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更和谐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haha123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谐产生美,美在和谐中。”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进一步明确自己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角色定位,努力创设和谐的、美的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欣赏学习语文的美。
  一、语文教师对学生的爱与尊重,是语文课堂和谐融洽的前提
  语文的学习是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互相交流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更应尊重学生不同的思维模式和思维技巧,特别是那些求新、求异思维。对一篇文章,学生可以有不同见解、不同思考,师生可以在一起谈观点,论认识,说感情,一起沉浸在作品的情感世界中,实现师生的情感共鸣,产生教学的合力。现代心理学研究已表明,情感因素是学生接受信息的“阀门”,积极的情感是学生认识活动的“能源”和“发动机”。情感是文章的“灵魂”,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掌握一种工具技能,从长远看,还应通过一篇篇凝聚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并代表人类美好愿望与情感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以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的情感,指导学生将自己的人生体验、情感与课文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受到审美教育,与作者同悲同喜,同歌同泣,从而实现师生情、作者情的和谐共鸣,让学生在美与智的融合中成长。
  二、追求语文课堂的诗情和创意,是语文课堂和谐融洽起来的主要表现
  “教育是一首诗,可以是田园诗,可以是古体诗,也可以是抒情诗,有各种各样的情调和内涵。”那么语文更应该像一首诗,语文的本色是诗意,语文的活力是诗意,语文的灵魂、生命是诗意,语文的最高境界还是诗意。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多数教师已经认识到语文的课堂教学需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遵循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认知规律,步步深入,循序渐进。可是,部分教师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施的策略理解比较模糊,有的教师“主导”太多,有的教师“主导”随意放任,导致不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课堂需较多的投入、体验和感动,需要师生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除追求语文课堂教学的诗意之外,还应让课堂成为学生创造的乐园。许多教师课堂预设太多了,导致课堂上过于关注教学案,过于在乎课堂表面的喧哗和热闹,忽视生成资源的开发利用,缺失对语言敏锐的感悟和深刻的理解。新课改指出,“语文课要注意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少一些刻板,多给学生一些自由,为学生营造想象和创造的天地,放飞学生的想象,从而使语文课堂的和谐融洽落到实处,不浮于表面。
  三、营造有个性的语文课堂,使语文课堂在和谐融洽中放飞成功,放飞心灵
  中央教科所所长朱小蔓曾说:“健康的个性与创造性之间有很高的正相关关系。”因此,语文课堂需将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作为重点内容来抓,要不断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把自由阅读的时空给予学生,把自主发表独特见解的机会给予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多设计些非唯一的、具有多样性答案的问题,让学生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语文课堂要重视学生自主探究,扩大师生的对话空间,在积极参与、自主合作探究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再适时给予指导、启发和帮助,这样,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与学生的自主探究将会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如,在《梦游天佬吟留别》的教学中,有的教师让学生谈谈对诗中“梦”的理解。有学生认为:“梦是李白对曾经的宫廷生活的追忆,梦境中奇丽景观及其转瞬即逝,正是李白奇特经历的曲折表现,‘恍惊起而长嗟’,是诗人一声沉重的叹息。”应该说,学生的这种说法是经过了独特的思考体验,如果单就第二小段而言,也能自圆其说。但历史的李白是这样的吗?文本的价值取向是这样的吗?面对学生的这种“创新”,教师不应该盲目地肯定学生,而是应该引导学生联系作者的生平和不羁的人格,联系全诗来思考,积极引导,在对话和碰撞中探究问题,激活语文课堂,使语文教学更加和谐、融洽、高效。
其他文献
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缺乏主动性,特别是那些在语文学习上下了功夫、花了力气,但是学习效果总是不够理想的,因而对学习语文失去了兴趣。那么,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培养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 教师要充分寻找学生的闪光点  给予鼓励,赋予他们真挚、纯真的爱,理解和热爱学生  对教师来说,大而言之是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小而言之则是教师的修养,是师德。教师对学生要充满爱和赏识,这种出于真挚的“赏识”
期刊
在规范议论文的写作训练中,除审题立意外,事例论据的选择与处理也是决定一篇作文成败的关键因素。而学生的普遍问题,一是因为平时的阅读面太窄,积累的素材太少,难以找到典型事例去论证观点,只好随便找一个能扯得上关系的凑数;二是所选事例虽然能論证观点,却又处理不好事例的详略取舍,或是中心论点、分论点处理不当。下面,就一次学生的作文中出现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  这次的作文材料是:徐志摩说他在少年的时候,疯狂地
期刊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而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是人成才、成长的“起点”。学科兴趣是学生兴趣发展的重要方面。在我国95%左右的学生都能明确指出自己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学科,这也表明他们对不同学科有不同的兴趣。因此,学生对学科有无兴趣直接关系到该学科教学活动的成败与否。  一、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很必要的。  我对学校个
期刊
在新一轮的教育深化改革和发展中,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单打独斗的教学行为已经很难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教师间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合力学习、合作教学、合作研讨的团队模式将成为教学的必然趋势。  一、区域教研的基本内涵和基本模式:  所谓的区域教研就是指以地理位置相近、教育环境相似的几所学校或者一个县、一个区联合开展的各种教育教学研究活动。  区域
期刊
传统语文教学往往以教师的“一桶水”灌给学生“一碗水”,而在现行的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之下,师生角色转换,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大胆地、有创造性地说,就是以教师的“一碗水”引出学生的“一桶水”。这样的做法,是否果真如有些教师所认为的那样,是在掩盖教师知识储备的不足,也就是在“护浅”呢?其实不尽然。  常言道,“厚积而薄发”。教师在课堂上奉献这“一桶水”,常常是引经据典,滔滔不绝,
期刊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关注生命、培养有独立人格的“人”。艺术化的课堂评价,就是激励、唤醒学生的情感需求和生命意识。它是高效语文教学的源头,它给学生以人文关怀,带给学生学习的幸福感。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和能力的提高有着特殊的意义,它是滋养学生心灵的美好土壤,它能催开学生心底灼灼的生命之花。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学中的艺术评价往往是
期刊
班集体是学校工作的一个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组织,班集体构建水平是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发展的引领者。良好的班集体管理能加速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展现学生各方面的潜质和才能,为学生发展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  构建特色学校已经成为学校当前重要的发展内容,只有提升班主任的管理水平,才能更加有效地构建特色学校。  一、明确班集体的奋斗目标,这是班集体前
期刊
新课标倡导教师对教学要发展性评价,为了落实新课标的精神,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都十分关注教与学的过程评价。作业,是了解教学质量和了解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不能忽视对学生作业的评价的探索。有效的作业评价,可以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师生互动,评价课堂上的作业  课堂上的作业
期刊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当今世界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学生学习的性质应当由传授性、继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创新性。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成为中学教师研究的重点所在。语文学科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奠基工程,培养民族创新人才,语文教学责无旁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大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大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期刊
素质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其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目的是造就创新型人才。当今世界,知识的更新周期缩短,高新技术发展迅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国都急需涌现一批又一批创新型科技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的共同重视。作为语文教学,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独特优势。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在教学实践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开展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