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网互动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224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媒体的出现,是人类传播技术革命性的转折。但是新技术不是新媒体的专利,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是可以共存共荣合作共赢的。
  面对新媒体的挑战,邯郸日报社于2005年8月建立了自己的网站:邯郸新闻网,并于2006年5月开通了新闻论坛,随即在报网互动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效的尝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我们认为,报网互动,平添了传统媒体的竞争力。
  报社开通新闻网,延伸了平面媒体的触角。互联网不受地域的限制,可以通过网络把信息传达到世界各地的互联网用户。报社利用新闻网,把报纸上的内容在互联网上发布,让一些非报纸订户也可以看到报纸的新闻,扩大了报纸信息的受众范围,延伸了平面媒体的触角。
  邯郸日报社建立的邯郸新闻网,从一开始就确定了“为报纸服务”的办网方向。为报纸服务,实际上就是为用户服务。每天通过新闻网发布报纸的新闻信息,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平面媒体的另一种发行渠道。
  作为地方主流媒体网站,邯郸新闻网“立足邯郸、面向全国、辐射世界”,每天推出三报电子版,全面准确发布《邯郸日报》、《邯郸晚报》、《中原商报》上的新闻,使报纸上刊登的本地新闻,通过互联网传播到世界各地。本来是在邯郸市本地发行的报纸,以电子版的形式每天在网上发布,扩大了受众范围。这样一来,邯郸日报社的三张报纸的阅读者,已不再仅限于其十几万订户,三报的触角也不再仅限于邯郸市民,而是延伸到了全世界。许多在海外的邯郸人,都乐意点击邯郸新闻网站,关心家乡人的生活和家乡的建设。
  邯郸新闻网在推出报纸电子版的同时,还通过本市新闻、国内新闻、国际新闻、最新消息等频道,及时反映邯郸市以及国内外重大热点、焦点问题,并开设了城市、文化、女性、旅游等自办频道,全方位推介邯郸,为“让世界了解邯郸、让邯郸走向世界”搭起了方便的桥梁,同时也扩大了平面媒体的影响。
  在线交流,使报纸决策者获得了最真实的信息。对于论坛来讲,网民最需要的是你来我往的沟通,每一位论坛中的用户都是信息的发布者,同时也是信息的接受者。论坛上的人都是隐蔽的,但每一个虚拟的名字后面,都有一个真实的人,隐蔽的身份让他们在提意见或建议时没有任何顾虑,想说什么说什么,这使得在线的报社领导听到了很多读者对报纸的真心话,掌握了最真实有效的信息,为报纸决策者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内容,为报社的不断改革、与时俱进提供了科学依据。
  2006年7月7日下午4时,邯郸日报社领导准时登录邯郸新闻网,点击进入新闻论坛的“编辑记者在线”板块,与在线的几十位网民开始了两个小时的即时交流。据统计,在两个小时里,点击人次便超过了1000,网民发帖数近百篇。
  如今,邯郸日报社的领导与网民交流已形成制度,成为编者和网民沟通的一个桥梁。从去年6月份以来,邯郸晚报执行总编李培星及编辑部主任程金太、赵砺砺等,都先后登录新闻论坛的“编辑记者在线”板块,就邯郸晚报的一些问题与网民交换意见,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为了把“报网互动”推向深入,邯郸日报社还定期请各编辑部室主任轮流上线与网民交流,真正把“编辑记者在线”办成一个读者、网民与报纸沟通的长期的、固定的平台,让读者不再只做“受众”,而是作为真正能影响报纸的参与者。
  网上评报,让读者参与办报,使报纸更受欢迎。为了满足网民的需求,新闻论坛配合《邯郸晚报》,开设了网上评报功能,从网民中选中20位关注晚报、熟悉晚报的人,聘任为晚报的专职网上评报员,每天在论坛上公布对晚报的点评,使晚报的一字一句、一图一文都要接受公众的“品头论足”,对晚报贴近读者、提升质量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邯郸晚报的20名专职网上评报员都是邯郸晚报的忠实订户,对邯郸晚报有着一份责任心和殷切期盼之情,代表着广大读者的真实心声。邯郸晚报编辑部目前已经把他们的评报意见纳入好稿评选的参照条件,使得晚报对自身的认识与评价更客观公正。
  “读者参与”是报人长期追求的目标,也许只有在网络时代,读者参与才真正有了更广泛的基础和可能。美国《康斯威星州日报》为激发读者对报纸的兴趣,每天定稿前开通网民选用头版稿件的投票系统,读者登录报纸网站,从5条故事素材中选出一条,定为次日的头版内容。这家报社的编辑承认,“增强互动性是报纸的未来所在。如果想让报纸生存下去,就必须找到一种能与读者取得更好互动的方式”。我们可以通过网上论坛了解读者对报纸报道的反馈从而改进工作,可以从网站的热心网民中筛选出志愿者直接参与新闻的采编活动,还可以从网站统计分析系统查看稿件点击数量的变化及规律,使采编工作更有针对性,使报纸与读者的关系更加紧密。新西兰奥克兰电视台的总监说得好:“媒体要了解社会,社会也要了解媒体。”网络视频监看已不是新鲜事,报社编辑部如开放某一时段的编辑部视频,对准正在忙碌的记者编辑,形成网上开放时段,让更多的网民了解报纸的动作,或许也是开门办报的一种好形式。
  网上征稿增加了报纸的信息来源,促进了报纸内容的本地化和原创性。网上投稿板块的开通,可以增加报纸的信息源,并使得稿件更加本地化,原创性也得到了保证。邯郸新闻网开通论坛后,为一些生活类、评论类、文艺类版面提供了网上投稿处,编辑记者把自己版面对稿件的需求发出来,大家在论坛上贴出自己写的稿件,编辑从中择优选用。如果编辑想在报纸上进行某类话题的讨论,也可以在论坛里进行公告,让大家都参与进来,目的明确,稿件对路,又都是原创,可读性大大增强。目前《邯郸晚报》的《万家灯火》、《家庭主妇》、《体育评论》等许多版面和专栏,已经把网上投稿板块作为自己的重要稿源库,吸引了大批的写手。
  《都市快报》应用网络MSN即时聊天软
其他文献
