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长期以来教学情境中的学习方式过于单一被动,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改革提倡以主动、探究、合作为特征的自主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关注自我选择与自我负责,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其实施模式大体分为以下四个阶段:根据自身特点确立学习目标、依照实际选择学习内容与学习策略、在策略执行中进行自我监控、总结评价学习结果。
关键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理论基础;循环模式
每个学生在完成其学习任务时,都表现出所习惯或偏爱的具有个人特色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每种学习方式都是令人满意的,或者说是有效率的,现实的教学情境中学生许多的学习方式都是不合理的,因此需要进行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现有学习方式的不合理原因分析
学生是千差万别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点,也有不同的学习兴趣与习惯。就个性特点来说,有的学生表现出内省沉思,有的则外向灵动,有的反应敏捷,有的行为稳健。在学习进度上表现为有的学得快但可能不能熟练掌握,有的学得慢但学得扎实,等等。在学习兴趣上,有的喜欢科学,有的喜欢人文,若再具体分析,有的喜欢语文,有的喜欢数学,再详细一点也可能是有的喜欢朗读,有的喜欢写作,等等。在学习习惯上,有的喜欢合作交流,有的习惯独自作业,有的边学习边听音乐,有的一有动静就学不下去,等等。总之,每个人的学习策略或学习倾向各有特点,丰富多彩而不拘一格。
可是,我国长期以来在教学情境中的学习方式过于单一了。请看看中小学生的学习表现吧,特别在小学里,一个个小学生正襟危坐,双手放背后,不苟言笑,完全失去了孩子天真活泼的童趣。在学习上,完全接受书本或他人的知识,死记硬背,不会用脑,不会思考,不知理解,不懂应用。由于只知机械训练,眼高手低导致学到的东西不会变通,不会创新,有的连照搬照套都不会。如此,学习的丰富性、灵活性没了,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更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学生进入学校前棱角分明、满脑子问题,入学后仿佛都是从一个模子出来的,个个句号。
为什么会出现学习方式单一被动呢?班级授课制有利有弊,可谓功在于斯过也在于斯。集中教学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满足许多人的学习需求。但教学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难免会“满堂灌”,学生上课学习基本上是被动地听讲、背诵,通过练习、再现进而全盘接受,学生很少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取知识。由于班级规模与教师精力等种种限制,很难做到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只能成为美好的设想。由于“因教而学”,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而发表看法或意见的机会,随着年级的升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少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再加上一些教师不良的教学方式或习惯,学生怕答错而不敢回答,标准化的知识体系与评价方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总之,影响学生学习方式的原因很多,但要改变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必须努力消除以上弊端。
二、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与自主学习的提出
不良的学习方式影响了基础教育目标的达成,即阻碍了学生潜能的激发、开掘与提升,影响了学生的全面成长,割裂了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关系而导致其片面发展。基础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关注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并进而形成学生个人的特色。因此,必须变更旧的学习方式,而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着重于此。
针对基础教育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新基础教育课程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特征的新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1]主动、探究、合作这三个特征虽有不同的着重点,但却是相互联系的。主动学习是指在教学情境中相对于“被动学习”的“我要学”,受内在动机支配,关注学习的过程与结果,并体现出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感。探究学习是指在教学中进行的类似研究的学习,针对问题从已知到未知探求,让学生亲身体验、感知学习与认知的过程。合作学习关注交流,注重参与,在小组或团队中面对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并在学习中相互支持。但不管主动、探究还是合作,都关注学生的发展,仔细深究都带有自主的特色。主动学习是指自主选择、自我负责,探究学习是指自主发现与解决问题,合作学习是在群体协作中仍保持个体的独立性。所以,自主学习是“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诸特征的综合,是一种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新型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元认知理论以及动机的归因理论等。
