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长期的教学生涯中,经常会遇见这样的问题。学生的作业或试卷上的错题,只要教师再把题目读一遍,或者让学生再重新做一次,他们就会做对了。可见审题是解题的开始,也是解题的关键,学生审题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解题的正确率。任何数学问题都需要通过学生的认真审题才能予以解决。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分析学生产生审题障碍的原因,寻找对策,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具体说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查找审题障碍
通过一段时间的反思,分析得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①教师反思、探究原因:教师希望能在有限的四十分钟里多传授一些知识给学生,教师讲的多,学生自己思考的时间就少,在做练习时往往是采用“速战速决”的方法,中下等学生读题都没结束,那些反应能力快的学生已经把答案都报出来了,使得中下等的学生练习量“缩小”;②问卷调查、学生原因:学生在思想上没有足够重视审题,对每次练习中产生的错误,总是简单地归咎为“粗心大意”四个字,长期积累下来,必然使自己的审题能力下降。
2.强化审题意识
审题,就是读懂题目,弄清题意。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受学生审题意识薄弱,不认真看题,凭着以有的套路,拿起笔就做的现象较多见。结果是“不懂的不会做,懂的却做错”。为了使学生重视审题,我是这样做的,除了课上引导、课下强调,我还会隔三岔五的进行训练,比如在一张有五道题的卷子上方写上一行小字(你只需做前三道题)或者写上(后两道题任选一道),如果学生不看这一行小字的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是完不成任务的。让学生“上当”一回,“吃亏”一次,他就会认真阅读每一个字。
3.优化审题方法
在审题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必须要求学生做到“眼看、手动、心想”这几个要求,并要养成习惯。
3.1动口朗读,抓关键;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和名词术语比较抽象,学生易混淆,如果学生不认真审清题意,就很容易出错。所以,动口朗读是审题的第一步。
从教师做起:例题教学中,注重认真审题的引导,通过对题目作深入细致的审题分析示范,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审题方法,步骤。例如:读题时读到关键词句还要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使学生在读题时就学会抓住重点句、关键词,理解重点句、关键词的真正含义,从而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如在执教“相遇问题”一课时,我是这样做的。例如:小萍和小明同时从家出发,小萍每分钟走60米,小明每分钟走70米,经过6分钟两人在栈桥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先让学生默读三遍,同桌相互说一说信息和问题分别是什么,然后再问:谁能用响亮的声音读一遍题?从这道题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师:认真审题的确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
师:下面我们请两个同学分别来扮演小萍和小明,把这道题的意思表演出来。
师:你来扮演小萍每分钟走60米,你来扮演小明每分钟走70米。听老师读题,你们来表演。(师读题)吴正宪老师曾说过“文字是最精炼的语言”,所以我们要非常注重学生读题的习惯。让学生在读题的过程中,审清题目的情节内容和数量关系,使要解决的问题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印象,为解题作良好的铺垫。
3.2动手操作、找联系;审题是一个对题目中的有用信息进行输入、处理,然后输出的复杂过程。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有时我们还需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动手操作也是一种很好的审题方法和思考策略。比如,画“示意图”就可以形象具体的表示出条件与问题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例如:小明从学校到少年宫,如果每时走4.5千米,0.6时可以到达。现在每时走3千米,要多少时才能到达?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后,让学生用示意图表述出信息和问题,再来理解就容易多了。
很多问题我们都可以指导学生用列表、画示意图、或画线段图等方法模拟应用题的情景,使应用题的情节、数量关系直观全面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扫除理解题意的障碍。
3.3隐含条件,要挖掘;有很大一部分题目的部分条件并不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文字叙述之中或图、表中,把这些隐含条件挖掘出来,常常是解题的关键所在。例如: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铝皮,底是72厘米,高比底长22厘米。求这块铝皮的面积。
解决这道题的关键是让学生明确高是一个间接条件,求出高以后才能求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个平四边形的面积就是这块铝皮的面积。使学生认识到,在分析信息的过程中,要仔细考虑除了明确给出的条件以外,是否还隐含着更多的条件,这样才能准确的理解题意。
总之,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和技巧,必须从习惯抓起,从课堂抓起,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训练。如果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根据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坚持不懈的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和审题能力,一定会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有一个质的提高,我们的数学教学也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收稿日期:2010-06-06
