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 要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平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快速发展,研究生态城市规划的原则及设计要求对指导生态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文章简要结合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设计
1引言
城市是人类生活的乐园,但现阶段因各方面原因,城市所面临的危机越来越严重,而生态城市概则基于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因此,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健康协调地发展,满足人们向往自然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城市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下文简要结合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进行分析。
2生态城市内涵分析
生态城市作为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其要求从根本上统筹考虑城市的治安环境、生活环境、自然环境、基础设施及空间布局, 进而有效的使用信息、物质和能量,从而促进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及社会进步的和谐。
2.1生态城市的特点
2.1.1运转速度快
在整个生态城市运转过程中,通过投入较少的自然物质,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且排出较少的污染物。
2.1.2流转系统的高效率运转
城市内的各项基础设施作为总体支撑, 有利于确保能源流、价值流、信息流、物流以及人流的运作,能够显著加快各项流动的速度,减少城市污染。
2.1.3城市规划的系统性
生态城市的规划并不只注重自身的繁荣或者城市生活环境的优美, 更多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中寻求经济的快速发展, 只有人们的发展与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协调, 才能真正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2.1.4高质量的环境指标
生态城市规划的各种污染、管理水平、人均绿地面积、绿化率等指标应当符合国际标准, 高效率的进行城市建设、资源利用、劳动就业、人口控制管理, 进而促进城市资源的有效利用。
2.2生态城市规划原则分析
2.2.1整体性原则
城市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平衡。在了解城市生态系统结构的基础上,树立全局观念,完善和执行城市的总体规划设计,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高质量的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结合;在城市规划设计上,对城市环境实施容量控制;在注重经济与环境平衡的基础上,优化城市的生态结构,综合考虑城市与郊区、乡村的合理区划及功能配置。
注重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强调区域性,生态问题的发生、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区域。生态规划要将城市放在特定的区域中,规划要有全盘统筹的眼光,促进生态稳定,追求最佳效益。在提倡建筑单体生态设计的同时,建筑设计要着眼于城市设计,从城市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出发,考虑建筑与周围环境及所在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
2.2.2循环再生与节能
资源的循环使用。建筑材料的选择,首选无害无污的环保性建材,减少木材的使用,同时积极尝试一些新型技术材料;注重材料的循环使用,通过良好的管理计划重复利用建筑废料,如石膏、玻璃、砖瓦、未装配的建筑构件以及一些废旧的装饰材料等。建立城市自然资源循环系统。注重城市结构布局、城市建筑物自然采光、通风、通气,使城市成为拥有自然空气通道的开放循环系统。尤其是热带地区,应充分考虑利用自然通风。
2.2.3转变传统生活方式
尽可能节省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在遵循自然自我调节、循环再生、生态制衡规律的前提下进行绿地系统、交通系统以及城区建筑建设,以便实现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的目的。
2.2.4建立生態建设保障体系
体系涉及减排目标、新能源开发、碳金融、新节能方式推广、低碳技术研发等内容。专门的组织与管理体系的运作需要体现低碳经济的运行特点。
3加强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具体策略
3.1突出地方本土特色规划
设计应根植于所在的地方。在当地居者在与场所的长期体验中,在对自然深刻了解的基础上与自然过程相和谐的创造性设计。城市的形成源于“逐水草而居”的生存准则。生态城市建设必须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只有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建设生态城市,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
3.2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
对不可再生资源加以保护和节约使用,用生态建筑原理对居住区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形成生态建筑与完善的基础设施构成的生活环境以及包括精神文明在内的社会生态系统,居住区设计要坚持合理布局、节能低耗无污染、应用生态技术处理生活排泄物和生活垃圾;通过增加居住区绿地,推广屋顶绿化、垂直绿化,河湖、溪流水体的坡岸绿化,大幅度提高居住区绿化覆盖率,居住区内必须设置集中公共绿地,增加居住区文体设施。
3.3实现人与自然及其人与人的合作
现代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强调人人皆为设计师,因为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对其生活和未来作决策,直接影响自己及其他人共同的未来。从交通方式到选择家具、装修材料、水的使用、食物的选购、垃圾的处理甚至于包装袋的使用,都是一个生态的问题。因为它们都对整个杜区和环境有着深刻的影响,每个人的决策选择都应成为生态规划设计的内容。因此,从本质上讲,城市生态规划设计包含在每个人的一切日常行为之中。
3.4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力度
加快旧城有机更新。重点解决城市建成区特别是中心区开发强度过大、人口密度过高、公共设施短缺、交通拥挤、环境脏乱等问题,坚决关停或迁移城区内污染严重的项目,清除违法违章建筑。
促进建筑节能技术的普及推广,改善城市民用燃料结构,减少和控制城市大气污染。以通达、低污染、低能耗为目标,实行公共交通优先的城市交通政策,推进现代通信技术在城市公共交通调度管理中的应用,积极促进城市交通组织和管理的现代化。
4结论
综上所述, 人们利用生物圈中各种资源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不能忽视生态系统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也不能忽视人类活动对各种生态系统造成的胁迫效应和影响。城市规划设计应当依靠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基础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真正适合人类居住的生态环境,有助于自然环境与人造环境之间的和谐,促进社会更好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新志.加强生态城市建设的思考[J].前进论坛.2010(12).
[2]李光西.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7(51).
