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开放式课堂结构,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yanli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素养的提高,需要平时的积累、感悟和运用,需要在开放式的课堂结构中去实现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本文以苏轼《记承天寺夜游》的课堂设计为例,说明如何在开放式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开放式课堂结构 语文素养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突出的变化。在论述“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时,《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可见,新课程标准把语文素养分为“基本素养”和“创新能力”两个层面,基本素养就是“积累、感悟和运用”,其中“积累”是最基本的。
  积累,是一个逐渐由数量的增加发展到本质变化的过程。从理论上说,语文学习需要投入较多的课外时间,有较大量的课外阅读,由此拓展阅读视野,实现语言的、知识的、情感的积累,从而养成一定的语文素养。但是,由于初中学生面临着十分激烈的升学竞争,所以语文教学、语文学习的着眼点还是在考试上。学生的学习时间有限,而又必须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因此,通过语文积累提高语文素养的着眼点还是在课堂。建立开放式的课堂结构,以开放式的语文课堂,拓展教与学的视野,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享受学习的过程,从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迁移能力、思辨能力和审美能力,是实现语文积累,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开放式的课堂结构,需要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和思维领域,养成健康的阅读方式
  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地方,在于它以语言文字记录故事表达情感,而不是抽象的符号图形。这个特点产生了两个方面的影响:第一,语言文字的形象性,决定了很多内容学生完全可以借助于工具书掌握字音、字形和词义,自己完成阅读。第二,这种阅读常常只能停留在“理解内容”的层面。换而言之,一般的字音、字形、词义和句子含义,学生都有能力自己解决,而无需老师替代。
  以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为例,从文言文的知识角度看,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的方式掌握这篇短文,因为它不存在学生不理解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但是从文言小品的抒情角度看,作者怎么描写月色,怎么借助月色抒情,抒发的是什么情怀,学生就颇难理解了,因为这里涉及文章的写作背景。教师如果只是进行枯燥的背景介绍和课文分析,学生就无法积极参与学习,也就无法领悟苏轼散文的价值和魅力,很难提高学习能力。如果教师艺术手法分析得太多,这些从小学开始就埋头做作业、忙于考试,课外阅读很少的学生会觉得难以理解,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教师可以换一种思路,准备好余秋雨先生的文章《苏东坡的突围》的二三两个部分,让学生阅读,并让他们划出交代苏轼被流放原因和当时心情的语句。
  学生阅读余秋雨的文章,并通过讨论后,基本理解了《记承天寺夜游》的写作背景:①苏轼的流放,完全是由于舒亶、李定、王珪、沈括等品格低劣者的诬陷。②苏东坡怕株连亲朋好友,在途经太湖和长江时都想投水自杀。③很多人怕受到牵连不敢说公道话,苏轼只能在寂寞中惶恐。结论:苏东坡在黄州是很凄苦的,其优美的诗文是对凄苦的挣扎和超越,是一种真正的精神上的孤独无告。
  这样的安排,可以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认识苏轼写作此文的背景,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寻找课内知识教学与课外阅读的结合点,使课外阅读真正成为课内学习的有效补充和提升,而非一般意义上的排遣。如果我们留心一下,会发现很多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集中于所谓的玄幻小说,其内容荒诞、格调不高。这样的阅读,非但无用,而且有害。
  二、开放式的课堂,需要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从而生成新的知识,完成新的情感体验
