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谋反是个阴谋?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are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信为汉朝立下汗马功劳,可以说汉朝三分之二的领土都是韩信打下来的。然而,就在刘邦称帝不久之后,韩信便以“谋反罪”被诛杀。事实上,如果韩信真想谋反,曾经有很多次机会都可以谋反成功,也不至于沦落到被诛杀的地步。
  项羽与刘邦在荥阳僵持不下时,韩信便成了二人胜败的关键。于是,项羽派人游说韩信想让韩信投奔自己,韩信对来者说:“汉王任命我为上将军,让我统领数万兵马,对我信赖有加,即便是死,我也不会背叛他!”
  项羽的说客走后,谋士蒯通又劝韩信说:“您身为人臣却功高震主,如果不脱离汉王,迟早会有杀身之祸!”韩信依然不听。
  可见,韩信忠于刘邦的心多么坚定.而且韩信谋反之说有多处疑点:
  其一是韩信忠诚,且没有谋反的必要。韩信善于用兵,此前已攻破魏国、赵国、燕国,此时被封齐王,又占据齐国,即便不联合项羽,想要三分天下也轻而易举。再加上楚军与汉军长期对峙,两军已是疲惫不堪,根本腾不出精力和时间对付韩信,此时正是韩信反叛刘邦的最佳时机,但韩信并没有选择造反。刘邦曾经两次夺取韩信的军权,第一次是在项羽围困成皋之时,刘邦从成皋逃出,以使者的身份闯进韩信的大营,趁韩信熟睡之时夺取了韩信的军权,并将韩信的精兵全部带走了;第二次是在刘邦灭掉项羽之后。凭借韩信的聪明才智,他不会不知道刘邦猜忌自己。尽管如此,作为诸侯王,韩信仍旧没有造反,还亲自到陈县(今河南淮阳)去拜见刘邦,这些都恰恰说明,韩信对刘邦极其忠诚。
  其二,韩信的做法不符合谋反的规律。古往今来,凡是想要谋反的人势必会将矛头对准最高统治者,韩信“谋反”却将矛头指向了吕后与太子。杀掉吕后与太子,刘邦不过是失去一位妻子和一个儿子,他后宫还有很多妻儿,韩信这么做并没有任何好处。而事发后,对韩信最有利的莫過于逃出京城,摆脱刘邦的控制,与其部将陈豨会合,招兵买马,攻打劉邦,而不是发动一些毫无战斗力的奴仆去进攻有精兵强将把守的皇宫。
  其三,谋反的信息来源不可靠。刘邦将赵地和代地边境的精兵悉数交于陈豨统领,可见当时刘邦对陈豨是极其信任的。既然如此,当陈豨到淮阴侯府拜见韩信的时候,已是惊弓之鸟的韩信敢对陈豨轻易说出谋反之类的话吗?再者,告发韩信谋反的是其门客的弟弟。当时,韩信要杀这个门客,所以其弟才会向吕后告发韩信谋反。门客的弟弟想要救哥哥,污蔑韩信谋反也不是不可能的事。谋反如此机密的事,韩信让不让门客知道还很难说,又怎么可能让门客的弟弟知道呢?
  在尚未找到确切证据证明韩信谋反的情况下,吕后和萧何合谋把他杀掉,不得不让人怀疑所谓的“韩信谋反”是一场早已设计好的阴谋,而理由很有可能就是蒯通说的:韩信功高盖主,刘邦为了除后患才默许吕后这么做的。
  编 辑/朱 寒
其他文献
他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利坚,却把人生中的二十年留在了湖南;他风趣幽默、妙语连珠,在对青少年的指导上一丝不苟;他走遍全球140个国家和地区,心系当地教育事业,将每一个学生视如己出;在美洲,他一直为提高贫困人民的生活水平而奔走;在欧洲,他积极与政府部门沟通,解决贸易争端问题……今天,他再度踏上湖南这片热情的土地,为我们带来最诚挚的祝愿——他,就是国际文化教育专家泰德·萨马拉斯先生。  “回家的感觉真好!”
