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广大农村空闲土地较多,如果进行适当整理,并搭建大棚,再应用米糠、麸皮、棉籽壳、棉纺屑、稻草、麦草、玉米秆、玉米芯、油菜壳、豆秸等农业废弃物大力发展平菇生产,即可达到变废为宝、增加收入的目的。这些农业废弃物作为平菇栽培的主料时,一般情况下,米糠和麸皮的生物转化率为100%~120%,即1千克米糠或麸皮可生产出1~1.2千克平菇,棉籽壳和棉纺屑的生物转化率为80%~100%,稻草、麦草、玉米秆等的生物转化率为60%~70%。其中棉籽壳在平菇生产上的应用最为广泛。以下介绍长江流域空闲土地平菇栽培技术。
一、搭建大棚
选择地势较为平坦、较为避风、排水条件好、供水方便的空闲土地作为平菇栽培地;清除栽培地及周边的杂草、垃圾;如果栽培地不平整,则要整平栽培地后再搭建大棚。大棚的朝向最好是南北向,即南北各开1个门,以利于通风透气;大棚的宽度为6~8米,顶部高度在2米以上,长度不限,一般以30~60米较为理想;如同一地块要搭建多个大棚,则大棚两侧间距为2米,前后间距为4米,以方便生产操作和排水;大棚骨架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选用竹木、水泥或钢管;大棚上覆盖的薄膜应选用黑色的塑料薄膜,在大棚四周基部的外侧、黑色塑料薄膜的内侧要安装1圈高1.2~1.5米的遮阳网或防虫网,大棚两个门的内侧还要安装纱门。大棚搭建完成后,应在其四周挖好排水沟。
二、选准栽培期
一般秋季9月上旬至10月下旬当气温稳定下降到35℃以下后拌料播种,10月中下旬至翌年1月份收获;2月中下旬至4月下旬当气温稳定回升到4℃以上后拌料播种,4月下旬至7月上旬出菇。
三、备料配方
用于平菇生产的主料有米糠、麸皮、棉籽壳、棉纺屑、稻草粉、玉米芯粉等,辅料有三元复合肥、生石灰、过磷酸钙、石膏粉、尿素、蔗糖、多菌灵等,生产者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前选择好配方、备好料。主料要求新鲜、无霉变,使用前要暴晒3~4天;稻草、麦草、油菜壳等主料要进行切短、压扁和粉碎处理,稻草粉、麥草粉和油菜壳粉在拌料前须用1%~2%的生石灰水浸泡12小时,然后捞起用清水冲洗干净,再沥干水后方可拌料;玉米秆粉、玉米芯粉及豆秸粉在拌料前须用清水浸泡8~12小时,捞起沥干后方可拌料。
常用于平菇生产的培养料配方有:①棉籽壳(棉纺屑)99%、生石灰0.5%、三元复合肥0.5%;②棉籽壳(棉纺屑)77.9%、米糠(或麸皮)20%、蔗糖1%、石膏粉1%、多菌灵0.1%;③棉籽壳(棉纺屑)48%、稻草(麦草或玉米秆、油菜壳)粉49.9%、碳酸钙2%、多菌灵0.1%;④稻草(麦草或玉米秆、油菜壳)粉68%、豆秸粉30.4%、尿素0.5%、过磷酸钙1%、多菌灵0.1%;⑤玉米芯粉85.5%、米糠(或麸皮)10%、过磷酸钙1%、生石灰3%、尿素0.5%。
目前长江流域平菇生产多采用聚乙烯塑料袋栽培法,塑料袋宽度为20~25厘米、长度为40~50厘米,生产者要结合投料量提前准备好20~25厘米宽的聚乙烯塑料卷筒,并将其剪成需要的塑料袋长度,另外再准备一些小编带圈、报纸和封口橡皮圈。
四、拌料装袋接种
1. 菌种选择 目前选用的平菇菌种主要有仙平、苏平、802、1012、珞珈一号等。春季播种偏早、秋季播种偏晚时宜选用低温型品种,春季播种偏晚、秋季播种偏早时宜选用高温型品种。栽培菌种要求菌丝密集浓白,呈绵毛状,分布均匀,有爬壁现象,或有少量刚形成珊瑚状的小菇蕾。
