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文章不是蜻蜓点水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n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做编辑,总有一些心仪已久的作者,时刻想为他们编几本书,哪怕是没有任何的酬劳。这种心仪实际上已经超过了编辑与作者的关系,只是一种单纯的久仰。之于笔者,心仪的作者很多,老一代的比如北京的周有光先生、四川的流沙河先生;中年的如山西的韩石山先生、辽宁的高海涛先生;年轻一代的则有曾经在吉林现居广东的王国华和上海的毛尖诸人。不过好事多磨,直到今年6月,总算完成了一个小小的愿望,为王国华出了一本历史小品集,这也是他个人的第二本历史小品。
  王国华早年写诗,然后转写美文、杂文均有所成,再后来多写一些书评和历史小品,也做一些历史方面的研究。应该说这其中给他带来最大影响的是美文,但能奠定其文学史地位,或者说可以使其名之后世的应该是他的历史小品。最早给予国华历史小品创作上肯定的,应该是吉林作家于德北。一次在酒桌上,他说国华写过多种体裁,但现在终于在历史小品文写作上取得了突破,找到了最适合他的东西(大意)。的确如此,对于一个写文章的人,你可以有多种体裁的创作,但一定要有一种你最擅长、最独到的文体。观现代文学史,受后世青睐的作家莫不如此,比如鲁迅的小说、徐志摩的诗、朱自清的散文、曹禺的戏剧,而那些“杂家”,像李建吾、邵洵美、高长虹等,在今天则很少被人提及。韩石山先生曾撰文《纵横谁似李健吾》为李鸣不平,可纵然李健吾的小说《中条山的传说》被鲁迅选入了《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却也难与《阿Q正传》、《孔乙己》并肩;纵然他的《雨中登泰山》一度被收进了高中语文课本,但至今天已基本被人们忘记;纵然他的剧本《这不过是春天》在《文学季刊》发表时排在了《雷雨》之前,可谁都不会天真地认为排在前头的就要比排在后头的好。也许他以刘西渭笔名发表的文艺评论才是最能代表李健吾文学史地位的扛鼎之作,应该成为李健吾绚丽文学创作的一横,而非他纵。若非他的横纵难分,他的两本《咀华集》本该和鲁迅的三本小说一样被列入经典。而王国华的一横,无疑使他的历史小品,既有历史的支撑,又有小品文的格调。
  王国华的第一本历史小品叫《你不知道的历史细节》,第二部书稿拿到我们社后,本打算用“之二”。作为编辑,也是国华的朋友,我希望他的这一系列能够一直出下去,日后再有之三、之四,形成他的代表作品,所以包括开本、封面设计都刻意延续了第一本的风格。但在发行部同事的建议下,改为了《教科书里没有的历史细节》,内容当然是一样的,只是噱头改为了“教科书里没有的”。封底文字也遵照第一本书,弄上了伍立杨、王长元等人的评语。伍立杨说:“读王国华的历史小品,常被他的奇特思维打动,即使一件平庸的旧事,在他笔下也变得生动有趣,充满灵性。他很会讲故事。”能得伍先生如此夸奖的,当世并不多见,只是伍先生博识,在他看来平庸的旧事,在普通读者那里未必平庸。那么我想说的是,国华的历史小品获得公众的认可,故事是一条捷径,但绝不是全部,否则就与那些时下炒冷饭的纯消遣性图书无异了。因此,我在为这本书写推荐语时说:图书作为一种消遣的时代几乎已经过去了,所以任何想以消遣为目的的通俗性历史书都很难受到时代的青睐,所以这本书决不是一本用于消遣的书。同时,这也不是一本仅仅客观描述历史的书,因为写那样一本书太难出新了,甚至有太多的史学大家的作品都已经被社会所抛弃了。那么这究竟是一本什么书呢?要我说,这本书的内容囊括了中国历史的方方面面,写的却是人性,因为人性是稳固的,虽经数千年,今人也大体能够揣测理解古人的心境。难得的是,这本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王国华独立思考的结晶,抄袭观点当然比抄袭史料还更坏,这两种坏与这本书都不挨着。
