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汉互译是英语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英语学习者的最高境界。教师的翻译水平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结合别人的经验,对英汉互译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技巧、方法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有助于提高教师英汉翻译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翻译;技巧;英语教学
翻译是一门实践课,所以光有理论是不够的,必须进行大量的实践活动,亲自动手,取得第一手经验。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研究,进行分析,找出规律。一般来说,英汉翻译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对翻译者的要求
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提高英汉语的修养,对双语异同要有敏锐的把握,翻译者应尽量多读中英文章,通过阅读,增加词汇量,积累地道的表达法。注意英汉在词汇、句法、、篇章构造等方面的差异。翻译者还应具有扎实的语篇知识,对英汉语篇不同的构造特点和叙事方式要有明确的认识,否则,译出的文章逻辑混乱,含糊不清。
二、翻译的标准及过程
翻译的标准应是忠实、通顺。翻译首先要忠实原作的内容,必须完整准确地表达原文,不能私自改变,扭曲或增减原文,要求翻译者客观地反映原文的思想、观点、立场和感情。忠实地保持原作的风格,原文的语言风格,地方特色等。通顺是指译文符合语言习惯,没有结构混乱、文理不通的现象。自古以来,有直译和意译两种译法,人们一直围绕这两种译法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实际上,直译和意译都各有限度,如果超出了限度,直译就变成了死译,意译就变成了胡译,实际的翻译过程中,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需要加以结合。现在我们一般对直译和意译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
翻译的过程首先应理解原文,主要通过上下文进行,透彻地理解需要翻译的句子。理解之后就要组织表达,要把错综复杂关系的句子按照目标语的习惯表达出来。表达之后再将译文与原文对照,核对是否有词语漏译错译,标点符号是否正确。
三、翻译的技巧及指导原则
1.词序的调整
英语的时间状语可前可后。不仅如此英语在表达结果、条件、说明等定语从句、状语从句也很灵活,既可以先述也可以后述。而汉语表达往往是按时间或逻辑的顺序进行的。汉语的定语常放在中心词前,而英语的定语位置分两种:前置和后置。单词充当定语时通常放在被修饰的中心词前,而短语和定语从句作定语则多置于所修饰的中心语之后。汉语常把状语放在被修饰的成分前面,但英语中状语的位置则分为几种情况:单词作状语修饰形容词或其他状语时,常前置,表示程度的状语修饰其他状语时,可前置或后置,单词作状语修饰单词时,多放在动词之后,短语或从句作状语时,可放在被修饰的部分之后或之前。英汉两种语言在叙事方面的重心也是不同的,英语先表态或进行评论,而后再叙事,以突出主语。而汉语是临摹型语言,在叙述一组事件时,总是按“先发生在前,后发生在后”的顺序来组织句子。强弱词语的顺序英汉也是不同的,在表达感情色彩的轻重、强弱时,汉语将重的内容、强的词语放在前面,英语将语义轻的内容、弱的词语放在前面,基本原则是前轻后重,前简后繁。特别是将英语长句译成汉语时,需要对词序和语序的调整。很多人往往容易根据习惯亦步亦趋地处理主、谓、宾的关系,结果导致中文译文的宾语过长,整个句子显得头轻脚重,不符合汉语习惯。要解决这个问题,大家可以采取换序原则:先把宾语译出,然后再译主语和谓语。如把下句英语译成汉语:The rest of the world will have to react to this millennial economic shift to Asia, and to the rising power of China.译成汉语就是:在新千年,经济重心将向亚洲转移,中国将迅速崛起,世界其他地区将不得不对此作出反应。采取先将宾语译出,然后再对主语和谓语进行翻译。若按英文语序直接翻译,势必会使译文头轻脚重,影响理解。
2.词的增补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文字之间所存在的巨大差异,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很难做到字词句的完全对应。因此,利用“词的增补”可以使译文更加符合英语或汉语语法的要求,使得翻译出来的句子在文化背景、词语联想方面与原文保持一致,以达到译文与原文在内容、形式和精神方面对等,使句子显得更加符合目标语的表达习惯。在汉译英时,可以增以及加代词或名词英语特有的介词,如将下句翻译成英语:农业社会的人比工业社会的人享受差的多,因而欲望也差的多。译文:People in the agriculture society enjoyed far less than people in the industry society,thus their desires are far less either.这里增加了介词in。英语中的介词是连接句子的重要纽带,在英语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汉译英时,要根据上下文搭配灵活地写作介词。在英译汉时,有时需要增加动词、名词、量词、助词、语气词及宾语。将此句翻译成汉语: Reading makes a full man;conference a ready man;and writing an exact man. 译文: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汉语增加了动词“使”。
