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改变之“三内三外”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mzg_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事情,都不会一蹴而就,既要突破常规,更要尊重常识。突破常规,是指不因循守旧,敢于挑战现状,快速将“想”转化为“做”;尊重常识,是坚信在学校变革的所有要素中,“人”是核心要素,没有全体教师的努力,任何事情都不能成功。
  北京十一学校一分校是2014年春在群英小学与206中学的基础上合并成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两所基础薄弱老校,由第三方优质学校承办,三支队伍、三股力量、三校文化如何跨越差异,形成一个团队,凝成一股力量,创生一校文化,快速改变学校落后面貌,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极其艰巨的挑战。
  两年时间,从硬件建设看,学校办学条件大幅度改善,更令教师骄傲、学生兴奋、家长肯定的是,学校1—9年级的课程变革成果逐步显现。因为课程改变,学校才能改变,而片区内生源的100%回流是基于家长对学校快速变革成果的肯定和信赖。许多人开始追问这样一个问题:对合并校,两年时间能够完成师资队伍的基本稳定已属不易,为什么还实现了课程建设、治理结构调整、管理机制重建等一系列变革?
  在学校的改变中,“人”是核心要素,要构建一支勇于自我更新的九年一贯制的教师队伍,暂且归纳为“三内三外”。
  一、“内归因”与“外归功”
  内归因是说,领导者尤其是校长不要总把问题归结到教师身上,首先要反思自己,是否知道教师面临的困难和当前的需求,能为教师成长提供什么帮助。
  1.内归因,让管理变简单
  思维方式的改变,让我们很快找到了工作的切入点—先建感情再变革,即先人后事,要力所能及地为教师办实事。比如,改善食堂伙食,为教室添置打印机,按照教师意愿购买图书,为学科划拨活动经费,设立“金点子”奖等,让教师在情感上逐步消除对新学校的陌生感和恐慌感,慢慢地接受两校合并的事实。而且,一些骨干教师开始跟着学校的领导团队一起思考学校未来。美国著名领导力大师约翰·P.科特在《领导变革》一书中说:在进行大规模变革的时候,组织所面临的最核心问题不是战略、结构、文化或者系统,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改变人们的感受,从而改变人们的行为。实践证明,信赖是人际关系的基石,是团队事业进步的起点。
  通过我们的多次研讨,最后一致确定学校面向未来的战略目标:建设一所受人尊敬的家门口的好学校。明确了战略目标,下面就是要寻找抵达目标的路径,梳理关乎学校发展的关键成功要素,排在前四位的是:教师、课程、资源、机制。四大要素彼此咬合,课程是学校改变的关键,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研发者与实施者,资源配置是课程实施的物质保障,良好的学校运行机制才能激发教师良好的职业状态和生命状态。
  建立教师的课程意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遵循内归因的方法,通过一件小事的处理,让教师开始意识到学校课程对学生的重大意义。2014年春,我刚到学校时,发现厕所没有门,也没放卫生纸。询问相关部门,得到的回答是“安了也白安,因为许多孩子会把厕所门和卫生纸当玩具,在门上荡秋千,把卫生纸弹得满天花板都是……”我们不能指责干部没有学生观,批评教师对学生教育不到位,或抱怨学生素质太低,这是外归因,无法解决问题。于是,我与总务处约定,分头在一个星期内搞定一件事:他们负责安装厕所门和放置卫生纸,我让教导处协同教师购买大量图书和乐高玩具,每班开设阅读课和乐高课程。结果发现,学生很快被图书、乐高迷住,很少会注意厕所门和卫生纸的再次出现。因此,我们接受了这样的事实:如果学校有更好玩的课程,学生们不会与厕所门、卫生纸较劲!学校必须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成长需求。
  在1—2年级的小学低段,我们实施弱化学科界限的全课程,课程主题化,内容生活化,实施游戏化,教室资源化,两位教师包班,将数学、语文、科学、品德、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课程在一个个主题下进行重新架构、整合,给学生一个完整的世界和一段完整的生活。这符合六七岁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符合教育本质,会让他们在完整的课程体验中认识自己,感知世界,建立自己与外界的友好连接。
  3—5年级实施主题下的分科 综合课程,6—9年级根据学生情况实施不同程度的选课走班,给学生更大的课程选择权。这时,资源配置问题成为课程落地的关键点。如何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最好的办法是将资源从学校仓库转移到学科教室,让教师、课程、学生、资源实现全面对接。
  2.外归功,让教师看到自我价值
  管理学大师杰克·韦尔奇这样说:“在你成为领导之前,你的成功只和自己的成长有关,当你成为领导之后,成功和别人的成长有关。”每个人都希望凸显自己在组织中的“重要性”,渴望个人的才干、能力和贡献得到团队的认可。领导者是否能够及时肯定每个成员的付出与创造,支撑他们走到前面享受鲜花和掌声,需要外归功。我们带领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探索,不仅是让每个孩子获得更好的成长,也是为了成就每位教师的成长与成功。
