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动画片《笛卡特警队》主要塑造了正、反面两组人物形象。在塑造正面人物的过程中,作品跳出传统的价值领域,展现了正面人物人性化的一面;在塑造反面人物的过程中,作品没有将其描述得十恶不赦,而是适当地呈现了其机智、可爱之处。因而,真实而不失美感的人物形象为作品增加了不少感染力。
关键词:动画片《笛卡特警队》 人物形象 探析
动画片《笛卡特警队》的故事在恐怖分子与特警队的恐怖与反恐怖的对峙中展开。在情节推进的过程中,人物独特的个性及表现使故事极具吸引力。《笛卡特警队》特别在意人物的塑造,无论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都力求跳出传统的窠臼,使得整部作品获得了动画片艺术美学上的突破。
作品主要塑造的正面人物有笛卡——特警队主力兼火力手、千尘队长——特警队队长、银萱——特警队警花兼医疗兵。这些正面人物从某种角度上拓展了动画片艺术的新思路。
首先,作为作品中的大英雄,笛卡的艺术外形却甚是娇小,使儿童获得视觉上的某种平等感和平衡感,因而也更容易获得他们的认可。大与小形成的强烈对比,打破了人们的思维定式,传统的英雄基本上走的是高、大、全的脸谱化路线,而笛卡却反其道而行之,并且在剧情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挑战观众的想象力。这种对比一旦在艺术欣赏的过程中展开,就会在观众心中形成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对于观众而言也是欣赏的双重收获。果然,笛卡不负众望,在完成特警队重大任务的过程中表现得有勇有谋而不失人情味,尤其在笛卡一次次面对强大的对手时,其化被动为主动的智慧不得不让观众拍手称好。由此可见,英雄形象的确立并不在于其外在形象的震撼性,而取决于其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生命形态的本质特征。这种塑造人物的思路实际上对儿童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必然起着深刻的引导作用。
其次,千尘队长的形象定位也和观众的期待有所反差。从传统视域来看,千尘作为特警队队长理应表现得骁勇善战,无所不能。但实际上,千尘却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笛卡人物形象的衬托者。这样的人物设计又一次对儿童形成了冲击,也展示了人物形象塑造存在无限的可能性。实际上,人物设计并无套路可循,而反传统的思维是形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效前提。这样的思维方式势必会对观众的思维形成潜在的刺激。此外,千尘队长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特警队队长铁面无私的冷漠表情,如其会在上班时间忙于钓鱼而不惜撒谎的情节多少反拨了正面人物的形象。也就是说,虽为公职人员或正面人物,在不失正义的情况下,他那略带瑕疵的表现将使其人物形象更为丰满和形象,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千尘的出位尽管失职,并不带有背叛的意味。因为“背叛,就是脱离自己的位置。背叛,就是摆脱原位,投向无知”。作为一只海猪,千尘的形象特质更多是从其自身的原型中演绎出来的,因此显得真实而生动。
警花银萱是一个精致的粉红色姑娘,她的出现使《笛卡特警队》的阵容呈现出了丰富的色泽,而且从儿童欣赏的视角来看,粉红色也是儿童审美视觉的首选。在一个男人的世界里,女性的出现自然会形成一种平衡效应,这将更加符合儿童的审美观,因而从内心世界更加接纳作品。更为重要的是,银萱不仅在外形设计上打破了该作品可能出现的沉闷色彩,而且在行为及处事的细节上更加体现出了人性化的因素。如银萱喜欢逛街,喜欢异性对自己的赞美,不喜欢和笛卡称兄道弟等都精致地展示了少女初长成的微妙心态。传统的教育对于审美、情感总是力图回避,似乎回避就意味着遗忘。然而实际情况是,过度的回避反而会对儿童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所以,与其被动逃避,不如直面真实的情状,这样反而能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使观众获得心理上的认同感。另外,就人物塑造本身而言,真实的生命气息必然是贴近生活的、充溢着情感元素的,银萱的出现就对原本可能极度男性化的世界进行了有力地矫正。所以,银萱尽管不是此部作品中真正的主角,但却给作品带来了清新之风和生命实感。
总体而言,正面人物的设置都对传统有所超越,都没有过多拘泥于传统的形式,因而形成了其独特的个性。如此性格独立、形态各异的人物形象携手共同维护着其生存的美好家园,进而又上升到精神家园的高度——“家园的大小仅仅通过心灵的选择来决定:可以是一间房间、一处风景、一个国家、整个宇宙”,整部作品的内涵因正面人物获得了有效提升。
反面人物的设计也突破了传统的价值尺度。作品中,反面人物主要有两个,即东山狼和哈巴熊。
