的新提法.这些新提法是对中国特色法政话语的
茶圣陆羽在《茶经》的开篇即写到,“茶者,南方之嘉木也”,指出茶是产于南方的草木.其后更加精确地点出了茶的主产地:“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和抱者,伐而掇之.”这其中的“巴山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