2. 拌料接种 先将辅料分别溶于水中,再加到主料中用水拌和均匀,尤其是事先没有经过浸泡处理的主料更应拌和充分,使培养料的含水量达到60%~68%(即用手握料指缝间有水而不滴下),一般每100千克培养料用水量为120~150千克(含部分主料浸泡时所吸收水量)。装料前先将塑料袋的一端封口,随即放入菌种,然后加入拌好的培养料一半,并放入少量菌种,同时加上另一半培养料,均匀压紧后再接入菌种,最后再封口。每袋装料量为1.5~1.8千克,所播菌种应掰成枣粒大小,不宜太碎,所用菌种的湿重为投料干重的10%~15%。
五、堆积发菌
用于生产平菇的大棚要求清洁干燥、通风透气,使用前将棚内打扫干净,地面撒生石灰粉消毒。若是原来种过平菇的大棚,除撒生石灰粉外,还应喷撒200倍敌敌畏灭虫,并按棚内每立方米体积喷甲醛液1毫升灭菌,喷药后密封2~3天。
将棚内清扫干净并消毒后,将已装好料、播好种的栽培袋移入,按大棚的长度方向排整齐,层层堆积,一般气温较高时堆积6~8层,气温较低时堆积8~10层;每列之间相距0.6~0.7米,棚内两侧的两列应距棚架0.8~1米。播种后每3~4天翻堆1次,并调换上下位置,以利菌丝均匀生长,如发现有杂菌生长,应及时剔除。
发菌期间,大棚每天至少要开门通风1~2小时,若气温较高,通风时间应适当延长;当昼夜气温均稳定在12℃以上时,大棚两端的门都要打开进行昼夜通风;当棚内温度高于30℃时,还要掀起两侧薄膜通风透气;如遇强降雨等不良天气,则应适当调整通风方法和时间。
六、出菇管理
栽培袋接种后,经30天左右的培养,菌丝可发满袋,若此时气温适宜,就要转入出菇阶段;当菇蕾开始形成时,打开栽培袋两端的封口,以利于子实体生长。出菇阶段要求棚内清洁、潮湿、凉爽、通风良好。
1. 喷水保湿 出菇阶段棚内湿度应加大到85%以上,每天要在棚内喷雾状水2~3次,多向空间、棚膜、走道、地面喷水。
2. 调节适温 菌丝生长温度6~35℃,适温10~32℃;子实体生长温度6~28℃,适温12~28℃;菌丝和子实体均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8~28℃;昼夜温差8~10℃有利于出菇。
3. 调节光照 子实体生长阶段虽然不能接受阳光直接照射,但必须要有一定的散射光,否则不易出菇或形成畸形菇、白化菇,所以出菇阶段要适时开门、适当掀开两侧薄膜。
4. 通风透气 出菇阶段每天至少要开门通风4~8小时,以促进子实体健康生长。如果通风不良,导致二氧化
碳浓度过高,则易出现高脚菇或菌盖不分化的畸形菇等,使产品质量下降,甚至无商品性。
七、采收
如管理得当,菇蕾出现5~7天子实体就长大成熟,由于平菇子实体成熟度趋向一致,因此在同一批菇中最好一次性用刀从基部采完。第一批菇采收后,停水2~3天,待菌丝恢复生长后再喷水催菇。如此重复,可再采收4~5潮菇。
八、喷施营养液
结合给平菇喷水可加喷营养液,营养液可从下列配方中任选一种:①切取5千克洗净的菇根加水15千克,煮沸15分钟,冷却后取清液,加水40千克喷施,可延长出菇高峰期,使子实体肥厚。②淘米水50千克加糖0.1千克。③尿素0.1千克,糖0.1千克,加水50千克。④尿素0.05千克,过磷酸钙0.1千克(用其浸泡液),加水50千克。
九、病虫害防治
平菇的主要病害是霉菌和鬼伞菌,对霉菌的防治可通过加大通风、用消过毒的工具挖除霉菌,用生石灰或多菌灵、三乙膦酸铝药液对霉菌侵染处消毒等方法处理;对鬼伞菌的防治可通过选用优质培养料、在培养料里添加1%~2%的生石灰等措施预防。虫害主要有菌蛆、食用菌螨虫、跳虫、线虫等,应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防治。
[基金项目:农业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Nycytx-35-syz21)]
