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更有着可歌可泣的英雄豪杰,才子佳人的故事千古流芳。而把这些动人故事演绎并传播至今的文化载体,除了那些伟大的史学家们便是那些才华横溢的戏剧家和千千万万为了传统戏剧工作的平凡工作者以及艺人。
我们儿时所处的时代,精神文化生活极其匮乏。而唯一获得这份精神食粮的途径便是三五成群的伙伴相约到十里八里之外的邻村去看电影或者看戏。有《董存瑞》、《刘胡兰》、《红色娘子军》、《奇袭白虎团》、《风波亭》、《窦娥冤》、《七品芝麻官》、《智取威虎山》、《女驸马》、《白毛女》、《杜鹃山》、《忠烈千秋》、《花好月圆》 。影片和戏剧中悲欢离合的曲折故事,悲壮激昂的英雄壮举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并产生了崇拜英雄、同情弱小、保家卫国和渴望幸福美好、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思想情结。
当历史的车轮奋进在当前改革开放、与时俱进这个“快车”时代,我发现这个世界发生了太多的变化。尤其在文化领域,在这个喧嚣冲动快节奏的氛围中,我这个做了音乐教育工作二十多年的一线教师 ,竟也产生了迷茫和困惑。
戏剧这个特殊的文化载体,从宋末元初的起源,明代的发展,清代的繁荣,以及近代更多戏剧种类的诞生发展,使我国戏剧种类达三百多种。可以说日益鼎盛,随后却开始渐步衰退。进入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了第一次复兴,可好景不长,至今日又开始日渐式微。何去何从?我认为确实到了该冷静思考的时候了。
中国的戏剧从宋末元初的起源应该比欧洲意大利的歌剧形成(17世纪)早四百年左右。明初已日趋完善的昆曲更是在2001年被联合国的教科文组织了列为“口头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意味着戏剧这门古老的文化艺术在经历几百年的传承,被几十代人不断加工完善改进的艺术形成已成为积淀后的精品,成为了文化艺术的瑰宝。而形成这种文化瑰宝的又何止“昆曲”。如京剧、豫剧、评剧、越剧、黄梅戏等如数家珍。
可现实呢?当人们从电影 、戏剧时代进入电视时代、而后迅速进入高科技的网络时代。人们的文化娱乐方式、生活方式、生活节奏、审美情趣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在网络,生活在虚拟,爱好是动漫。而戏剧这个文化中的精品,在古代曾经教化影响那些“睁眼瞎”农民兄弟的道德法宝,却面临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据笔者调查,很多剧团后继无人,培养戏剧人才的专业戏校,更是门可罗雀,异常冷清。如何挽救日趋滑坡的文化遗宝。我愿奉献一些粗浅建议以供商榷,权作参考。
1 大力提倡普通学校戏剧艺术教育,课程编设中要增加戏曲艺术教育的内容含量。
中国的戏曲艺术在世界獨树一帜,绝无仅有。是融表演、演唱,并以唱、念、做、打的综合性表演为基本形式的独特艺术门类。提倡学校常规的戏曲艺术教育,不仅要有,而且应多。高中音乐欣赏材料,仅有“京韵悠”和“梨园百花”两个章节。歌唱内容《唱脸谱》和《谁说女子享清闲》,尽管为同学所喜爱。我以《说唱脸谱》为例:因为它加入了现代流行音乐元素,但含量还是偏小。虽然在欣赏内容里涉及比较广泛。但欣赏时如过往烟云,不会留下什么印象。为了增强学生对戏剧类民族民间音乐的认识和了解,促进学生更多地学习和掌握祖国传统的戏剧音乐文化。我建议可节选一些具有流行音乐元素和戏剧风格的作品让同学们学唱。如京剧《智取威虎山》里“穿林海,跨雪原”选段,电视剧《常香玉》主题戏歌《你家在哪里》,黄梅戏《天仙配》里“夫妻双双把家还”选段,《女驸马》选段《对花》以及被称为新歌剧的豫剧《朝阳沟》选段。
2 欣赏中国戏剧,要从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引人入胜的戏剧情节入手。
在学生这个年龄段,孩子们最喜欢听故事,说人物。我建议在我们每讲一段戏剧,欣赏一些名段,不妨先从引人入胜的故事开始。戏剧所演绎的大多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英雄豪杰、神仙传奇、那一部戏曲不是一部曲折动人的传奇故事?从波澜壮阔的项刘之战到决战《十面埋伏》、从《四面楚歌》而讲《霸王别姬》,最终为《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做伏笔;从春光无限的阳春三月,彩蝶纷飞,而倒序到梁祝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十八相送——楼台话别——英台哭诉——英台投坟,那一段英台抗婚缠绵悱恻的动人传奇。巾帼英雄《花木兰》、一门忠烈《杨家将、忠肝义胆《关云长》、铁面无私《包青天》、嫉恶如仇的海瑞 、机智幽默的唐成、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英勇果断的薛刚,先让学生喜欢上了这一个个鲜活的喜剧人物吧!让他们带领学生走进戏剧的课堂。
