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问题情境 创造精彩课堂

来源 :素质教育(学生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naz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教育不只是关注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更关注学生各种能力与素质的提升。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的学习能够促进学生提高各种能力与素质。因此,老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情况选取恰当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促进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丰富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努力完成小学各阶段的教学目标,促进小学数学顺利开展。
  关键词:问题情境;小学数学;实践探讨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知识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复杂的知识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若老师不能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学生不能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就会对数学知识提不起兴趣,感到枯燥无聊。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资源和素材,为学生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给学生留出足够时间,让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探索,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立体感,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知识,并将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增加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
  一、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时出现的问题
  1.1没有注重趣味性
  在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已经重视了问题情境的创设对于学习的积极作用,但是创设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误区。没有注重问题的趣味性,不能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长期学习之后,学生会感到数学课堂枯燥、无聊,这样就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老师所设置的问题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进行设计,导致课堂上很多学生不能够积极参与进去,老师没有关注全体学生,或是有的老师只注重提问成绩好的学生,而忽略了学困生,从而造成两极分化现象更加严重,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信息,不利于班级的整体发展。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丰富问题情境创设的形式,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注重问题设计的趣味性,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1.2问题情境缺乏层次性
  老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要有层次,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学生才会有动力去寻求办法解决问题。设置的问题过于复杂或者过于简单都不利于学生学习与思考,问题过于复杂,会增加学生的压力,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问题过于简单则不会提高学生各种能力与素质,虽然不能很好地获取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根據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逐步加深的精心设计问题,让不同阶段的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进去,从而有效地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
  二、有效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2.1增加问题创设的趣味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不成熟,课堂上不能投入精力去听讲,老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积极参与进去,让学生亲自体验,在玩游戏的同时,能够学习知识提高各种能力,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让学生学会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从而让小学数学课堂活跃起来,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吸收。
  例如:在讲解小学四年级下册《天平游戏》的时候,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等式的性质以及运用相关性质解方程。课前为学生准备好上课所要用的天平,让学生探讨如何才能保证天平平衡,通过做游戏得到等式的相关性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引导,将天平的左边放上物体,右边放上砝码,若指针在正中间代表什么?并让学生用等式表示出来。再让学生往左侧放两个砝码,如何使天平再次保持平衡?通过不断地加深问题的难度,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和亲自探索掌握知识,总结规律。然后为学生展示图片,让学生列出等式,先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老师对学生进行逐步的引导和点拨,进一步让学生求出未知数。
  2.2注重生活化的情境创设
  由于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不可分,老师要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注重生活化的问题,以学生数学学习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注重学生的可接受性,让学生接受和理解起来更加容易,将抽象的概念为学生具体地呈现出来,帮助学生降低学习数学知识的难度,通过让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细节,来理解所学的知识,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拉近学生与数学的关系,加强教学与实际的联系,保证问题的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小学二年级下册《生活中的大数》的时候,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在生活中感悟知识,发展学生的数感,能够认识万以内的数位顺序。首先,老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东方明珠,珠穆朗玛峰等图片,让学生认识到东方明珠的塔高以及珠穆朗玛峰的海拔等,让学生交流讨论这些数有什么特点?然后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情况,说一说生活中的大数有哪些?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在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下一步是认识大数,让学生对数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通过让学生了解一本书的厚度以及学校的人数。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概念,之后再让学生认识计数器上的数位,个、十、百、千、万,并理解每个数位上代表的含义,然后老师为学生出示数,让学生用计数器拨数,并让学生读出来,然后给学生留出足够时间,让学生小组内互相交流,如何才能正确读数,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老师也要积极参与进去,为学生解决问题,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指导和点拨,然后老师将学生讨论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提出来,以及在读数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有哪些?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在学生对读书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让学生练习正确书写,通过让学生做一系列的练习题,巩固复习数的组成,读数和写数,并学会用符号表示数的大小,体会大数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3注重开放式的情境创设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与素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要注意开放式的问题设计,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从而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老师也要给学生逐步的引导和点拨,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最快捷的方法。   例如:在教授小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的时候,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计算方法,并能夠运用所学方法解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通过让学生合作交流,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体会学习的成就感。上课之后,老师带着学生共同回忆之前所学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从而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顺利引入本节课所学的内容。首先,老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现要为菜园围上篱笆的场景,并提出问题,让学生计算所用的篱笆的长度,给学生留出足够时间,让学生积极思考,并学会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然后老师请学生为大家演示过程,然后老师及时给出评价,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然后让学生之间小组合作,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除了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之外,也要让学生注意单位之间的换算。在巩固提高环节,为学生进一步深化问题,如果边长为两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那么长方形的周长怎么计算?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4合理运用多媒体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也要合理的运用多媒体,将其作为教学的辅助形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与素材,创造有效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真正获取知识,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促进学生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老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具体化,生动化,丰富教学形式,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寻求办法去解决。
  2.5注重故事情境的创设
  故事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因此,老师可以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故事创设问题情景,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相应的素材,保证问题的科学性,将枯燥的知识变得更有趣味性,生动形象,让学生进入情境之中,提高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达到预期的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三、小学数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注意事项
  3.1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创设问题情境时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合理选择相应的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对知识更好的理解和吸收,让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中去,从而加强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互动,以便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3.2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
  数学知识具有非常强的逻辑性,知识前后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之前,老师要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基础水平和学习能力,从而根据实际情况,有效地创设情境,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让学生在不断地巩固知识的同时学习新知识。设计问题的时候也要注重层次性,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进来,为学生提供展现自己的机会与平台,让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中心。
  3.3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
  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的不同的年龄阶段合理的设计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进去。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通过视频、动画、图文结合等形式为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降低学习的难度,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提出问题之后,给学生留出足够时间,让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探索,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从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结束语
  综上可知,现在很多老师和学校已经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的重要性,但是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老师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不断地探求新的策略来引导学生思维,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积极思考,老师要注重问题的趣味性、层次性和学生的可接受能力,满足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年龄特征,促进学生更好的获取知识,提高各种能力与素质,努力达到小学各阶段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玉成.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1(38):111.
