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深度学习需要打破传统教育中单一注重结果、以教师为主体的模式,使小学数学课堂变得更加有趣,更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素质。在这之中,教师需要着重利用具体问题的场景来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帮助学生把书本知识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从而获得“数感”和数理逻辑思维。本文以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中的知识点和习题为例,阐述了问题解决为基础的深度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具体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深度学习
引言:数学是一门培养思维模式的学科,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老师的教授不应单纯的“授之以鱼”。学生们只有通过特定问题的解答过程主动进行深入思考,才能融会贯通地掌握解决数理问题的方法,养成善于观察、分析和尝试的好习惯,并最终形成“数感”。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中利用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及讨论活动,从而引发其主动的深度学习,这一过程是至关重要的。
一、深度学习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1. 帮助学生基于兴趣进行数学学习
深度学习强调获知过程,也鼓励创新思维,能让学生们真正爱上数学。学生从被动听讲,变为主动参与,这有助于他们形成创造性的思维模式,真正学懂能力,而非单纯答对问题。现代教育提倡课堂主体的转变,不再像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模式那种单纯强调结果的准确性。目前这一概念也越来越多的得到教师队伍的认可。
2. 帮助学生化抽象问题为具体问题
深度学习模式强调设置情景,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小学阶段的学生需要游戏模式来帮助其理解抽象概念,增加每一个学生的参与度,感受问题拆解、分析、解决的过程。教师可以使用角色分配的方式,使学生提高主动性参与到讨论中来。要强调问题解决有序前进,在进行中有规划地分析问题。
二、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深度学习模式的优势
1. 快速形成数理思维
解决问题是数学学习的核心,而具体问题能够塑造具体的思考场景,来帮助学生拓宽对一类问题的认识,从而经过反复练习形成数理思维。可以说深度学习是在纵深方向上多问几句“为什么”,而问题解决就是在广度上多问几句“是什么”。只有以问题解决作为核心,深度学习才能更全面的发展学生的立体素养,让知识打破书本的束缚真正为学生所用。
2. 鼓励学生进行反思
短暂单一的知识记忆需演变成系统性的知识处理能力,这是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需要完成的任务。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始终处在富有挑战性的思考过程中,有助于其形成反思意识。在问题解决后发散思维去寻找相似的问题,并尝试改变变量来观察结果的差异,从而融汇贯通。
三、深度学习模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实践深度学习模式要求教师本身思维要活跃、敏感、有想法,需要站在“儿童立场”上进行教学设计。在此举例三种应用策略。
1. 将抽象问题转化成情景活动
例如,在初步学习除法运算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先设置真实场景进行思考,再将思考的结果迁移到练习题中进行运用。在学习“把十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盒”这个问题时,老师可以先请十位同学到讲台上来,再请一位同学作为“小小老师”来将这十个同学自由分成两组,并给两组分配一样的任务进行计时比赛。一开始两组人数可以是不一样的,学生们在比赛的过程中会发现两组用时出现了明显的差距。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同学们思考怎么通过平衡两组人数来帮助落后的一队缩短比赛时间,通过这个过程学生能够切实地理解“平均分成2份”的含义,过程的趣味性也能够让全体学生在情绪上参与进来。
2. 教学设计需注意着重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教师需引导学生主动归纳总结,从而对一类问题形成深入的理解。比如,在五年级的数学教学内容中有几何图形的初步学习。在解决“一个正方体六个面分别标着A、C、D、E、F、I, 与A、E、I相对的分别是哪个面?”这个问题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先动手用纸制作一个正方体,然后六个人一组每个人得到一个字母编号,两个对应面字母代表的两个同学站在一起,然后六个人投掷这个正方体,每次朝上的一面和其相对的一面所代表的两个同学加一分。在这个游戏过程中,通过将抽象立体几何的具体化,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对应面的空间关系,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寻找更多生活中的立方体进行迁移思考。
3. 问题解决最好存在连续性
比如,教师在“正方体对应面”的课题教学中可使用学生动手制作的纸质立方体作为教具,而这个教具之后可继续作为“正方体表面积”课题的授课材料。这就能够帮助学生感受到两个课题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逻辑性记忆。学生在上一节课对应哪个字母编号,那么他下一节课就可以负责计算哪个面的面积。每组六个人把自己的计算结果相加,就得到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在这个过程会发现六个人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每个面面积都相同?哪两个同学计算的面共用了哪条边?如果变成长方体,那么哪个同学的计算结果会有变化?为什么会产生变化?
经过深度学习,学生能够以一个问题为原点,经过主动的有趣的思考过程,产生源源不断的新问题,激发新思考,从而养成持久的深度学习的思维模式。可见设计以学生为参与主体的深度学习教学模式除了能帮助学生更加有效率地获得好成绩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帮助他们为未来进入更精深的专业领域学习打好基础。
结语: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大力推行深度学习模式是十分必要的,一个鼓励多元思维的、充满主动性的课堂将是小学学生快速成长的乐园。当然,我们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深度学习设计上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在新的技术条件下,教学模式也将有更多的可能性,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期待的是当学生走出小学数学的课堂,带走的不只是知识点,还有能够应对万千问题的能力。这可能就是以解决问题为基础的深度学习最重要的意義。
参考文献
[1]程明喜.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教学策略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9,28(04):66-70.
