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10月24日,卫生部部长陈竺、湖北省省长李鸿忠、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王生铁、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率相关领导和专家在荆州市举行了省部联合防治血吸虫病行动启动仪式。会上,湖北省省长李鸿忠强调,湖北是全国血吸虫病重疫区,荆州四湖地区是典型的水袋子、虫窝子,疫区人民深受其害,严重阻碍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思路,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实施好省部联动项目;抓好试点,精心组织,加快推进示范区建设;突出重点,全面落实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目标;群防群治,广泛动员广大群众参与血防工作,努力消除血吸虫病危害,造福人民。为确保至2013年底,湖北省提前两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在中小学进行地方血防史教育已经刻不容缓。
在血吸虫病流行区中小学中开展血防健康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是预防中小学生感染血吸虫病、保护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措施。公安县教育局、血防办为切实增强学生对血吸虫病的防范意识,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增进疫区群众对血防知识的了解,近年来积极开展了血防知识 “进校园、进课堂”活动。
全县各中小学从实际出发,坚持把血防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对孩子的一生负责”的生命奠基工程来抓,在学生中开展特色教育,并以“血防”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形成了江汉平原血吸虫病高发区办学的新格局,走出了一条具有水网湖区特色的地方史教育新路。
一、以血防教育为突破口,增强血防意识
据统计,在开展血防健康教育之前,全县中小学生有85%以上的将直接在疫区从事生活和学习,过去在校学习,学生很少学到有关血防知识,导致学生游泳戏水等不健康的行为屡屡发生。每年查出的血吸虫病人中,中小学生约占17.1%,尤其是在发现的急性感染病人中,中小学生将近占到一半。
“当看到一些学生因急性感染血吸虫病既花钱又耽误学习时,我们深感对疫区学生进行血防教育的紧迫,当一些我们学校的毕业生患上血吸虫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幸时,我们深感教育必须在“服务”上下功夫,必须尽快让血防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谈到把血防教育作为学校的特色工作,教育局体卫站站长徐大德侃侃而谈。
全县中小学将血防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及总课表,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播放多媒体教学片等形式,将血防知识渗透到日常教学中。
以血防史为出发点。县血防办在全县中小学进行了多轮血防知识展览,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了解湖北血防的现状,知道全省疫区的范围西起宜昌,东至黄梅,北到谷城,南抵通山,受威胁人口近千万,血防为什么成为湖北天大的事,受到历届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还一个目的就是让全县的中小学生了解荆州血防的历史,省政府2004年在全国率先实行免费救治政策,并连续7年作为“德政工程”、“民生工程”来抓;更让全县学生和家长知道了湖北血防“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当前我省还仅仅实现了第一步“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标准”的目标;第二步到2013年底,全省所有流行县(市、区)以村为单位,人畜血吸虫病感染率均降至1%以下,达到传播控制标准;第三步,再经过五年左右努力,全省力争基本阻断血吸虫病传播,实现“十年送瘟神”的战略目标。
以血防课为主渠道。根据学科类课程设置的要求,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学校选择了能体现荆江分洪区疫区特色,能为辖区服务的“公安县地方血防史”“血吸虫病的防治”作为校本课程。自编教材,向学生系统介绍血吸虫的形态结构,生活史,以及血吸虫病流行的范围、危害、传播方式、临床表现、预防措施等等。安排专职老师,变“游击战”为“持久战”,把“血防课”排在课表上,落实血防教育的“五个一”方案,即:一周上一次血防课,一月组织一次血防活动,一季写一篇血防作文,一学期进行一次血防测试,一学年没有一个新感染病人。针对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分层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小学掌握血防的基础知识,卫生厕所的结构和无害化处理原理;初中了解各种防护措施的依据,为血防工作提出全理化建议,对改水改厕的综合效益进行论证,高中生能绘制区域性钉螺分布图,设计科学化的卫生厕所。
