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黑人文学在美国文学的发展历程中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很多文学作家们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对种族问题进行了深刻地探讨,真实写照了黑人的生存现实与存在本质。本文通过20世纪中晚期的美国两部小说《隐形人》和《人性的污点》分析了种族主义对个体发展的毁灭性影响。这些影响导致了个性危机以及身份流放。
【关键词】种族主义;个性危机;身份流放
引言
在人类历史上,黑人为争取平等自由经过了不懈的努力。从非洲一路走来的黑人经历了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当然他们也为了自由奋斗过,争取过,但是最后都以失败告终。美国内战时,林肯发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告奴隶的自由受到法律的保护。黑人虽已摆脱了非人的奴隶制的枷锁,但他们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放。白人仍是文明的优等人,黑人仍是卑微的野蛮人。这种不公平的生存状况也成为很多作家创作的有效且丰富的素材,他们用自己犀利的笔触揭示了美国社会存在的黑人问题和种族危机。
为了了解美国黑人的生活面貌及内心世界,作者分析了20世纪中期和晚期的美国两部小说。这两部小说分别是拉尔夫·艾里森 (Ralph Ellison) 的《隐形人》(Invisible Man) 和菲利普·罗斯(Philip Roth)的《人性的污点》(The Human Stain)。作者还试图探索种族主义对受压迫群体所产生的影响。
一、个性危机
在充满偏见和歧视的社会里,被压迫者无法按照自己的性格去行动,从来没有过自己的生活。社会的期待和他人的偏见一直限制着他们的个性。与为了生存而乱杀无辜的一些黑人相比,《隐形人》中的“无名氏”这一人物形象则是在追寻自我身份与生命价值的过程中苦苦挣扎。
拉尔夫·艾里森在《隐形人》中塑造了一个在竭力寻找自己社会位置,饱受压迫和歧视的黑人青年。在小说中,主人公竭力想获得社会的认同,他尝试在美国工业社会里给自己找一席之位,使自己变成那个工业机器齿轮上的一枚合用的齿轮尖,结果却无法躲避社会强迫黑人扮演的被侮辱被损害的角色。后来他怀着变革社会的愿望加入兄弟会,发表演说,鼓励反抗,却不得不以假面具装扮自己,通过扭曲自己的形象来刺激社会对自己的承认。最后仍然遭到周围人的排斥以至追剿,不得不潜入地下。他从属过不同的群体,从大学到兄弟会。对于在社会中黑人该怎么做,每一个小群体都有一套不同的观点。大学强迫他放弃黑人文化,接受低于白人的地位。兄弟会则要求其对集体组织绝对服从,不允许任何个人去思考,表达和行动。 “我的问题正是在于我一直试图走别人的路,却从未想过走自己的路。同样,别人这样称呼我,后来又那样称呼我,却没有人想认真听一听我是怎样称呼自己的”(艾里森, 1952)。他一直在追求被人们“看得见”,被社会承认,到头来才恍然醒悟到“我是一个看不见的人”。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与反省之后,无名氏终于明白只有继承自己的黑人文化才能找到出路, 自己的个性才是自由的关键。
二、身份流放
美国黑人在肤色上差异很大,上文所讲的两种情况属于肤色较深的黑人,另一种则肤色较浅。他们往往选择从所属的黑人族裔中自我流放出来,抛弃各自的真实身份并带上厚厚的伪装。他们以白人自居,生活在白人社会中,不被察觉。
在菲利普·罗斯的小说《人性的污点》中,主人公是一位有着黑人血统却一直以犹太人身份自居的男子,名叫科尔曼。作为一个肤色较浅的美国黑人,科尔曼经历了与白人姑娘斯蒂娜恋爱的失败,被大学同学戏称为黑鬼,父亲的离世……身为黑人的种种遭遇让他不断思考自我的身份。为了扫清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的障碍,科尔曼割裂了与家庭的关系,背叛了家族,掩埋了真实的黑人身份,以犹太人的身份参军,入学,成家立业。科尔曼以这种方式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当上了雅典娜学院的院长。然而对家庭的抛弃和对种族的否定使他自己在心理上永远地背着沉重的道德枷锁。多年来他始终流放于自己的族裔之外,又不能真正归属到犹太裔之内,飘荡在任何种族之外。科尔曼原以为虽然时时受到良心的谴责,但可以以尊敬的古典文学教授和雅典娜学院的院长的身份终老一生。事实上他要付出的代价远非如此。结局是他被戏剧化地污蔑为种族主义者,身败名裂,最后在一场蓄意的车祸中丧生。
