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作者的创作意念是艺术生命的关键,中国画“意在笔先”“成竹在胸”讲的都是艺术创作在下笔之前要了然于胸,先确立思想,即立意。立意承载着创作者的绘画技巧、表现能力和艺术修养,是作品的灵魂。美术作品再现客观的功能,只是起到客观描绘和客观记录的目的,但真正的艺术欣赏,应该是由创作者笔墨所传达出的精神内涵,能带来深层次的共鸣和意想不到的惊喜。
关键词:立意精巧;以诗入画;精神享受
立意,有“确立思想”的含义,包括确立作品的内容、创作构思、创作意图及动机等。一般在文学艺术作品中较为常见。立意跟主题不同,在美术作品中,一定条件下主题会成为立意的一部分,但许多时候,立意与主题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简单来讲,主题即作品要讲述的事件,而立意,往往是如何讲述该主题事件的方式。因此立意不仅占有极重的分量,甚至于一件作品的成败,也往往取决于立意。
第一、确定主题之后,画面物象的安排和位置经营变得格外重要。选择何种表现方式,就对应有何种画面布置。创作构思即为立意。
(一)构图是对构思的呈现。
西方绘画特别是宗教及主体性绘画,可能历代画家都画过,除绘画技巧之外,构思立意重中之重。
文艺复兴天才巨匠达芬奇和米开朗琪罗曾分别接到佛罗伦萨市政大厅的邀请,为其创作壁画。在15世纪的市政大厅两面墙壁上,分别绘制了达芬奇的《安吉亚里之战》和米开朗琪罗《卡辛那之战》。同样表现战争场景,声名远播的大师和崭露头角的新星,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构图及表现方式。
过去西方壁画中表现战争,常见的构图是整齐排列人马兵器,仿佛静止的整装待发。而达芬奇则一反惯例,创作出奔跑、冲刺、厮杀的战争场景,人物表情动态异常夸张,表现出野兽般的残忍、痛苦和恐惧,画面生动强烈,有张力具有戏剧性。米开朗琪罗则承袭自己一贯的画风,以静制动,描绘战争间隙战士们在亚诺河边洗浴的场景。大师之间的对战已远不是对绘画的主题选择,而是在面对同一主题时画面的布置经营。这个就是创作立意。
(二)好的立意不仅能突出主题效果增强艺术感染力,更是创作的灵魂。
圣经英雄大卫因战胜巨人歌利亚,一举成名,成为西方英雄主义精神的象征,也因此成为众多艺术家创作的题材,比如多纳泰罗、韦罗基奥、米开朗琪罗。前两位塑造的形象有许多相似处,都选取少年大卫脚踩战败者头颅的姿态。而米开朗琪罗虽然沿袭了歇站式,但他塑造的却是成年大卫的形象。成年大卫体格雄伟健美,神态勇敢坚强,肌肉紧张结实,一触即发的战斗和不可战胜的精神像魂一样被灌注到雕塑的身体里面。成年大卫不仅个性鲜明,情绪饱满,更是真正的英雄主义象征。
第二、一般性立意有法可循,只要多看多想总能学个一鳞半爪。好的立意则难学,这需要创作者的独出心裁,巧妙安排。具体来讲立意是美术作品中看不见的艺术语言,承载着创作者的人文思想和精神世界,传达着创作者的艺术修养。而艺术修养是天分和长期学识养成的,学起来就难了。
(一)立意精巧,在精准扣题基础上,观者的生活体验与作品赏析相互关联,传神写意,妙不可言。
被后世评为“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的宋徽宗,凭借着为君的至高权利和为艺的超凡品味和修养,不仅掌管了翰林院,还开办了有史以来头一个皇家美术学院——宣和画院,亲自当院长、制定考试制度、出题改卷,并常常参与画学的教学和创作活动。作为一位有艺术格调的画院院长兼教授,宋徽宗很重视作品的立意。传说他曾集天下画师于一堂,以“万绿丛中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为题设画考,其中夺魁作品画的是万绿丛中一小楼,楼上有一凭窗侧目的女子,嘴唇的胭脂一点红。此君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立意巧妙。“万绿丛中一点红”是静态的色彩呈现,而此君的巧妙在于,将动态的情景引入静态的色彩,画面即刻鲜活起来。不仅美,还美出意境,更包含着无尽的遐想和可能。