3 学校戏剧艺术教育要做到赏析学唱相结合,学与做相结合。
要把赏析和学唱,学与做结合起来。除课堂教学外,平时我们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看录像、听录音、看演出,参观演出前的准备工作等形式,让学生直接接触戏剧艺术实际。通过真看真听,化被动为主动,很快进入学唱阶段和学习表演阶段。如此,学生鉴赏能力得以升华,此时,教师应注重开发学生内在的表演才能。根据学生不同特点与爱好,选择一些简单剧目进行学唱、学做,使之循序渐进步入不同角色和人物的学习中。一改传统单一教学模式为全方位音乐教学模式。
4 加强学校戏剧艺术教育,要贯穿素质教育,渗透德育教育。
传统的中国戏剧,本就是一种特殊的伦理道德和德育垂范的经典教科书。在人们受到艺术熏染的同时起到“润物无声”的教化作用。它的英雄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以及传统革命教育,其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是普通政治课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学校戏剧艺术教育不但丰富和充实了音乐艺术教育,拓宽了学生视野,促进了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也继承与学习了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实际需要。
5 实施戏曲艺术教育的建议。
在认清对中小学生和课外活动进行戏曲知识学习与演唱教育的重要性同时,更应抓紧实验操作。在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5.1 面上调查,摸清底数,选择确立好试点校,试点班。由点带面,让典型带动一般,先进行普及戏曲基本知识的工作,让后步入实际课教学。
5.2 欣赏与演唱要同步进行。学生在欣赏戏曲时教师要注重剧情人物介绍,并渗透思想内容,让学生先激起对剧中正面人物的热爱;然后,让京胡、手风琴、录音机交错进行伴奏,重点对有影响的生旦净优秀唱段进行教唱与练唱,以至排练20分钟左右的小折子戏等。
5.3 尝试举办中小学生戏曲知识竞赛和中小学生京剧、上党梆子票友比赛,在更多中小学生中逐渐营造热爱戏曲,爱唱戏曲的学习氛围。
5.4 随时进行调查。教师要在学生中对比较喜欢、一般可以接受及不喜欢戏曲的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有针对性的进行宣传教育,促进戏曲艺术的普及教学。
我们儿时所处的时代,精神文化生活极其匮乏。而唯一获得这份精神食粮的途径便是三五成群的伙伴相约到十里八里之外的邻村去看电影或者看戏。有《董存瑞》、《刘胡兰》、《红色娘子军》、《奇袭白虎团》、《风波亭》、《窦娥冤》、《七品芝麻官》、《智取威虎山》、《女驸马》、《白毛女》、《杜鹃山》、《忠烈千秋》、《花好月圆》 。影片和戏剧中悲欢离合的曲折故事,悲壮激昂的英雄壮举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并产生了崇拜英雄、同情弱小、保家卫国和渴望幸福美好、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思想情结。
当历史的车轮奋进在当前改革开放、与时俱进这个“快车”时代,我发现这个世界发生了太多的变化。尤其在文化领域,在这个喧嚣冲动快节奏的氛围中,我这个做了音乐教育工作二十多年的一线教师 ,竟也产生了迷茫和困惑。
戏剧这个特殊的文化载体,从宋末元初的起源,明代的发展,清代的繁荣,以及近代更多戏剧种类的诞生发展,使我国戏剧种类达三百多种。可以说日益鼎盛,随后却开始渐步衰退。进入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了第一次复兴,可好景不长,至今日又开始日渐式微。何去何从?我认为确实到了该冷静思考的时候了。
中国的戏剧从宋末元初的起源应该比欧洲意大利的歌剧形成(17世纪)早四百年左右。明初已日趋完善的昆曲更是在2001年被联合国的教科文组织了列为“口头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意味着戏剧这门古老的文化艺术在经历几百年的传承,被几十代人不断加工完善改进的艺术形成已成为积淀后的精品,成为了文化艺术的瑰宝。而形成这种文化瑰宝的又何止“昆曲”。如京剧、豫剧、评剧、越剧、黄梅戏等如数家珍。
可现实呢?当人们从电影 、戏剧时代进入电视时代、而后迅速进入高科技的网络时代。人们的文化娱乐方式、生活方式、生活节奏、审美情趣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在网络,生活在虚拟,爱好是动漫。而戏剧这个文化中的精品,在古代曾经教化影响那些“睁眼瞎”农民兄弟的道德法宝,却面临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据笔者调查,很多剧团后继无人,培养戏剧人才的专业戏校,更是门可罗雀,异常冷清。如何挽救日趋滑坡的文化遗宝。我愿奉献一些粗浅建议以供商榷,权作参考。