1.查找审题障碍
通过一段时间的反思,分析得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①教师反思、探究原因:教师希望能在有限的四十分钟里多传授一些知识给学生,教师讲的多,学生自己思考的时间就少,在做练习时往往是采用“速战速决”的方法,中下等学生读题都没结束,那些反应能力快的学生已经把答案都报出来了,使得中下等的学生练习量“缩小”;②问卷调查、学生原因:学生在思想上没有足够重视审题,对每次练习中产生的错误,总是简单地归咎为“粗心大意”四个字,长期积累下来,必然使自己的审题能力下降。
2.强化审题意识
审题,就是读懂题目,弄清题意。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受学生审题意识薄弱,不认真看题,凭着以有的套路,拿起笔就做的现象较多见。结果是“不懂的不会做,懂的却做错”。为了使学生重视审题,我是这样做的,除了课上引导、课下强调,我还会隔三岔五的进行训练,比如在一张有五道题的卷子上方写上一行小字(你只需做前三道题)或者写上(后两道题任选一道),如果学生不看这一行小字的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是完不成任务的。让学生“上当”一回,“吃亏”一次,他就会认真阅读每一个字。
3.优化审题方法
在审题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必须要求学生做到“眼看、手动、心想”这几个要求,并要养成习惯。
3.1动口朗读,抓关键;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和名词术语比较抽象,学生易混淆,如果学生不认真审清题意,就很容易出错。所以,动口朗读是审题的第一步。
从教师做起:例题教学中,注重认真审题的引导,通过对题目作深入细致的审题分析示范,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审题方法,步骤。例如:读题时读到关键词句还要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使学生在读题时就学会抓住重点句、关键词,理解重点句、关键词的真正含义,从而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如在执教“相遇问题”一课时,我是这样做的。例如:小萍和小明同时从家出发,小萍每分钟走60米,小明每分钟走70米,经过6分钟两人在栈桥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先让学生默读三遍,同桌相互说一说信息和问题分别是什么,然后再问:谁能用响亮的声音读一遍题?从这道题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师:认真审题的确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
师:下面我们请两个同学分别来扮演小萍和小明,把这道题的意思表演出来。
师:你来扮演小萍每分钟走60米,你来扮演小明每分钟走70米。听老师读题,你们来表演。(师读题)吴正宪老师曾说过“文字是最精炼的语言”,所以我们要非常注重学生读题的习惯。让学生在读题的过程中,审清题目的情节内容和数量关系,使要解决的问题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印象,为解题作良好的铺垫。
3.2动手操作、找联系;审题是一个对题目中的有用信息进行输入、处理,然后输出的复杂过程。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有时我们还需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动手操作也是一种很好的审题方法和思考策略。比如,画“示意图”就可以形象具体的表示出条件与问题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例如:小明从学校到少年宫,如果每时走4.5千米,0.6时可以到达。现在每时走3千米,要多少时才能到达?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后,让学生用示意图表述出信息和问题,再来理解就容易多了。
很多问题我们都可以指导学生用列表、画示意图、或画线段图等方法模拟应用题的情景,使应用题的情节、数量关系直观全面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扫除理解题意的障碍。
3.3隐含条件,要挖掘;有很大一部分题目的部分条件并不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文字叙述之中或图、表中,把这些隐含条件挖掘出来,常常是解题的关键所在。例如: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铝皮,底是72厘米,高比底长22厘米。求这块铝皮的面积。
解决这道题的关键是让学生明确高是一个间接条件,求出高以后才能求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个平四边形的面积就是这块铝皮的面积。使学生认识到,在分析信息的过程中,要仔细考虑除了明确给出的条件以外,是否还隐含着更多的条件,这样才能准确的理解题意。
总之,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和技巧,必须从习惯抓起,从课堂抓起,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训练。如果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根据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坚持不懈的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和审题能力,一定会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有一个质的提高,我们的数学教学也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收稿日期:201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