自主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调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自主学习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自主学习等同于学生自学,狭义的自主学习是指学校条件或教学情境中的自主学习。[2]学校条件下的自主学习不是孤立进行的,它的存在需要一个支持性的教育大环境,即学校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和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教育资源,营造宽松的弘扬个性、发展自我的活动天地;教学情境中的自主学习也就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特点,选择适合自身发展要求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场所以及学习所需要的材料等,以实现自觉而主动地学习。
三、自主学习实施的一般模式
自主学习的实施模式大体分为以下四个阶段:根据自身特点确立学习目标、依照个人实际选择学习内容与学习策略、在策略执行中进行自我监控、总结评价学习结果。具体过程如下:
1.根据自身特点确立学习目标
学生需要评价自身的学习特点与学习起点,这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一般是根据先前学习的表现与结果判断自己的学习程度,以前学习过程与结果比较顺利则说明学生基础比较好,否则学生得调整一下学习任务或作一下合理准备。至于评判方式上,可以自我评价,也可以接受教师、同学或者家长等的反馈。有时候自我评价需要作全面而持续的记录,否则难以发现自己的学习过程与质量有什么不足,难以判断自己学习是否浪费时间或做无用功。还需要作一下自我效能及学习风格的判断,否则可能会因对自己的能力估计不当而选择难度过低或过高的任务,或该学习任务对自身不适合。自主学习的任务是学生自己选定的,学生有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能力水平制定恰当合理学习目标的权利。这适合每个学生的特点,使每个学生都找到“可望又可及”的努力方向,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动机,有助于学生差异性的发展。
2.依照实际选择学习内容与学习策略
新课程改革提倡实行“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这就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选择学习内容的可能性。在学习按照规定必须学习的内容的同时,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所选的学习内容可以是规定内容的深化,也可以是超出教材之外的内容,一般提倡学生自主选择有探索性的、值得研究的题目。学习内容的选择由学生依据自身的知识结构、能力基础和兴趣及实际而定,当然学生具有选择学习内容的自主权并不意味着选择的随意性,学习内容的选择要服务于学习目标的实现,也可在教师的指导和建议下进行。
没有一种学习策略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但是每一个策略都有其独特的功效,而且对特定情境中的特定学生有效。因此,只有当某一个策略合适时才被选用,而且应进行仔细的监控,以确定它是否像预期的那样奏效。也就是说,策略的选择包含了怎么做和在什么条件下运用这两个方面。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标,可以通过多条渠道多种途径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根据自己的认知风格和学习习惯安排学习活动。这表明了自主学习的方式和方法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调动了学生的主体积极性。
3.在策略执行中进行自我监控
策略进行的过程也是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自我监控。学习者需要建构有利于自己学习的环境,避免外界分心物的干扰而破坏既定的计划。学习者更要克服内心的阻力,一是严重的外部障碍引起的内心冲突,二是主体已经形成的如懒惰、不良学习策略等心理定势。如果不能有效地克服这些内心阻力,将会导致主体行为的偏差,影响学习目的的实现。这就需要学习者积极地进行自我调节,而每一次自我控制的成功都会给主体带来一定的自我效能感,增强学习者的自信心。
学习者在学习中需要保持注意,并在必要时自我提醒。因为学习过程并不都是很顺利的,需要有明确目的,并作出意志努力。当采用一种新的策略而又不能自动化地应用到学习中去时,学习者需要在头脑中形成一系列他人熟练应用的图式,或默诵操作要领。只有严密监视自己正在使用的具体策略的每一个步骤,学习者才不会局限于原来使用的更为熟悉却不一定有效的策略,也才能使每一步都能获得清晰的反馈。学习者要利用好自我监控,因为它使学习者知道自己的学习过程,但也可能干扰策略应用过程。
4.总结评价学习结果
自主学习提倡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权与自决权,也提倡学生对学习结果的自我评价,当然也不排斥教师及同学等的评价。学习者对学习结果的反思可以明确学习过程中的经验与失误,并可以给以后的学习以指导。例如,学习结果不好时,学习者便会检查学习策略的有效性,并对学习的具体策略进行调控,以利于目标的达成。[3]学习者对结果的不同归因也会影响学习者以后的学习,若把学习的成功与失败都归因于努力与否将可能带来以后的成功,若归于能力或运气导致的结果将不确定,对自我效能低的人来说则是惨痛的打击。
学习者对学习结果进行总结或评价的方式有很多,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有自我评价的方法,也有群体支持的方法。自我评价的方法可以在头脑中回顾,也可以写成学习或反思日记,后者要求对学习中的“关键事件”如实记录,为日后总结反思提供原始素材。群体支持的方法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进行,首先提出学习中发生的问题,然后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最后得到的方案为所有学生共享。当然还有其他办法,如行动研究、叙事研究、档案袋法等,这里就不再详细介绍了。总结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反思回顾过去学习的不足,更是为了以后学习的顺利进行。所以,自主学习是一个不断运行的动态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以上四个阶段的循环,实质上是一种螺旋上升的发展。
注释及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2).