(作者联系地址:梅再胜 湖北省黄石市农业局 邮编:435002;陈敦泳 黄石市电子技术学校 邮编:435000;高先爱 黄石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邮编:435002;柯 辛 黄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 邮编:435000)
一、搭建大棚
选择地势较为平坦、较为避风、排水条件好、供水方便的空闲土地作为平菇栽培地;清除栽培地及周边的杂草、垃圾;如果栽培地不平整,则要整平栽培地后再搭建大棚。大棚的朝向最好是南北向,即南北各开1个门,以利于通风透气;大棚的宽度为6~8米,顶部高度在2米以上,长度不限,一般以30~60米较为理想;如同一地块要搭建多个大棚,则大棚两侧间距为2米,前后间距为4米,以方便生产操作和排水;大棚骨架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选用竹木、水泥或钢管;大棚上覆盖的薄膜应选用黑色的塑料薄膜,在大棚四周基部的外侧、黑色塑料薄膜的内侧要安装1圈高1.2~1.5米的遮阳网或防虫网,大棚两个门的内侧还要安装纱门。大棚搭建完成后,应在其四周挖好排水沟。
二、选准栽培期
一般秋季9月上旬至10月下旬当气温稳定下降到35℃以下后拌料播种,10月中下旬至翌年1月份收获;2月中下旬至4月下旬当气温稳定回升到4℃以上后拌料播种,4月下旬至7月上旬出菇。
三、备料配方
用于平菇生产的主料有米糠、麸皮、棉籽壳、棉纺屑、稻草粉、玉米芯粉等,辅料有三元复合肥、生石灰、过磷酸钙、石膏粉、尿素、蔗糖、多菌灵等,生产者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前选择好配方、备好料。主料要求新鲜、无霉变,使用前要暴晒3~4天;稻草、麦草、油菜壳等主料要进行切短、压扁和粉碎处理,稻草粉、麥草粉和油菜壳粉在拌料前须用1%~2%的生石灰水浸泡12小时,然后捞起用清水冲洗干净,再沥干水后方可拌料;玉米秆粉、玉米芯粉及豆秸粉在拌料前须用清水浸泡8~12小时,捞起沥干后方可拌料。
常用于平菇生产的培养料配方有:①棉籽壳(棉纺屑)99%、生石灰0.5%、三元复合肥0.5%;②棉籽壳(棉纺屑)77.9%、米糠(或麸皮)20%、蔗糖1%、石膏粉1%、多菌灵0.1%;③棉籽壳(棉纺屑)48%、稻草(麦草或玉米秆、油菜壳)粉49.9%、碳酸钙2%、多菌灵0.1%;④稻草(麦草或玉米秆、油菜壳)粉68%、豆秸粉30.4%、尿素0.5%、过磷酸钙1%、多菌灵0.1%;⑤玉米芯粉85.5%、米糠(或麸皮)10%、过磷酸钙1%、生石灰3%、尿素0.5%。
目前长江流域平菇生产多采用聚乙烯塑料袋栽培法,塑料袋宽度为20~25厘米、长度为40~50厘米,生产者要结合投料量提前准备好20~25厘米宽的聚乙烯塑料卷筒,并将其剪成需要的塑料袋长度,另外再准备一些小编带圈、报纸和封口橡皮圈。
四、拌料装袋接种
1. 菌种选择 目前选用的平菇菌种主要有仙平、苏平、802、1012、珞珈一号等。春季播种偏早、秋季播种偏晚时宜选用低温型品种,春季播种偏晚、秋季播种偏早时宜选用高温型品种。栽培菌种要求菌丝密集浓白,呈绵毛状,分布均匀,有爬壁现象,或有少量刚形成珊瑚状的小菇蕾。
2. 拌料接种 先将辅料分别溶于水中,再加到主料中用水拌和均匀,尤其是事先没有经过浸泡处理的主料更应拌和充分,使培养料的含水量达到60%~68%(即用手握料指缝间有水而不滴下),一般每100千克培养料用水量为120~150千克(含部分主料浸泡时所吸收水量)。装料前先将塑料袋的一端封口,随即放入菌种,然后加入拌好的培养料一半,并放入少量菌种,同时加上另一半培养料,均匀压紧后再接入菌种,最后再封口。每袋装料量为1.5~1.8千克,所播菌种应掰成枣粒大小,不宜太碎,所用菌种的湿重为投料干重的10%~15%。
五、堆积发菌