宋徽宗以诗为画最出名的例子还有“青山藏古寺”“踏花归来马蹄香”,纷纷都是立意巧而妙者获胜。“青山藏古寺”夺魁画面画着幽深峻峭的山林和飞溅的清泉,石阶在山林中时隐时现,有位老态的和尚在泉水边石阶上打水。“深山藏古寺”着意在“藏”字上做文章,既然是藏,必然是看不见的,然看不见,又如何让人得知呢。该画林中蜿蜒的石阶,老态龙钟的和尚,都在告知观众,山林深处有一古庙,老和尚要担水浆洗煮饭。可见“善藏者,未始不露,善露者,未始不藏”,绘画讲究藏得自然,藏得巧妙,藏得有诗情画意的意境。
“踏花归来马蹄香”之踏花、归来、马蹄都是实指,易画。但,“香”是嗅觉,画是视觉,难了。心思精巧的画家,马蹄飞起,沾染花瓣,蝴蝶绕着马蹄飞舞,这个“香”才跃然纸上,无形的花香变得可知可感,所谓“画有尽而意无穷”,不禁要拍案叫绝。
虽然只是传说,某种意义上确实体现了宋徽宗重立意的美学倾向。宋画在绘画史中,呈现出与唐代绘画并驾齐驱的艺术水准,这与倡导者宋徽宗有重要的关系,而他时有匠心独运之作,甚至因此开启了南宋刘、李、马、夏在山水画构图方面的改革先声。
(二)立意精巧,使审美超越笔墨本身,成为独立而回味无穷的精神享受。
老舍曾经写信恳请齐白石赐画,以四句诗为题请白石老人作画,其中就有从清代诗人查初白《次实君溪边步月韵》“萤火一星沿岸草,蛙声十里出山泉。新诗未必能谐俗,解事人稀莫浪传”诗中选的“蛙声十里出山泉”。老舍先生原信中还用红笔写了构图建议“蝌蚪四五,水中游弋,无蛙而蛙声可想矣” 并且定了“情调冷隽”的作品基调。以诗入画已然不容易,还定了作品基调,可谓是难之又难。而白石老人经过深思琢磨,出色的完成了艺术创作。在画作“蛙声十里出山泉”中,泉水从山涧乱石中奔腾穿过,几只小蝌蚪顺水而下,画面生动活泼,不仅在于小蝌蚪的栩栩如生,更有泉水叮咚响的气氛。蛙声,是听觉的、动态的,而绘画是视觉的、静态的,要在静态的画面表现动态的物象,光有画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白石老人以诗人的素养、画家的天才、文人的气质,创造了“无蛙而蛙声可想”的优美意境,把诗情画意融为一体,不仅准确的把握了诗句中的内涵,连现实的声色、趣味也跃然纸外,汇成一曲生命的乐章,更是达到了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高境界。
(三)立意精巧在于新穎的表现角度能完美诠释主题,是创作者创作智慧的体现。
雅克·路易·大卫名作《拿破仑加冕》记录了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场面恢弘的加冕仪式。历史上的拿破仑并不服气教皇不过是假借教会的影响,在加冕现场自行带上皇冠。大卫作为加冕的见证者,在创作中刻意避开了皇权与教权的博弈,突出表现国王为王后加冕的场景。既获得拿破仑的认同,又不让教皇显得尴尬,不仅是大卫的处事圆滑,也体现了大卫的创作智慧。
美术作品需要扎实的绘画技巧作为基础,更需要长期以来养成的艺术修养作为支撑。好的作品,立意巧妙,能结合观者的想象和生活体验,不仅能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能带给观者精神上的艺术感悟和情感体验。这种超越现实具备理想化高度的深层次艺术境界,是通过精妙的立意才能达到的。
参考文献
[1]朱伯雄·世界美术[M]第四卷·山东美术出版社,2006第一版;