[3]苏堪宇.论学习反思[J].当代教育论坛,2004(2).
(作者单位:山东省菏泽学院教育科学系)
编辑/何 妍
关键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理论基础;循环模式
每个学生在完成其学习任务时,都表现出所习惯或偏爱的具有个人特色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每种学习方式都是令人满意的,或者说是有效率的,现实的教学情境中学生许多的学习方式都是不合理的,因此需要进行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现有学习方式的不合理原因分析
学生是千差万别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点,也有不同的学习兴趣与习惯。就个性特点来说,有的学生表现出内省沉思,有的则外向灵动,有的反应敏捷,有的行为稳健。在学习进度上表现为有的学得快但可能不能熟练掌握,有的学得慢但学得扎实,等等。在学习兴趣上,有的喜欢科学,有的喜欢人文,若再具体分析,有的喜欢语文,有的喜欢数学,再详细一点也可能是有的喜欢朗读,有的喜欢写作,等等。在学习习惯上,有的喜欢合作交流,有的习惯独自作业,有的边学习边听音乐,有的一有动静就学不下去,等等。总之,每个人的学习策略或学习倾向各有特点,丰富多彩而不拘一格。
可是,我国长期以来在教学情境中的学习方式过于单一了。请看看中小学生的学习表现吧,特别在小学里,一个个小学生正襟危坐,双手放背后,不苟言笑,完全失去了孩子天真活泼的童趣。在学习上,完全接受书本或他人的知识,死记硬背,不会用脑,不会思考,不知理解,不懂应用。由于只知机械训练,眼高手低导致学到的东西不会变通,不会创新,有的连照搬照套都不会。如此,学习的丰富性、灵活性没了,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更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学生进入学校前棱角分明、满脑子问题,入学后仿佛都是从一个模子出来的,个个句号。
为什么会出现学习方式单一被动呢?班级授课制有利有弊,可谓功在于斯过也在于斯。集中教学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满足许多人的学习需求。但教学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难免会“满堂灌”,学生上课学习基本上是被动地听讲、背诵,通过练习、再现进而全盘接受,学生很少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取知识。由于班级规模与教师精力等种种限制,很难做到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只能成为美好的设想。由于“因教而学”,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而发表看法或意见的机会,随着年级的升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少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再加上一些教师不良的教学方式或习惯,学生怕答错而不敢回答,标准化的知识体系与评价方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总之,影响学生学习方式的原因很多,但要改变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必须努力消除以上弊端。
二、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与自主学习的提出
不良的学习方式影响了基础教育目标的达成,即阻碍了学生潜能的激发、开掘与提升,影响了学生的全面成长,割裂了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关系而导致其片面发展。基础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关注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并进而形成学生个人的特色。因此,必须变更旧的学习方式,而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着重于此。
针对基础教育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新基础教育课程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特征的新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1]主动、探究、合作这三个特征虽有不同的着重点,但却是相互联系的。主动学习是指在教学情境中相对于“被动学习”的“我要学”,受内在动机支配,关注学习的过程与结果,并体现出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感。探究学习是指在教学中进行的类似研究的学习,针对问题从已知到未知探求,让学生亲身体验、感知学习与认知的过程。合作学习关注交流,注重参与,在小组或团队中面对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并在学习中相互支持。但不管主动、探究还是合作,都关注学生的发展,仔细深究都带有自主的特色。主动学习是指自主选择、自我负责,探究学习是指自主发现与解决问题,合作学习是在群体协作中仍保持个体的独立性。所以,自主学习是“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诸特征的综合,是一种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新型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元认知理论以及动机的归因理论等。
自主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调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自主学习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自主学习等同于学生自学,狭义的自主学习是指学校条件或教学情境中的自主学习。[2]学校条件下的自主学习不是孤立进行的,它的存在需要一个支持性的教育大环境,即学校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和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教育资源,营造宽松的弘扬个性、发展自我的活动天地;教学情境中的自主学习也就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特点,选择适合自身发展要求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场所以及学习所需要的材料等,以实现自觉而主动地学习。