  第一,言行一致,做永远胜于说。当我们希望教师创设出更好的课程服务学生成长时,首先要做到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做好服务,校长要做好“首席服务官”。第二,不与教师争名利,远离教育以外的诱惑。“凭什么我做的,都成了他的了,闹了半天,我们都是在为他干!”如果组织中响起这样的声音,确实值得领导者反思。抢功型的领导,容易失去部属的信任和尊重,团队人心涣散,人浮于事。当教师发现自己的努力与付出会得到相应的肯定和回报时,自然愿意参与到学校的变革中。也就是说,只有教师成为学校事业发展的受益者,才可能真心实意地担负起推动学校发展的职责。第三,做简单的人,办纯粹的教育。两校合并,教师、干部队伍重组,成立之初,学校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在治理结构、课程、教学等诸多方面的变革产生的冲突,一旦处理不好,势必会影响学校的稳定与发展。通过“聚焦学生成长”这一纯粹而又高尚的教育实践,引导教师将时间、精力和智慧倾注在我们最核心的工作上,心无旁骛,一心办学,会让他们将注意力从两校合并后的茫然无措、胡思乱想中快速抽离,投入崭新的工作。拒绝复杂,走向简单,与孩子一起快乐成长。   只有归功于他人,才能赢得尊重和支持,舍就是得。
  二、内分享与外连接
  许多到学校参观的校长说,教师多干点活就要加班费,怎么办?他们一遇到问题就抱怨,总是出现职业倦怠,不愿创新变革……怎么办?深入研究这些问题的背后,不难发现都是“人性的弱点”在作祟。了解人性,满足需求,是解决这类问题的黄金钥匙。
  1.内分享,让团队每个人更优秀
  理解、尊重并尽量满足教师的基本需求,点燃教师对更高层次的需求,即团队归属感、被重视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如何点燃?主要有四个方面:发现长处,唤醒潜能,成就梦想,分享带动。
  人是靠长处创造业绩的。每位教师都有闪光点,都有可以挖掘的未知潜能,而学校就是要帮助教师能够实现教育梦,通过分享机制,让他们的创造性实践带动更多的教师行动起来。
  分享是学习型组织的一个重要特质。如何建立组织的分享文化呢?
  首先,领导者要关注奔跑的人,善于并及时发现那些奔跑者,珍视他们的教育教学探索,建立相应的平台推动这些成果的交流与分享。比如,每周举行读书沙龙、教学沙龙、教育沙龙、名师讲堂、青年教师大课堂及每学期的教育峰会等。这些平台的设立,就是鼓励勇于实践的教师能够及时将自己的所做、所思、所想进行分享。但我们不做强行要求,提倡教师自愿。
  其次,领导者要勇于退居幕后。话语权是一个具有魔力的东西,对许多领导者来说,具有太大的吸引力,似乎成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但如果领导者贪恋这个象征物,牢牢地将它掌控在手中,看似安全,实则存在极大风险。因为权力意味着责任,专权就别指望部属能够担责,因此,要让每位教师成为责权利的统一体,以校长为首的领导者要勇于退居幕后,将教师托举出来,让他们的声音在学校响起。这是一个智慧众筹的过程,一个风险共担的过程,也是一所学校文化入股的过程。学校文化是教师共同创造出来的。
  2.外连接,让教师看到更大的世界
  仅仅内部分享还不够,需要帮助教师打开广阔视野进行“外连接”。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凸显个体连接的时代。谁拥有的连接点多,谁就会赢得更多的资源支撑,获得更大更快的发展。因此,学校要帮助教师构建个体连接,与全国各个学科的优秀教师、校外各级各类教育平台、各个领域各个专业的前沿资讯、国内外的优质教育资源等进行连接。在连接中,影响教师成长的关键事件、关键人物或关键书籍,才可能最大程度地涌现。这是将激励外包的好做法,是运用学校以外的力量激励教师成长。
  教师看到的世界越大,他们对学生的研究就会越多维;接触的人物越杰出,他们对教育的思考就越深刻;对资源的连接越多,对学生的帮助能力就会越强大。
  三、内置动力与外化成长
  目前,市场上的许多手机、电脑品牌会印有“Intel inside”标识。这是在告知用户,本台机器已经“内置”了英特尔处理器,保障软硬件成功运行。由此联想,我们能够给教师内置什么,才能激发他们的生命能动性,更好地规划职业和人生。其实,是要为教师安装一台自我成长的发动机,即“内置动力”。
  1.内置动力,从构建外部机制开始
  如果仅仅是单方面地要求教师进步、勇于创新没有意义,也是徒劳的,这是因为教师的职业状态不仅受个人因素的影响,更主要是学校管理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学校是否拥有激励教师不断自我更新的机制文化,非常关键。在一个缺失公平与信任的组织中,成员很难自觉自愿地萌发进取心,为组织发展奉献智慧与力量。面对走进办公室想要徇私的教师,我们不能简单地责怪其觉悟低,而要想一想他们为什么认定“这事校长说了算”?问题不在教师身上,而在于学校是否建立了好的制度。
  当然,有了制度未必就能解决问题,需要学校领导层带头遵守,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才能让好的制度真正发挥好的作用,建立学校良性运行机制,保障每位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学校制度是学校的基本运行规则,让每个人自觉自愿遵守的前提是“契约精神”,共同制定,共同遵守,任何人都没有权力擅自篡改,无权凌驾于制度之上。学校文件的落地,让学校运行有了基本规则,相互咬合的关键成功要素先后在机制的保障下安全落地。比如,组织结构扁平化,确立以一线教育教学为核心的去中心化学校组织;双向聘任制,让合适的人做适合的事,激活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这么多的文件,如何保证能够获得广大教职工的认同并遵守?关键词是“参与”。组织文化要支持员工参与,允许有不同的声音,鼓励大家充分发表意见,直到基本达成共识为止。其实,我们是通过成员的广泛参与来减弱变革阻力的。个人很难拒绝由自己参与做出的变革决定,这是管理学中所说的“不挥舞权杖的决策”。良好的机制下,全体教师会在实践中共同创造出学校的优良文化。随着学校的发展、教师的成长,文化的引领力量越来越凸显,以化解制度解决不了的问题。