科尔曼的逃离是因为他无法跟一个种族身份至关重要的社会和解。科尔曼的生存处境似乎告诉了读者当代美国社会有色人种生活中的艰难处境。无论是身为黑人,还是假扮白人,他一样无法逃离生存的困境。科尔曼的死亡也许是不可避免的结局,就像古希腊悲剧的主角,无论怎样,也逃不出罪责的惩罚。
三、结语
这篇文章是从文学的角度,从文学作品中探讨种族主义影响这一问题,向读者展现了种族歧视是如何在美国黑人的身心上打下烙印的。当前的美国被称为一个文化大熔炉,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文化背景在这里得到接纳和包容。然而在现实的美国社会中,种族歧视对少数族裔实现其美国梦仍然是一个巨大的障碍。
中国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其民族之间的复杂程度并不逊于美国。在如何建立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国家的道路上,我们要充分借鉴各国优秀的研究成果。因此加强和完善种族研究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参考文献:
[1]Ellison, Ralph. Invisible Man.Random House Inc., New York. 1952.
[2]McHale, Brian. Postmodernist Fiction. New York and London: Methuen. 1987.
[3]Roth, Philip. The Human Stain. New York: Houghton Mifflin, 2000.
[4] 菲利普·羅斯. 人性的污点. 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5] 拉尔夫·艾里森. 无形人. 任绍曾,张德中,黄云鹤,殷惟本译. 南京:译林版社,2003.
作者简介:
严 爽,女,湖北黄冈,在读研究生,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方向。
胡晓琼,女,湖北宜昌,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种族主义;个性危机;身份流放
引言
在人类历史上,黑人为争取平等自由经过了不懈的努力。从非洲一路走来的黑人经历了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当然他们也为了自由奋斗过,争取过,但是最后都以失败告终。美国内战时,林肯发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告奴隶的自由受到法律的保护。黑人虽已摆脱了非人的奴隶制的枷锁,但他们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放。白人仍是文明的优等人,黑人仍是卑微的野蛮人。这种不公平的生存状况也成为很多作家创作的有效且丰富的素材,他们用自己犀利的笔触揭示了美国社会存在的黑人问题和种族危机。
为了了解美国黑人的生活面貌及内心世界,作者分析了20世纪中期和晚期的美国两部小说。这两部小说分别是拉尔夫·艾里森 (Ralph Ellison) 的《隐形人》(Invisible Man) 和菲利普·罗斯(Philip Roth)的《人性的污点》(The Human Stain)。作者还试图探索种族主义对受压迫群体所产生的影响。
一、个性危机
在充满偏见和歧视的社会里,被压迫者无法按照自己的性格去行动,从来没有过自己的生活。社会的期待和他人的偏见一直限制着他们的个性。与为了生存而乱杀无辜的一些黑人相比,《隐形人》中的“无名氏”这一人物形象则是在追寻自我身份与生命价值的过程中苦苦挣扎。
