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新教材,有的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法落后,恨铁不成钢,习惯于灌鸭式,滔滔不绝地讲授,剥夺了学生阅读、自钻、思考、理解、消化的主动权,从而占据了必要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训练;师生都缺乏素质教育意识,造成教学目标不明确,随意性大,教学程序乱,信息量少,学生感觉“吃不饱”;有些主管部门的领导也认为学生考试分数高就是教学质量高,由此推理教学效率也高。其实,这种“质量”多是加班苦熬或带水分提上去的。
经过实践、探索,本人认为提高新教材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一、改变陈旧教育观念,强化效率意识
教师必须自觉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彻底转变封闭保守的教育观念,溶化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即上语文课不唯课本,不搞“应试第一”教语文不能仅拘限于教好固定教材,还应指导学生多阅读课外益书,以开阔视野、激发他们去熟悉语言这个宽阔的海洋。
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现代效率观念,学生也应有效率意识,通过师生共同努力,互相配合,使课堂的每一教学活动都有高效率的体现。不讲求效率那是落后教育观的表现。为此,探索语文的教学规律,把培养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素质当作教师的天职,教学必须联系社会现实,为经济建设服务,与市场经济接轨,以求得语文教学的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整体的高效率。
二、克服灌鸭式,讲究实效性
把“带着教材走向学生”的做法变为“引着学生走向教材”,过去教师独占讲台,为赶任务,拼命地讲满堂,结果是导致严重压抑学生智能的发展。学生厌学,效率低劣,也贻误了人才的培养。“硬灌”与“片面追求高分数”结合,成了课堂教学的常见现象,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障碍。因此,对不讲究实效的教学,是不可取的。
语文教学主要在于学生通过课文范例的学习,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结合学生实际,强化对语言的运用。学习语言文字的出发点在“知”,落脚点却在“用”,语言教学不能华而不实,不可走过场,要联系实际,贴近生活,每堂课都让学生学有所获。使语文课堂教学求实、重效。
三、激发兴趣,努力把课上活
语文课堂教学能否成功地获得高效率、高质量,其中最关键是看教师如何善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这积极性,来源于学习语文的兴趣,而兴趣是靠教师去激发和培养,调动学生智力因素,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树立学好祖国文字的信心与责任感。诚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把课堂上“活”,也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四、认真备课,加快教学节奏
上好一节课,教师必须充分备好课,精心设计和使用教学手段,把培养学生具有读、写、听、说能力和养成学、用语文的良好习惯作为设计教案的出发点和课堂教学的宗旨,视知识点的主次及习题技巧的难易,提示、点拨恰到好处,避免罗嗦,要尽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借鉴先进模式
有条件的学校应将多媒体教学引入课堂,逐步改革原始性的口说笔录的现状,把传统的单向静听的课堂教学变为多问、立体、直观式教学,借助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大教学容量,强化直观,易于理解记忆,激发学生兴趣,有益于摆脱课堂教学低效率的现象。
六、拓宽思维空间,提高创新能力
不断创新、不断变化、不断脱俗、不断进入新的领域和境界,是人文精神的突出的标志之一。新课程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在课堂上不断地帮助学生拓宽思维空间,提高创新能力。
在一堂语文课上,一位学生朗诵了一首台湾小姑娘张金妹写的小诗《梦》:“梦像一条小鱼,来回地游着,想去捉它,它已经溜走了;梦像一朵白云,来回飘着,想去摘它,它已经被风吹走了。”听完后,台下的小朋友全都高兴地排起手来。
老师抓住这个契机,说:“这首诗的作者和同学们一样大,也才八岁,你瞧:她把梦写得多有趣呀。你们敢和他们比一比吗?”学生的眼睛霎时亮了起来,灵感的火花被激发出来了:“梦像一个魔术师,你要想什么,他就给你什么。”“梦像一片雪花,你想去捧它,亲亲它,它已经在你的手心里融化了。”“梦是影子的好朋友,影子白天陪着我,梦晚上陪着我。”另一个男孩说:“梦就像我,是一个不长记性的孩子。”
七、珍视独特体验,享受审美情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多为名家名篇,大多文质兼美,含有丰富的美育因素,因此,在阅读中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熟读课文《月亮湾》之后,我利用绘画实现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让学生用彩笔将各自体会到的月亮湾画下来。孩子们群情振奋,开始紧而投入地作画。20分钟后,学生陆续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大家纷纷拿出自己的杰作分组交流、欣赏,并推选了组内最出色的几幅作品,作品虽然简单稚嫩,但月亮湾主要景物的特点、神韵却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孩子们的画中。然后让学生图文结合,声情并茂地让学生朗读,从读文理解,到作画悟情,再到析画赏美,学生运用自己独到的审美观,还原课文的内涵和意境,受到了情感的熏陶,享受到了审美的乐趣。
同样的教学契机,却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教学情景和效果。透过上述教学现象,我们可以看到,教师以自己的人文素养,召唤学生的人文意识,将人文关怀渗透在课堂上,是多么的重要啊。
这就是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对世界的认识,当我们帮他们冲破思维定势,拓宽思维空间后,他们纷纷展现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和不平凡的见识,创新能力也自然得到了提高。