以学科渗透为依托。运用学科间互相关联、交叉的知识点加强血防知识的渗透,合力运作,是全县血防教育的又一个举措。利用生物课中关于“软体动物”,“传染病”等章节的内容直接渗透血防知识;利用思想政治课,列举建国前后全县钉螺面积、晚血、急感、病牛数以及人、牛感染率等数据进行对比,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利用语文课对毛泽东著名诗词《七律·送瘟神》的赏析,为进一步掌握血防知识提供帮助。
以图片、电视、广播为载体。学校在进行血防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县教育局体卫站和乡镇血防站的作用,根据教学实际定期举办血防图片展览,观看电视专题片以及通过宣传广播等对血防知识形成全面,系统的认识。其中专题片《公安县血防工作开展情况》、《借问瘟君欲何往 纸船明烛照天烧》、《抚今追昔话“血防”》每年放映3—5次,对学生印象特别深刻。现在,走进很多中小学校园,围墙上“普及血防知识,改变不良行为,远离血吸虫病”几个醒目的大字都会映入眼帘;校园宣传栏上,图文并茂地刊登着血防知识;教室里,挂贴着一幅幅有关血吸虫病防治的图画,构成了一道血防健康教育独特的校园风景。
以专题、校刊为途径。各中小学的校刊,文化橱窗、班级黑板报都开辟有固定栏目,定期发布血防动态,刊登血防知识和学生的血防作文。对学生形成长期地、一贯地教育。特别是每年的血吸虫病易感季节(4——10月),学校都要请专家或血防专业人员来校作专题讲座、《公安县血防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等讲座。对学生进行强化教育,专题讲座每年2次。狮子口镇中心学校根据本地实际,开展的“血防三字经四个一”专题活动就很有创意,即每个学校每学期要上5至10次血防课、写一篇血防作文(学习《血防三字经》的体会)、参加一次血防知识考试(默写《血防三字经》)、每个教室张贴一张血防知识教学宣传墙报(《血防三字经》知识解读)。
以现身说法为警示。在“急性血吸虫病”的教学过程中,学校邀请患过“急感”的学生或疫区群众,结合他们感染的具体经过,参考医院的治疗方案,在全校学生中宣讲急性血吸虫病的感染过程,症状,治疗费,吸取的教训等,这些来自学生身边的典型病例,在学生中取到了警示作用,介绍的预防方法也很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通过活动的开展,学生血防知识知晓率大大提高,并通过学生将血防知识渗透到家庭、社会中,拓展了血防知识教育效果。
二、以血防活动为切入点,培养综合素质
围绕血防教育,开展血防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是全县实施“地方血防史”教育中的重头戏。全县中小学确保了血防知识进书本、进学校、进课堂、进试卷、进头脑。
查螺、灭螺。每学期,各中小学都要配合血防站组织学生开展查螺,灭螺活动。实地查、灭螺,既是学生理论知识回到实践中的检验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劳动观念的实践活动。通过参与这些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认识血防工作的艰苦性和长期性,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也为学生长大后,献身血防工作,建设家乡,树立了坚定信念。查螺后的成果形式,映在学生绘制的区域性钉螺密度分布图上,学生的绘图整洁、合理、准确,各学校把这些学生作品收集,存档、展出。
血防教育进社区。学校教育离不开社区支持,多渠道、多形式地加强与社区、家庭进行健康信息的交流与沟通,密切学校与社区、家庭的关系。调动各方力量,挖掘社区、家庭、学校潜力,联合行动,形成血防健康教育共建、共管、共育的社会大环境。各中小学向当地村组社区进行血吸虫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收到广泛的好评;农村中小学以告家长信的形式,让“两不一会”深入人心(即不到疫区游泳、戏水、捕鱼、摸虾,不到疫区河、湖、洲滩放养家畜,会向家长和周围群众宣传、讲解血吸虫病防治知识);县城中小学还定期配合全县“四城同创”活动,采取现场悬挂横幅、陈列血防科普展板和实物、发放宣传资料与宣传画,开展爱国卫生、健康促进、预防血吸虫病等活动。
自办血防小报。学生自办血防小报,是血防教育在提高学生素质,服务社会层面上的体现。学校每学期根据教学实际,自办四期《血防教育报》,小报一月一期,八开版面,图文并茂,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为师生所喜闻乐见。学生把这些小报向社会免费赠阅,配合宣传单,标语,禁牌,向全社会普及血防知识,提高全民血防意识,服务地方经济。
开展科技活动。以血防为体裁的科技活动在一些高中学校展开,并已取得可喜成果。小制作——泡沫制成的卫生厕所模型,客观真实;泥塑钉螺,惟妙惟肖;“血吸虫生活史“活动转盘,化静为动;临摹血防书法作品,逼真形象;小论文——《血吸虫分布与水系的关系》等论文得到专业人员的首肯,《死钉螺的鉴别方法》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实际证明有效可行。学校特色教学的经验和作法在公安电视台,《孱陵时讯》、《湖北教育信息网》等媒体有过报道,教师血防教育论文有多篇获湖北省教育研究优秀成果奖。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全县中小学让血防知识上墙,坚持每年上血防课,教学生唱血防儿歌,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教育,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血防知识,使学生接触疫水的不良行为明显减少。公安的学校,全然没有血吸虫带来的紧张与恐惧,学生朝气蓬勃,校园书声朗朗,特色教育之花在这块土地上越开越艳!