[2]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林婧(1984.10——),女,汉族。任教于深圳市新安中学(集团)高中部,从事美术教学工作。
(作者单位:深圳市新安中学(集团)高中部)
关键词:立意精巧;以诗入画;精神享受
立意,有“确立思想”的含义,包括确立作品的内容、创作构思、创作意图及动机等。一般在文学艺术作品中较为常见。立意跟主题不同,在美术作品中,一定条件下主题会成为立意的一部分,但许多时候,立意与主题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简单来讲,主题即作品要讲述的事件,而立意,往往是如何讲述该主题事件的方式。因此立意不仅占有极重的分量,甚至于一件作品的成败,也往往取决于立意。
第一、确定主题之后,画面物象的安排和位置经营变得格外重要。选择何种表现方式,就对应有何种画面布置。创作构思即为立意。
(一)构图是对构思的呈现。
西方绘画特别是宗教及主体性绘画,可能历代画家都画过,除绘画技巧之外,构思立意重中之重。
文艺复兴天才巨匠达芬奇和米开朗琪罗曾分别接到佛罗伦萨市政大厅的邀请,为其创作壁画。在15世纪的市政大厅两面墙壁上,分别绘制了达芬奇的《安吉亚里之战》和米开朗琪罗《卡辛那之战》。同样表现战争场景,声名远播的大师和崭露头角的新星,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构图及表现方式。
过去西方壁画中表现战争,常见的构图是整齐排列人马兵器,仿佛静止的整装待发。而达芬奇则一反惯例,创作出奔跑、冲刺、厮杀的战争场景,人物表情动态异常夸张,表现出野兽般的残忍、痛苦和恐惧,画面生动强烈,有张力具有戏剧性。米开朗琪罗则承袭自己一贯的画风,以静制动,描绘战争间隙战士们在亚诺河边洗浴的场景。大师之间的对战已远不是对绘画的主题选择,而是在面对同一主题时画面的布置经营。这个就是创作立意。
(二)好的立意不仅能突出主题效果增强艺术感染力,更是创作的灵魂。
圣经英雄大卫因战胜巨人歌利亚,一举成名,成为西方英雄主义精神的象征,也因此成为众多艺术家创作的题材,比如多纳泰罗、韦罗基奥、米开朗琪罗。前两位塑造的形象有许多相似处,都选取少年大卫脚踩战败者头颅的姿态。而米开朗琪罗虽然沿袭了歇站式,但他塑造的却是成年大卫的形象。成年大卫体格雄伟健美,神态勇敢坚强,肌肉紧张结实,一触即发的战斗和不可战胜的精神像魂一样被灌注到雕塑的身体里面。成年大卫不仅个性鲜明,情绪饱满,更是真正的英雄主义象征。
第二、一般性立意有法可循,只要多看多想总能学个一鳞半爪。好的立意则难学,这需要创作者的独出心裁,巧妙安排。具体来讲立意是美术作品中看不见的艺术语言,承载着创作者的人文思想和精神世界,传达着创作者的艺术修养。而艺术修养是天分和长期学识养成的,学起来就难了。
(一)立意精巧,在精准扣题基础上,观者的生活体验与作品赏析相互关联,传神写意,妙不可言。
被后世评为“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的宋徽宗,凭借着为君的至高权利和为艺的超凡品味和修养,不仅掌管了翰林院,还开办了有史以来头一个皇家美术学院——宣和画院,亲自当院长、制定考试制度、出题改卷,并常常参与画学的教学和创作活动。作为一位有艺术格调的画院院长兼教授,宋徽宗很重视作品的立意。传说他曾集天下画师于一堂,以“万绿丛中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为题设画考,其中夺魁作品画的是万绿丛中一小楼,楼上有一凭窗侧目的女子,嘴唇的胭脂一点红。此君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立意巧妙。“万绿丛中一点红”是静态的色彩呈现,而此君的巧妙在于,将动态的情景引入静态的色彩,画面即刻鲜活起来。不仅美,还美出意境,更包含着无尽的遐想和可能。
