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是立国之本,更关系到千家万户,本文就目前整合校舍和师资力量,集中办学等教育谈几点个人看法,供大家商榷。
关键词:办学条件;环境育人;办学理念;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4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36-0067-01
教育是立國之本,更关系到千家万户。笔者在深入教育行业采访报道中,感悟了近年来优先发展教育的深刻变化,尤其是在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后所引发的一系列教育教学的改变,让更多的人看到了教育发展的曙光。就目前整合校舍和师资力量、集中办学、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笔者有几点粗浅认识。
1 办学条件改善直接关系教育的发展远景
一些山区县,城乡居民居住分散,致使校舍过多,规模普遍偏小,有的村小出现了老师比学生多的现象。造成了全局师资力量的不足而局部师资力量的浪费,并制约了先进的教学办法,教学水平参差不齐。而村镇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较大规模的校舍可以满足村镇学生的学习生活,上学路途远的学生可以在学校吃住,整合后的师资力量择优而用,再加上一些微机室、实验室、图书室等功能性教室的配备,使农村学生也能接受高质量的全面教育。
2 环境育人打牢思想基础
新的育人环境不仅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新的育人环境也注入了新的教学思路,让思想教育融于教学环境。面对农村教育特点和地域环境,在美化、绿化校舍环境当中,学校有计划的通过划分草坪、落实校内蔬菜园、花卉园、苗木园等劳动基地,组织师生定期参加劳动,以此改变学生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在参与环境改造中体验劳动的快乐,培养爱劳动的操行。学生只要热爱劳动了,其他思想基础也就奠定较扎实了。
3 创新办学理念,提高办学水平
整合后的乡村学校确定的办学目标是为了孩子现在和未来的幸福负责,这个原则就是不一定必须考上重点中学、重点大学,关键是让多数孩子为新农村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至少在思想素质上、做人这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在办学理念中要求老师每天关注孩子的成长,并在关注孩子成长中,教师本人也在成长进步。
4 打造高效课堂,为师生减负
学校自行组建一个适合学校发展的引领课题,教师围绕这一课题组织教学活动。这其中就涉及如何在素质教育、在转变应试教育、应试行为这些方面做一些工作,否则,学生累,教师累,大部分时间就是为了应付考试,这个补课,那个加班加点。如何让学生、老师利用很少的时间,在不额外增加一些负担的情况下,把教学质量提高,也就是每一节课讲的确实发挥作用,在校内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这应该是教育业界人士毕生探索的课题。
关键词:办学条件;环境育人;办学理念;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4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36-0067-01
教育是立國之本,更关系到千家万户。笔者在深入教育行业采访报道中,感悟了近年来优先发展教育的深刻变化,尤其是在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后所引发的一系列教育教学的改变,让更多的人看到了教育发展的曙光。就目前整合校舍和师资力量、集中办学、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笔者有几点粗浅认识。
1 办学条件改善直接关系教育的发展远景
一些山区县,城乡居民居住分散,致使校舍过多,规模普遍偏小,有的村小出现了老师比学生多的现象。造成了全局师资力量的不足而局部师资力量的浪费,并制约了先进的教学办法,教学水平参差不齐。而村镇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较大规模的校舍可以满足村镇学生的学习生活,上学路途远的学生可以在学校吃住,整合后的师资力量择优而用,再加上一些微机室、实验室、图书室等功能性教室的配备,使农村学生也能接受高质量的全面教育。
2 环境育人打牢思想基础
新的育人环境不仅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新的育人环境也注入了新的教学思路,让思想教育融于教学环境。面对农村教育特点和地域环境,在美化、绿化校舍环境当中,学校有计划的通过划分草坪、落实校内蔬菜园、花卉园、苗木园等劳动基地,组织师生定期参加劳动,以此改变学生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在参与环境改造中体验劳动的快乐,培养爱劳动的操行。学生只要热爱劳动了,其他思想基础也就奠定较扎实了。
3 创新办学理念,提高办学水平
整合后的乡村学校确定的办学目标是为了孩子现在和未来的幸福负责,这个原则就是不一定必须考上重点中学、重点大学,关键是让多数孩子为新农村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至少在思想素质上、做人这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在办学理念中要求老师每天关注孩子的成长,并在关注孩子成长中,教师本人也在成长进步。
4 打造高效课堂,为师生减负
学校自行组建一个适合学校发展的引领课题,教师围绕这一课题组织教学活动。这其中就涉及如何在素质教育、在转变应试教育、应试行为这些方面做一些工作,否则,学生累,教师累,大部分时间就是为了应付考试,这个补课,那个加班加点。如何让学生、老师利用很少的时间,在不额外增加一些负担的情况下,把教学质量提高,也就是每一节课讲的确实发挥作用,在校内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这应该是教育业界人士毕生探索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