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德育要先行

来源 :山西教育·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ms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新的体验式、实践式教育方式,在培养中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中小学研学旅行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有些学生随意践踏草坪、翻越栅栏、强行插队、乱扔垃圾、不服从教师的组织和安排等等。这些现象的出现,不仅不利于研学旅行目标的达成,还会在无形之中削弱学校德育教育的影响力。
  众所周知,我国中小学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目的,而且德育是排在第一位的。不管是何种形式的教育,都应该将德育放在首要位置,立德树人,以德育来引领学生的教育和发展。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同样也应德育为先,将德育教育作为研学旅行的首要目的。
  首先,研学旅行的设计要体现德育目的,将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公德以及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作为研学旅行的目标之一。要结合不同的研学旅行内容,对学生提出针对性的德育要求,让学生在研学旅行的过程中自觉遵守相应的德育规范。
  其次,研学旅行开展的过程中,要注意监督和提醒学生的言行举止,如博物馆内不大声喧哗、公共場合不追逐打闹等等,让学生在行动中培养德育意识。同时要对学生的德育行为进行重点考察,将学生研学旅行德育表现作为评价的重点,以评价强化学生德育行为。
  第三,在研学旅行结束后,要对照德育目标,围绕德育知识的获得、德育情感的培养、德育意志的锻炼、德育行为的表现等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查自纠和反思,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明确需要改进的方面并在后期改进,从而保障研学旅行的推进和德育目标的实现。
  应该说,研学旅行在让中小学生体验、实践和创新的同时,还要把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放在首位,立德树人。只有这样,研学旅行才能顺利完成并达成最终目的。
  (作者单位:成都市武侯区教育科学发展研究院)
其他文献
近期,党中央和国务院接连发布了推进学校体育工作的相关文件,包括云南在内的一些地方在考试改革上做了探索,教育部相关部门也对文件进行了解读。对此,有支持者也有担忧者。支持者认为,体育对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确实有重要意义;担忧者则认为,体育会成为新的学业负担,等等。  如何贯彻和实施国家关于体育的一系列政策和精神,怎样看待家长担忧体育课成为学生新的学习负担这个问题?笔者认为,首先是要把加强体育工作落实在行
期刊
教育部召开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  由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主办的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在山东大学(威海)召开。会议研究了新时代中国高等文科教育创新发展举措,发布了《新文科建设宣言》,对新文科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  会议指出,文科教育是培养自信心、自豪感、自主性,产生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形成国家民族文化自觉的主战场、主阵地、主渠道。新文科建设对于推动文科教育创新发展、构建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哲学社会科学
期刊
“学习不止眼前的教室,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为了鼓励学生走出教室,感受大自然独有的魅力,增进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培养其实践能力,我校积极组织开展了研学旅行活动,让学生能够拥有不同的体验。  为了让研学旅行取得良好的效果,学校提前进行了细致的安排,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研学旅行中的趣味。早晨第一节简短的班会课拉开了研学旅行的序幕,教室里学生们在仔细聆听并记录研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带着些许憧憬、些许
期刊
用爱导航,走文化兴校之路,是我们共同追求的愿景。爱是什么,心会看见。爱是化育人的隐形力量,教育之爱是最伟大最具生命力的文化,校园就应该时时处处鸣奏爱的主旋律。“以爱育爱”是我们的教育理念,“为生命奠基”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以教育之爱作为我校文化建塑的软实力,唤起师生向上向善的自我发展内驱力,是我校发展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战略。一、爱之凝聚———权力下放与平衡协调,融合班子向心力  “凝聚产生力量,团
期刊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组织建立起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一体化的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资助系统)。为更好地利用信息化手段规范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山西省于2017年全面启用了该系统。实践证明,以资助系统的应用为主要方式的信息化管理给学生资助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一、资助系统基本情况  山西省全国学生资助系统是由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建立,由山西省电教馆进行维护的管理系
期刊
开展以农业生产、工业生产等生产性活动为主题的研学旅行,能够为学生提供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社会生产性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到生产一线参与和体验生产劳动的过程、感悟生产劳动的价值的劳动教育情境。  广州市第六十五中学依托珠三角地区稻作农业生产基地实施学农课程已有20多年的历史,形成了完善的知识架构和操作形式。学校将学农课程的目标与内容设计为三大模块。一是学习我国传统水稻种植的生产流程,从“选
期刊
在研学旅行的过程中,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凭着兴趣爱好,在自然状态下有所触发、有所获得、有所启迪。  真实让学生遇见未来。要将研学范围扩展到广阔的社会生活、自然世界中,不仅仅只是名胜古迹或者烈士陵园,还应该有历史人文胜地、自然文化风光,甚至可以是生产生活场景以及街巷、村落、原野等等,内容上可以涵盖路线设计、乘车买票、采摘种植、生活自理。通过真实的体验让学生感知社会、
期刊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改从2001年开始,至今已走过了20年的发展历程。新课改的内容很丰富,学校的课程开设、课程标准、教材开发、教学目标都有了深刻的变化,体现了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先进理念,体现了基础教育改革的本质特征。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与提高能力的主渠道。陈宝生部长指出:“课程不变,教育就不变,教育不变,学生就不变,课堂是教育发展的核心地带。”同时,陈宝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越来越倾向于开阔孩子们的眼界,倾向于将书本上的知识落实到实践中去,以便做到真正的“吸收”。  近年来,研学旅行逐渐延伸成为行走的课堂。通过研学旅行,可以让学生们换一种学习环境、学习方式乃至学习思维。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作为一种旅行和教育结合的新模式,研学旅行无疑具备了这一特质。读书与行路,相辅相成。  时下,“研学旅行”已经被炒得火热,但研学实践
期刊
教育,不只是一份职业,它更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有这样一句话:“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我想,这应该是教育最基本的任务。办好每一所学校,除了政府的支持,师生的努力,家长的配合,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校长。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名好校长,必然投入了数不清、说不完、道不尽的教育智慧和情感。做校长,要有沉静执着、无比真诚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