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辩析用典体悟思想感情

来源 :中学语文·大学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yshish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典诗歌十分讲究用典,以此表现丰富的情感内蕴,而我们在解读诗词的过程中,也可以抓住这个特点,由此进入作者创设的文本情境中去,深刻把握诗词的内在情感。
  [关键词]古典诗词 用典 诗词鉴赏 体悟
  
  古典诗词很讲究用典,因为它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能增强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果鉴赏者对诗歌的用典一无所知,那对诗歌的理解就很难通透,对诗歌的感情自然也就很难把握。例如: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在诗中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这是2002年全国高考诗词鉴赏题。要正确解答此题,考生就要了解“折柳”这个典故。“折柳”原指折取柳枝。相传,长安东有一桥名霸桥,汉人送客到此折柳赠别。“柳”者,谐音“留”也。因此后世就习惯用“折柳”一词来作为赠别或送别之词。再从“此夜曲中闻折柳”一句来看,虽说“折柳”是“折杨柳”曲子的省称,但也不难看出“折柳”在诗中寓有的惜别怀远之意,因为“折杨柳”这首曲子往往是用来表示惜别怀远之情的。由此可见,这首诗着重写的是作者的一种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从诗中看正是作者听到“折柳”曲子而引起的。所以,“折柳”在诗中的地位实为重要,当是全诗之关键。有人曾说,了解典故的含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上面的例子,仔细想想,此话不无道理。
  鉴赏诗歌时,如何辨析用典,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呢?一般地说。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注意诗中神话传说的喻意
  
  古诗中常常借用神话传说人典,这些典故的喻意往往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密不可分。例如,李商隐《无题》诗中的“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一句,诗人借“蓬山”比喻意中人远隔万重的仙境,与会无期,怎不令人愁恩满怀?无奈只好请“青鸟”去殷勤问候,表达了诗人对意中人的惦念之情和内心的无限惆怅。又如,柳宗元的《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故国名园久别离,今朝楚树发南枝。晴天归路好相逐。正是峰前回雁时。”诗中“峰前回雁”,指衡山的回雁峰,相传大雁到此不再南去,遇春而回。作者借此典故是说鸿雁尚能在归路上相互追逐,而自己却兄弟分离,欲返故国而不得,流露出心中愤懑不平的情绪。
  此外,有一些神话传说的喻意已为人熟知,只要一提起它,马上就会想到它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七夕”、“鹊桥”、“星桥”、“牵牛织女”等。表示男女爱情的忠贞:“巫山神女”、“云雨巫山”、“云雨”多用来咏怀与巫峡有关的古迹,或写男女恋情;“天狼”表示战事;“女娲补天”,比喻奇才异能之士;“化鹤”“归鹤”。表示人生变幻,反映了一种消极的出世思想;“赤松子”指仙人,表现寻仙访道的思想;“沧海桑田”,比喻时局变化和人事变迁;“烂柯”,表示时光易逝,物是人非的情景:“桂魄”、“蟾桂”代称月亮;“折桂”指登科及第等。
  
  二、弄清运用历史典故的用意
  
  历史典故多见于咏史、怀古诗词作品之中。虽然运用历史典故的用意不尽相同,但弄清用意可以帮助我们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提到的周瑜、小乔等历史人物和赤壁之战的历史故事,就曲折地表明了自己渴望象周瑜那样建功立业的抱负和功业无成的感慨。又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等五个典故,目的就在于表明自己对时事的看法。表达自己的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再如李益的《塞下曲》:“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这首诗以伏波将军马远、定远侯班超作比,抒发了将士誓死戍边的豪情壮志,并以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故事,传达出诗人建功立业、巩固边防的理想。
  经常运用的历史典故还有:“燕然勒石”。表示对大将武功的推崇;“廉颇老矣”,表示老骥状枥。尚思立功报国;“封侯”,表示报效国家,立功边疆的豪情壮志:“新丰客”,抒发怀才不遇的感喟,希望明主任用:“楚狂”、“接舆”,喻不满现实,佯狂处世的隐士。用来抒发牢骚,或表示甘于隐匿的思想;“青冢”,即昭君墓。描写塞外景色,抒发征人悲壮凄凉的情怀;“南冠”、“楚囚”,指被羁縻的正义之士,或诗人自己身陷囹圄:“王谢堂前燕”,以王谢家族盛衰为喻,寄托吊古伤今之怀:“高山流水”、“伯牙琴”,指知己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才学、技艺方面的互相了解和合作;“五湖客”、“五湖扁舟”、“五湖归云”、“五湖烟水”,表示功成名就后便急流勇退,邀游江湖,自由自在等。
  