  在构建外部动力机制时,也应启动教师的内在动力机制。内置动力,关键是要内置一个核心元件—成就动机。它是内在驱动力的体现,能够直接影响人的行为活动和思考方式,并且是一种长期状态。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多大成就,归根结底,不是由智商高低、才华大小和机会多少等因素决定的,而是成就动机的强弱,而教师的成就定位是否准确,关乎教育价值观是否正确。
  2.外化成长,将教师职业成就外化为学生成长
  北京十一学校《行动纲要》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不欢迎穿着闪亮鞋子却走不快的人”,作为学校,有责任帮助教师明晰自己的职业成就通过什么来体现。《行动纲要》第13条指出:学生在你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高,那么你在学校中的价值就有多大,任何一位教师都可以有自己的个性甚至缺憾,但都不可以轻慢学生,忽视教学。我们可以原谅许多,但是永远不能原谅的是对学生和教学的轻慢态度。由此可见,对教师来说,最重要的评价来自学生。毫无疑问,教师最大的成就就是学生的成长。
  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成长,学校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和课程研究中心。这两个学术机构,通过分级分类的课程设置和多元多样的发展平台,以学术的力量引领教师发展,以职业成就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
  当教师的一切教育教学行为开始聚焦学生成长时,内在的职业动力因努力方向清晰而被大大激发,不断出现的职业挑战推动教师自我更新,来自学生的成长反馈亦会不断坚定教师的职业追求。
  内置动力,并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研究外化为学生成长,教师自然而然地会获得真实的成长。
  这两年中,学校全体教师智慧众筹,运用教育智慧与管理智慧,着重解决了“三内三外”的关系:内归因与外归功、内分享与外连接、内置动力与外化成长。具体策略虽各不相同,但背后的规律是相通的:顺应人性,满足需求,尊重常识,突破常规,“人”永远在学校的最中央。
  (作者系北京十一学校一分校校长)
  责任编辑:孙建辉
  sunjh@zgjszz.cn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山竹果壳提取物及倒捻子素对紫外线的防护作用,比较其与芦丁、纳米TiO2的抗紫外线防护作用。方法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不同波长下及全波长扫描时山竹果壳正丁
在广泛文献检索基础上,综述了望江南的种属、成分、药理、临床应用,为其深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On the basis of extensive literature search, the species, composit
目的:测定苍耳子与混伪品刺苍耳子中绿原酸和总黄酮含量,通过二者含量的差异来鉴别苍耳子与刺苍耳子。方法:采用HPLC测绿原酸含量,色谱柱为ODS-HYPERSIL(250 mm×4.6 mm,5μm
根据云南民歌编曲1982年春作诗于北京,2003年秋编曲于慕尼黑揭开小河的面纱那雀跃多姿的浪纱透过这流动的玻璃窗看卵石宁静的色彩流动的世界也有不流动的性格还是彩色的呢生
本刊讯(记者韩阳)4月24日,明天出版社携手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郁雨君在成都举办了“心灵花园”系列作品市场分析会。“辫子姐姐心灵花园”系列,一直致力于新鲜美好的成长故事系
2006年12月中旬,由山西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主办,山西戏剧职业学院承办的“山西四大梆子交响演唱会”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和全国政协礼堂上演。北京大学师生的反响如何我
In this paper, ZnO films are deposited on freestanding thick diamond films (FTDF) by plasma-assisted metal organic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MOCVD). Diethyl z
患者的非均质性和不确定性决策模型参数的分析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另外,当前医疗决策模拟模型的复杂性通常需要个别有代表性的科室进行模拟示范。主要介绍其本身的随机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畲乡法官的情怀雷银才,谢松华42岁的蓝陈生"半路出家"当上法官,两年多时间把三岩法庭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孝子不"孝"近两年,老蓝的家庭并不和顺。前年,他祖母、祖父在两个月里相继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