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三(2-氯乙基)磷酸酯(TCEP)对大鼠肝肾毒性作用及其毒性机制。
方法将40只离乳21 d体重为(50±2.3)g的雌性SD大鼠按体重标记,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低、中、高TCEP染毒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玉米油及50、100、250 mg·kg-1·d-1的TCEP,经口灌胃给药60 d,每天1次。于末次给药后处死动物,HE染色进行肝脏和肾脏的组织病理学观察,采集血样进行生化指标分析,比较TCEP染毒后大鼠肝脏和肾脏的病理变化;采用基于核磁共振(1H-NMR)技术的非靶标代谢组学方法,检测TCEP暴露后SD大鼠血液代谢物的变化。
结果病理切片显示,所有TCEP染毒组大鼠肝脏出现炎性细胞浸润及灶性坏死;肾间质灶性炎性细胞浸润,出现骨化钙化灶,高剂量染毒组有肾曲管瘤样增生的病理变化。低、中、高剂量TCEP染毒组的HDL-C分别为(1.7±0.09)、(1.5±0.07)、(1.3±0.1)µmol/L,均低于对照组[(1.9±0.2)µmol/L],P值均<0.05;胆碱酯酶(CHE)分别为(918±14.8)、(828±28.6)、(674±36.5)U/L,均低于对照组[(1 056±28.8)U/L],P值均<0.05;肌酐(CRE)含量分别为(29.8±4.6)、(28.9±5.3)、(25.8±6.2),均低于对照组[(30.2±3.9)µmol/L],P值均<0.05。高剂量TCEP染毒组大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葡萄糖(GLU)、尿酸(U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1H-NMR代谢组学结果表明,TCEP暴露可使大鼠血液中乳酸、甘氨酸、HDL-C、LDL-C和磷脂酰胆碱含量下降,而N-乙酰糖蛋白、乙酸盐、肌酸、丙氨酸、葡萄糖、脂质、脂蛋白和脂肪酸等代谢产物含量上升。
结论TCEP可引起大鼠细胞内能量代谢紊乱,造成大鼠肝肾组织出现炎症细胞浸润和坏死等病变,使血清中ALT、ALP等肝肾损伤标志性酶活性含量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