胡适酷爱读书,他读的第一部书,是他父亲生前亲手编纂的四言韵文启蒙课本《学为人诗》。父亲虽然在胡适四岁时病逝,但对胡适寄托了很大希望,遗嘱里还要他“努力读书上进”。其母亲虽然是个普通的家庭主妇,却很有见识,尤其重视胡适的教育。受母亲督促,还在私塾念书的胡适就读了《论语》《孟子》《礼记))等经典。胡适后来总结这段读书经历时说:“我在那九年之中,竟把古文的文理弄通了。”可见,幼时的读书生活对胡适的一生影
一场战乱  白朴是一个怪人。  特别是在晚年,他如一个孤独的苦行僧,四处游历,行踪飘忽不定。当他的脚步在山水之间丈量,抬头看那山河湖泊时,一寸寸都载满了他不堪的回忆。那场战乱,无时无刻不在他脑海里上演……  那时他只有六七岁,出生于官宦之家的他本该锦衣玉食、无忧无虑,调皮捣蛋地玩耍,他却整日如一只受了惊吓的鸟儿,内心没有一刻安宁——蒙古铁骑早已将金朝都城汴京团团围住,如乌沉沉的云,压得汴京空气稀薄
《聊斋志异》说:“宣德(朱瞻基的年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显然朱瞻基爱促织是出了名的。除了这个爱好,朱瞻基还有鲜为人知的、更高雅的兴趣—文艺。  朱瞻基出生后,明成祖觉得这个孙子长得非常像自己,一脸英气,于是对他百般疼爱,不仅指派著名文臣姚广孝担任他的老师,还亲自教导他,带他外出打猎、视察军事,甚至远征漠北,以此来锻炼他的勇气,培养他的尚武精神。因为明成祖的精心培养,朱瞻基确实有文治武
在很多人的眼里,玉帝颇有民主作风,不搞一言九鼎,而是广开言路,集思广益,甚至在开了金口之后,还能根据民主讨论的结果,更改自己的决策。孙悟空在下界为妖时,不仅抢夺东海龙宫的“天河镇底神珍”,还逞强行凶,强行勾銷生死簿上“猴属之类”的名号,东海龙王敖广和冥司秦广王上天庭告御状,玉帝表示立即遣将擒拿。俗话说,君无戏言,但在随后的会议研究中,玉帝听从了太白金星的反对意见,改变初衷,反而将孙悟空“宣来上届”
盒子底下的秘密  我第一次看到碧婆婆的时候,她藏得可好了。要不是妈妈打扫卫生,我也不会发现她。  我有个很好的妈妈。她不像人家妈妈那样总是盯着清洁的事儿,有时她自己就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一旦找起什么东西来,她就乱翻一气,把我们都弄崩溃了。  有时候她也会突然来劲儿,搞上一阵子所谓的大扫除,能足足干上两三天。她会给家具换个位置,把废纸撕碎,还把那些从来没穿过的旧衣服都堆在一起。就这么着,她找到了许多
1775年,世界上第一位私人侦探佛朗科斯·尤根·维多克出生在一个面包师家里,19岁时,他被父亲送入军队,但因在半年内决斗15场,杀害2人,他被关了禁闭。其间,维多克因帮助一个囚犯成功逃脱而被迫离开军队。  幾经辗转,维多克来到了巴黎,并在这里陷入了一场三角恋,为了一名女子击败了一名士兵,并因此入狱。之后他在朋友的帮助下多次越狱,又因惹祸而反复被捕。最后一次越狱后,他在巴黎安定了下来。  在这段时间
西汉名将李广一生披荆斩棘,战功无数,最终却与封侯无缘,倒是他的死对头匈奴人给了他一个无冕封号——“飞将军”。自己的敌人都如此敬畏自己,为什么大汉王朝却如此吝啬呢?对此,不仅李广想不通,后世之人也是云里雾里,众说纷纭。其实,只要多加留意就不难发现,李广之所以至死没有封侯,不是因为朝廷厚此薄彼,有意怠慢,而是他所处的历史环境决定的。  秦朝末年,楚汉相争。大汉王朝开创不久,志得意满的刘邦就与匈奴人干上
1941年初,张大千率妻儿、门生远赴敦煌,临摹敦煌壁画。当年年底,中央研究院史语所考古组主任李济接到了四川省立博物馆馆长、华西大学博物馆馆长两人的联名函,两人说他们得知张大千在临摹壁画时,因各代壁画并不在一个平面上,而是最早者在最内,张大千就先临摹最上一层,之后将其剥去,再临摹下一层。他们认为张大千此举十分不妥,因为壁画剥去一层即毁坏一层,对于张大千个人在艺术上的进展很大,但对于整个文化则是一种无
时针“滴答滴答”迈向十二点。  我抬起埋在书堆里的头,望向一片深蓝夜空,阵阵睡意袭来。  潺潺水声将我唤醒,我睁开双眼,一个个晶莹的泡泡在水中跳跃、升腾,闪着溪水的微蓝。我发现,那泡泡的源头便是我—— 一条鱼。  作为一条身处小溪中的鱼,我的理想早被设定好,有一个声音在我心深处不断地呐喊:去吧,投入大海的怀抱,那才是你梦想的地方!白云也曾告诉我:在天的尽头有一处地方,那就是大海,它广阔无边,有蓝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