三、自主学习实施的一般模式
自主学习的实施模式大体分为以下四个阶段:根据自身特点确立学习目标、依照个人实际选择学习内容与学习策略、在策略执行中进行自我监控、总结评价学习结果。具体过程如下:
1.根据自身特点确立学习目标
学生需要评价自身的学习特点与学习起点,这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一般是根据先前学习的表现与结果判断自己的学习程度,以前学习过程与结果比较顺利则说明学生基础比较好,否则学生得调整一下学习任务或作一下合理准备。至于评判方式上,可以自我评价,也可以接受教师、同学或者家长等的反馈。有时候自我评价需要作全面而持续的记录,否则难以发现自己的学习过程与质量有什么不足,难以判断自己学习是否浪费时间或做无用功。还需要作一下自我效能及学习风格的判断,否则可能会因对自己的能力估计不当而选择难度过低或过高的任务,或该学习任务对自身不适合。自主学习的任务是学生自己选定的,学生有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能力水平制定恰当合理学习目标的权利。这适合每个学生的特点,使每个学生都找到“可望又可及”的努力方向,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动机,有助于学生差异性的发展。
2.依照实际选择学习内容与学习策略
新课程改革提倡实行“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这就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选择学习内容的可能性。在学习按照规定必须学习的内容的同时,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所选的学习内容可以是规定内容的深化,也可以是超出教材之外的内容,一般提倡学生自主选择有探索性的、值得研究的题目。学习内容的选择由学生依据自身的知识结构、能力基础和兴趣及实际而定,当然学生具有选择学习内容的自主权并不意味着选择的随意性,学习内容的选择要服务于学习目标的实现,也可在教师的指导和建议下进行。
没有一种学习策略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但是每一个策略都有其独特的功效,而且对特定情境中的特定学生有效。因此,只有当某一个策略合适时才被选用,而且应进行仔细的监控,以确定它是否像预期的那样奏效。也就是说,策略的选择包含了怎么做和在什么条件下运用这两个方面。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标,可以通过多条渠道多种途径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根据自己的认知风格和学习习惯安排学习活动。这表明了自主学习的方式和方法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调动了学生的主体积极性。
3.在策略执行中进行自我监控
策略进行的过程也是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自我监控。学习者需要建构有利于自己学习的环境,避免外界分心物的干扰而破坏既定的计划。学习者更要克服内心的阻力,一是严重的外部障碍引起的内心冲突,二是主体已经形成的如懒惰、不良学习策略等心理定势。如果不能有效地克服这些内心阻力,将会导致主体行为的偏差,影响学习目的的实现。这就需要学习者积极地进行自我调节,而每一次自我控制的成功都会给主体带来一定的自我效能感,增强学习者的自信心。
学习者在学习中需要保持注意,并在必要时自我提醒。因为学习过程并不都是很顺利的,需要有明确目的,并作出意志努力。当采用一种新的策略而又不能自动化地应用到学习中去时,学习者需要在头脑中形成一系列他人熟练应用的图式,或默诵操作要领。只有严密监视自己正在使用的具体策略的每一个步骤,学习者才不会局限于原来使用的更为熟悉却不一定有效的策略,也才能使每一步都能获得清晰的反馈。学习者要利用好自我监控,因为它使学习者知道自己的学习过程,但也可能干扰策略应用过程。
4.总结评价学习结果
自主学习提倡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权与自决权,也提倡学生对学习结果的自我评价,当然也不排斥教师及同学等的评价。学习者对学习结果的反思可以明确学习过程中的经验与失误,并可以给以后的学习以指导。例如,学习结果不好时,学习者便会检查学习策略的有效性,并对学习的具体策略进行调控,以利于目标的达成。[3]学习者对结果的不同归因也会影响学习者以后的学习,若把学习的成功与失败都归因于努力与否将可能带来以后的成功,若归于能力或运气导致的结果将不确定,对自我效能低的人来说则是惨痛的打击。
学习者对学习结果进行总结或评价的方式有很多,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有自我评价的方法,也有群体支持的方法。自我评价的方法可以在头脑中回顾,也可以写成学习或反思日记,后者要求对学习中的“关键事件”如实记录,为日后总结反思提供原始素材。群体支持的方法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进行,首先提出学习中发生的问题,然后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最后得到的方案为所有学生共享。当然还有其他办法,如行动研究、叙事研究、档案袋法等,这里就不再详细介绍了。总结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反思回顾过去学习的不足,更是为了以后学习的顺利进行。所以,自主学习是一个不断运行的动态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以上四个阶段的循环,实质上是一种螺旋上升的发展。
注释及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2).
[3]苏堪宇.论学习反思[J].当代教育论坛,2004(2).
(作者单位:山东省菏泽学院教育科学系)
编辑/何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