[2]王宗梅.小学数学课堂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效性探究[J].华夏教师,2018(32):63-64.
[3]邵文川.小学数学课堂深度学习的培养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24):60-62.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深度学习
引言:数学是一门培养思维模式的学科,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老师的教授不应单纯的“授之以鱼”。学生们只有通过特定问题的解答过程主动进行深入思考,才能融会贯通地掌握解决数理问题的方法,养成善于观察、分析和尝试的好习惯,并最终形成“数感”。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中利用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及讨论活动,从而引发其主动的深度学习,这一过程是至关重要的。
一、深度学习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1. 帮助学生基于兴趣进行数学学习
深度学习强调获知过程,也鼓励创新思维,能让学生们真正爱上数学。学生从被动听讲,变为主动参与,这有助于他们形成创造性的思维模式,真正学懂能力,而非单纯答对问题。现代教育提倡课堂主体的转变,不再像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模式那种单纯强调结果的准确性。目前这一概念也越来越多的得到教师队伍的认可。
2. 帮助学生化抽象问题为具体问题
深度学习模式强调设置情景,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小学阶段的学生需要游戏模式来帮助其理解抽象概念,增加每一个学生的参与度,感受问题拆解、分析、解决的过程。教师可以使用角色分配的方式,使学生提高主动性参与到讨论中来。要强调问题解决有序前进,在进行中有规划地分析问题。
二、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深度学习模式的优势
1. 快速形成数理思维
解决问题是数学学习的核心,而具体问题能够塑造具体的思考场景,来帮助学生拓宽对一类问题的认识,从而经过反复练习形成数理思维。可以说深度学习是在纵深方向上多问几句“为什么”,而问题解决就是在广度上多问几句“是什么”。只有以问题解决作为核心,深度学习才能更全面的发展学生的立体素养,让知识打破书本的束缚真正为学生所用。
2. 鼓励学生进行反思
短暂单一的知识记忆需演变成系统性的知识处理能力,这是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需要完成的任务。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始终处在富有挑战性的思考过程中,有助于其形成反思意识。在问题解决后发散思维去寻找相似的问题,并尝试改变变量来观察结果的差异,从而融汇贯通。
三、深度学习模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实践深度学习模式要求教师本身思维要活跃、敏感、有想法,需要站在“儿童立场”上进行教学设计。在此举例三种应用策略。
1. 将抽象问题转化成情景活动
例如,在初步学习除法运算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先设置真实场景进行思考,再将思考的结果迁移到练习题中进行运用。在学习“把十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盒”这个问题时,老师可以先请十位同学到讲台上来,再请一位同学作为“小小老师”来将这十个同学自由分成两组,并给两组分配一样的任务进行计时比赛。一开始两组人数可以是不一样的,学生们在比赛的过程中会发现两组用时出现了明显的差距。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同学们思考怎么通过平衡两组人数来帮助落后的一队缩短比赛时间,通过这个过程学生能够切实地理解“平均分成2份”的含义,过程的趣味性也能够让全体学生在情绪上参与进来。
2. 教学设计需注意着重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教师需引导学生主动归纳总结,从而对一类问题形成深入的理解。比如,在五年级的数学教学内容中有几何图形的初步学习。在解决“一个正方体六个面分别标着A、C、D、E、F、I, 与A、E、I相对的分别是哪个面?”这个问题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先动手用纸制作一个正方体,然后六个人一组每个人得到一个字母编号,两个对应面字母代表的两个同学站在一起,然后六个人投掷这个正方体,每次朝上的一面和其相对的一面所代表的两个同学加一分。在这个游戏过程中,通过将抽象立体几何的具体化,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对应面的空间关系,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寻找更多生活中的立方体进行迁移思考。
3. 问题解决最好存在连续性
比如,教师在“正方体对应面”的课题教学中可使用学生动手制作的纸质立方体作为教具,而这个教具之后可继续作为“正方体表面积”课题的授课材料。这就能够帮助学生感受到两个课题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逻辑性记忆。学生在上一节课对应哪个字母编号,那么他下一节课就可以负责计算哪个面的面积。每组六个人把自己的计算结果相加,就得到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在这个过程会发现六个人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每个面面积都相同?哪两个同学计算的面共用了哪条边?如果变成长方体,那么哪个同学的计算结果会有变化?为什么会产生变化?
经过深度学习,学生能够以一个问题为原点,经过主动的有趣的思考过程,产生源源不断的新问题,激发新思考,从而养成持久的深度学习的思维模式。可见设计以学生为参与主体的深度学习教学模式除了能帮助学生更加有效率地获得好成绩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帮助他们为未来进入更精深的专业领域学习打好基础。
结语: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大力推行深度学习模式是十分必要的,一个鼓励多元思维的、充满主动性的课堂将是小学学生快速成长的乐园。当然,我们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深度学习设计上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在新的技术条件下,教学模式也将有更多的可能性,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期待的是当学生走出小学数学的课堂,带走的不只是知识点,还有能够应对万千问题的能力。这可能就是以解决问题为基础的深度学习最重要的意義。
参考文献
[1]程明喜.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教学策略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9,28(04):66-70.
[2]王宗梅.小学数学课堂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效性探究[J].华夏教师,2018(32):63-64.
[3]邵文川.小学数学课堂深度学习的培养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24):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