实践证明:在新教材的教学中,课堂教学效率高,学生减负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学生当堂所学的知识多、理解深、消化快,掌握牢固,应用灵活。自然就不必课后“苦练”,学生负担减轻了,可以腾出时间、精力来学习其他,这利于素质培养,利于人才的健康成长。
经过实践、探索,本人认为提高新教材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一、改变陈旧教育观念,强化效率意识
教师必须自觉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彻底转变封闭保守的教育观念,溶化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即上语文课不唯课本,不搞“应试第一”教语文不能仅拘限于教好固定教材,还应指导学生多阅读课外益书,以开阔视野、激发他们去熟悉语言这个宽阔的海洋。
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现代效率观念,学生也应有效率意识,通过师生共同努力,互相配合,使课堂的每一教学活动都有高效率的体现。不讲求效率那是落后教育观的表现。为此,探索语文的教学规律,把培养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素质当作教师的天职,教学必须联系社会现实,为经济建设服务,与市场经济接轨,以求得语文教学的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整体的高效率。
二、克服灌鸭式,讲究实效性
把“带着教材走向学生”的做法变为“引着学生走向教材”,过去教师独占讲台,为赶任务,拼命地讲满堂,结果是导致严重压抑学生智能的发展。学生厌学,效率低劣,也贻误了人才的培养。“硬灌”与“片面追求高分数”结合,成了课堂教学的常见现象,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障碍。因此,对不讲究实效的教学,是不可取的。
语文教学主要在于学生通过课文范例的学习,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结合学生实际,强化对语言的运用。学习语言文字的出发点在“知”,落脚点却在“用”,语言教学不能华而不实,不可走过场,要联系实际,贴近生活,每堂课都让学生学有所获。使语文课堂教学求实、重效。
三、激发兴趣,努力把课上活
语文课堂教学能否成功地获得高效率、高质量,其中最关键是看教师如何善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这积极性,来源于学习语文的兴趣,而兴趣是靠教师去激发和培养,调动学生智力因素,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树立学好祖国文字的信心与责任感。诚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把课堂上“活”,也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四、认真备课,加快教学节奏
上好一节课,教师必须充分备好课,精心设计和使用教学手段,把培养学生具有读、写、听、说能力和养成学、用语文的良好习惯作为设计教案的出发点和课堂教学的宗旨,视知识点的主次及习题技巧的难易,提示、点拨恰到好处,避免罗嗦,要尽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借鉴先进模式
有条件的学校应将多媒体教学引入课堂,逐步改革原始性的口说笔录的现状,把传统的单向静听的课堂教学变为多问、立体、直观式教学,借助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大教学容量,强化直观,易于理解记忆,激发学生兴趣,有益于摆脱课堂教学低效率的现象。
六、拓宽思维空间,提高创新能力
不断创新、不断变化、不断脱俗、不断进入新的领域和境界,是人文精神的突出的标志之一。新课程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在课堂上不断地帮助学生拓宽思维空间,提高创新能力。
在一堂语文课上,一位学生朗诵了一首台湾小姑娘张金妹写的小诗《梦》:“梦像一条小鱼,来回地游着,想去捉它,它已经溜走了;梦像一朵白云,来回飘着,想去摘它,它已经被风吹走了。”听完后,台下的小朋友全都高兴地排起手来。
老师抓住这个契机,说:“这首诗的作者和同学们一样大,也才八岁,你瞧:她把梦写得多有趣呀。你们敢和他们比一比吗?”学生的眼睛霎时亮了起来,灵感的火花被激发出来了:“梦像一个魔术师,你要想什么,他就给你什么。”“梦像一片雪花,你想去捧它,亲亲它,它已经在你的手心里融化了。”“梦是影子的好朋友,影子白天陪着我,梦晚上陪着我。”另一个男孩说:“梦就像我,是一个不长记性的孩子。”
七、珍视独特体验,享受审美情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多为名家名篇,大多文质兼美,含有丰富的美育因素,因此,在阅读中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熟读课文《月亮湾》之后,我利用绘画实现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让学生用彩笔将各自体会到的月亮湾画下来。孩子们群情振奋,开始紧而投入地作画。20分钟后,学生陆续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大家纷纷拿出自己的杰作分组交流、欣赏,并推选了组内最出色的几幅作品,作品虽然简单稚嫩,但月亮湾主要景物的特点、神韵却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孩子们的画中。然后让学生图文结合,声情并茂地让学生朗读,从读文理解,到作画悟情,再到析画赏美,学生运用自己独到的审美观,还原课文的内涵和意境,受到了情感的熏陶,享受到了审美的乐趣。
同样的教学契机,却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教学情景和效果。透过上述教学现象,我们可以看到,教师以自己的人文素养,召唤学生的人文意识,将人文关怀渗透在课堂上,是多么的重要啊。
这就是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对世界的认识,当我们帮他们冲破思维定势,拓宽思维空间后,他们纷纷展现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和不平凡的见识,创新能力也自然得到了提高。
实践证明:在新教材的教学中,课堂教学效率高,学生减负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学生当堂所学的知识多、理解深、消化快,掌握牢固,应用灵活。自然就不必课后“苦练”,学生负担减轻了,可以腾出时间、精力来学习其他,这利于素质培养,利于人才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