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治分析。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1年5月来我院初步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由于治疗条件不允许,而后转入市级医院,经过心电图等检查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40例,平均年龄57岁,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1例,发病至入院时间为2h—2d。所有患者均符合WHO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排除了严重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重要器官功能异常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给予吸氧、安静休息、建立静脉通道、心电监测,除颤准备的一般处理,使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静脉滴注肝素,每6小時检查一次检测凝血活酶时间,根据病情给予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以及抗心律失常等药物,对症处理并发症。结果:40例患者经过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的患者为38例,血管再通率为95.0%,治愈24例(60.0%),好转14例(35.0%),恶化1例(2.5%),死亡1例(2.5%),总有效率为95%。结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及时诊断,尽快溶栓,开通冠状动脉,降低患者病死率。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
急性心肌梗死(AMI)指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是冠心病的急重症,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以60岁以上老年人为主要发病人群,是对人类健康最具威胁性的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1]。本文对40例患者由我院初步诊断急性心肌梗死,转入市级医院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进行观察和探讨,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2月—2011年5月期间来我院诊治的患者,临床表现为乏力、头昏、胸闷、心悸、面色苍白、出汗、左肩酸胀、左后背疼痛、左上肢疼痛,伴有恶心、呕吐等。初步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由于治疗条件不允许,而后转入市级医院,经过心电图等检查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40例,年龄在44—68岁,平均年龄57岁,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1例,发病至入院时间为2h—2d。按心电图所示梗死部位:下壁梗死7例,下后壁梗死8例,前壁梗死5例,前间壁梗死4例,广泛前壁梗死7例,右室心梗3例,前壁并高侧壁心梗5例,下壁并高侧壁心梗1例。 出现心源性休克1例,心力衰竭5例,心律失常29例。所有患者诊断标准参考WHO的AMI诊断标准[2],(1)缺血性胸痛,时间>30 min;(2)急性期心电图的动态演变;(3)心肌坏死血清标志物肌酸磷酸激酶MB同工酶(CK—MB)浓度≥正常上限的2倍并有动态演变,根据早期ST段是否抬高分为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排除了严重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重要器官功能异常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 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转入市级医院后,我院观察患者在市级医院的转归过程。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吸氧、安静休息、建立静脉通道、心电监测,除颤准备的一般处理,溶栓前检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及血型。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150万单位(2.2万单位/kg)尿激酶溶于250mL0.9%氯化钠溶液,30—60min静脉滴注。然后静脉滴注肝素7500万单位,每日2次,持续2—4d,并定时检测凝血活酶时间,每6小时检查一次,期间配合一般治疗,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心电持续监护等,并根据病情给予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以及抗心律失常等药物,对症处理并发症。
1.3 疗效标准
1.3.1 再通判定标准:(1)溶栓治疗2h内心电图抬高的ST段回降超过50%;(2)胸痛症状在2h内缓解或消失;(3)2h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4)心肌酶峰值前移,发病14h内CK、CK—MB达到峰值。患者具备2项或2项以上者判为再通,但(2)、(3)2项组合不能判为再通 。
2 结果 见表1、表2
表1 40例患者溶栓时间、治疗时间以及血管再通率结果
由表1可以看出,40例患者经过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的患者为38例,血管再通率为95.0%。
表2 40例患者治疗效果
由表2可以看出,40例患者通过溶栓治疗,治愈24例(60.0%),好转14例(35.0%),恶化1例(2.5%),死亡1例(2.5%),总有效率为95%。
3 结论
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中最主要、危害最大的疾病,死亡率占各种疾病的首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压力的增大以及人口的老龄化,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上升,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发病的一种类型,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急,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患者早期常出现心律失常、室颤等临床表现。 我院观察患者在市级医院的治疗过程,使用尿激酶治疗能尽快溶栓,开通冠状动脉,加速血液供应,改善心肌血液循环,防止心肌梗死面积扩大,尿激酶是从人尿或肾细胞组织培养液中提取的一种蛋白水解酶,能够直接激活纤溶酶原成为纤溶酶,从而使纤维蛋白水解,与血液形成复合物,在梗死部位形成的结合性水解纤维蛋白溶解酶,具有很高的活性,通透性强,渗透性高,可以在血栓中心部位发挥作用,使冠状动脉血流再通,达到溶栓再通的效果,明显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价格低廉,是我国应用最广、最多的溶栓剂,但是尿激酶溶栓治疗后容易发生再闭,所以冶疗后要给予肝素等药物辅助治疗。总之,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及时诊断,尽快溶栓,开通冠状动脉,降低患者病死率。
参考文献
[1] 周缨,裴林林.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分析[J].河北医药,2010,12.24(32):3465-3466.