用于生产平菇的大棚要求清洁干燥、通风透气,使用前将棚内打扫干净,地面撒生石灰粉消毒。若是原来种过平菇的大棚,除撒生石灰粉外,还应喷撒200倍敌敌畏灭虫,并按棚内每立方米体积喷甲醛液1毫升灭菌,喷药后密封2~3天。
将棚内清扫干净并消毒后,将已装好料、播好种的栽培袋移入,按大棚的长度方向排整齐,层层堆积,一般气温较高时堆积6~8层,气温较低时堆积8~10层;每列之间相距0.6~0.7米,棚内两侧的两列应距棚架0.8~1米。播种后每3~4天翻堆1次,并调换上下位置,以利菌丝均匀生长,如发现有杂菌生长,应及时剔除。
发菌期间,大棚每天至少要开门通风1~2小时,若气温较高,通风时间应适当延长;当昼夜气温均稳定在12℃以上时,大棚两端的门都要打开进行昼夜通风;当棚内温度高于30℃时,还要掀起两侧薄膜通风透气;如遇强降雨等不良天气,则应适当调整通风方法和时间。
六、出菇管理
栽培袋接种后,经30天左右的培养,菌丝可发满袋,若此时气温适宜,就要转入出菇阶段;当菇蕾开始形成时,打开栽培袋两端的封口,以利于子实体生长。出菇阶段要求棚内清洁、潮湿、凉爽、通风良好。
1. 喷水保湿 出菇阶段棚内湿度应加大到85%以上,每天要在棚内喷雾状水2~3次,多向空间、棚膜、走道、地面喷水。
2. 调节适温 菌丝生长温度6~35℃,适温10~32℃;子实体生长温度6~28℃,适温12~28℃;菌丝和子实体均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8~28℃;昼夜温差8~10℃有利于出菇。
3. 调节光照 子实体生长阶段虽然不能接受阳光直接照射,但必须要有一定的散射光,否则不易出菇或形成畸形菇、白化菇,所以出菇阶段要适时开门、适当掀开两侧薄膜。
4. 通风透气 出菇阶段每天至少要开门通风4~8小时,以促进子实体健康生长。如果通风不良,导致二氧化
碳浓度过高,则易出现高脚菇或菌盖不分化的畸形菇等,使产品质量下降,甚至无商品性。
七、采收
如管理得当,菇蕾出现5~7天子实体就长大成熟,由于平菇子实体成熟度趋向一致,因此在同一批菇中最好一次性用刀从基部采完。第一批菇采收后,停水2~3天,待菌丝恢复生长后再喷水催菇。如此重复,可再采收4~5潮菇。
八、喷施营养液
结合给平菇喷水可加喷营养液,营养液可从下列配方中任选一种:①切取5千克洗净的菇根加水15千克,煮沸15分钟,冷却后取清液,加水40千克喷施,可延长出菇高峰期,使子实体肥厚。②淘米水50千克加糖0.1千克。③尿素0.1千克,糖0.1千克,加水50千克。④尿素0.05千克,过磷酸钙0.1千克(用其浸泡液),加水50千克。
九、病虫害防治
平菇的主要病害是霉菌和鬼伞菌,对霉菌的防治可通过加大通风、用消过毒的工具挖除霉菌,用生石灰或多菌灵、三乙膦酸铝药液对霉菌侵染处消毒等方法处理;对鬼伞菌的防治可通过选用优质培养料、在培养料里添加1%~2%的生石灰等措施预防。虫害主要有菌蛆、食用菌螨虫、跳虫、线虫等,应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防治。
[基金项目:农业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Nycytx-35-syz21)]
(作者联系地址:梅再胜 湖北省黄石市农业局 邮编:435002;陈敦泳 黄石市电子技术学校 邮编:435000;高先爱 黄石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邮编:435002;柯 辛 黄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 邮编:43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