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第一书记”在乡村振兴中具有村级组织不可比拟的优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但不可否认的是实践中因为种种因素的影响,“第一书记”的作用难以有效发挥。故而,如何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第一书记的重要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研究分别从履职尽责,勇于担当;协调处理各种关系,练就“真本事”;进一步健全第一书记在实际工作中的有效机制三大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发挥第一书记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中重要作用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第一书记;担当;协调关系;机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助于推进脱贫攻坚,推动农村发展实现同步小康,同时也是新时期开启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必然选择。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在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以此对“三农”工作进行了新部署,对农村的发展做出了新规划,这是我们党在全面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上,面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从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全局出发而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部署。而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开展帮扶工作不仅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更是落实乡村振兴各项规划进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选择。
因为各地区的经济建设和发展状况不同,如何进一步发挥第一书记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履职尽责,勇于担当
(一)强化政治担当
敢于担当是党员干部为官的职业素质,更是新时期“好干部”的内在要求。看一个领导干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贫困村需要找准贫困原因,理清发展思路,寻找摆脱贫困的对策及措施。软弱涣散村需要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加强党支部班子建设,增强党支部班子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第一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更需要有第一担当的自觉,善担当、敢担当,以担当困难、担当发展、担当失误为己任,切实把自己摆进去,与村两委干部搞好团结,与群众打成一片,对存在突出问题要逐条梳理、逐条解决。以敢于担当的精神和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取信于民。为此,作为第一书记来说,要立足岗位、强化担当,准确把握作为“第一书记”的职责任务,把政治建设贯穿基层组织建设各方面全过程,加强村干部队伍教育管理,协助村党组织书记开展好党内活动。要履职尽责、真抓实干,以真情聚民心,以实干促发展,在农村一线磨炼意志、提升能力,为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基础、助推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
(二)密切联系群众
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需要党员干部深入群众、扑下身子、挑起担子,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中守初心、担使命。第一书记作为上级下派的驻村干部,要真正把自己当成“村里人”,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争做富民奔小康的“领头羊”、扶贫攻坚的“急先锋”。
首先,要做到因村施策。驻村第一书记要密切联系群众,认真倾听群众呼声,用心感受群众疾苦,准确掌握贫困村自然情况、资源情况和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找准制约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脱贫致富的突出问题和原因,在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和村“两委”成员一起因村、因户施策,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和规划,实现精准扶贫。