3.英语四级翻译的指导原则
英语四级翻译由原来的翻译句子变成了翻译段落,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这样的改革显示出CET—4重视语言输出。翻译中的汉语短文均为关于中国的内容,这对学习英语多年的考生是很大的挑战,因为很多同学很难在英语词汇中找到所对应的汉语词汇。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采取以下策略,让学生多阅读一些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的英语类文章,多练习翻译,用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进行地道的英语表达。其实,只有让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提高,英语的表达能力才能相应增强,四级大纲规定的词汇必须掌握,积极词汇必须会正确朗读和拼写,认知词汇最后也有一定程度的掌握,才能满足汉译英题目的要求。学生应积极去探讨这些认知词汇的用法,久而久之它们可能成为学生的主动词汇,真正被学生掌握,从而提高译文的准确性。另一种途径是针对性地给学生提供一些英语国家出版的介绍中国的高质量的英文书籍和文章,从语言和文化两方面进行学习和吸收。有一些学生在掌握了汉译英的基础技能后就止步不前,起译文能大致表达原文的意思,但语言不够地道,带一点中国式英语。阅读一些英语国家出版的文章能有效地克服这一点。
翻译重在实践,只有通过老师精讲,学生勤练方能有所收获,课堂中的翻译教学应以课文内容为基础,将课文中出现的句型、习惯搭配以句子为单位进行翻译,逐步过渡到段落翻译。教师应该结合课文内容以及学生在翻译中遇到的问题,如词序、数字、成语等问题,作必要的讲解和讨论,点播迷津。并检查译文是否正确地表达了原文的意识,对误译和漏译加以更正和弥补。检查译文是否流利通顺,是否符合英语的习惯表达,在不改变意识的前提下对文法或者措辞进行修正。段落翻译中所注意的问题也应向学生讲明,即汉语句子和英语句子不必一一对应,可以把复杂的句子分成简单句,再根据英语表达习惯进行重组。句子之间要有衔接和呼应,前句首次提到某事用不定冠词,后句再提起就要用定冠词。翻译在确保准确的基础上,还应注意文采,句子尽量形式多变,避免结构雷同,如前面出现了某个词汇,后面尽量用其近义词。有些句子如果觉得很难翻译,可以尝试着换一种说法,对同一件事物可以找到许多词语来描述,总之,要让学生在翻译中学会变通。
参考文献:
[1]卢敏.英语笔译实务[M].外文出版社,2014.
【关键词】:翻译;技巧;英语教学
翻译是一门实践课,所以光有理论是不够的,必须进行大量的实践活动,亲自动手,取得第一手经验。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研究,进行分析,找出规律。一般来说,英汉翻译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对翻译者的要求
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提高英汉语的修养,对双语异同要有敏锐的把握,翻译者应尽量多读中英文章,通过阅读,增加词汇量,积累地道的表达法。注意英汉在词汇、句法、、篇章构造等方面的差异。翻译者还应具有扎实的语篇知识,对英汉语篇不同的构造特点和叙事方式要有明确的认识,否则,译出的文章逻辑混乱,含糊不清。
二、翻译的标准及过程
翻译的标准应是忠实、通顺。翻译首先要忠实原作的内容,必须完整准确地表达原文,不能私自改变,扭曲或增减原文,要求翻译者客观地反映原文的思想、观点、立场和感情。忠实地保持原作的风格,原文的语言风格,地方特色等。通顺是指译文符合语言习惯,没有结构混乱、文理不通的现象。自古以来,有直译和意译两种译法,人们一直围绕这两种译法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实际上,直译和意译都各有限度,如果超出了限度,直译就变成了死译,意译就变成了胡译,实际的翻译过程中,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需要加以结合。现在我们一般对直译和意译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
翻译的过程首先应理解原文,主要通过上下文进行,透彻地理解需要翻译的句子。理解之后就要组织表达,要把错综复杂关系的句子按照目标语的习惯表达出来。表达之后再将译文与原文对照,核对是否有词语漏译错译,标点符号是否正确。
三、翻译的技巧及指导原则
1.词序的调整