1 大力提倡普通学校戏剧艺术教育,课程编设中要增加戏曲艺术教育的内容含量。
中国的戏曲艺术在世界獨树一帜,绝无仅有。是融表演、演唱,并以唱、念、做、打的综合性表演为基本形式的独特艺术门类。提倡学校常规的戏曲艺术教育,不仅要有,而且应多。高中音乐欣赏材料,仅有“京韵悠”和“梨园百花”两个章节。歌唱内容《唱脸谱》和《谁说女子享清闲》,尽管为同学所喜爱。我以《说唱脸谱》为例:因为它加入了现代流行音乐元素,但含量还是偏小。虽然在欣赏内容里涉及比较广泛。但欣赏时如过往烟云,不会留下什么印象。为了增强学生对戏剧类民族民间音乐的认识和了解,促进学生更多地学习和掌握祖国传统的戏剧音乐文化。我建议可节选一些具有流行音乐元素和戏剧风格的作品让同学们学唱。如京剧《智取威虎山》里“穿林海,跨雪原”选段,电视剧《常香玉》主题戏歌《你家在哪里》,黄梅戏《天仙配》里“夫妻双双把家还”选段,《女驸马》选段《对花》以及被称为新歌剧的豫剧《朝阳沟》选段。
2 欣赏中国戏剧,要从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引人入胜的戏剧情节入手。
在学生这个年龄段,孩子们最喜欢听故事,说人物。我建议在我们每讲一段戏剧,欣赏一些名段,不妨先从引人入胜的故事开始。戏剧所演绎的大多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英雄豪杰、神仙传奇、那一部戏曲不是一部曲折动人的传奇故事?从波澜壮阔的项刘之战到决战《十面埋伏》、从《四面楚歌》而讲《霸王别姬》,最终为《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做伏笔;从春光无限的阳春三月,彩蝶纷飞,而倒序到梁祝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十八相送——楼台话别——英台哭诉——英台投坟,那一段英台抗婚缠绵悱恻的动人传奇。巾帼英雄《花木兰》、一门忠烈《杨家将、忠肝义胆《关云长》、铁面无私《包青天》、嫉恶如仇的海瑞 、机智幽默的唐成、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英勇果断的薛刚,先让学生喜欢上了这一个个鲜活的喜剧人物吧!让他们带领学生走进戏剧的课堂。
3 学校戏剧艺术教育要做到赏析学唱相结合,学与做相结合。
要把赏析和学唱,学与做结合起来。除课堂教学外,平时我们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看录像、听录音、看演出,参观演出前的准备工作等形式,让学生直接接触戏剧艺术实际。通过真看真听,化被动为主动,很快进入学唱阶段和学习表演阶段。如此,学生鉴赏能力得以升华,此时,教师应注重开发学生内在的表演才能。根据学生不同特点与爱好,选择一些简单剧目进行学唱、学做,使之循序渐进步入不同角色和人物的学习中。一改传统单一教学模式为全方位音乐教学模式。
4 加强学校戏剧艺术教育,要贯穿素质教育,渗透德育教育。
传统的中国戏剧,本就是一种特殊的伦理道德和德育垂范的经典教科书。在人们受到艺术熏染的同时起到“润物无声”的教化作用。它的英雄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以及传统革命教育,其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是普通政治课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学校戏剧艺术教育不但丰富和充实了音乐艺术教育,拓宽了学生视野,促进了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也继承与学习了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实际需要。
5 实施戏曲艺术教育的建议。
在认清对中小学生和课外活动进行戏曲知识学习与演唱教育的重要性同时,更应抓紧实验操作。在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5.1 面上调查,摸清底数,选择确立好试点校,试点班。由点带面,让典型带动一般,先进行普及戏曲基本知识的工作,让后步入实际课教学。
5.2 欣赏与演唱要同步进行。学生在欣赏戏曲时教师要注重剧情人物介绍,并渗透思想内容,让学生先激起对剧中正面人物的热爱;然后,让京胡、手风琴、录音机交错进行伴奏,重点对有影响的生旦净优秀唱段进行教唱与练唱,以至排练20分钟左右的小折子戏等。
5.3 尝试举办中小学生戏曲知识竞赛和中小学生京剧、上党梆子票友比赛,在更多中小学生中逐渐营造热爱戏曲,爱唱戏曲的学习氛围。
5.4 随时进行调查。教师要在学生中对比较喜欢、一般可以接受及不喜欢戏曲的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有针对性的进行宣传教育,促进戏曲艺术的普及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