拉尔夫·艾里森在《隐形人》中塑造了一个在竭力寻找自己社会位置,饱受压迫和歧视的黑人青年。在小说中,主人公竭力想获得社会的认同,他尝试在美国工业社会里给自己找一席之位,使自己变成那个工业机器齿轮上的一枚合用的齿轮尖,结果却无法躲避社会强迫黑人扮演的被侮辱被损害的角色。后来他怀着变革社会的愿望加入兄弟会,发表演说,鼓励反抗,却不得不以假面具装扮自己,通过扭曲自己的形象来刺激社会对自己的承认。最后仍然遭到周围人的排斥以至追剿,不得不潜入地下。他从属过不同的群体,从大学到兄弟会。对于在社会中黑人该怎么做,每一个小群体都有一套不同的观点。大学强迫他放弃黑人文化,接受低于白人的地位。兄弟会则要求其对集体组织绝对服从,不允许任何个人去思考,表达和行动。 “我的问题正是在于我一直试图走别人的路,却从未想过走自己的路。同样,别人这样称呼我,后来又那样称呼我,却没有人想认真听一听我是怎样称呼自己的”(艾里森, 1952)。他一直在追求被人们“看得见”,被社会承认,到头来才恍然醒悟到“我是一个看不见的人”。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与反省之后,无名氏终于明白只有继承自己的黑人文化才能找到出路, 自己的个性才是自由的关键。
二、身份流放
美国黑人在肤色上差异很大,上文所讲的两种情况属于肤色较深的黑人,另一种则肤色较浅。他们往往选择从所属的黑人族裔中自我流放出来,抛弃各自的真实身份并带上厚厚的伪装。他们以白人自居,生活在白人社会中,不被察觉。
在菲利普·罗斯的小说《人性的污点》中,主人公是一位有着黑人血统却一直以犹太人身份自居的男子,名叫科尔曼。作为一个肤色较浅的美国黑人,科尔曼经历了与白人姑娘斯蒂娜恋爱的失败,被大学同学戏称为黑鬼,父亲的离世……身为黑人的种种遭遇让他不断思考自我的身份。为了扫清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的障碍,科尔曼割裂了与家庭的关系,背叛了家族,掩埋了真实的黑人身份,以犹太人的身份参军,入学,成家立业。科尔曼以这种方式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当上了雅典娜学院的院长。然而对家庭的抛弃和对种族的否定使他自己在心理上永远地背着沉重的道德枷锁。多年来他始终流放于自己的族裔之外,又不能真正归属到犹太裔之内,飘荡在任何种族之外。科尔曼原以为虽然时时受到良心的谴责,但可以以尊敬的古典文学教授和雅典娜学院的院长的身份终老一生。事实上他要付出的代价远非如此。结局是他被戏剧化地污蔑为种族主义者,身败名裂,最后在一场蓄意的车祸中丧生。
科尔曼的逃离是因为他无法跟一个种族身份至关重要的社会和解。科尔曼的生存处境似乎告诉了读者当代美国社会有色人种生活中的艰难处境。无论是身为黑人,还是假扮白人,他一样无法逃离生存的困境。科尔曼的死亡也许是不可避免的结局,就像古希腊悲剧的主角,无论怎样,也逃不出罪责的惩罚。
三、结语
这篇文章是从文学的角度,从文学作品中探讨种族主义影响这一问题,向读者展现了种族歧视是如何在美国黑人的身心上打下烙印的。当前的美国被称为一个文化大熔炉,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文化背景在这里得到接纳和包容。然而在现实的美国社会中,种族歧视对少数族裔实现其美国梦仍然是一个巨大的障碍。
中国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其民族之间的复杂程度并不逊于美国。在如何建立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国家的道路上,我们要充分借鉴各国优秀的研究成果。因此加强和完善种族研究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参考文献:
[1]Ellison, Ralph. Invisible Man.Random House Inc., New York. 1952.
[2]McHale, Brian. Postmodernist Fiction. New York and London: Methuen. 1987.
[3]Roth, Philip. The Human Stain. New York: Houghton Mifflin, 2000.
[4] 菲利普·羅斯. 人性的污点. 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5] 拉尔夫·艾里森. 无形人. 任绍曾,张德中,黄云鹤,殷惟本译. 南京:译林版社,2003.
作者简介:
严 爽,女,湖北黄冈,在读研究生,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方向。
胡晓琼,女,湖北宜昌,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