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第十一届国家特约教育督导员,河南省第七届省督学。担任欧亚交通高校国际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俄交通大学校长论坛副主席、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第六届主席团成员、河南省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
2019年1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2019年12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公布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名单的通知》。这是新时代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
师资队伍作为“双高”建设关键内容,直接关系“双高”建设成效。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双高”建设单位,在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和研究,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守正:将师德师风贯穿职业生涯全过程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师德规范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以“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为标准,构建“严、立、树、育、导”五位一体的师德建设机制,培厚师德师风土壤。
第一,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在公开招聘教师环节严格政治审查,把好入口关,落实“引人源头严师德”;第二,加强思政课建设,要求教师授课时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宣讲高铁安全、铁路大国工匠事迹,及时更新思政课程内容、丰富教学手段,使工匠精神入心、入脑、入品格,浸润教学全过程,做好“工匠精神立师德”;第三,大力弘扬优秀教师李芳、张玉滚的楷模事迹,做到“模范人物树师德”;第四,每年开展师德专题培训,将师德教育贯穿教师成长全过程,做实“培养培训育师德”;第五,在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等推荐评选、职称评审方面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实现“考核评价导师德”。
二、创新:多元构建教师评价体系
尊重教学科研规律,细化岗位职责,结合不同专业发展,统筹考核时域、考核原则、考核内容、个人成长等因素,构建“三结合”教师多元评价体系,实现评价体系的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
(一)全面考核与个性考核相结合
在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专业发展、师德师风进行全面考核的同时,依据教学岗、科研岗、社会服务岗等类别的性质和特点,依据高层次人才、专任教师等人员类别的能力和分工,采用不同考核内容和不同量化指标,突出个性化考核特点。在职称评审、评先评优、年度考核等各类人才评价方式中,以工作业绩和实绩为导向,合理设置具体量化指标,使考核结果更加科学、准确、全面。
(二)目标考核与聘期考核相结合
对于教学和日常工作,采用目标考核方式;对于科研工作,引导教师潜心研究,长期积累,采用聘期考核,适当延长科学研究评价周期,消除教科研的短期行为,形成真正有价值的成果。同时,针对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以“教学能力、专业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社会服务能力”五大能力为目标导向,校企共同制定教师素质管理办法,明确“双师”素质认定范围、认定标准、培养方法,引导教师积极参加专业培训、挂职锻炼、实验室建设、承担横向课题、申报发明专利。
(三)刚性考核与弹性考核相结合
在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基本任务考核的同时,科研任务量之间可等比例折算,鼓励教师发挥特长,不同岗位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业绩得以体现、得到认可。学校通过创新教师评价体系,使教师评价从一种短期的外在压力转化为一种持续的内在动力,从一种行政干预转变成自我诊断、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的内在需要。深度挖掘教师潜能,积极提升其实践性与创造性,促进教师全面进步、全面发展。
三、提质:科学实施教师队伍分层培养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致力于探索构建符合教师个人发展规律的“三梯次”培养体系。健全教师新秀、骨干教师、专业(群)带头人三梯次培养,形成“双轨道三梯次”的个性化培育路径。
(一)引育并重,强化职前教育
实施教师新秀培养计划。一是加大技能人才引进力度。按职业教育改革要求,优先招聘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优秀人才,对高技术技能人才适当放宽学历要求。二是开展“教育+专业”的职前教育。注重强化岗前培训,组织新进人员学习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等课程。三是采取“名师带徒”“双导师”培养机制,配备1名企业导师和1名校内导师“传帮带”,提升新进人员教学与实践能力,加速教师专业成长。
(二)多措并举,夯实职中培养
实施骨干教师养成计划。一是“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夯实教师职中培养。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校讲学,开展集中培训;推荐本校教师参加“国培”、网络培训、行业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知识及教育理念更新。二是落实“教师进企业、工程师进校园”工程,与企业人员进行“岗位轮换”、协同开展横向課题研究,确保专任教师每5年在企业实践累计1年以上,把教师新秀培养成“教学标兵+工匠”的骨干教师。三是实施“工匠工程”,引进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大国工匠兼职任教,在学校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通过项目带动,把骨干教师培养成技术技能大师。四是根据新时代高职教师职业能力需求,探索出“333”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模式,即学校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搭建学校、院(部)、教师3个层次,学校、专业、课程3个层面,规划、实施、评价3个步骤培养模式,邀请知名行业专家给予指导,打造精品教学资源,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三)立足产业,升华职后成长
实施专业(群)带头人培养计划。一是实施“领雁工程”。建立有效运行机制,引进行业领军人才,组建由院士、行业领军人才领衔,技能大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支撑跨界融合的教学团队。例如,学校依托“坝道工程医院”铁道分院和6个省级工程中心,联合企业开展技术革新和成果推广,解决高铁产业生产技术难题。二是拓宽教师国际视野,定期选派教师赴德国、英国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开展学术交流。学校与国外轨道交通类大学建立定期交流机制,推荐优秀教师作为欧亚交通高校国际联合会、“一带一路”铁路国际人才教育联盟等国际组织的技术专家,承担国际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选派优秀双语教师赴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地讲学。三是校企共育,打造高水平“双师”培养基地。例如,学校与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依托郑州局的高铁实训设施,共建黄河南岸高铁综合维修、郑州机务段模拟驾驶等8个“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开展面向高铁产业真实生产环境“机、车、工、电、辆”新技术、新设备的师资培养。 四、增效:聚力突破教科研与社会服务瓶颈
