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主义教育:内涵、功能及实现途径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ytott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集体对个人的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核心。集体主义教育具有调控、凝聚、陶冶、教化、激励的功能。集体主义教育要正确对待和处理群性与个性以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根据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教育者通过言传身教、课堂教学、优秀班集体建设以及课外活动开展等形式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是较为理想的途径。
  关 键 词 集体主义教育;道德;利益
  作者简介 邓优,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集体的温柔和善良的情感,集体的关切—这是一种多么巨大的力量啊!它就像一股汹涌的急流,憾动着感情最冷漠的学生。”[1]可见集体对个体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自古以来,我国把集体主义观念的优良传统视若珍宝。“大公无私”“修已善群”等集体主义原则被我国历朝历代所积极倡导。当今社会,集体主义价值观被视为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础。集体主义教育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并且坚定其社会主义信念,使其愿意为国家的富强而奋斗。因此,集体主义教育在当今社会尤为重要。
  一、集体主义教育的内涵
  集体主义教育是教育者在结成的利益共同体中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受教育者形成集体主义观念,认同集体主义价值原则,愿意为集体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实践活动的总和。集体主义教育是在集体中的教育,是为了集体的教育,并且是最终超越集体主义观念的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是当今德育的主旋律之一,它使得学生形成关爱集体、善于合作、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在集体主义教育实施过程中,应正确看待和处理以下两组关系:
  首先,要正确看待和处理集体主义教育中群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群性是指“个体在集体中与其他个体之间的关系”[2]。人是社会的产物,所以人的发展既包括个性的发展也包括群性的发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个体社会化发展,使得个体适应群体生活的教育称之为“群育”。简言之,“群育”就是一种让个体“合群”的教育。“群育”是集体主义教育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在进行集体主义教育过程中,要正确看待群性和个性之间的关系,二者之间不是割裂与对立的关系,而是和谐共生的关系。
  其次,要正确看待和处理集体主义教育中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集体是人们自愿结成的利益共同体。[3]马克思、恩格斯曾说过:“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說,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4]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的本质具有社会性。人只有在社会中、在集体中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与环境,才能最大程度上实现自身的价值,也就是说,人的幸福感、满足感和价值感的提升依靠集体主义的实现。集体中每个成员的利益得到充分的保障,集体才能有更强大的活力和生命力。集体主义教育的本质就是使受教育者能够正确以及妥善处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在集体利益得到有效保障的前提下进而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二、集体主义教育的功能
  荀子在《劝学》中曾说过:“蓬生麻中,不扶而直。”此句比喻在良好的环境下受到持久的熏陶可以对人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孔子在《孔子家语》中曾说过:“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此句形象地阐述了接近品德高尚的人对个体产生的积极影响。这些都说明了周围的个人和集体对个体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由此,集体主义教育的功能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一)约束功能
  集体中有一些明文的法律规范或约定俗成的规章制度,要求集体中每位成员共同维护、遵守和传承。规章制度能激发集体中各成员强烈的集体责任感、使命感,具有较强的约束和调节作用。遵守规章制度是每个成员自觉主动的行为。群体中的成员愿意为了维护集体的正常运行和不断壮大而按照这些规定约束并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对于不利于集体健康发展的舆论也会正确分辨并加以抵制。
  (二)凝聚功能
  在同一个群体里长期学习与生活,群里的成员已经形成了相同的价值观念,并且能对各种观念作出有利于集体发展的价值判断。集体主义教育有利于群里成员形成和强化相同的价值观念,让集体中的每位成员有共同的理想和奋斗目标。把群体成员共同的理想追求作为精神纽带,团结集体中的每位成员,使集体中的成员建立起和谐而亲密的人际关系,建立一种尊重、互助、团结、向上的集体氛围,使得个人的利益与集体的荣誉紧密结合在一起,为集体的建设与发展作出最大贡献,这是集体主义教育的终极目标。
  (三)陶冶功能
  一个良好而有序的集体,会对生活在集体中的每位成员产生适应、平衡、感染、同化的作用。学校是集体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在学校这个环境中,师生及其他工作人员会受到集体主义教育的熏陶,使他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克服不适应集体生活的一些思想、行为或习惯,使得自己的言行举止更适合集体的良性运行与发展。集体主义教育的理念潜移默化地规范人们的行为、陶冶人们的情操、净化人们的心灵、升华人们的境界。
  (四)教化功能
  学校和社会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学生所处的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学生在学校中学习和生活也是为学有所成后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作准备。学生在优质的学校集体中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激励,学生会把在学校中形成的良好品质和优良作风带到社会。集体主义观念深入学生中,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在这种集体主义观念中养成的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和奋斗意识以及在优秀学校集体中培养出的行动力、社交力、创新力等,也会对学生走向社会后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有力的帮助。集体主义教育的教化功能影响着学生人生的每个阶段。
  (五)激励功能