其次,要收集百姓的需求信息,其工作方式的针对性关系到基层百姓真实需求信息的收集效果。问卷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书记收集老百姓需求方式的综合得分由高到低分别是“通过和村干部聊天”“通过参加村民代表大会了解”“通过到访老百姓家了解”。大多数第一书记从“接地气”和“农民视角”考虑,直接与老百姓对接需求,这样的做法极大地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广泛赞誉。在走访党员群众的基础上,对党员干部、村民代表、致富能手、低收入户、信访人等进行重点走访,找准任职村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原因。第一书记工作接地气,工作直接落实到村民,和村民一道苦干实干。例如,某些村镇的第一书记亲自带领村民整治环境,清理垃圾,得到村民认可,为他提供了和村民密切接触的机会,受到了村民较高的满意度。
(三)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
驻村第一书记要引导党支部、党员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强化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党员在实现乡村振兴工作中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持续开展集中宣传、新媒体宣传、入户宣传等工作,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精准脱贫攻坚”真正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推动农民参与乡村振兴,广泛调动农民积极性,引导农民摒弃“等靠要”的思想。要依托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地区发展的实际,整合资源,结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发展。
二、协调处理各种关系,练就“真本事”
(一)加强党性修养
党性是共產党员立身、立业、立德的基石。加强党性修养对于每一个党员来说,都是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驻村支部书记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一把手”和“班长”,应当把将加强党性修养作为政治责任、终身任务。为此,作为第一书记而言,首先要抓好自身理论学习,一定要对党和国家的最新理论方针、省市区制定的政策搞懂吃透,只有自身明白,才能知道政策出台背景、工作标准要求,安排布置时才能有理有据、行动执行时才能有条不紊,才能更好地教育群众、引导群众。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标准,只是在会上听一听或者还靠老经验老办法,布置工作机械呆板,处理事情毫无章法,村民咨询一问三不知,这样开展工作怎么会出亮点,村书记怎么能在村里树立威信。现在时代发展之快,政策出台之多,认真学习未必能够领会大概,别说不学习、不思考,整天迷迷糊糊、浑浑噩噩,整天不知干点嘛、不知怎么干,不进则退,这样的党员领导干部终将会被淘汰。其次,要多到实地考察,多一些真实体验和感性认识,更要结合农村工作实践,多一些理性思考,还要组织交流讨论活动,切实让实践过程成为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宗旨意识的过程,成为坚定党性原则、永葆群众观念的过程。最后,个人干净,做纪律最严的表率。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个人干净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和做人底线,更是第一书记的必修课和基本功。基层群众朴实善良,但基层环境复杂多变,主要体现在矛盾多、事务杂、问题实。第一书记到村后,要做到思想上清醒、工作上清正、经济上清白、生活上清新,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各种诱惑面前把握住自己,守住清贫、耐住寂寞,自觉做到敬畏人民、敬畏法纪、敬畏组织、敬畏权力,时刻保持头脑清醒。不该吃的不吃、不该拿的不拿、不该去的不去、不该做的不做,自警自省自勉,既要干净做事,又要干净做人,既要严格约束自己,又要监督提醒别人,始终维护好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二)转变思想,适应基层工作
农村基层是一个大熔炉,是人生的大课堂。驻村干部要真正的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发挥有效作用,就要转变思想,摆正心态,甘当小学生,切实珍惜机会,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锻炼,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做基层“全面手”,更好地与基层工作相适应。
第一要虚心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基层干部学习,做到既有“泥土味”、“汗水味”,又有“人情味”。要向实践学习,在基层工作中学习“三农”知识,把握“三农”形势,吃透“三农”政策,提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本领。要向群众学习,拜人民为师,从群众的鲜活思想中汲取成长进步的营养,从群众生动的实践创造中提炼经验,不断完善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要向基层干部学习,学习他们埋头苦干、勤劳朴实、乐观向上的优秀品质,让身心受到洗礼、得到锤炼。