  三、理解点化前人语句的句意
  
  所谓点化,就是将前人语句消化后用自己的话写出来,它与直接引用完全不同。“点化”,有两点要求,一是被用来点化的句子要言简意赅,二是作者的思想感情要与引词、引句相似。如辛弃疾《南乡子》中的“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就是借用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来表达自己心中翻滚的不尽愁思和感慨。又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一句,早在陆机《汉高祖功臣颂》就用“心若怀冰”来比拟心灵的纯洁;后来鲍照《白头吟》中也用“清如玉壶冰”来比喻清白高洁的品格;再后来。唐人更多地用“冰壶”比拟做官廉洁。王昌龄将前人的语句点化成“一片冰心在玉壶”,来比喻自己的清廉高洁,表达自己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引用前人语句入典的还有:“五柳先生”、“五柳”,指高人隐士,或隐居之地;“归去来兮”,表示归隐:“采薇”,表示隐退之志,以示高洁;“式微”,表示国势或门祚衰落,或政治上失意,打算归隐;“登楼”。表示登高远眺,千里江山尽收眼底,也有思念家乡、故国忧伤情绪:“不系舟”比喻生活不定,也比喻思想活跃、不羁的性格;“新亭泪”、“新亭风景”,表示对国势衰颓、山河变色的感伤,寄寓爱国忧时的情怀;“玉树后庭花”、“后庭花”,表示亡国之音;邯日春白雪,用来称赞那些不容易被大众接受的高雅艺术作品;“山阳闻笛”、“闻笛”,表示追念故友,缅怀友谊。等等。
  此外,还有一些自然风物、习俗也可入典,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其他文献
据美国联邦教育部官网2020年3月20日消息,针对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对公共卫生造成的极大威胁,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受疫情影响,许多州部分或全部学校停课。联邦教育部长贝齐·德沃斯(Betsy DeVos)宣布因COVID-19而停課的学校可以取消2019-2020学年的标准化测试。  德沃斯部长表示,在这一困难时期,学生要注意保持健康、继续学习。教师的工作重点则是远程教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IESCO)官网2018年3月28日报道,作为韩国、UNESCO、莫桑比克、卢旺达和津巴布韦之间的区域合作项目的一部分,韩国驻津巴布韦大使Cho Jaichel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洲南部区域主任休伯特·吉森(Hubert Gijzen)为津巴布韦基础教育部部长保罗·马维马(Paul Mavima)提供了价值30万美元的信息通信技术(ICT)设备,这些设备将用于在20所津巴布
【摘要】语文教学是不能脱离文本的。以“蜻蜓点水”的方式进行语文教学实践,很容易造成本末倒置,使得教学失去本源。从教学效果来讲,其导致的学生盲然、质量下降的后果必将严重。故语文教师必须深入文本,避免“蜻蜓点水”。  【关键词】语文教学;文本;蜻蜓点水    杜甫诗《曲江》云:“穿花蝴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其间春波绿水蜻蜓款款,可谓大自然天赐美景。但日常语文教学中或一些优质课和研讨课虽对文本亦作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阅读与积累屈原系列文章,进行回顾与梳理,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的精神和品德,积累写作素材。  2.通过对屈原择生与择死现象的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思考能力。  3.加大思维容量,扩大有效信息量的传递,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紧密结合,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  4.拓展阅读,调动学生的语言储备,把积累和运用结合起来,培养写作能力,特别是灵活运用素材表现特定话题的能力。 
【摘 要】正确审读材料,是作文立意的关键。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提取材料的关键语句,从“文眼”入手;(2)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入手;(3)揣摩作者的爱憎倾向,从情感入手;(4)明辨材料间的同异联系,从关系入手;(5)剖析材料的多个角度,从最佳入手。  【关键词】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刘熙载在《艺概》中指出:文章的要点就在于“识”与“才”。“识”表现在“认题”之真,“才”表现在
【摘 要】一切艺术都起源于模仿。天下文章,可模仿借鉴的太多,惟有情感是自己的。千古文章有二端:可变处和不可变处。善模仿借鉴者,只是善于发现文章不变处,以形成模式;善于控制文章可变处,以展示个性,如此而已。  【关键词】借鉴 诗语 思想 课文 思路 警句    一切艺术都起源于模仿,实际上,一切文章也起源于模仿。每一位作家在起步时都离不开模仿,这是不争的事实。而这种模仿对要迎战高考的学生来说就更有必
【摘 要】诗歌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把繁复的生活现象、浓烈的思想感情蕴蓄到典型而又精约的形象中。在引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时,既要让学生用自己的情感把诗歌中浓缩的生活和情感“泡”开,还原诗歌的情境,更要让学生把读出的“自己”的而非“别人”的感悟抒写出来,即让学生对原诗进行创造性的补充和发挥,使艺术形象得到再创造和扩展。  【关键词】诗歌鉴赏;感悟;改写;鉴赏主体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五千年文明发展过程
摘 要:“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得到了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探讨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有助于为日后的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文章主要分析了文莱的高等教育发展概况,梳理中文两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经验,展望两国未来的交流与合作。文章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成果之一,此为第三十三部分。  关键词:“一带一路” 高等教育 现状 发展趋势 文莱  一、文莱高
【摘 要】本文针对今年的高考作文复习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希望对中学语文教师的复习备考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作文 高考 复习 方法    09年的高考备考工作已经进入重要阶段,关于作文的备考,大家都很关注,因为我们知道考生考场作文的应试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考生在考场上能写出好文章,在有知识储备的同时,还要有应试技巧。老师们在关注这些的时候,建议大家注意如下几点:    一、
【摘 要】想象力作为人类的理智认知活动之一,不仅在创新思维的激变中有关键作用,同时在这种思维品质的构建上,以及非理性智力活动中都有重要作用,其背后有复杂的非理智性因素的参与。本文从想象力的情感性因素出发,对其非理智性特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培养等问题进行了探析,既为我们对想象的认识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又在其培养上做出了新的尝试与摸索。  【关键词】想象力 思维 能力 培养    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