  一个优秀的学校、班集体能创造出求知奋进、开拓创新、团结友善、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这种良好的集体氛围对学生、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有很强的鼓舞和激励作用。这种良好的集体氛围使得学生在良性竞争中更加刻苦学习、努力钻研、奋力创新。对于老师来说,能使其更加积极备课、上课,提升工作效率,为自身专业发展不断努力。作为学校的领导和其他工作人员,能为学校的发展作出科学、有效的管理,能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每个成员都备受鼓舞、身心愉悦,不断产生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成为集体成员努力奋进的动力。因此,集体主义教育对促进集体的团结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学校领导的有效管理、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学业进步都有重要的激励功能。   三、集体主义教育的实现路径
  随着独生子女数量的增加、家长对子女照顾的体贴入微,当代中小学生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注重个人利益得失、忽略他人感受的个性。因此,在学校中对中小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势在必行,这有益于其身心健康发展及健全人格的培养。集体主义教育主要的实现路径如下:
  (一)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此句意在指明为政者以身作则,自我品行端正,刚直不阿,为百姓着想,即使不下达命令,百姓也会积极效仿与执行。可见,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会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学生对教师的崇拜和敬仰一方面来自教师渊博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更重要的是来自每位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教师乐观进取、团结一致、睿智阳光、正直勇敢的美好品质就像阳光一样温暖着每位学生的内心,让学生感受到无穷力量。
  教师首先要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和良好品质来影响学生,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关心、引导建立起集体主义思想观念。这种通过教师个人魅力传达给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教育方式更具有说服力和影响力。
  (二)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赫爾巴特提出著名的“教育性教学”的教育观。这里的“教学”指的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教育”则是教师对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引导与塑造。檀传宝教授认为:“德育功能的实现实质上是整个教育活动精神本质的实现。”[5]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是我国中小学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无论是在专设的德育课程体系中进行集体主义教育,还是将集体主义教育内容蕴含在各门学科课程之中,都是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切实有效之举。
  教师把集体主义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互帮互助、良性竞争,要将树立共同进步的意识作为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手段。在德育课堂中,集体主义教育理论的学习至为重要,但是对学生集体主义情感的培养也非常关键。集体主义价值观蕴含丰富的情感,教师可以通过分享名人事迹的方式把集体主义价值观形象化、具体化、生动化。学生通过对榜样的敬仰,更容易自觉接受集体主义观念,同时也有志于将榜样的力量转化为自身的实际行动。
  (三)在班集体中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其具体形象思维比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得更完善,他们对具体事物比抽象事物更容易认识与理解。因此,集体主义教育应基于受教育者真实的集体生活和学习情境而进行。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集体主义品质的培养开始于基层群体。”[6]班级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生活的场所。班集体与学生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所以,班集体是培养中小学生集体主义品质的最基层群体。学生可以在班集体这个环境中形成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增强集体主义观念。集体主义教育就是在师生共同建设优秀班集体、维护班级荣誉、形成良好班风的过程中实现的。通过建设班集体,学生能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学生自身与班集体相辅相成、和谐共存,进而把集体主义内化为自身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建立和谐优秀的班集体,首先,共同目标是前提条件,它是班级成员前进的动力,也是每个成员的理想目标和行为准则。其次,严明的纪律是有力保障。班规的有效执行可以约束和规范学生行为,保障班集体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最后,和谐、团结的集体氛围是重要内容。只有师生之间亲密团结,在情感上对集体产生热爱和依存感,集体主义思想才能更加深入地扎根于班集体的每位成员之中。
  (四)在集体活动中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首先,大型团体比赛。中小学生普遍进取心较强,组织以班级或学校为单位的大型且竞争性较强的集体活动是形成学生集体主义精神、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较好机会。如运动会、模拟法庭、辩论赛等活动,有利于学生在良性竞争和相互合作中实现自我价值,增强集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
  其次,学校典礼活动。学校仪式场域是学校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仪式性反映,是学校软环境和硬环境的集中体现。[7]学校经过长期的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和优良风尚,如开学典礼、升旗仪式、运动会和艺术节的开幕式及闭幕式等活动,能够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思想上得到洗涤,从而使其对集体的敬畏与热爱之情得到升华。
  最后,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接触社会、探索人生价值的有效途径。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最直观、最有效的方式。这有助于学生把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对集体主义有再认识和升华的作用。
  集体主义一直是鼓舞人们自我进步、建设优良集体的动力,面对当今的新时代、新发展、新动态,集体主义教育要在新形势下不断更新与丰富其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帮助广大青少年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使之成为幸福的人,成为对社会主义建设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雷升.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几点体会[J].甘肃教育, 2014(24):33.
  [2]向春.群育:集体主义教育不可或缺的因素[J].教育学术月刊,2008(2):50-52.
  [3]毕倩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集体主义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09.
  [4]杨建朝.从虚假到真实:集体主义教育反思[J].教育学报,2011(5):41-47.
  [5]檀传宝.论德育的功能[J].中国德育,2008(9):12-18.
