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朝鲜族能歌善舞,有着独特的民族个性与审美特征。这与朝鲜族历史上形成的性格有关,更主要的是民族文化的血脉传承,其观念形态有着儒家精神的核心内容。朝鲜族传统的观念中充溢着儒家的天道、地道、人道观念,将客观的自然与人类的社会生活相联系,相统一。这种观念形成了朝鲜传统文化的一脉相承,有着内向的特征,其显著的标识是将佛教、道教、儒家的思想相融汇,在“天人合一”的总体观念下,形成一种哲学上的观照,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沉淀下来,形成朝鲜族的本原个性。
关键词:朝鲜族 舞蹈 审美特征
我们看到,朝鲜族在旧石器时代就对鸟图腾很崇拜,对天上的飞鸟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具体体现在鹤的身上,虽然鹤仅可活30多年,但由于它的姿态优美,人们便在心里将其看作是长寿的形象,成为舞蹈上的一种固化形态,在民族的深层意识中传承下来。朝鲜族舞蹈中,鹤的姿态模仿经常出现。把鹤的步调与人的美感相统一,是朝鮮族舞蹈创作方法之一。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句说“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其中描绘的就是李白看到朝鲜族先人高句丽的舞蹈的场景。那是一个美妙的场景,感动了我们的大诗人,令其创作了充满激情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感想。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朝鲜族形成喜欢鹤的观念,美术作品中也以鹤为图案,寓意人的长寿吉祥。从舞台到家庭,以鹤为核心的各种各样的装饰品亮出独特风采,特别是在民间舞蹈中,优美的鹤的形象几乎无处不在。朝鲜族有一种民间舞蹈,专门模拟鹤的各种形态,表达人的心情,比如“鹤步”“鹤飞翔”等舞蹈,已经形成传统的、特定的表演方式。鹤的艺术表现是人的艺术升华;鹤的飞翔观念是人对那种典雅、飘逸的形象的一种膜拜。从古代朝鲜族到现代艺术呈现,都体现出对鹤崇拜的心理意识,从而体现出儒家的高远,道家的飘逸,形成朝鲜民族特定的舞蹈美学。其动律的优美,在特有的朝鲜族音乐旋律中表现出鲜明的特色。
当然,朝鲜族舞蹈是多种多样的,其风格代表也是各不相同。这也是由于漫长的社会历史所形成的。特别是农乐舞,作为表现农耕时代生活内容的舞蹈,作为农事劳动中休养生息的舞蹈,它源于历史上的祭祀活动和狩猎活动,其传承的习俗是在春节欢庆、农作物播种以及丰收时节进行,目的以驱邪鬼迎福神为主,同时祈祷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农乐舞的来历与历史有关,与农耕有关,与民族的个性有关。在朝鲜族民间,农乐舞深入人心,有着多种称谓,如风物、风作、丰争、乞粒、乞工、球庭游戏、庭院游戏、踩地神等。其表演方式大致分两种:一种是以故事情节为主,一种是以技巧表演的高难度为主。演员多是手持小锣的舞者。参与者众多,场面宏大,一般是30人左右,或有更多。
舞蹈中最突出的就是“象帽”的表演。“象帽”来源于朝鲜族劳作时的一种草帽,即斗笠。劳动休息时玩耍,进而变成一种有特点的艺术道具。还有传说是古代朝鲜族人用大象耕作,休息时将大象的毛绑在帽尖上,左右摇摆,用来驱赶野兽蚊虫的侵扰演变而来。无论是哪种说法,都与人的农耕生活有关,都与人的娱乐活动有关。当象帽舞的特点形成后,甩象帽动作开始花样翻新,音乐欢快而热烈,舞蹈风趣活泼,并分化为长象帽、中象帽、短象帽、线象帽、羽象帽、火花象帽等,色彩纷呈,特色显著,别具一格。