宋徽宗以诗为画最出名的例子还有“青山藏古寺”“踏花归来马蹄香”,纷纷都是立意巧而妙者获胜。“青山藏古寺”夺魁画面画着幽深峻峭的山林和飞溅的清泉,石阶在山林中时隐时现,有位老态的和尚在泉水边石阶上打水。“深山藏古寺”着意在“藏”字上做文章,既然是藏,必然是看不见的,然看不见,又如何让人得知呢。该画林中蜿蜒的石阶,老态龙钟的和尚,都在告知观众,山林深处有一古庙,老和尚要担水浆洗煮饭。可见“善藏者,未始不露,善露者,未始不藏”,绘画讲究藏得自然,藏得巧妙,藏得有诗情画意的意境。
“踏花归来马蹄香”之踏花、归来、马蹄都是实指,易画。但,“香”是嗅觉,画是视觉,难了。心思精巧的画家,马蹄飞起,沾染花瓣,蝴蝶绕着马蹄飞舞,这个“香”才跃然纸上,无形的花香变得可知可感,所谓“画有尽而意无穷”,不禁要拍案叫绝。
虽然只是传说,某种意义上确实体现了宋徽宗重立意的美学倾向。宋画在绘画史中,呈现出与唐代绘画并驾齐驱的艺术水准,这与倡导者宋徽宗有重要的关系,而他时有匠心独运之作,甚至因此开启了南宋刘、李、马、夏在山水画构图方面的改革先声。
(二)立意精巧,使审美超越笔墨本身,成为独立而回味无穷的精神享受。
老舍曾经写信恳请齐白石赐画,以四句诗为题请白石老人作画,其中就有从清代诗人查初白《次实君溪边步月韵》“萤火一星沿岸草,蛙声十里出山泉。新诗未必能谐俗,解事人稀莫浪传”诗中选的“蛙声十里出山泉”。老舍先生原信中还用红笔写了构图建议“蝌蚪四五,水中游弋,无蛙而蛙声可想矣” 并且定了“情调冷隽”的作品基调。以诗入画已然不容易,还定了作品基调,可谓是难之又难。而白石老人经过深思琢磨,出色的完成了艺术创作。在画作“蛙声十里出山泉”中,泉水从山涧乱石中奔腾穿过,几只小蝌蚪顺水而下,画面生动活泼,不仅在于小蝌蚪的栩栩如生,更有泉水叮咚响的气氛。蛙声,是听觉的、动态的,而绘画是视觉的、静态的,要在静态的画面表现动态的物象,光有画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白石老人以诗人的素养、画家的天才、文人的气质,创造了“无蛙而蛙声可想”的优美意境,把诗情画意融为一体,不仅准确的把握了诗句中的内涵,连现实的声色、趣味也跃然纸外,汇成一曲生命的乐章,更是达到了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高境界。
(三)立意精巧在于新穎的表现角度能完美诠释主题,是创作者创作智慧的体现。
雅克·路易·大卫名作《拿破仑加冕》记录了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场面恢弘的加冕仪式。历史上的拿破仑并不服气教皇不过是假借教会的影响,在加冕现场自行带上皇冠。大卫作为加冕的见证者,在创作中刻意避开了皇权与教权的博弈,突出表现国王为王后加冕的场景。既获得拿破仑的认同,又不让教皇显得尴尬,不仅是大卫的处事圆滑,也体现了大卫的创作智慧。
美术作品需要扎实的绘画技巧作为基础,更需要长期以来养成的艺术修养作为支撑。好的作品,立意巧妙,能结合观者的想象和生活体验,不仅能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能带给观者精神上的艺术感悟和情感体验。这种超越现实具备理想化高度的深层次艺术境界,是通过精妙的立意才能达到的。
参考文献
[1]朱伯雄·世界美术[M]第四卷·山东美术出版社,2006第一版;
[2]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林婧(1984.10——),女,汉族。任教于深圳市新安中学(集团)高中部,从事美术教学工作。
(作者单位:深圳市新安中学(集团)高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