  [6]刘会贵.基础教育名师职业幸福的文化场域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7]平章起,刘爱玲,王贵菊.学校仪典活动的德育功能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2(4):21-25.
  责任编辑︱李 敏
其他文献
2014年,“幸福教育”理念不断深入江北新区各校,逐渐成为学校办学的共同追求。我校立足创建幸福学校、培育幸福学生的理念,积极开展幸福育人的实践探索。在这个过程中,评价创新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基于学校的“九龙”特色文化,学校德育部门牵头,部分老师组织了“幸福龙章”评价体系实践研究小组,就评价细则研制、评价过程落实、评价结果展示等内容进行了历时半年的研讨,并付诸学校教育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育人效果。 
于2016年出版的中文版《教育思想的演进》,由法国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教育社会学的鼻祖涂尔干先生所著。该作品是涂尔干“法国教育史”课程的讲稿,最早于1904—1905年开设,后成为法国“大中学校教师资格考试”专业理论培训课程。全书共27讲,对自8世纪至19世纪法国教育的历史脉络作了详尽论述。该书集中展示了涂尔干对如何正确看待教育史、中世纪时期的教育创新、巴黎大学的形成与国际特色、艺学院全膳宿制体系
马三立:杂技凭耍变练,双杠爬竿儿高空。 王凤山:武的。  马三立:单轮儿骑车钢丝绳,最悬木桩大顶! 王凤山:是悬!  马三立:万般总而一论,最好还是相声。 王凤山:相声?  马三立:雅俗共赏都爱听,喜闻乐见曲种。 王凤山:不错。  —马三立相声《西江月》  相声寓庄于谐,以讽刺笑料表现真善美,让人在欢笑中感悟生活,思考人生。说到相声,大家自然会想到天津。天津
中国德育:李局长,您好!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中小学德育工作也在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就沈阳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历史和现实来看,您认为还存在哪些问题?  李志祥:我主抓德育工作之前是负责沈阳市中小学安全工作的,在我负责安全工作期间,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令我不能忘怀,引起了我的思考。2015年6月20日,是一个痛心的日子。辽河岸边,漆黑的夜晚却灯火通明,三个孩子溺水了,所有的消防救援人员拼命地在河中
我在1996年9月就有缘与朱小蔓先生相遇,跟随她学习情感教育至今已二十余年,可是我对先生的学术研究理解依旧十分有限。在我看来,先生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若要深刻理解,必须回到先生的生命之中,透过先生的生命情怀、生命追求与生命幸福观才可能触及,下面以我之視角、经历、体验诉说一二。  一、生命情怀在学术敏锐与学术追求下彰显  一个真正有价值的学术选题,不仅要有时代的现实性,而且要有时代的引领性,先生的情
赛克斯(G. Sykes)指出:“所有的教育类职业都力求专业化,并倾向于在专业化的策略上相互借鉴。”在教师专业化的同时,作为学校管理者的校长也在追求专业化,并很快成为全球趋势,世界各国都在强调校长的专业发展,并明确了专业发展的内涵和目的:“专业发展是指更新、完善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的过程和活动,专业发展的目的在于改进学生的学习。”[1]这一内涵和目的得到了人们的共识,并成为校长
我国德育政策需要寻找“关键节点”,由政府主导来突破路径依赖。同时,应积极发挥大中小学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在实施德育政策过程中发现已有问题,促使德育政策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与实施,从而推动政策不断完善。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出台了诸多德育政策。这些政策对于我国德育的有序推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不过,也要看到,德育政策中也存在着一些影响德育实效性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德育政策进行有序
成人礼一天,留痕一辈子。随着成人礼系列活动的步步深入,学生的体验不断强化,情感的共鸣不断加深。学生们在终生难忘的成人礼中接受了洗礼,唤醒了潜藏的独立精神与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学校的德育也在学生们的内心深处开花结果。  成人礼,又称成年礼、成丁礼,是一项重要的人生仪式。成人礼是为达到法定成年期的少男少女举行的一种仪式,目的是让少年们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社会成员,要开始承担自己肩负的责任。近年来
今年世界环境日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要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全社会一起为改善生活环境努力,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这一指示使得垃圾分类推动绿色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跃然纸上。垃圾分类小事不小,准确识别垃圾应属的类别,需要一定的生态常识作为基础,而相关知识的获得要以系统科学的生态教育为保障。具备了一定的生态知识和素养,准确实践垃圾分类便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习近平总书
:田局长,您好,很高兴采访您。据了解,郑州高新区近些年提出要办“高新教育”。请问,“高新教育”的内涵是什么?  田鸿鹏:郑州高新区提出要办“高新教育”,概括地说,就是要打造具有郑州高新区区域特质和特色的“高品质创新型教育”。“高品质”主要是指教育理念上要有高度、格局上要有高位、资源成果要有高品、实践样式必须高尚;“创新型”主要是指要把创新作为区域教育发展的主要内驱力,通过创新推动教育内涵深度全面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