第二要建功立业,做发展“领潮儿”。驻村第一书记要摒弃急功近利、得过且过不良心态,牢牢树立立足农村、服务农民的思想意识,以脚踏实地的工作在农村广阔天地里建功立业,有所作为。工作不能走形式、走过场,要尽心尽责,谋思路、想办法、出实招、见成效。要帮助谋划帮扶村脱贫工作计划、制定户脱贫举措,在为农村“输血”的基础上,激发其内生动力,培育“造血”功能,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为群众栽上“摇钱树”、养起“下蛋鸡”,千方百计带领群众发展产业“拔穷根”;要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筑牢基层堡垒,为帮扶村留下一支不走的“工作队”;要谋划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村文化生活,让群众不但能脱贫致富,更能体验到生产生活条件的转变,提高百姓获得感。
三、进一步健全第一书记在实际工作中的有效机制
(一)建立第一书记与村之间互相需求的瞄准机制
要使第一书记在乡村战略发展中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构建第一书记和驻村之间的精准需求机制非常的关键。为此,在顶层设计上,依据派驻村的需求,选派针对性较强的帮扶单位和第一书记。优化第一书记资源动员能力和软弱涣散村、低收入村、发展落后村的匹配度。在第一书记充分了解相关帮扶村信息的条件下,结合第一书记志愿和资源动员能力,将职级高低和选派村的发展紧密结合。优化派出第一书记机构类型和软弱涣散村、低收入村、发展落后村的匹配度。充分结合市级、区级、镇级等机关、事业、企业单位动员资源的能力,在双向选择的前提下,将动员能力强的机构派驻到最需要的村庄。同时要创新派驻形式,形成合力,有效解决各自为战驻村帮扶的问题。
(二)建立与上级沟通的协调机制
要确保第一书记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重要作用的发挥,构建和上级沟通的协调机制是重要的基础和保障。首先,要发挥好牵头抓总作用,加强对上对下的协调联系,加强对乡村的业务指导和政策支持。组织部门要发挥好驻村干部管理作用,加大驻村情况督导检查力度,对无故脱岗的进行批评教育;情况严重的通报批评、召回换人。农林、财政、发改、畜牧等有关部门要发挥好职能作用,在项目、资金等方面对贫困村发展给予大力支持。总之,就是通过协调联动、无缝连接,共同推动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落实。其次,驻村干部、帮扶干部及时收集问题,逐级反馈协调解决,组织部门协调研究,形成“村—镇—县”联动协调机制。帮扶干部、驻村干部收集并研究问题,反馈镇扶贫办;由镇扶贫办研究协调,听取县帮扶后盾单位的建议和意见。如属于难题,反馈到县脱贫攻坚指挥部,由县领导主持县级工作调度会,协调各部门研究解决群众难点热点问题,也可向上级反馈解决。最后,应该通过将政府配置的资源尽量满足村庄发展的合理要求而有效保障第一书记工作的主动性。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平台和中介的作用,使国家政策表达机制和农民的需求通过第一书记这个平台得到有效对接,從而搭建起良好的基层治理模式,同时有利于第一书记在村里树立权威。政府通过完善制度设置来合理均衡分配资源,有针对性地倾向于低收入或软弱涣散村庄,做到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由此构建上下协调畅通的机制,确保第一书记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中的最大作用得以发挥。
(三)完善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
首先,要完善政策支撑,提高第一书记驻村工作中的地位。按照派出单位、区镇两级党委制定有关文件,明确各自职责任务,结合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加强考核管理。其次,研究鼓励社会各方参与农村建设的政策文件,给予一定税收优惠、宣传报道、评先评优等。再次,规范对第一书记的日常管理,明确激励机制,激发第一书记干事创业的动力。提高第一书记工作积极性与自主性。应完善第一书记的个体成长激励措施,通过建立容错机制来强化第一书记工作的积极性,为想干事、能干事、真干事的第一书记扫清障碍,将上级安排与第一书记主动作为相结合,提高其工作自主性。
参考文献:
[1]李晓莉.乡村振兴视角下“第一书记”作用发挥的实践研究——以嘉善县“第一书记”为例[J].乡村振兴,2020,(3):10-13.
[2]卫红亮.乡村振兴背景下驻村“第一书记”作用研究一一基于山西省吉县屯里镇的实践分析[D].山西师范大学,2019.
[3]范铭送.乡村振兴视域下驻村“第一书记”帮扶工作研究——以贵州省J县G乡为例[D].华中科技大学,2019.
[4]王洪鹏.“第一书记”视角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9.
[5]张登国.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青年第一书记的行动范式[J].中国青年研究,2019,(9):25-30+70.
[6]贾姝宁.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第一书记"引导乡村治理新模式[J].改革与开放,2018,(2):80-81.
[7]兰奎,王洪辉.驻村“第一书记”精准扶贫效能提升研究——以四川革命老区W市为例[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1-16.
[8]李荣梅.乡村治理视角下“第一书记”驻村扶贫研究——基于S省Z县的实践调查[J].攀登,2018,(5):33-39.
[9]韩芳,孙贝贝,王军强,董景山,苟天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北京市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作用发挥机制研究[J].领导科学论坛,2018,(23):55-68.
[10]王越芬,孙健.为乡村振兴配好“第一书记”[J].人民论坛,2019,(5上):64-65.