东山狼是反面人物中的主角,它的形象内显狡黠,又外带着几分时尚感,尤其是一副墨镜,成功地打破了动画世界和现实世界的界限,使得人物具有了可观、可感的艺术气息。当然,东山狼的主体形象是一个破坏者。正是它反复的破坏行为才使得整部作品有了看点,而《笛卡特警队》在处理这一破坏者形象时,并没有把所谓的反面人物写得十恶不赦。东山狼在利益的驱动下不断采取各种手段与特警队人员周旋,在周旋的过程中,东山狼可谓费尽心机,其聪明之处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作品的创制人员看来,反面人物并不意味着愚蠢,只是他们的动机或最终结果将伤害到其他人,因而会使人形成道德上的反感。对于东山狼的道德恶感和其自身的战争策略,人们应该从两个维度进行考量,即作品传达了把人的行为和动机分开来考察的理念,即便东山狼十恶不赦,但人们也不可一味否定。从教育的理念来看,儿童获得这样的价值理念对于其认识世界、把握世界非常重要,为其初步形成自我价值判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代及将来的艺术也应该特重技术。然而他们的技术不只是服役于人生(像工艺)而是表现着人生,流露着情感个性和人格的。”所以,在作品中,东山狼并没有一直以一个失败者的形象出现。他总是充满生命力,一次次酝酿并实施着自己的计划。这样一来,作品既具备了看点,又有力地冲击了传统思维中的坏人形象。
哈巴熊的到来似乎纯属调料,它在作品中属于缺乏主体性的人物形象,无限迷恋着个人价值的世俗生活。所以称呼他为反面人物似乎不太妥当。唯一能称其为反面人物的理由在于它堕入了反面人物的阵营而不可自拔。哈巴熊最大的特点是对美食的无限崇拜,在哈巴熊的世界里,世界唯美食独尊,所以本质上哈巴熊与所谓的反面人物并不能建立起直接的联系。而对美食的崇拜无疑迎合了普遍儿童的内心需要,所以这一人物形象的设计尽管无正反面之说,却从现实的层面上与儿童内在的真实需求连接起来了。哈巴熊和笛卡也许可以看作儿童内在追求的不同层面,哈巴熊的搞笑本色表演正好迎合了儿童在现实压抑的情境下、在社会教化的作用下不能表达的正常欲望。因此,儿童在哈巴熊身上找到的是一种本能的认同感和补偿效应,而笛卡则代表着儿童在获得物质满足后精神世界的追求以及实现自我的方式。所以,不妨将笛卡和哈巴熊看作一个人物的两个方面,作品仅仅是将日常生活中的个人进行了分身似的两极处理,无论哪一极,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在观赏的过程中都有可能获得某种认同。
《笛卡特警队》在人物塑造的过程中可谓用心备至,一方面,作品中的人物打破了传统僵化的教条思路,尽力使人物呈现出生活的常态;另一方面,在常态的生活中,人物又不失高度的精神追求。因而,整部作品不仅在生活中贴近儿童,而且在精神上鼓励儿童,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美不但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它又影响和教育我们要提高生活的境界和意趣。”
参考文献:
[1]米兰·昆德拉著,董强译.小说的艺术[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
[2]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作者单位:南昌师范学院中文系)
关键词:动画片《笛卡特警队》 人物形象 探析
动画片《笛卡特警队》的故事在恐怖分子与特警队的恐怖与反恐怖的对峙中展开。在情节推进的过程中,人物独特的个性及表现使故事极具吸引力。《笛卡特警队》特别在意人物的塑造,无论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都力求跳出传统的窠臼,使得整部作品获得了动画片艺术美学上的突破。
作品主要塑造的正面人物有笛卡——特警队主力兼火力手、千尘队长——特警队队长、银萱——特警队警花兼医疗兵。这些正面人物从某种角度上拓展了动画片艺术的新思路。
首先,作为作品中的大英雄,笛卡的艺术外形却甚是娇小,使儿童获得视觉上的某种平等感和平衡感,因而也更容易获得他们的认可。大与小形成的强烈对比,打破了人们的思维定式,传统的英雄基本上走的是高、大、全的脸谱化路线,而笛卡却反其道而行之,并且在剧情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挑战观众的想象力。这种对比一旦在艺术欣赏的过程中展开,就会在观众心中形成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对于观众而言也是欣赏的双重收获。果然,笛卡不负众望,在完成特警队重大任务的过程中表现得有勇有谋而不失人情味,尤其在笛卡一次次面对强大的对手时,其化被动为主动的智慧不得不让观众拍手称好。由此可见,英雄形象的确立并不在于其外在形象的震撼性,而取决于其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生命形态的本质特征。这种塑造人物的思路实际上对儿童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必然起着深刻的引导作用。
其次,千尘队长的形象定位也和观众的期待有所反差。从传统视域来看,千尘作为特警队队长理应表现得骁勇善战,无所不能。但实际上,千尘却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笛卡人物形象的衬托者。这样的人物设计又一次对儿童形成了冲击,也展示了人物形象塑造存在无限的可能性。实际上,人物设计并无套路可循,而反传统的思维是形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效前提。这样的思维方式势必会对观众的思维形成潜在的刺激。此外,千尘队长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特警队队长铁面无私的冷漠表情,如其会在上班时间忙于钓鱼而不惜撒谎的情节多少反拨了正面人物的形象。也就是说,虽为公职人员或正面人物,在不失正义的情况下,他那略带瑕疵的表现将使其人物形象更为丰满和形象,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千尘的出位尽管失职,并不带有背叛的意味。因为“背叛,就是脱离自己的位置。背叛,就是摆脱原位,投向无知”。作为一只海猪,千尘的形象特质更多是从其自身的原型中演绎出来的,因此显得真实而生动。