  书出来以后,我特意留意了当当网上的评论,截至写这篇文章的这一刻,关于这本书共有76条评论,其中有74个人选择了向其他读者推荐此书,选择一般的有两人,选择不推荐的为0。两条选择一般的评语,一条的内容是:“确实都是细节,也太细了,没有想象中的精彩。”这更像是一条肯定的评价。而唯一的“恶评”则写道:“没什么实在的东西,都是一些小典故加上作者的评论,蜻蜓点水没实在水平。”我相信写这条评价的人是真诚的,他的这种感觉并不让编者感到惊讶,因为当伍先生也在强调文章的故事性时,普通读者很难不把它简单地定义为“故事+点评”。如果没有记错,周作人就喜欢这么干,大概唐弢也曾这么做过,就连马克思写文章也深谙此道。王国华没什么不可以,只要他的观点是独立的,史料是准确的。我一直很欣赏国华的一种态度,即文笔可以幽默,但史实不能含糊。他在接受《海南日报》采访时坦言他在写作时怀着敬畏之心。他还把“没有硬伤”作为好的历史读物的第一个要素,并试图用这些一手的史料向读者传达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如果你有机会和国华聊几句,你会发现他是一个善恶极其分明的人,他说:“有些东西是普世价值,你就得认可,你就得传播,这些价值观没有东西方之分,比如忠孝,比如民主与自由,比如在别人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他这最后一句话,让我唯一想到的就是他的善良,国华的价值观不会总是那么正确,文章也可能有蜻蜓点水的内容,但至少他善良,作家的善良也该是一种普世价值。
  更为难得的是,国华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并初具规模。形不成规模影响力总会打折。手边有两本今年出的写民国人与事的集子,一本叫《故人风清:文化名人的背影》,作者张昌华;一本叫《民国底色:政学两界的人和事》,作者张耀杰。他们是比国华更年长一些的历史学者,两本书也恰恰是他们“文化名人背影”和“政学两界人和事”系列的第四本书,想温故民国往事的朋友当可以读。那么国华的第四本呢?想来不会太久。记得《书脉》的主编古农曾针对《书脉》说过一段话,意思是,当他老了,看着摆在书架上的一期期《书脉》,一定会非常感慨,会感到没有被虚度的年华。这是规模的价值,源自敬畏与坚持,虽然文学的价值从不以规模来衡量。
  最后还需要说的一句话是,王国华还有一个笔名叫易水寒,或是真正易水寒,他的老家在河北。
其他文献
饮食是文明的起源,而饥饿又是饮食的动机,要勉强说文明是饿出来的,恐怕既富争议性,却又难以驳斥,因为“摆脱饥饿”可以说是人类演化的诱因。说到这里,不能不提及研究饮食文化多年的学者高成鸢,她的新书《从饥饿出发》以“饥饿”作为中国人饮食甚至中国文化的源头,可谓道出了大家一直都知道却又不愿说出的事实。  人类历史总是充满自然灾害,如饥荒、水灾等,而中国自古以来发生灾害的次数又比欧洲多得多,这些灾害加上兵燹
期刊
廖伟棠常被媒体称为“001号回归诗人”。因为廖伟棠的父亲是香港人,母亲是内地人,廖伟棠十岁起开始排队申请赴港,直到香港回归后,新的移民政策出台,才成为“港人内地所生子女001号”,获准入港。  到了香港之后,他的生活境况大不同。廖伟棠原先在珠海电视台工作,不但工作轻松,而且收入颇丰。到了香港之后,只能同弟弟妹妹挤在一间房子内。他原是跟电视台请假一个月,并没有留在香港的打算,但迫于家庭的生活压力,只
期刊