刘保全老师是一位勤奋多产的学者。他1960年被选飞行员入伍到空军部队,后改行从事新闻、宣传、秘书等工作,1979年从部队转业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工作。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研究员,曾历任新闻学院资料室主任、北京高校情报资料研究会理事兼人大分会主席、“全国新闻核心期刊”评审专家、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新闻阅评员。近些年来,刘老师曾先后在“全国新闻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80余篇,约计700万字。他参与
期刊
内容决定受众的多寡,受众决定内容的生产,内容与受众,真是一对不解之缘。传媒经济自有史以来,其理论与实践可以说就是围绕着内容与受众在展开,而从更深层次来讲,我们又可以说,受众是传媒经济理论与实践的起点。传媒能产生经济行为,能形成经济价值,是因为觉察有受众所需求内容的市场,由此而驱动内容的生产。没有受众需求,传媒经济则无从谈起。作为现代新闻业滥觞标志的《威尼斯新闻》的产生,其缘由盖因在此。  然而,受
期刊
进入21世纪的中国,国民经济建设中不断出现新成就、新亮点。仅“十五”期间和“十一五”的开局年,一项项新成就让国人为之振奋,世界为之喝彩。以神舟五号、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青藏铁路开通、三峡工程竣工、歼-10战斗机横空出世等一系列重大科技、经济和工业进展与成就为代表,中国产业经济的火车头一往无前,迅疾飞驶。  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各家行业报媒体,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将发生在本行业的那些能够让全社
期刊
朋友,你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吗?  中科院院士杨叔子给我们的部分大学生总结出“四不”特点:“对人不感激、对事不满意、对物不爱惜、对己不严厉。”这虽不是当代大学生的普遍问题,但从普通大学到重点大学都普遍存在,却是事实。大学生带着人文素质的先天不足走进大学校园,加之全球实用主义盛行、功利主义至上,大学生极有可能被物化为技术纯良而不通人情世故的“工具人”,使“健全人格”与“获得技能”变得不能两全
期刊
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是我国杰出的民间音乐家阿炳(华彦钧,1893年-1950年)的作品,由于它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极其美妙的旋律,在世界音乐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已被国际乐坛公认为世界不朽的十大名曲之一。  《二泉映月》抒发的是阿炳对生活的无限感慨,它以含蓄、悠远的旋律,抒发了作者淤积在内心深处的幽愤、哀痛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此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民族性,不愧为一首传世佳作。    乐曲结构清晰
期刊
处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时期的我国教育,在地区间、区域间、人群间有明显的相对发展差异。改善贫困地区教育现状,逐步缩小贫困人口教育差距,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国家策略。  教育救助对象:社会处境不利者、弱势群体还是“教育困境者”?目前在媒体和社会学、教育学研究中较多使用“教育弱势人群(群体)”、“社会(社会文化)处境不利人群”来指称教育贫困人口,而“弱势”、“社会(社会文化)处境不利”这类描述性的语词
期刊
时光荏苒,转眼我已经步入了可以被人称作“老头”的年龄。自然,学生就多了,有出息有成果的学生也就多了。看着学生成长,当老师的自然高兴。所以这几年中每当学生来找“老头”做些什么的时候,我就高兴一阵子。朱清河就是这时来找我的。本来他已经是单波教授的博士生,这个序也应该由单波来写的,但朱清河还是来找了我,说这个题目是在他做我的硕士生时就开始做的,我比较熟悉,我想这大概是属于“旧情难忘”吧。  在我带过的学
期刊
中国70%~80%的人口在农村,中国要在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重要一点离不开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历史证明,新闻传播在推进农村改革和建设方面具有巨大的作用。然而,新闻传播功能的发挥深受其所处的生态环境各方面的影响。从中国的农村实际来看,传统文化,尤其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民俗文化,深刻地影响着民众的心理和思维习惯,制约着新闻传播功能的实现。    新闻传播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影响及功能实
期刊
新闻法规的诞生是伴随着新闻传播活动的产生而产生的。新闻法制思想也是一样。同时,新闻法制思想的具体内容,又随着社会形态以及新闻传播活动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在中国漫长的前新闻时期,由于物质条件的限制,新闻传播主要依靠论辩与著书立说。因此,中国古代新闻法规体现在对言论发布与图书流传的限制与管理上。  第一个对言论进行管理的法规,见于记载的是在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件汇编《尚书·盘庚篇》中。盘庚想把都城迁往殷
期刊
清人袁枚说:“作者情生文,斯读者文生情。”这就是说,文章首先应当在感情上吸引读者,征服读者。一则新闻标题,能否以真挚强烈的感情打动人,唤起读者的兴趣,引起读者兴趣,已成为衡量其艺术性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而诗歌是文学中的精品,含蓄凝练,情感丰富,很容易打动人感染人,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因此,在新闻标题的制作中恰当地借鉴诗歌,不仅能很好地表达新闻作品的内容与主旨,还能满足受众的审美心理需求,进而收到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