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读书日到了,各大书店、出版商纷纷推出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或是给以诱人的购书优惠,或是邀请专家学者畅聊读书心得,一时间,世界读书日似乎真正成了大众读书的节日。然而,细细想来,这事却并没有这么简单。(概述世界读书日的各种活动,为下文的深度剖析奠定基础。)
世界读书日始于1995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这几年随着政府“全民阅读”计划的推动,逐渐在中国流行开来。对大众而言,世界读书日的设立更多地是起到一种导向作用,旨在鼓励人们多读书,读好书,如果能达到这樣的目的,世界读书日也就有了它存在的价值。(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世界读书日的缘起和目的。)
不过,从近年的活动效果来看,如今一些读书日活动更像是商业性的狂欢,商家营销的成分占了多数。比如,各大电商的折扣大战、书店的通宵阅读计划、名人推书、各种书单的推荐、现场朗读秀等活动让人目不暇接,有人感言,每到世界读书日,就像“赶场子”,耗费在路上的时间反而超过了真正读书的时间。(这一段叙述了世界读书日的各种商业活动,是对第一段内容的细化与补充,“商业性的狂欢”一语中的,指出了活动的实质。)
如此热闹的场景让人忍俊不禁,明明是参与读书活动,到头来却没读多少书,这无疑是让人深思的。读书本是一件比较私人的行为,而现在我们看到的多是目不暇接的读书活动,只见“活动”不见“读书”,或者说“读书”为“活动”让步,甚至成了“活动”的附庸,这无疑是本末倒置。(先是从读书的角度,说明“读书本是一件比较私人的行为”,接着分析现在“读书”与“活动”的本末倒置的关系。)
读书不是靠几分钟的热度就能完成的,而应该是一种长期坚持的行为。其实,参与读书活动无可厚非,也便于结交更多爱好读书的朋友,但出现读书娱乐化、狂欢化的倾向,就值得警惕了。真正的读书人不会太在意读书的形式,在他们看来,天天都是“读书日”,而世界读书日只是读书的契机,至于到了这天是否读书则是其次了。然而,不少人却把世界读书日看得太重,恨不得把所有的读书活动都往这天放,结果就会出现读者疲劳、商家“应付”的情形。(此段主要表达读书应该“长期坚持”的观点,批评世界读书日的“读书娱乐化、狂欢化的倾向”。)
近些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与日俱增,然而读书并不是最受欢迎的选择。根据前几天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4.58本,虽然较去年略有增加,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尽管如今是互联网时代,人们更愿意通过手机、电脑等方式进行阅读,然而,通过电子屏幕所获得的更多是碎片化的资讯,有知识而无太多思想,容易阅后即忘。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阅读是我们民族前进的动力,是走向文明大国的推力。在世界读书日临近之际,希望我们多一点冷静,少一点喧嚣,多一分面对知识的赤子之心,少一些急功近利的焦躁。(此段先是运用对比手法,指出在阅读方面我们存在的差距,接着高瞻远瞩揭示阅读的深远作用,最后提出殷切的希望,催人思考。)
评点:“透过现象看本质”,是文章的突出特点。世界读书日来临,这是爱读书的人的节日,也是商家搞活动促销的一个极好的由头。针对这种“读书娱乐化、狂欢化的倾向”,作者揭示了其“商业性的狂欢”的实质,而关于读书与活动的关系的辩证分析——“读书”为“活动”让步,甚至成了“活动”的附庸——更是一针见血,发人深省。不破不立,破而后立,作者正面指出读书应该“长期坚持”,尤其是纸质阅读。文章缘事析理,由现象深入本质,作者没有被表象迷惑,而是独具慧眼,独立思考,层层剖析才令人信服。
(编辑:关晓星)
世界读书日始于1995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这几年随着政府“全民阅读”计划的推动,逐渐在中国流行开来。对大众而言,世界读书日的设立更多地是起到一种导向作用,旨在鼓励人们多读书,读好书,如果能达到这樣的目的,世界读书日也就有了它存在的价值。(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世界读书日的缘起和目的。)
不过,从近年的活动效果来看,如今一些读书日活动更像是商业性的狂欢,商家营销的成分占了多数。比如,各大电商的折扣大战、书店的通宵阅读计划、名人推书、各种书单的推荐、现场朗读秀等活动让人目不暇接,有人感言,每到世界读书日,就像“赶场子”,耗费在路上的时间反而超过了真正读书的时间。(这一段叙述了世界读书日的各种商业活动,是对第一段内容的细化与补充,“商业性的狂欢”一语中的,指出了活动的实质。)
如此热闹的场景让人忍俊不禁,明明是参与读书活动,到头来却没读多少书,这无疑是让人深思的。读书本是一件比较私人的行为,而现在我们看到的多是目不暇接的读书活动,只见“活动”不见“读书”,或者说“读书”为“活动”让步,甚至成了“活动”的附庸,这无疑是本末倒置。(先是从读书的角度,说明“读书本是一件比较私人的行为”,接着分析现在“读书”与“活动”的本末倒置的关系。)
读书不是靠几分钟的热度就能完成的,而应该是一种长期坚持的行为。其实,参与读书活动无可厚非,也便于结交更多爱好读书的朋友,但出现读书娱乐化、狂欢化的倾向,就值得警惕了。真正的读书人不会太在意读书的形式,在他们看来,天天都是“读书日”,而世界读书日只是读书的契机,至于到了这天是否读书则是其次了。然而,不少人却把世界读书日看得太重,恨不得把所有的读书活动都往这天放,结果就会出现读者疲劳、商家“应付”的情形。(此段主要表达读书应该“长期坚持”的观点,批评世界读书日的“读书娱乐化、狂欢化的倾向”。)
近些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与日俱增,然而读书并不是最受欢迎的选择。根据前几天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4.58本,虽然较去年略有增加,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尽管如今是互联网时代,人们更愿意通过手机、电脑等方式进行阅读,然而,通过电子屏幕所获得的更多是碎片化的资讯,有知识而无太多思想,容易阅后即忘。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阅读是我们民族前进的动力,是走向文明大国的推力。在世界读书日临近之际,希望我们多一点冷静,少一点喧嚣,多一分面对知识的赤子之心,少一些急功近利的焦躁。(此段先是运用对比手法,指出在阅读方面我们存在的差距,接着高瞻远瞩揭示阅读的深远作用,最后提出殷切的希望,催人思考。)
评点:“透过现象看本质”,是文章的突出特点。世界读书日来临,这是爱读书的人的节日,也是商家搞活动促销的一个极好的由头。针对这种“读书娱乐化、狂欢化的倾向”,作者揭示了其“商业性的狂欢”的实质,而关于读书与活动的关系的辩证分析——“读书”为“活动”让步,甚至成了“活动”的附庸——更是一针见血,发人深省。不破不立,破而后立,作者正面指出读书应该“长期坚持”,尤其是纸质阅读。文章缘事析理,由现象深入本质,作者没有被表象迷惑,而是独具慧眼,独立思考,层层剖析才令人信服。
(编辑:关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