【基金项目】本课题为2021年度决策咨询和新型智库专项研究课题“关于进一步发挥第一书记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研究——以铁岭下派第一书记为例”(课题编号:2021KTSJ37)研究成果
关键词:乡村振兴;第一书记;担当;协调关系;机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助于推进脱贫攻坚,推动农村发展实现同步小康,同时也是新时期开启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必然选择。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在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以此对“三农”工作进行了新部署,对农村的发展做出了新规划,这是我们党在全面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上,面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从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全局出发而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部署。而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开展帮扶工作不仅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更是落实乡村振兴各项规划进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选择。
因为各地区的经济建设和发展状况不同,如何进一步发挥第一书记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履职尽责,勇于担当
(一)强化政治担当
敢于担当是党员干部为官的职业素质,更是新时期“好干部”的内在要求。看一个领导干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贫困村需要找准贫困原因,理清发展思路,寻找摆脱贫困的对策及措施。软弱涣散村需要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加强党支部班子建设,增强党支部班子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第一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更需要有第一担当的自觉,善担当、敢担当,以担当困难、担当发展、担当失误为己任,切实把自己摆进去,与村两委干部搞好团结,与群众打成一片,对存在突出问题要逐条梳理、逐条解决。以敢于担当的精神和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取信于民。为此,作为第一书记来说,要立足岗位、强化担当,准确把握作为“第一书记”的职责任务,把政治建设贯穿基层组织建设各方面全过程,加强村干部队伍教育管理,协助村党组织书记开展好党内活动。要履职尽责、真抓实干,以真情聚民心,以实干促发展,在农村一线磨炼意志、提升能力,为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基础、助推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
(二)密切联系群众
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需要党员干部深入群众、扑下身子、挑起担子,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中守初心、担使命。第一书记作为上级下派的驻村干部,要真正把自己当成“村里人”,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争做富民奔小康的“领头羊”、扶贫攻坚的“急先锋”。
首先,要做到因村施策。驻村第一书记要密切联系群众,认真倾听群众呼声,用心感受群众疾苦,准确掌握贫困村自然情况、资源情况和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找准制约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脱贫致富的突出问题和原因,在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和村“两委”成员一起因村、因户施策,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和规划,实现精准扶贫。
其次,要收集百姓的需求信息,其工作方式的针对性关系到基层百姓真实需求信息的收集效果。问卷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书记收集老百姓需求方式的综合得分由高到低分别是“通过和村干部聊天”“通过参加村民代表大会了解”“通过到访老百姓家了解”。大多数第一书记从“接地气”和“农民视角”考虑,直接与老百姓对接需求,这样的做法极大地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广泛赞誉。在走访党员群众的基础上,对党员干部、村民代表、致富能手、低收入户、信访人等进行重点走访,找准任职村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原因。第一书记工作接地气,工作直接落实到村民,和村民一道苦干实干。例如,某些村镇的第一书记亲自带领村民整治环境,清理垃圾,得到村民认可,为他提供了和村民密切接触的机会,受到了村民较高的满意度。