英语的时间状语可前可后。不仅如此英语在表达结果、条件、说明等定语从句、状语从句也很灵活,既可以先述也可以后述。而汉语表达往往是按时间或逻辑的顺序进行的。汉语的定语常放在中心词前,而英语的定语位置分两种:前置和后置。单词充当定语时通常放在被修饰的中心词前,而短语和定语从句作定语则多置于所修饰的中心语之后。汉语常把状语放在被修饰的成分前面,但英语中状语的位置则分为几种情况:单词作状语修饰形容词或其他状语时,常前置,表示程度的状语修饰其他状语时,可前置或后置,单词作状语修饰单词时,多放在动词之后,短语或从句作状语时,可放在被修饰的部分之后或之前。英汉两种语言在叙事方面的重心也是不同的,英语先表态或进行评论,而后再叙事,以突出主语。而汉语是临摹型语言,在叙述一组事件时,总是按“先发生在前,后发生在后”的顺序来组织句子。强弱词语的顺序英汉也是不同的,在表达感情色彩的轻重、强弱时,汉语将重的内容、强的词语放在前面,英语将语义轻的内容、弱的词语放在前面,基本原则是前轻后重,前简后繁。特别是将英语长句译成汉语时,需要对词序和语序的调整。很多人往往容易根据习惯亦步亦趋地处理主、谓、宾的关系,结果导致中文译文的宾语过长,整个句子显得头轻脚重,不符合汉语习惯。要解决这个问题,大家可以采取换序原则:先把宾语译出,然后再译主语和谓语。如把下句英语译成汉语:The rest of the world will have to react to this millennial economic shift to Asia, and to the rising power of China.译成汉语就是:在新千年,经济重心将向亚洲转移,中国将迅速崛起,世界其他地区将不得不对此作出反应。采取先将宾语译出,然后再对主语和谓语进行翻译。若按英文语序直接翻译,势必会使译文头轻脚重,影响理解。
2.词的增补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文字之间所存在的巨大差异,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很难做到字词句的完全对应。因此,利用“词的增补”可以使译文更加符合英语或汉语语法的要求,使得翻译出来的句子在文化背景、词语联想方面与原文保持一致,以达到译文与原文在内容、形式和精神方面对等,使句子显得更加符合目标语的表达习惯。在汉译英时,可以增以及加代词或名词英语特有的介词,如将下句翻译成英语:农业社会的人比工业社会的人享受差的多,因而欲望也差的多。译文:People in the agriculture society enjoyed far less than people in the industry society,thus their desires are far less either.这里增加了介词in。英语中的介词是连接句子的重要纽带,在英语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汉译英时,要根据上下文搭配灵活地写作介词。在英译汉时,有时需要增加动词、名词、量词、助词、语气词及宾语。将此句翻译成汉语: Reading makes a full man;conference a ready man;and writing an exact man. 译文: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汉语增加了动词“使”。
3.英语四级翻译的指导原则
英语四级翻译由原来的翻译句子变成了翻译段落,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这样的改革显示出CET—4重视语言输出。翻译中的汉语短文均为关于中国的内容,这对学习英语多年的考生是很大的挑战,因为很多同学很难在英语词汇中找到所对应的汉语词汇。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采取以下策略,让学生多阅读一些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的英语类文章,多练习翻译,用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进行地道的英语表达。其实,只有让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提高,英语的表达能力才能相应增强,四级大纲规定的词汇必须掌握,积极词汇必须会正确朗读和拼写,认知词汇最后也有一定程度的掌握,才能满足汉译英题目的要求。学生应积极去探讨这些认知词汇的用法,久而久之它们可能成为学生的主动词汇,真正被学生掌握,从而提高译文的准确性。另一种途径是针对性地给学生提供一些英语国家出版的介绍中国的高质量的英文书籍和文章,从语言和文化两方面进行学习和吸收。有一些学生在掌握了汉译英的基础技能后就止步不前,起译文能大致表达原文的意思,但语言不够地道,带一点中国式英语。阅读一些英语国家出版的文章能有效地克服这一点。
翻译重在实践,只有通过老师精讲,学生勤练方能有所收获,课堂中的翻译教学应以课文内容为基础,将课文中出现的句型、习惯搭配以句子为单位进行翻译,逐步过渡到段落翻译。教师应该结合课文内容以及学生在翻译中遇到的问题,如词序、数字、成语等问题,作必要的讲解和讨论,点播迷津。并检查译文是否正确地表达了原文的意识,对误译和漏译加以更正和弥补。检查译文是否流利通顺,是否符合英语的习惯表达,在不改变意识的前提下对文法或者措辞进行修正。段落翻译中所注意的问题也应向学生讲明,即汉语句子和英语句子不必一一对应,可以把复杂的句子分成简单句,再根据英语表达习惯进行重组。句子之间要有衔接和呼应,前句首次提到某事用不定冠词,后句再提起就要用定冠词。翻译在确保准确的基础上,还应注意文采,句子尽量形式多变,避免结构雷同,如前面出现了某个词汇,后面尽量用其近义词。有些句子如果觉得很难翻译,可以尝试着换一种说法,对同一件事物可以找到许多词语来描述,总之,要让学生在翻译中学会变通。
参考文献:
[1]卢敏.英语笔译实务[M].外文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