(一)注重标志性成果培育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对标国家高水平教师队伍、教师团队建设要求,明确校内教师队伍建设目标,选拔培养骨干专业教师团队,以省级、国家级重要工程项目为建设载体,以标志性成果突破为重点,凝心聚力,攻克难关,以点带面,促进教师队伍实力的整体提升。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先后创建了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国家级优质高职院校一流教学团队、首批国家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一批高水平教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技术能手”等称号,进入“中原千人计划”名单。项目建设和成果培育,大大促进了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
(二)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引导教师聚焦人才培养,全心投入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为适应新时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实施“一师一课一教材”工程,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由行业、企业技术能手、专业课教师组成育训一体的师资队伍,协作开展模块化教学,“赋能”教师提升素养能力。通过改革增效,学校先后获批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及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教学管理50强、教学资源管理50强、教育部首批“1+X”证书试点学校,作为主持单位获立项建设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获批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竞赛屡获佳绩,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公布的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高职)学科竞赛排行榜中,位居全国第2名。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显著提升。
(三)发挥社会服务职能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在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基础上,拓展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和辐射能力。学校鼓励高职院校一线教师与重点企业、知名大学、科研院所建立合作机制,搭建校企产学研平台,加快产学研合作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学校围绕国家铁路和地方轨道交通产业升级需要,以高铁工程诊疗、驾驶安全保障、智能运维和下一代高速列车发展技术需求为导向,实施“四大平台”建設工程,激发教师科技创新活力,全面提升应用研发能力和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学校完成国家级教科研项目14项、省部级教科研项目120余项,面向企业和社会公众开放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省级国家级在线课程15门,注册人数3万余人,70多项科研及教学研究成果在企业和外校推广应用。教师主动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设国际范式专业4个、双语国际化课程15门,开展高铁技术培训和技术开发,拓展了教师国际合作和创新能力。教师教科研成果和企业真实项目有机融合,使科技创新、技术服务、成果转化、团队建设、人才培养融为一体,有效突破了高职院校教师教科研与社会服务瓶颈。
2019年1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2019年12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公布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名单的通知》。这是新时代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
师资队伍作为“双高”建设关键内容,直接关系“双高”建设成效。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双高”建设单位,在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和研究,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守正:将师德师风贯穿职业生涯全过程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师德规范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以“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为标准,构建“严、立、树、育、导”五位一体的师德建设机制,培厚师德师风土壤。
第一,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在公开招聘教师环节严格政治审查,把好入口关,落实“引人源头严师德”;第二,加强思政课建设,要求教师授课时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宣讲高铁安全、铁路大国工匠事迹,及时更新思政课程内容、丰富教学手段,使工匠精神入心、入脑、入品格,浸润教学全过程,做好“工匠精神立师德”;第三,大力弘扬优秀教师李芳、张玉滚的楷模事迹,做到“模范人物树师德”;第四,每年开展师德专题培训,将师德教育贯穿教师成长全过程,做实“培养培训育师德”;第五,在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等推荐评选、职称评审方面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实现“考核评价导师德”。
二、创新:多元构建教师评价体系
尊重教学科研规律,细化岗位职责,结合不同专业发展,统筹考核时域、考核原则、考核内容、个人成长等因素,构建“三结合”教师多元评价体系,实现评价体系的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
(一)全面考核与个性考核相结合
在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专业发展、师德师风进行全面考核的同时,依据教学岗、科研岗、社会服务岗等类别的性质和特点,依据高层次人才、专任教师等人员类别的能力和分工,采用不同考核内容和不同量化指标,突出个性化考核特点。在职称评审、评先评优、年度考核等各类人才评价方式中,以工作业绩和实绩为导向,合理设置具体量化指标,使考核结果更加科学、准确、全面。
(二)目标考核与聘期考核相结合
对于教学和日常工作,采用目标考核方式;对于科研工作,引导教师潜心研究,长期积累,采用聘期考核,适当延长科学研究评价周期,消除教科研的短期行为,形成真正有价值的成果。同时,针对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以“教学能力、专业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社会服务能力”五大能力为目标导向,校企共同制定教师素质管理办法,明确“双师”素质认定范围、认定标准、培养方法,引导教师积极参加专业培训、挂职锻炼、实验室建设、承担横向课题、申报发明专利。
(三)刚性考核与弹性考核相结合
