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注意和兼顾一些道德和思想品质教育,是语文教师应尽的责任。然而,语文教学毕竟应该以语文教育为主,我们不能因为强调德育而冲淡了语文教育的本色和主体。因此,德育教育在渗透中要讲究艺术性和操作方法。
一、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
1. 认识汉字美
法国著名作家都德在《最后一课》中这样写道:“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语言是祖国的象征,都德在文章中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表现主人公的爱国热情。
当然这个说法,我们不能苟同,我认为,汉语才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最具灵性。据有关资料调查表明:运用汉字的人比运用其他语种的人更具有想象力。汉字的特点是方方正正,单从一个“人”字的写法上,就可以看出老祖先对我们人类寄予的厚望——做一个顶天立地、正正直直的人。汉字的字形不仅给我们带来丰富的想象力,而且,汉字的创造空间非常大,我们知道,中国汉字不过几千个,词汇却浩瀚如海,并且词汇的内涵丰富、韵味无穷,我们会在阅读中发现汉字的美感,感受汉字的魅力,热爱祖国的语言。
宋代理学家朱熹曾写过这样一首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初读这首诗,许多学生以为这是一首写景诗,“方方的小池塘,就像镜子般明亮,蓝天白云呀,一起在池水中荡漾。问池塘,你为什么这样清澈?池塘说:你看上面股股清水正往我这里淌。”多么美的意境呀!实际上,这首诗还有着更深刻的寓意,即从它的题目《观书有感》上可以找到答案,做学问的人要多读书、读好书才可以心明如镜,明辨是非。文字的表达往往是作者在特定情景下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而汉字又具有灵活性、凝练性,所以,是否找到开启这段文字的金钥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化,积累知识,充实自己,方能破译汉字中的“密码”,感受汉字中蕴含的丰富的生活哲理。
2. 树立积极人生观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也有句至理名言:“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当今社会,很多学生迷恋于纷繁复杂、良莠并存的快餐文化、电脑游戏而心浮气躁,所以,让学生学会识别真伪、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在语文教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俄国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生命的意义》一课前,我先布置了一项作业:请同学们以《我的愿望》为题写一段文字。有位学生这样写道:“我的愿望是以后设计电脑游戏,因为电脑游戏太有趣了。”这位学生平时就喜欢玩电脑游戏,并因此影响功课。上课时,我读了几位学生写的文章,其中就有这位学生的,不出我所料,有些学生听了哈哈大笑,那位学生也意识到了什么,头埋得很低。我趁机说:“大家不要笑,这电脑游戏并不是人人都能设计的,他其实就是想成为一名电脑软件设计师,这是一个非常崇高的理想,但理想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实现你的理想,就必须付出辛勤的汗水和不懈的努力,克服自己的弱点,你们有足够的信心吗?”接着,我给他们讲了《生命的意义》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故事,当我讲到保尔在身体残疾、双目失明的情况下,还以非凡的毅力坚持写作时,我注意到所有的人都震撼了,包括刚刚那位低着头的学生,也许他在暗暗下决心吧!此时,我让大家齐声朗读保尔站在烈士墓前思索人生意义的这段话:“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呢?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你不因碌碌无为而悔恨,也不因虚度年华而羞耻;这样,在你临死的时候,你能够说:我的全部生命和整个力量都已献给了世界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从学生们铿锵有力的朗读声中,我已感受到了他们为实现理想的高昂情绪和坚定信念。
3. 学会自立自强
进行德育渗透要结合学生的具体特征。现在的学生在正确对待人生和刻苦自律、热爱劳动、服务集体、勇于奉献等方面,都比较欠缺,他们看问题往往偏重于表面而忽略了本质。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它以教材为本,教材中有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诸如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民族自豪感等。在课堂教学中应实施德育与智育的统一,不能离开语文训练去进行德育,更不能让语文训练从属于德育,例如讲读课文,应使学生学好语言文字,了解字、词、句的含义,从而深入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受到教育,把德育渗透到语言文字的讲析中。还应该配以与课文相适应的情感介绍资料,用朗读制造氛围,使学生似亲临其境,在创设的情境中,在强烈的氛围中投入学习,从而使学生获得更真实深刻的体会。例如讲解《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时,有些学生对于“战士火中救朝鲜儿童”这一动人场面无动于衷,认为不值一提。我引导学生注意战士救人时的一系列动词:“踹”、“扑”、“摸”、“拉”、“抓”、“跑”、“钻”,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战士不怕危险救朝鲜母女的坚定决心和英勇气质,惨烈的场面使学生震撼。借此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祖国,在别人身处困境时能勇于上前相帮,做到见义勇为。这就是语文德育与智育统一在教学过程中,说明语文学科的德育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来进行,要通过形象感染、感情陶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来培养高尚的情操,提高思想觉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在语文教学中,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又在领会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以收到语文教学应有的效果。
二、利用课外阅读教学实施德育教育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齡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使学生收到实效。例如针对有些学生沉迷于某些谈情说爱、情意绵绵的情节,便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有关文艺理论的书籍,引导学生了解任何作品中人物的悲欢离合,总是离不开时代特点的,并且教育学生在阅读文艺作品时不能片面追求情节的曲折离奇,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看到它的社会意义,从中受到有益的感染。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由于作品中的名言警句具有言简意赅的特点,学生易记、易背,把它抽出来重点讲解,这对学生思想健康成长,无疑是注入了有益的营养。