[2] 梁文生,姜德谦,刘启明.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活方式及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分析[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7,12(2):1181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
急性心肌梗死(AMI)指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是冠心病的急重症,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以60岁以上老年人为主要发病人群,是对人类健康最具威胁性的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1]。本文对40例患者由我院初步诊断急性心肌梗死,转入市级医院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进行观察和探讨,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2月—2011年5月期间来我院诊治的患者,临床表现为乏力、头昏、胸闷、心悸、面色苍白、出汗、左肩酸胀、左后背疼痛、左上肢疼痛,伴有恶心、呕吐等。初步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由于治疗条件不允许,而后转入市级医院,经过心电图等检查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40例,年龄在44—68岁,平均年龄57岁,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1例,发病至入院时间为2h—2d。按心电图所示梗死部位:下壁梗死7例,下后壁梗死8例,前壁梗死5例,前间壁梗死4例,广泛前壁梗死7例,右室心梗3例,前壁并高侧壁心梗5例,下壁并高侧壁心梗1例。 出现心源性休克1例,心力衰竭5例,心律失常29例。所有患者诊断标准参考WHO的AMI诊断标准[2],(1)缺血性胸痛,时间>30 min;(2)急性期心电图的动态演变;(3)心肌坏死血清标志物肌酸磷酸激酶MB同工酶(CK—MB)浓度≥正常上限的2倍并有动态演变,根据早期ST段是否抬高分为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排除了严重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重要器官功能异常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 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转入市级医院后,我院观察患者在市级医院的转归过程。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吸氧、安静休息、建立静脉通道、心电监测,除颤准备的一般处理,溶栓前检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及血型。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150万单位(2.2万单位/kg)尿激酶溶于250mL0.9%氯化钠溶液,30—60min静脉滴注。然后静脉滴注肝素7500万单位,每日2次,持续2—4d,并定时检测凝血活酶时间,每6小时检查一次,期间配合一般治疗,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心电持续监护等,并根据病情给予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以及抗心律失常等药物,对症处理并发症。
1.3 疗效标准
1.3.1 再通判定标准:(1)溶栓治疗2h内心电图抬高的ST段回降超过50%;(2)胸痛症状在2h内缓解或消失;(3)2h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4)心肌酶峰值前移,发病14h内CK、CK—MB达到峰值。患者具备2项或2项以上者判为再通,但(2)、(3)2项组合不能判为再通 。
2 结果 见表1、表2
表1 40例患者溶栓时间、治疗时间以及血管再通率结果
由表1可以看出,40例患者经过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的患者为38例,血管再通率为95.0%。
表2 40例患者治疗效果
由表2可以看出,40例患者通过溶栓治疗,治愈24例(60.0%),好转14例(35.0%),恶化1例(2.5%),死亡1例(2.5%),总有效率为95%。
3 结论
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中最主要、危害最大的疾病,死亡率占各种疾病的首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压力的增大以及人口的老龄化,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上升,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发病的一种类型,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急,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患者早期常出现心律失常、室颤等临床表现。 我院观察患者在市级医院的治疗过程,使用尿激酶治疗能尽快溶栓,开通冠状动脉,加速血液供应,改善心肌血液循环,防止心肌梗死面积扩大,尿激酶是从人尿或肾细胞组织培养液中提取的一种蛋白水解酶,能够直接激活纤溶酶原成为纤溶酶,从而使纤维蛋白水解,与血液形成复合物,在梗死部位形成的结合性水解纤维蛋白溶解酶,具有很高的活性,通透性强,渗透性高,可以在血栓中心部位发挥作用,使冠状动脉血流再通,达到溶栓再通的效果,明显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价格低廉,是我国应用最广、最多的溶栓剂,但是尿激酶溶栓治疗后容易发生再闭,所以冶疗后要给予肝素等药物辅助治疗。总之,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及时诊断,尽快溶栓,开通冠状动脉,降低患者病死率。
参考文献
[1] 周缨,裴林林.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分析[J].河北医药,2010,12.24(32):3465-3466.
[2] 梁文生,姜德谦,刘启明.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活方式及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分析[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7,12(2):1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