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全域旅游统筹下的经济共益与文化共享

来源 :今日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lun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的新的生机与活力,旅游业的发展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与文化的共享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当前阶段,国家提出全域旅游这一概念,将点、线连成面实现了区域性全覆盖的旅游形态,有利于城乡区域统筹,提升城乡经济发展的速度,缩小城乡的贫富差距,促进多种产业文化的交流、融合与发展。本文将针对全域旅游统筹下的经济共益与文化共享进行简要分析和探究。
   一、引言
  我国不仅拥有丰富的地理资源,还有许多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文明与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使得这些文化能够得以更好的传承,同时带动了地方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旅游业已经成为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产业。在发展全域旅游的过程中,通过对不同地方文化与生活差异的了解,使得人们产生对我国文化的认同感,将诸多不具旅游价值的地方文化进行开发与利用,进而实现国家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的发展战略。
   二、全域旅游的概述
  “全域旅游”概念的提出将传统的“旅游经济”理念转换为“访客经济”,各部门将地方的各行业有效融合,鼓励全区域的居民参与,开发与创新地方旅游产品,立足于不同区域生活与文化的差异性为游客提供全区域的旅游环境,从多方面满足游客的精神文化需求,这种旅游形态的改变对当地经济与社会结构的调整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当代人的旅游活动形式多以散客出游或进行深度的旅行体验为主,游客注重旅游过程中的心灵享受,因此,在旅游过程中,需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另游客对地方的风土民情产生认同感与敬畏感。全域旅游将整个区域内的社会资源进行全方位的整合,能够有效优化并提升当地旅游资源、公共服务、生态环境、政策法规等,进而在实现社会共享的基础上,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是传统旅游业的一次重大变革。旅游业的发展为游客提供了对地方的人文地理、民俗等方面进行全新是认识与理解的机会,将更多的社会意义与人文情感赋予其中,有利于实现跨地方的文化和谐与认同,进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全域旅游的发展需要建立在地方的经济与文化差异上,因此,将地方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才能促进全域旅游更加稳定的发展。
   三、整合各项资源实现经营者与原住民的经济共益
  传统社会对于地方的界定是区别于各地区的文化差异,全域旅游的概念也在不断强调尊重各地方间的文化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在不同区域旅游过程中对当地居民进行交流形成文化共享实践。由点、线至面的全域旅游不仅局限在国家间,也可以小到城镇甚至乡村,全域旅游概念的提出实现了旅游业的升级发展。在此过程中,需要当地原住居民的积极参与,他们是全域旅游发展的主要生命力。在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过旅游公司以谋取私利另整个村庄居民不满并作出极端行为的事件,导致整个民俗村庄的旅游业及其他产业的发展受到极为不利的影响,旅游公司的经济效益也受到了较大程度的损失。造成这类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民俗村莊旅游业的运作完全掌握在旅游公司手中,而旅游公司并没有充分尊重村庄居民,让他们享受到当地旅游业发展带来的福祉,另他们自身的利益受到了严重威胁。旅游公司在对民俗村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原住居民作为经济与文化的双重输出方的身份,不仅仅要让他们得到经济上的补偿,更重要的是要保留与尊重原住居民的知情权、管理权、文化选择权等。全域旅游的发展为民俗村带来了新的发展商机,因此,旅游公司需要在尊重当地居民的生活状态与文化信仰的基础上,构建管理权分配的共益机制,加快当地经济的建设与发展,激发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实现经营者与原住居民的经济共益与文化共享。
   四、尊重文化差异,实现文化共享
  全域旅游的发展需要实现经济共益与文化共享,一个地方的文化是其发展的灵魂所在,不管地方产业如何发展,都不能脱离文化而只注重经济的发展。因此,全域旅游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尊重各地的文化差异,通过建设旅游设施将地方文化的个性凸显出来。我国的乡村居民的生活状态大多以乡村公共利益的高度共享为主,在这样和谐的共享性传统的影响下,维持了乡村社会秩序的稳定,因此,全域旅游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这种传统,通过对当地生活礼仪、仪式、节庆风俗等的了解开发新型的旅游模式。同时,实现地方传统文化的创新与转型,立足于当地的本土文化,打开当地文化的局限性,将当地的文化与现代化文化的发展相融合,创设新型的特色旅游品牌,实现文化的动态与多样性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全域旅游”概念的提出实现了以点、线到面的区域化旅游,通过区域全部门的统筹规划与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了对旅游产品的创新与开发力度,为社会大众创设了优越的旅游环境。因此,要实现全域旅游统筹下的经济共益与文化共享,需要立足于不同地域的文化与生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放投资渠道,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展开宣传与营销工作,提高大众对全域旅游的认可与接收程度,促进旅游业与经济的发展。(作者单位:邢台市桥东区文化旅游服务中心)
其他文献