  [2]任凤霞.浅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9):95-96.
其他文献
摘要:利用微课开展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直观感受到化学知识的趣味性,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积极性。利用微课,能够化难为易,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完成在常规教学下无法完成的课堂教学任务,并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对学生日后的学习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微课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技能和知识更新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微课;思维障碍;教学模式;实验教学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智慧课堂的快速发展和
期刊
摘要: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验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化学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有些实验很枯燥。教师应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为所学的化学实验增添色彩。因此,笔者将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研究如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运用情境创设。  关键词: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情境创设  前言  由于学科性质的不同,学习化学需要一定的自主精神和合作探索精神。化学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内容和特点,选
期刊
摘要: 泱泱华夏,江河万千;浩浩流水,润彻千秋。中华文明是以水治为开端的。在水一方,水润华夏。幼儿园坐落在千年古县松阳县城的最南方,山清水秀,依傍在养育了世世代代松阳人的“母亲河”松阴溪南岸,处于青龙堰与白龙堰的附近,本身与水就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水南人的身上汇聚了松阴溪水的灵动与秀气,水在水南人的心里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变换无穷、无所不在。再者结合松阳县政府提出的 “五水共治”为切入口,结合松阴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科目是最基础的科目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所以说,对于小学语文来说,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小学生需要在这个阶段进行一定的知识储备,也需要开拓视野,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但是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小学生涉猎到的文本阅读极少,导致他们对于词汇句子的积累量远远不够,知识面也非常窄,所以加强小学语文的阅读势在必行。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意识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不仅是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关键,也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结合多年来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提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力、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充分发挥其核心作用的策略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高效;策略探究  前言  由于传统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往往形成稳定的思维模式、行为习惯、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这必然导
期刊
摘要:本研究以一年級1名自闭症个案为研究对象,以自然情境教学为干预手段,运用示范、提示—示范、时间延宕、随机教学策略影响自闭症儿童的沟通技能,可以得知自然情境教学能有效提升自闭症个案提要求、命名、主动提问的能力。  关键词:自然情境教学;自闭症;沟通技能  自然情境教学指的是在沟通中通过一种自然语言介入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强调在一种自然的环境中进行教学,并结合教学内容的核心,促使个案自主地
期刊
摘要:培养小学学生的数学课堂练习兴趣,是为了学生能够更为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练习环节之中,通过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直接应用的方式不断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积累直接的知识应用经验,从而切实优化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素养,为其未来的数学学习以及问题解决打下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围绕具体的数学教学内容,真正从课堂练习机制的创新与学生练习体验的优化两方面切入,制定符合学生学习特征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我们国家越来越重视数学教育。在小学阶段教师对学生传授基本的数学知识,采用的教学方法也是笼统的口授传授法和板书讲授法,这种教学方法大多不会使学生对所讲内容产生兴趣,所以教师要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将情境教学模式应用到教学过程中,这种模式不仅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创设,而且还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创设的过程中,使学生融入情境中体会数学知识的重要性,更好的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让学生对数
期刊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有利于更好地科学组织小学语文课堂综合教学,有利于大大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综合教学的朗读效果。为了更好地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教师通常需要根据实际朗读情况及时采取各种相应的朗读教学策略,进行范读朗读引导,让小学生熟练掌握各种朗读语文技巧,并特别注重对小学生语文朗读的综合评价,提高小学生对于朗读的语文自信。  关键词:小学
期刊
摘要:分享行为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行为,培养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可以让孩子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鼓励孩子养成分享行为,可以促使幼儿更好地与他人沟通,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幼儿的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的培养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关键词:中班幼儿;分享意识;分享行为;培养策略  前言  分享是与他人交流喜欢的事物、快乐和不快乐的事情的过程,是亲近群体摆脱自私,对他人表现出关心和爱的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