[3]吴胜东.浅谈现代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新构想[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5).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二所)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设计
1引言
城市是人类生活的乐园,但现阶段因各方面原因,城市所面临的危机越来越严重,而生态城市概则基于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因此,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健康协调地发展,满足人们向往自然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城市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下文简要结合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进行分析。
2生态城市内涵分析
生态城市作为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其要求从根本上统筹考虑城市的治安环境、生活环境、自然环境、基础设施及空间布局, 进而有效的使用信息、物质和能量,从而促进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及社会进步的和谐。
2.1生态城市的特点
2.1.1运转速度快
在整个生态城市运转过程中,通过投入较少的自然物质,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且排出较少的污染物。
2.1.2流转系统的高效率运转
城市内的各项基础设施作为总体支撑, 有利于确保能源流、价值流、信息流、物流以及人流的运作,能够显著加快各项流动的速度,减少城市污染。
2.1.3城市规划的系统性
生态城市的规划并不只注重自身的繁荣或者城市生活环境的优美, 更多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中寻求经济的快速发展, 只有人们的发展与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协调, 才能真正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2.1.4高质量的环境指标
生态城市规划的各种污染、管理水平、人均绿地面积、绿化率等指标应当符合国际标准, 高效率的进行城市建设、资源利用、劳动就业、人口控制管理, 进而促进城市资源的有效利用。
2.2生态城市规划原则分析
2.2.1整体性原则
城市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平衡。在了解城市生态系统结构的基础上,树立全局观念,完善和执行城市的总体规划设计,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高质量的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结合;在城市规划设计上,对城市环境实施容量控制;在注重经济与环境平衡的基础上,优化城市的生态结构,综合考虑城市与郊区、乡村的合理区划及功能配置。
注重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强调区域性,生态问题的发生、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区域。生态规划要将城市放在特定的区域中,规划要有全盘统筹的眼光,促进生态稳定,追求最佳效益。在提倡建筑单体生态设计的同时,建筑设计要着眼于城市设计,从城市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出发,考虑建筑与周围环境及所在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
2.2.2循环再生与节能
资源的循环使用。建筑材料的选择,首选无害无污的环保性建材,减少木材的使用,同时积极尝试一些新型技术材料;注重材料的循环使用,通过良好的管理计划重复利用建筑废料,如石膏、玻璃、砖瓦、未装配的建筑构件以及一些废旧的装饰材料等。建立城市自然资源循环系统。注重城市结构布局、城市建筑物自然采光、通风、通气,使城市成为拥有自然空气通道的开放循环系统。尤其是热带地区,应充分考虑利用自然通风。
2.2.3转变传统生活方式
尽可能节省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在遵循自然自我调节、循环再生、生态制衡规律的前提下进行绿地系统、交通系统以及城区建筑建设,以便实现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的目的。
2.2.4建立生態建设保障体系
体系涉及减排目标、新能源开发、碳金融、新节能方式推广、低碳技术研发等内容。专门的组织与管理体系的运作需要体现低碳经济的运行特点。
3加强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具体策略
3.1突出地方本土特色规划
设计应根植于所在的地方。在当地居者在与场所的长期体验中,在对自然深刻了解的基础上与自然过程相和谐的创造性设计。城市的形成源于“逐水草而居”的生存准则。生态城市建设必须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只有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建设生态城市,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
3.2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
对不可再生资源加以保护和节约使用,用生态建筑原理对居住区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形成生态建筑与完善的基础设施构成的生活环境以及包括精神文明在内的社会生态系统,居住区设计要坚持合理布局、节能低耗无污染、应用生态技术处理生活排泄物和生活垃圾;通过增加居住区绿地,推广屋顶绿化、垂直绿化,河湖、溪流水体的坡岸绿化,大幅度提高居住区绿化覆盖率,居住区内必须设置集中公共绿地,增加居住区文体设施。
3.3实现人与自然及其人与人的合作
现代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强调人人皆为设计师,因为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对其生活和未来作决策,直接影响自己及其他人共同的未来。从交通方式到选择家具、装修材料、水的使用、食物的选购、垃圾的处理甚至于包装袋的使用,都是一个生态的问题。因为它们都对整个杜区和环境有着深刻的影响,每个人的决策选择都应成为生态规划设计的内容。因此,从本质上讲,城市生态规划设计包含在每个人的一切日常行为之中。
3.4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力度
加快旧城有机更新。重点解决城市建成区特别是中心区开发强度过大、人口密度过高、公共设施短缺、交通拥挤、环境脏乱等问题,坚决关停或迁移城区内污染严重的项目,清除违法违章建筑。
促进建筑节能技术的普及推广,改善城市民用燃料结构,减少和控制城市大气污染。以通达、低污染、低能耗为目标,实行公共交通优先的城市交通政策,推进现代通信技术在城市公共交通调度管理中的应用,积极促进城市交通组织和管理的现代化。
4结论
综上所述, 人们利用生物圈中各种资源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不能忽视生态系统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也不能忽视人类活动对各种生态系统造成的胁迫效应和影响。城市规划设计应当依靠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基础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真正适合人类居住的生态环境,有助于自然环境与人造环境之间的和谐,促进社会更好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新志.加强生态城市建设的思考[J].前进论坛.2010(12).
[2]李光西.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7(51).
[3]吴胜东.浅谈现代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新构想[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5).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二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