警花银萱是一个精致的粉红色姑娘,她的出现使《笛卡特警队》的阵容呈现出了丰富的色泽,而且从儿童欣赏的视角来看,粉红色也是儿童审美视觉的首选。在一个男人的世界里,女性的出现自然会形成一种平衡效应,这将更加符合儿童的审美观,因而从内心世界更加接纳作品。更为重要的是,银萱不仅在外形设计上打破了该作品可能出现的沉闷色彩,而且在行为及处事的细节上更加体现出了人性化的因素。如银萱喜欢逛街,喜欢异性对自己的赞美,不喜欢和笛卡称兄道弟等都精致地展示了少女初长成的微妙心态。传统的教育对于审美、情感总是力图回避,似乎回避就意味着遗忘。然而实际情况是,过度的回避反而会对儿童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所以,与其被动逃避,不如直面真实的情状,这样反而能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使观众获得心理上的认同感。另外,就人物塑造本身而言,真实的生命气息必然是贴近生活的、充溢着情感元素的,银萱的出现就对原本可能极度男性化的世界进行了有力地矫正。所以,银萱尽管不是此部作品中真正的主角,但却给作品带来了清新之风和生命实感。
总体而言,正面人物的设置都对传统有所超越,都没有过多拘泥于传统的形式,因而形成了其独特的个性。如此性格独立、形态各异的人物形象携手共同维护着其生存的美好家园,进而又上升到精神家园的高度——“家园的大小仅仅通过心灵的选择来决定:可以是一间房间、一处风景、一个国家、整个宇宙”,整部作品的内涵因正面人物获得了有效提升。
反面人物的设计也突破了传统的价值尺度。作品中,反面人物主要有两个,即东山狼和哈巴熊。
东山狼是反面人物中的主角,它的形象内显狡黠,又外带着几分时尚感,尤其是一副墨镜,成功地打破了动画世界和现实世界的界限,使得人物具有了可观、可感的艺术气息。当然,东山狼的主体形象是一个破坏者。正是它反复的破坏行为才使得整部作品有了看点,而《笛卡特警队》在处理这一破坏者形象时,并没有把所谓的反面人物写得十恶不赦。东山狼在利益的驱动下不断采取各种手段与特警队人员周旋,在周旋的过程中,东山狼可谓费尽心机,其聪明之处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作品的创制人员看来,反面人物并不意味着愚蠢,只是他们的动机或最终结果将伤害到其他人,因而会使人形成道德上的反感。对于东山狼的道德恶感和其自身的战争策略,人们应该从两个维度进行考量,即作品传达了把人的行为和动机分开来考察的理念,即便东山狼十恶不赦,但人们也不可一味否定。从教育的理念来看,儿童获得这样的价值理念对于其认识世界、把握世界非常重要,为其初步形成自我价值判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代及将来的艺术也应该特重技术。然而他们的技术不只是服役于人生(像工艺)而是表现着人生,流露着情感个性和人格的。”所以,在作品中,东山狼并没有一直以一个失败者的形象出现。他总是充满生命力,一次次酝酿并实施着自己的计划。这样一来,作品既具备了看点,又有力地冲击了传统思维中的坏人形象。
哈巴熊的到来似乎纯属调料,它在作品中属于缺乏主体性的人物形象,无限迷恋着个人价值的世俗生活。所以称呼他为反面人物似乎不太妥当。唯一能称其为反面人物的理由在于它堕入了反面人物的阵营而不可自拔。哈巴熊最大的特点是对美食的无限崇拜,在哈巴熊的世界里,世界唯美食独尊,所以本质上哈巴熊与所谓的反面人物并不能建立起直接的联系。而对美食的崇拜无疑迎合了普遍儿童的内心需要,所以这一人物形象的设计尽管无正反面之说,却从现实的层面上与儿童内在的真实需求连接起来了。哈巴熊和笛卡也许可以看作儿童内在追求的不同层面,哈巴熊的搞笑本色表演正好迎合了儿童在现实压抑的情境下、在社会教化的作用下不能表达的正常欲望。因此,儿童在哈巴熊身上找到的是一种本能的认同感和补偿效应,而笛卡则代表着儿童在获得物质满足后精神世界的追求以及实现自我的方式。所以,不妨将笛卡和哈巴熊看作一个人物的两个方面,作品仅仅是将日常生活中的个人进行了分身似的两极处理,无论哪一极,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在观赏的过程中都有可能获得某种认同。
《笛卡特警队》在人物塑造的过程中可谓用心备至,一方面,作品中的人物打破了传统僵化的教条思路,尽力使人物呈现出生活的常态;另一方面,在常态的生活中,人物又不失高度的精神追求。因而,整部作品不仅在生活中贴近儿童,而且在精神上鼓励儿童,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美不但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它又影响和教育我们要提高生活的境界和意趣。”
参考文献:
[1]米兰·昆德拉著,董强译.小说的艺术[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
[2]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作者单位:南昌师范学院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