  《记承天寺夜游》描写月色的句子,历来为人所称道,“从大处落笔,抓住瞬间感觉,把那月光的清冷写到极处”。但是描写月色的句子就只有“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个,这个句子到底蕴含着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是文章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让学生对“月色”这个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意象,从情感和审美的层次上有集中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应该鼓动学生围绕“月色”来个“诗词大串烧”,联系背诵过的很多古代诗词,补充一些关于月色的诗句。学生情绪兴奋地补充了一下关于“月色”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对搜集的诗句加以整理和简要的分析,学生会认识到:古代诗词中“月色”这一意象象征繁华,也象征诗酒风流;象征青春浪漫,也象征人生之得意;象征乡愁和相思,也象征宁静和自然。苏轼在月夜可能想到少年时期的意气风发,官场的得意,与友人吟诗品酒的风流,青春的浪漫,远离的亲人,也会想到自己如月一般的孤独。他百感交集,可能什么都想,也可能心灰意冷,对生活、对官场、对一切都已经彻底绝望了。这样,对苏轼写作此文时内心的那种孤寂、愤懑、无奈,学生就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
  知识的综合和迁移,是一种必须的学习能力。一旦把学科知识看成是彼此孤立的、互不联系的,学生的阅读就很难进入“情感体验”的层面。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与文本的距离,他们不是很能理解文本蕴含的作者的情感。开放式的课堂结构,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能力,设立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也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分析新的问题,养成新的能力。
  三、开放式的课堂结构,需要重新关注学习常规,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很长时间以来,语文教师热衷于落实课文的知识点,习惯于以老师的分析来替代学生的体验思考,试图给文本最准确、最完整的答案。于是,学生自己的阅读、学生之间的讨论,在语文课堂上如昙花一现。殊不知,“言有尽而意无穷”是写作和阅读的基本规律,任何文本都是未完成的产品,任何阅读都是未完成的过程。无论什么时候,教师的分析都不可能是终极性的,而且只会束缚学生的思维,造成学生语文成绩上去了,语文兴趣和学习能力下降了。这显然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真正提高。尤其是教材中的一些好文章,结构精妙到仿佛随意而作,意蕴深刻而语言简约。如果没有充分的自习和诵读,学生就无法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无法提高语文素养。“素养”是一种素质习惯,语文能力本身又是渐进式的养成过程,因此语文素养的提高要建立在学生主体、学习常规的基础之上。开放式结构,需要通过建立学习常规,提高学习能力;通过主体地位,养成积极学习的动机;通过学习能力和积极学习,提高语文素养。就语文学科而言,诵读课文,自主探究,共同讨论,是理解课文、体悟感情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自己发现和习得的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能实现语文素养的提高。因为缺少学生参与的课堂,不管教师的讲解多么深刻,也只是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始终没有学生积极的学习过程;所谓的“揣摩语言,启发情思”,只是教师把各种学习资料上的知识搬给学生而已;所谓的“深刻”,只是教师和资料的深刻,而不是学生的深刻。显然,这样的深刻,还是基于应试,而不是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生反复诵读《记承天寺夜游》,并开展讨论争论,就发现了一些很有价值的问题:苏轼为什么在这之前没有注意到月色?看到月色,他为什么“欣然起行”?张怀民为什么也没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要表达的感情是喜悦还是伤感?以这些问题为切入点,联系课文的写作背景和“月色”这一意象,学生产生了这样的理解:①苏轼可能是借酒消愁,也可能在想别的事情。②欣然,高兴的意思。看到月色而高兴,其实隐藏着苏轼的寂寞和孤独。被贬后,很少有人敢接近他了。“无与为乐者”可证明。③张怀民可能也是被贬的官员。“亦”用得简洁而含蓄,表明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④“闲人”的“闲”既是闲中生愁——苏轼被贬的痛苦,是闲中得趣——欣赏明月,更是感慨深沉——对官场上明争暗斗、汲汲于名利的厌恶。这样的发现和解读未必深刻,却是很可贵的以感情共鸣为基础的解读,而非技术性的解读,无疑更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关系学生未来生活质量的问题,它与语文能力是并行不悖的,值得我们认真探究。如果教师依托文本,通过开放式的课堂结构,使学生的知识迁移、阅读拓展、学习常规内化为审美情趣、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是遥远的梦想。
其他文献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通过教学中的集体因素、学生间交流的社会性作用以及学生的互帮互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质量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以阿福童课程培训为例,对小组合作学习构成要素进行思考,提出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实施包括合理分组、学习目标、分工合理、自主学习和成效评价等方面。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合理分组 学习目标 分工合理 自主学习 成效评价    一、背景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新课程