一、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
1. 认识汉字美
法国著名作家都德在《最后一课》中这样写道:“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语言是祖国的象征,都德在文章中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表现主人公的爱国热情。
当然这个说法,我们不能苟同,我认为,汉语才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最具灵性。据有关资料调查表明:运用汉字的人比运用其他语种的人更具有想象力。汉字的特点是方方正正,单从一个“人”字的写法上,就可以看出老祖先对我们人类寄予的厚望——做一个顶天立地、正正直直的人。汉字的字形不仅给我们带来丰富的想象力,而且,汉字的创造空间非常大,我们知道,中国汉字不过几千个,词汇却浩瀚如海,并且词汇的内涵丰富、韵味无穷,我们会在阅读中发现汉字的美感,感受汉字的魅力,热爱祖国的语言。
宋代理学家朱熹曾写过这样一首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初读这首诗,许多学生以为这是一首写景诗,“方方的小池塘,就像镜子般明亮,蓝天白云呀,一起在池水中荡漾。问池塘,你为什么这样清澈?池塘说:你看上面股股清水正往我这里淌。”多么美的意境呀!实际上,这首诗还有着更深刻的寓意,即从它的题目《观书有感》上可以找到答案,做学问的人要多读书、读好书才可以心明如镜,明辨是非。文字的表达往往是作者在特定情景下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而汉字又具有灵活性、凝练性,所以,是否找到开启这段文字的金钥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化,积累知识,充实自己,方能破译汉字中的“密码”,感受汉字中蕴含的丰富的生活哲理。
2. 树立积极人生观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也有句至理名言:“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当今社会,很多学生迷恋于纷繁复杂、良莠并存的快餐文化、电脑游戏而心浮气躁,所以,让学生学会识别真伪、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在语文教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俄国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生命的意义》一课前,我先布置了一项作业:请同学们以《我的愿望》为题写一段文字。有位学生这样写道:“我的愿望是以后设计电脑游戏,因为电脑游戏太有趣了。”这位学生平时就喜欢玩电脑游戏,并因此影响功课。上课时,我读了几位学生写的文章,其中就有这位学生的,不出我所料,有些学生听了哈哈大笑,那位学生也意识到了什么,头埋得很低。我趁机说:“大家不要笑,这电脑游戏并不是人人都能设计的,他其实就是想成为一名电脑软件设计师,这是一个非常崇高的理想,但理想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实现你的理想,就必须付出辛勤的汗水和不懈的努力,克服自己的弱点,你们有足够的信心吗?”接着,我给他们讲了《生命的意义》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故事,当我讲到保尔在身体残疾、双目失明的情况下,还以非凡的毅力坚持写作时,我注意到所有的人都震撼了,包括刚刚那位低着头的学生,也许他在暗暗下决心吧!此时,我让大家齐声朗读保尔站在烈士墓前思索人生意义的这段话:“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呢?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你不因碌碌无为而悔恨,也不因虚度年华而羞耻;这样,在你临死的时候,你能够说:我的全部生命和整个力量都已献给了世界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从学生们铿锵有力的朗读声中,我已感受到了他们为实现理想的高昂情绪和坚定信念。
3. 学会自立自强
进行德育渗透要结合学生的具体特征。现在的学生在正确对待人生和刻苦自律、热爱劳动、服务集体、勇于奉献等方面,都比较欠缺,他们看问题往往偏重于表面而忽略了本质。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它以教材为本,教材中有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诸如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民族自豪感等。在课堂教学中应实施德育与智育的统一,不能离开语文训练去进行德育,更不能让语文训练从属于德育,例如讲读课文,应使学生学好语言文字,了解字、词、句的含义,从而深入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受到教育,把德育渗透到语言文字的讲析中。还应该配以与课文相适应的情感介绍资料,用朗读制造氛围,使学生似亲临其境,在创设的情境中,在强烈的氛围中投入学习,从而使学生获得更真实深刻的体会。例如讲解《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时,有些学生对于“战士火中救朝鲜儿童”这一动人场面无动于衷,认为不值一提。我引导学生注意战士救人时的一系列动词:“踹”、“扑”、“摸”、“拉”、“抓”、“跑”、“钻”,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战士不怕危险救朝鲜母女的坚定决心和英勇气质,惨烈的场面使学生震撼。借此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祖国,在别人身处困境时能勇于上前相帮,做到见义勇为。这就是语文德育与智育统一在教学过程中,说明语文学科的德育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来进行,要通过形象感染、感情陶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来培养高尚的情操,提高思想觉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在语文教学中,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又在领会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以收到语文教学应有的效果。
二、利用课外阅读教学实施德育教育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齡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使学生收到实效。例如针对有些学生沉迷于某些谈情说爱、情意绵绵的情节,便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有关文艺理论的书籍,引导学生了解任何作品中人物的悲欢离合,总是离不开时代特点的,并且教育学生在阅读文艺作品时不能片面追求情节的曲折离奇,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看到它的社会意义,从中受到有益的感染。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由于作品中的名言警句具有言简意赅的特点,学生易记、易背,把它抽出来重点讲解,这对学生思想健康成长,无疑是注入了有益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