女儿经常抱着我的脖子,对我说:“爸爸,你是上帝送给我的最好的礼物!”这如同天籁的话语,是对一个爸爸的最高奖赏,也是我和女儿6年来共读图画书的结晶。  我女儿现在6岁多,我和她一起读书最早的照片记录,是女儿2个月零4天大的时候,我给孩子看《婴儿画报》,后来,还给孩子读过一些唐诗宋词三字经等等。  我至今还记得,刚刚知道绘本(也叫图画书)这个词,第一次看到绘本的时候,给我的震撼。那是在女儿快2岁的时候
期刊
7月2日,译言网正式发起“译言古登堡计划”。在官网上,译言这样介绍这个项目:“这是一个长期的、多语种的、开放的协作翻译项目”。遵循开放版权、协作翻译和数字出版的流程,译言将网罗除英语外的其他主要语种(包括德、日、法、西等)和个别小语种著作,将更多的外语文学佳作介绍给中国读者。  译言网于2006年中上线,由三名在美国留学的清华毕业生创办,并于2007年正式成立公司开始商业化运作,定位于用翻译的方式
期刊
“淡定”,台湾这两个月从网络爆红至实体世界的两个字。茶界有诗人命名的“淡定红茶”,其实在书市也早已“淡定”多时,既有已故作家曹又方的疾病志《最美的战役:淡定、积极、重生》,复有弘一大师《淡定的智慧》。“淡定”被解释为冷静、镇定,是为一种思想境界,一种可修练的能力、态度,就在“幸福”已经被用到旧用到烂用到新鲜感褪尽之际,“淡定”横空出世,一夕之间取代了“幸福”。有着情绪波动的“幸福”还不如面对一切皆
期刊
A  哈姆雷特也爱疯: 数位书房的哲学家  作者:威廉·鲍尔斯 译者:郭凡玮  出版社:智园  出版日期:2012年7月  如果有一天,科技让家人消失了。  转身遇见柏拉图、赛尼加、古腾堡、莎士比亚、富兰克林、梭罗的身影,只要我们知道何去何从,这将是个完美的时代。  “要去哪里?问问你的iPhone吧!”  “iPhone真的能够拯救人类吗?”  “离开人群,到城外去好好思考几个钟头吧!”  
期刊
绘本(或曰图画书)是幼儿文学的代名词,绘本的主要读者是幼儿。世界上广受幼儿喜爱的经典绘本,比如“脏狗哈利”系列、“好奇的乔治”系列,无不是理解幼儿心理,表现幼儿情感,洞察幼儿愿望的作品。深入抵达幼儿的心性,是经典图画书的不二法门。本文中,我以日本马场登的“11只猫”系列绘本为例,来谈绘本的表现幼儿心性这一问题。  “11只猫”系列绘本的漫画风格的画非常生动,富于容易被幼儿理解的表现力。文字故事也好
期刊
千禧年前后,外国童书开始零零星星被引进到大陆,直至2006年达到了风起云涌的高峰点,益智、百科、科普等各类优秀童书大举进入,但在那时候,绘本类仍然是小众的高端读物。  现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下简称“三联书店”)绘本编辑、“三联绘本馆”绘本项目主管的刘杨,当时刚进入出版行业,担任童书的版权策划编辑,在工作中第一次接触到绘本,也为当时的出版社策划出版了一套艺术绘本。  2009年,三联书店成立
期刊
想象中,童书创作者似乎比较能抵御俗世的污染,保持孩童的眼光看世界,所以才能创造一个大人未必懂得、但孩子肯定心领神会的二次元世界。但在现实的磨砺中,要怎样维持单纯的心?  当谈到绘本创作者最重要的养成时,从事了近30年童书插画工作的何云姿说:“要对日常生活很细腻地观察;要常常从不同的领域去丰富自己,例如旅行、阅读,这些都可以扩充视野,多角度地看不同的事物;还有就是学一些跟自己完全不同领域的东西。不管
期刊
二十多年前,先锋作家马原放言“小说已死”,叙事实验在一个转角处搁浅。时光轮回至今天,二十多岁的马原已经成为59岁的马原,他带着新书《牛鬼蛇神》重回文坛,带着他的叙事眼光再作小说。于是,他的离去、归来便成为一个饶有趣味的话题。  7月,“马原归来——我会再写二十年”新书推介活动在厦门“不在书店”进行。马原乐呵呵说,他会再写二十年,因为自从生病以来,生命反而多了惊喜。还要写一部自传,活了一甲子,也到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