在血吸虫病流行区中小学中开展血防健康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是预防中小学生感染血吸虫病、保护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措施。公安县教育局、血防办为切实增强学生对血吸虫病的防范意识,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增进疫区群众对血防知识的了解,近年来积极开展了血防知识 “进校园、进课堂”活动。
全县各中小学从实际出发,坚持把血防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对孩子的一生负责”的生命奠基工程来抓,在学生中开展特色教育,并以“血防”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形成了江汉平原血吸虫病高发区办学的新格局,走出了一条具有水网湖区特色的地方史教育新路。
一、以血防教育为突破口,增强血防意识
据统计,在开展血防健康教育之前,全县中小学生有85%以上的将直接在疫区从事生活和学习,过去在校学习,学生很少学到有关血防知识,导致学生游泳戏水等不健康的行为屡屡发生。每年查出的血吸虫病人中,中小学生约占17.1%,尤其是在发现的急性感染病人中,中小学生将近占到一半。
“当看到一些学生因急性感染血吸虫病既花钱又耽误学习时,我们深感对疫区学生进行血防教育的紧迫,当一些我们学校的毕业生患上血吸虫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幸时,我们深感教育必须在“服务”上下功夫,必须尽快让血防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谈到把血防教育作为学校的特色工作,教育局体卫站站长徐大德侃侃而谈。
全县中小学将血防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及总课表,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播放多媒体教学片等形式,将血防知识渗透到日常教学中。
以血防史为出发点。县血防办在全县中小学进行了多轮血防知识展览,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了解湖北血防的现状,知道全省疫区的范围西起宜昌,东至黄梅,北到谷城,南抵通山,受威胁人口近千万,血防为什么成为湖北天大的事,受到历届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还一个目的就是让全县的中小学生了解荆州血防的历史,省政府2004年在全国率先实行免费救治政策,并连续7年作为“德政工程”、“民生工程”来抓;更让全县学生和家长知道了湖北血防“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当前我省还仅仅实现了第一步“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标准”的目标;第二步到2013年底,全省所有流行县(市、区)以村为单位,人畜血吸虫病感染率均降至1%以下,达到传播控制标准;第三步,再经过五年左右努力,全省力争基本阻断血吸虫病传播,实现“十年送瘟神”的战略目标。
以血防课为主渠道。根据学科类课程设置的要求,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学校选择了能体现荆江分洪区疫区特色,能为辖区服务的“公安县地方血防史”“血吸虫病的防治”作为校本课程。自编教材,向学生系统介绍血吸虫的形态结构,生活史,以及血吸虫病流行的范围、危害、传播方式、临床表现、预防措施等等。安排专职老师,变“游击战”为“持久战”,把“血防课”排在课表上,落实血防教育的“五个一”方案,即:一周上一次血防课,一月组织一次血防活动,一季写一篇血防作文,一学期进行一次血防测试,一学年没有一个新感染病人。针对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分层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小学掌握血防的基础知识,卫生厕所的结构和无害化处理原理;初中了解各种防护措施的依据,为血防工作提出全理化建议,对改水改厕的综合效益进行论证,高中生能绘制区域性钉螺分布图,设计科学化的卫生厕所。
以学科渗透为依托。运用学科间互相关联、交叉的知识点加强血防知识的渗透,合力运作,是全县血防教育的又一个举措。利用生物课中关于“软体动物”,“传染病”等章节的内容直接渗透血防知识;利用思想政治课,列举建国前后全县钉螺面积、晚血、急感、病牛数以及人、牛感染率等数据进行对比,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利用语文课对毛泽东著名诗词《七律·送瘟神》的赏析,为进一步掌握血防知识提供帮助。