在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基本任务考核的同时,科研任务量之间可等比例折算,鼓励教师发挥特长,不同岗位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业绩得以体现、得到认可。学校通过创新教师评价体系,使教师评价从一种短期的外在压力转化为一种持续的内在动力,从一种行政干预转变成自我诊断、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的内在需要。深度挖掘教师潜能,积极提升其实践性与创造性,促进教师全面进步、全面发展。
三、提质:科学实施教师队伍分层培养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致力于探索构建符合教师个人发展规律的“三梯次”培养体系。健全教师新秀、骨干教师、专业(群)带头人三梯次培养,形成“双轨道三梯次”的个性化培育路径。
(一)引育并重,强化职前教育
实施教师新秀培养计划。一是加大技能人才引进力度。按职业教育改革要求,优先招聘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优秀人才,对高技术技能人才适当放宽学历要求。二是开展“教育+专业”的职前教育。注重强化岗前培训,组织新进人员学习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等课程。三是采取“名师带徒”“双导师”培养机制,配备1名企业导师和1名校内导师“传帮带”,提升新进人员教学与实践能力,加速教师专业成长。
(二)多措并举,夯实职中培养
实施骨干教师养成计划。一是“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夯实教师职中培养。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校讲学,开展集中培训;推荐本校教师参加“国培”、网络培训、行业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知识及教育理念更新。二是落实“教师进企业、工程师进校园”工程,与企业人员进行“岗位轮换”、协同开展横向課题研究,确保专任教师每5年在企业实践累计1年以上,把教师新秀培养成“教学标兵+工匠”的骨干教师。三是实施“工匠工程”,引进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大国工匠兼职任教,在学校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通过项目带动,把骨干教师培养成技术技能大师。四是根据新时代高职教师职业能力需求,探索出“333”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模式,即学校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搭建学校、院(部)、教师3个层次,学校、专业、课程3个层面,规划、实施、评价3个步骤培养模式,邀请知名行业专家给予指导,打造精品教学资源,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三)立足产业,升华职后成长
实施专业(群)带头人培养计划。一是实施“领雁工程”。建立有效运行机制,引进行业领军人才,组建由院士、行业领军人才领衔,技能大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支撑跨界融合的教学团队。例如,学校依托“坝道工程医院”铁道分院和6个省级工程中心,联合企业开展技术革新和成果推广,解决高铁产业生产技术难题。二是拓宽教师国际视野,定期选派教师赴德国、英国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开展学术交流。学校与国外轨道交通类大学建立定期交流机制,推荐优秀教师作为欧亚交通高校国际联合会、“一带一路”铁路国际人才教育联盟等国际组织的技术专家,承担国际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选派优秀双语教师赴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地讲学。三是校企共育,打造高水平“双师”培养基地。例如,学校与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依托郑州局的高铁实训设施,共建黄河南岸高铁综合维修、郑州机务段模拟驾驶等8个“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开展面向高铁产业真实生产环境“机、车、工、电、辆”新技术、新设备的师资培养。 四、增效:聚力突破教科研与社会服务瓶颈
(一)注重标志性成果培育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对标国家高水平教师队伍、教师团队建设要求,明确校内教师队伍建设目标,选拔培养骨干专业教师团队,以省级、国家级重要工程项目为建设载体,以标志性成果突破为重点,凝心聚力,攻克难关,以点带面,促进教师队伍实力的整体提升。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先后创建了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国家级优质高职院校一流教学团队、首批国家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一批高水平教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技术能手”等称号,进入“中原千人计划”名单。项目建设和成果培育,大大促进了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
(二)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引导教师聚焦人才培养,全心投入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为适应新时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实施“一师一课一教材”工程,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由行业、企业技术能手、专业课教师组成育训一体的师资队伍,协作开展模块化教学,“赋能”教师提升素养能力。通过改革增效,学校先后获批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及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教学管理50强、教学资源管理50强、教育部首批“1+X”证书试点学校,作为主持单位获立项建设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获批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竞赛屡获佳绩,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公布的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高职)学科竞赛排行榜中,位居全国第2名。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显著提升。
(三)发挥社会服务职能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在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基础上,拓展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和辐射能力。学校鼓励高职院校一线教师与重点企业、知名大学、科研院所建立合作机制,搭建校企产学研平台,加快产学研合作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学校围绕国家铁路和地方轨道交通产业升级需要,以高铁工程诊疗、驾驶安全保障、智能运维和下一代高速列车发展技术需求为导向,实施“四大平台”建設工程,激发教师科技创新活力,全面提升应用研发能力和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学校完成国家级教科研项目14项、省部级教科研项目120余项,面向企业和社会公众开放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省级国家级在线课程15门,注册人数3万余人,70多项科研及教学研究成果在企业和外校推广应用。教师主动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设国际范式专业4个、双语国际化课程15门,开展高铁技术培训和技术开发,拓展了教师国际合作和创新能力。教师教科研成果和企业真实项目有机融合,使科技创新、技术服务、成果转化、团队建设、人才培养融为一体,有效突破了高职院校教师教科研与社会服务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