期刊
“统计与概率”可以说是数学新课程中最让小学教师感到“头疼”的内容了。这个具有独特思维方式的领域既难教又难学,尤其是让许多成人都感到抽象难解的“概率”,也首次成为小学数学的一部分,它能否真的变成我们所期待的“儿童数学”?  虽然有很多困惑,但这些困惑跟新课程开始时候的困惑确实是不太一样了,那时候可能老师们更多关注要不要花那么长时间去经历这个过程,现在老师们开始关注更深刻的问题了。怎么让学生愿意经历这
期刊
新课程改革特别注重数学的应用性。函数是刻画现实生活中变量之间关系的有效数学模型。在今天这样一个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现实生活中,人们在生产经营中都追求利润最大化。现就中考中最大利润问题举例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一、一次函数型  例1:某石化乙烯厂一车间生产甲、乙两种塑料的相关信息如下:   ■  请你解答下列问题:  (1)设该车间每月生产甲、乙两种塑料各x吨,利润分别为y1元和y2元,分别求y1和
期刊
新课程改革提倡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阶段,英语学科要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需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困生转化是摆在英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学困生是指学习成绩暂时落后,学习吃力、学习自觉性较差的学生。如果教师忽视对他们的辅导和转化,一是很难提高班级或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二是这部分群体中有人有可能因此而沉沦,
期刊
摘要:初中英语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英语兴趣,让学生爱上英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仔细地听,大胆地说。  关键词:初中英语 主体性 兴趣 听说    一、学习英语的主体性与英语听说  众所周知,语言的首要作用是表情达意,换句话说,语言是用来说的。国外的语言学家曾指出,任何一种语言学习,其中听说占整个语言的70%,而读写仅占30%。换言之,英语学习一定要从听说起步,再逐步向读写过渡。英语作为一种被广泛
期刊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内容。  【设计思路】  本篇课文是一则很有趣味的寓言故事,讲的是善飞的蜗牛获得飞行比赛冠军后,不思进取,结果翅膀退化,丧失了飞行能力。通过故事,主要告诉人们“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依据教材的特点和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设计教学思路是从生活到文本,再从文本到生活,即“联系生活经验,品读课文内容——再现内容情境,品读课文内容——咬文嚼字,品读课文内容——合作
期刊
《心声》是当代著名女作家黄蓓佳的短篇小说,小说通过故事揭示了社会生活和义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作品以其深沉的思想内涵、凄楚的人物形象、纤丽的故事情节和令人伤感的语言表达感染着读者,因而被选进了现行中学语文课本。这篇小说之所以能打动读者的心,很重要的方面在于它描写人物所选择的视角。描写人物的方法视角很多,比如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再如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
期刊
摘要:文史不分家,文学写作讲究的凤头、猪肚、豹尾同样可以运用于历史课的课堂讲学。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任何事物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语云:“文史不分家。”关于文学写作方面,元代文人乔梦符谈到写“乐府”的章法时提出“凤头”“猪肚”“豹尾”之喻,是对文章好的开头、主体、结尾的比喻。它要求文章开头要像凤头那样美丽、精彩;主体像猪肚子那样有充实、丰富的内
期刊
摘要: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着许多不如人意之处,主要是由于人文素养教育的缺失使不少职校毕业生还远不能达到企业用工的人文素质要求。这需要职业学校整合人文素质课程资源。人文教育应通过课内和课外两种渠道开展。课堂是人文教育的主渠道,课外活动是人文教育的重要补充形式。要通过建立统一的各专业必修的人文科学课程体系,挖掘文化基础课程中的人文教育因素,在专业课中渗透人文精神,开设人文选修课,开展丰富多彩的人文教
期刊
摘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教导我们“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叶老的话时时在鞭策着我不断地思考摸索,潜心研究。现代语文教学的出路在哪呢?我认为当务之急是我们一线教师要迅速适应新时期学生身心发展的变化,营造一种“快乐、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采用赏识激励和灵活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参与和互相合作,使课堂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和活力。  关键词:宽松 合作 竞争 创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