以图片、电视、广播为载体。学校在进行血防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县教育局体卫站和乡镇血防站的作用,根据教学实际定期举办血防图片展览,观看电视专题片以及通过宣传广播等对血防知识形成全面,系统的认识。其中专题片《公安县血防工作开展情况》、《借问瘟君欲何往 纸船明烛照天烧》、《抚今追昔话“血防”》每年放映3—5次,对学生印象特别深刻。现在,走进很多中小学校园,围墙上“普及血防知识,改变不良行为,远离血吸虫病”几个醒目的大字都会映入眼帘;校园宣传栏上,图文并茂地刊登着血防知识;教室里,挂贴着一幅幅有关血吸虫病防治的图画,构成了一道血防健康教育独特的校园风景。
以专题、校刊为途径。各中小学的校刊,文化橱窗、班级黑板报都开辟有固定栏目,定期发布血防动态,刊登血防知识和学生的血防作文。对学生形成长期地、一贯地教育。特别是每年的血吸虫病易感季节(4——10月),学校都要请专家或血防专业人员来校作专题讲座、《公安县血防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等讲座。对学生进行强化教育,专题讲座每年2次。狮子口镇中心学校根据本地实际,开展的“血防三字经四个一”专题活动就很有创意,即每个学校每学期要上5至10次血防课、写一篇血防作文(学习《血防三字经》的体会)、参加一次血防知识考试(默写《血防三字经》)、每个教室张贴一张血防知识教学宣传墙报(《血防三字经》知识解读)。
以现身说法为警示。在“急性血吸虫病”的教学过程中,学校邀请患过“急感”的学生或疫区群众,结合他们感染的具体经过,参考医院的治疗方案,在全校学生中宣讲急性血吸虫病的感染过程,症状,治疗费,吸取的教训等,这些来自学生身边的典型病例,在学生中取到了警示作用,介绍的预防方法也很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通过活动的开展,学生血防知识知晓率大大提高,并通过学生将血防知识渗透到家庭、社会中,拓展了血防知识教育效果。
二、以血防活动为切入点,培养综合素质
围绕血防教育,开展血防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是全县实施“地方血防史”教育中的重头戏。全县中小学确保了血防知识进书本、进学校、进课堂、进试卷、进头脑。
查螺、灭螺。每学期,各中小学都要配合血防站组织学生开展查螺,灭螺活动。实地查、灭螺,既是学生理论知识回到实践中的检验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劳动观念的实践活动。通过参与这些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认识血防工作的艰苦性和长期性,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也为学生长大后,献身血防工作,建设家乡,树立了坚定信念。查螺后的成果形式,映在学生绘制的区域性钉螺密度分布图上,学生的绘图整洁、合理、准确,各学校把这些学生作品收集,存档、展出。
血防教育进社区。学校教育离不开社区支持,多渠道、多形式地加强与社区、家庭进行健康信息的交流与沟通,密切学校与社区、家庭的关系。调动各方力量,挖掘社区、家庭、学校潜力,联合行动,形成血防健康教育共建、共管、共育的社会大环境。各中小学向当地村组社区进行血吸虫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收到广泛的好评;农村中小学以告家长信的形式,让“两不一会”深入人心(即不到疫区游泳、戏水、捕鱼、摸虾,不到疫区河、湖、洲滩放养家畜,会向家长和周围群众宣传、讲解血吸虫病防治知识);县城中小学还定期配合全县“四城同创”活动,采取现场悬挂横幅、陈列血防科普展板和实物、发放宣传资料与宣传画,开展爱国卫生、健康促进、预防血吸虫病等活动。
自办血防小报。学生自办血防小报,是血防教育在提高学生素质,服务社会层面上的体现。学校每学期根据教学实际,自办四期《血防教育报》,小报一月一期,八开版面,图文并茂,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为师生所喜闻乐见。学生把这些小报向社会免费赠阅,配合宣传单,标语,禁牌,向全社会普及血防知识,提高全民血防意识,服务地方经济。
开展科技活动。以血防为体裁的科技活动在一些高中学校展开,并已取得可喜成果。小制作——泡沫制成的卫生厕所模型,客观真实;泥塑钉螺,惟妙惟肖;“血吸虫生活史“活动转盘,化静为动;临摹血防书法作品,逼真形象;小论文——《血吸虫分布与水系的关系》等论文得到专业人员的首肯,《死钉螺的鉴别方法》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实际证明有效可行。学校特色教学的经验和作法在公安电视台,《孱陵时讯》、《湖北教育信息网》等媒体有过报道,教师血防教育论文有多篇获湖北省教育研究优秀成果奖。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全县中小学让血防知识上墙,坚持每年上血防课,教学生唱血防儿歌,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教育,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血防知识,使学生接触疫水的不良行为明显减少。公安的学校,全然没有血吸虫带来的紧张与恐惧,学生朝气蓬勃,校园书声朗朗,特色教育之花在这块土地上越开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