(三)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
驻村第一书记要引导党支部、党员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强化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党员在实现乡村振兴工作中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持续开展集中宣传、新媒体宣传、入户宣传等工作,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精准脱贫攻坚”真正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推动农民参与乡村振兴,广泛调动农民积极性,引导农民摒弃“等靠要”的思想。要依托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地区发展的实际,整合资源,结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发展。
二、协调处理各种关系,练就“真本事”
(一)加强党性修养
党性是共產党员立身、立业、立德的基石。加强党性修养对于每一个党员来说,都是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驻村支部书记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一把手”和“班长”,应当把将加强党性修养作为政治责任、终身任务。为此,作为第一书记而言,首先要抓好自身理论学习,一定要对党和国家的最新理论方针、省市区制定的政策搞懂吃透,只有自身明白,才能知道政策出台背景、工作标准要求,安排布置时才能有理有据、行动执行时才能有条不紊,才能更好地教育群众、引导群众。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标准,只是在会上听一听或者还靠老经验老办法,布置工作机械呆板,处理事情毫无章法,村民咨询一问三不知,这样开展工作怎么会出亮点,村书记怎么能在村里树立威信。现在时代发展之快,政策出台之多,认真学习未必能够领会大概,别说不学习、不思考,整天迷迷糊糊、浑浑噩噩,整天不知干点嘛、不知怎么干,不进则退,这样的党员领导干部终将会被淘汰。其次,要多到实地考察,多一些真实体验和感性认识,更要结合农村工作实践,多一些理性思考,还要组织交流讨论活动,切实让实践过程成为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宗旨意识的过程,成为坚定党性原则、永葆群众观念的过程。最后,个人干净,做纪律最严的表率。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个人干净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和做人底线,更是第一书记的必修课和基本功。基层群众朴实善良,但基层环境复杂多变,主要体现在矛盾多、事务杂、问题实。第一书记到村后,要做到思想上清醒、工作上清正、经济上清白、生活上清新,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各种诱惑面前把握住自己,守住清贫、耐住寂寞,自觉做到敬畏人民、敬畏法纪、敬畏组织、敬畏权力,时刻保持头脑清醒。不该吃的不吃、不该拿的不拿、不该去的不去、不该做的不做,自警自省自勉,既要干净做事,又要干净做人,既要严格约束自己,又要监督提醒别人,始终维护好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二)转变思想,适应基层工作
农村基层是一个大熔炉,是人生的大课堂。驻村干部要真正的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发挥有效作用,就要转变思想,摆正心态,甘当小学生,切实珍惜机会,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锻炼,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做基层“全面手”,更好地与基层工作相适应。
第一要虚心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基层干部学习,做到既有“泥土味”、“汗水味”,又有“人情味”。要向实践学习,在基层工作中学习“三农”知识,把握“三农”形势,吃透“三农”政策,提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本领。要向群众学习,拜人民为师,从群众的鲜活思想中汲取成长进步的营养,从群众生动的实践创造中提炼经验,不断完善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要向基层干部学习,学习他们埋头苦干、勤劳朴实、乐观向上的优秀品质,让身心受到洗礼、得到锤炼。
第二要建功立业,做发展“领潮儿”。驻村第一书记要摒弃急功近利、得过且过不良心态,牢牢树立立足农村、服务农民的思想意识,以脚踏实地的工作在农村广阔天地里建功立业,有所作为。工作不能走形式、走过场,要尽心尽责,谋思路、想办法、出实招、见成效。要帮助谋划帮扶村脱贫工作计划、制定户脱贫举措,在为农村“输血”的基础上,激发其内生动力,培育“造血”功能,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为群众栽上“摇钱树”、养起“下蛋鸡”,千方百计带领群众发展产业“拔穷根”;要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筑牢基层堡垒,为帮扶村留下一支不走的“工作队”;要谋划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村文化生活,让群众不但能脱贫致富,更能体验到生产生活条件的转变,提高百姓获得感。