随着网络金融的迅速发展,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风险。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些网络金融风险的分析,使广大消费者更为清醒的认识到网络金融的另一面,以期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增强对风险的认识,尽可能避免这些有可能的风险对自身的伤害。  我国网络金融风险可以大致分为来自传统金融风险的传统风险和网络金融特有的特殊风险两大类。   一、 传统风险   传统风
期刊
本文统计了“双创”金融债券历史以来的发行情况,对“双创”金融债券一级发行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2015年6月11日,国务院以国发〔2015〕32号文件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意见里提出,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要加强合作,对创业创新活动给予有针对性的股权和债权融资支持。2017年12月,“17齐鲁银行债”成功发行,是我国“双创”金融债券的首次发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革新,新型零售业登上历史舞台,并飞速发展。传统零售业面临冲击,开始探索新的零售模式。苏宁易购也在探索一种新的线下体验、在线零售模式。这种模式的开始将改变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本文旨在研究其财务方面的变化并分析其盈利能力。本文在简要介绍盈利分析的基本理论后,以苏宁易购为研究对象,选取2015至2017年三年的财务数据,通过各个盈利能力指标的分析,发现苏宁易购存在的
期刊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不确定因素更加复杂,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财务风险也更加严峻。四川长虹是一家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信息家电和服务提供商,其经营状况也不可避免地出现财务风险问题,通过对其2013至2017年的财务数据分析之后发现,由于公司内部或外部双重因素的影响,公司的财务状况并不乐观,从筹资、投资、营运这三个层面分析公司的财务状况,发生公司存在一定
期刊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显得较为落后。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是当前形势下各级行政事业单位深化改革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与内容,能够促进公共财政水平的显著提升。本文首先对国有资产管理的具体特点进行分析,然后剖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据此提出相关问题的解决对策,旨在为当前形势下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更加高效地开展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与参考。   一、引言
期刊
当前中小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备受关注的问题就是保理融资问题。由此,论文先是以我国中小型企业融资状况为切入点进行了析,进而对当前中小型企业保理融资中存在风险问题作出了详细剖析,最终具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应对中小型企业保理融资风险有效策略。   一、浅析我国中小型企业融资近况   有研究表明,当前国内中小型在企业融资方面占比非常小,还达不到五个百分点。然而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讲,他们
期刊
在农村信贷业务的发展中,信用社是主要的金融机构,方便了农村居民的正常使用,有效的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我国内蒙古地区是我国传统的农牧业生产地区,信用社在这一地区中有着广泛的建设。但是,在农村信用社的实际经营中,一些不良贷款行为影响了当地信贷业务的正常发展。本文结合实际,对内蒙古信用社不良贷款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合适的解决对策。   一、引言   
期刊
重庆市九龙坡区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其在交通、环境以及自身条件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由于当前九龙坡区缺少亲子品牌概念、旅游资源分散、龙头项目带动效应不强等问题的存在,亲子旅游城市打造较为滞后。从打造品牌、引进龙头项目、强化基础设施入手,可以加快九龙坡区亲子旅游城市建设步伐。  2017-2020年,中国亲子游市场进入爆发期。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宽和近年亲子综艺的热播,中国亲子游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内高
期刊
城市公交作为社会大众最基本的交通出行方式,承载着社会公共服务功能,也是社会生产的第一道工序。但城市公交的发展也存在亏损严重、运营效率低等困境,阻碍了城市公交发展。为突破以上困境,本文以S市公交为例,剖析其困境根源,探究对策。   一、城市公交整体概况与基本信息   (一)城市公交整体概况  城市公交作为保障城市居民日常出行的最基本公共交通方式,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城市优先
期刊
为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我国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的如火如荼,提出了精准扶贫的发展要求。针对农村地区,我国也越来越重视农村设施的建设以及不断在寻找农村地区致富发展的道路,把农村跨境电商发展和精准扶贫对接上,根据目前农村地区的真实情况来寻找精准扶贫工作的突破口,完成农村扶贫道路的探索工作,从而为国家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将分析一下农村跨境电商发展对接精准扶贫的意义以及可实施的路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