三、进一步健全第一书记在实际工作中的有效机制
(一)建立第一书记与村之间互相需求的瞄准机制
要使第一书记在乡村战略发展中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构建第一书记和驻村之间的精准需求机制非常的关键。为此,在顶层设计上,依据派驻村的需求,选派针对性较强的帮扶单位和第一书记。优化第一书记资源动员能力和软弱涣散村、低收入村、发展落后村的匹配度。在第一书记充分了解相关帮扶村信息的条件下,结合第一书记志愿和资源动员能力,将职级高低和选派村的发展紧密结合。优化派出第一书记机构类型和软弱涣散村、低收入村、发展落后村的匹配度。充分结合市级、区级、镇级等机关、事业、企业单位动员资源的能力,在双向选择的前提下,将动员能力强的机构派驻到最需要的村庄。同时要创新派驻形式,形成合力,有效解决各自为战驻村帮扶的问题。
(二)建立与上级沟通的协调机制
要确保第一书记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重要作用的发挥,构建和上级沟通的协调机制是重要的基础和保障。首先,要发挥好牵头抓总作用,加强对上对下的协调联系,加强对乡村的业务指导和政策支持。组织部门要发挥好驻村干部管理作用,加大驻村情况督导检查力度,对无故脱岗的进行批评教育;情况严重的通报批评、召回换人。农林、财政、发改、畜牧等有关部门要发挥好职能作用,在项目、资金等方面对贫困村发展给予大力支持。总之,就是通过协调联动、无缝连接,共同推动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落实。其次,驻村干部、帮扶干部及时收集问题,逐级反馈协调解决,组织部门协调研究,形成“村—镇—县”联动协调机制。帮扶干部、驻村干部收集并研究问题,反馈镇扶贫办;由镇扶贫办研究协调,听取县帮扶后盾单位的建议和意见。如属于难题,反馈到县脱贫攻坚指挥部,由县领导主持县级工作调度会,协调各部门研究解决群众难点热点问题,也可向上级反馈解决。最后,应该通过将政府配置的资源尽量满足村庄发展的合理要求而有效保障第一书记工作的主动性。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平台和中介的作用,使国家政策表达机制和农民的需求通过第一书记这个平台得到有效对接,從而搭建起良好的基层治理模式,同时有利于第一书记在村里树立权威。政府通过完善制度设置来合理均衡分配资源,有针对性地倾向于低收入或软弱涣散村庄,做到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由此构建上下协调畅通的机制,确保第一书记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中的最大作用得以发挥。
(三)完善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
首先,要完善政策支撑,提高第一书记驻村工作中的地位。按照派出单位、区镇两级党委制定有关文件,明确各自职责任务,结合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加强考核管理。其次,研究鼓励社会各方参与农村建设的政策文件,给予一定税收优惠、宣传报道、评先评优等。再次,规范对第一书记的日常管理,明确激励机制,激发第一书记干事创业的动力。提高第一书记工作积极性与自主性。应完善第一书记的个体成长激励措施,通过建立容错机制来强化第一书记工作的积极性,为想干事、能干事、真干事的第一书记扫清障碍,将上级安排与第一书记主动作为相结合,提高其工作自主性。
参考文献:
[1]李晓莉.乡村振兴视角下“第一书记”作用发挥的实践研究——以嘉善县“第一书记”为例[J].乡村振兴,2020,(3):10-13.
[2]卫红亮.乡村振兴背景下驻村“第一书记”作用研究一一基于山西省吉县屯里镇的实践分析[D].山西师范大学,2019.
[3]范铭送.乡村振兴视域下驻村“第一书记”帮扶工作研究——以贵州省J县G乡为例[D].华中科技大学,2019.
[4]王洪鹏.“第一书记”视角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9.
[5]张登国.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青年第一书记的行动范式[J].中国青年研究,2019,(9):25-30+70.
[6]贾姝宁.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第一书记"引导乡村治理新模式[J].改革与开放,2018,(2):80-81.
[7]兰奎,王洪辉.驻村“第一书记”精准扶贫效能提升研究——以四川革命老区W市为例[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1-16.
[8]李荣梅.乡村治理视角下“第一书记”驻村扶贫研究——基于S省Z县的实践调查[J].攀登,2018,(5):33-39.
[9]韩芳,孙贝贝,王军强,董景山,苟天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北京市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作用发挥机制研究[J].领导科学论坛,2018,(23):55-68.
[10]王越芬,孙健.为乡村振兴配好“第一书记”[J].人民论坛,2019,(5上):64-65.
【基金项目】本课题为2021年度决策咨询和新型智库专项研究课题“关于进一步发挥第一书记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研究——以铁岭下派第一书记为例”(课题编号:2021KTSJ37)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