朝鲜族还有一种假面舞,戴着面具表演,演员多为男性,朝语称为“塔尔寸”。考古出的文物和历史文献说明朝鲜族有着历史悠久的面具文化,假面舞蹈就来源于此。这种舞蹈是一种具有戏剧性的、综合性的舞蹈,其间有歌唱、道白、舞蹈,并且有人物表演故事。这种假面舞多用于表现幽默的情节,以讽刺性内容为主,情节较为简单、活泼。节奏为“打令”和“古哥里”,伴奏的乐器是常见的笛鼓、弦琴。
朝鲜族舞蹈特点突出的还有一种扇舞。手持花扇的女性舞蹈极其优美,把女性的特点突出地表现出来。这种扇舞起源于朝鲜族的传统巫俗,是为神表演的特定形式,但历史的发展将其演变成独特的舞蹈形式。扇舞形成的历史早在15世纪就有记载,是流浪艺人在部落村镇表演的活动。他们以卖艺为生,其间夹杂着很多“绝活”,如“绳上杂技”“地面技艺”等,艺术史上将其归纳为“歌舞百戏”。
朝鲜族舞蹈个性突出,它们在节奏、风格以及表演的场面、气氛上,都有着自我特征。男女演员服装靓丽,富有民族特色,为舞台增加特殊的魅力,这也是吸引观众的重要看点。阿里郎、金达莱、扇子舞、水瓢舞、顶水舞、农乐舞等舞蹈旋律优美,舞姿流畅,特别是演员把一根20多米长的彩色象帽旋舞起来,形成彩虹般的美景时,总会引来经久不息的掌声。
儒家有言:“观其舞,知其德。”我们仅从朝鲜族舞蹈的特征上,就能看出民族心理特征及民俗性格观念,可以看出朝鲜族同胞的凝聚意识和团结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这是他们在历史长河中表现出来的优良品质,其审美情趣是高雅的、优美的。总的来看,朝鲜民间舞蹈有着中国古典美学的特征,体现出潇洒、幽默、清雅、飘逸的艺术风韵,使人为之叹服,而我们研究和探索的朝鲜族的舞蹈艺术,也是一种很高的审美享受。
(作者简介:臧丽荔,女,本科,四平市朝鲜族艺术馆,研究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责任编辑 宋倩)
关键词:朝鲜族 舞蹈 审美特征
我们看到,朝鲜族在旧石器时代就对鸟图腾很崇拜,对天上的飞鸟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具体体现在鹤的身上,虽然鹤仅可活30多年,但由于它的姿态优美,人们便在心里将其看作是长寿的形象,成为舞蹈上的一种固化形态,在民族的深层意识中传承下来。朝鲜族舞蹈中,鹤的姿态模仿经常出现。把鹤的步调与人的美感相统一,是朝鮮族舞蹈创作方法之一。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句说“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其中描绘的就是李白看到朝鲜族先人高句丽的舞蹈的场景。那是一个美妙的场景,感动了我们的大诗人,令其创作了充满激情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感想。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朝鲜族形成喜欢鹤的观念,美术作品中也以鹤为图案,寓意人的长寿吉祥。从舞台到家庭,以鹤为核心的各种各样的装饰品亮出独特风采,特别是在民间舞蹈中,优美的鹤的形象几乎无处不在。朝鲜族有一种民间舞蹈,专门模拟鹤的各种形态,表达人的心情,比如“鹤步”“鹤飞翔”等舞蹈,已经形成传统的、特定的表演方式。鹤的艺术表现是人的艺术升华;鹤的飞翔观念是人对那种典雅、飘逸的形象的一种膜拜。从古代朝鲜族到现代艺术呈现,都体现出对鹤崇拜的心理意识,从而体现出儒家的高远,道家的飘逸,形成朝鲜民族特定的舞蹈美学。其动律的优美,在特有的朝鲜族音乐旋律中表现出鲜明的特色。
当然,朝鲜族舞蹈是多种多样的,其风格代表也是各不相同。这也是由于漫长的社会历史所形成的。特别是农乐舞,作为表现农耕时代生活内容的舞蹈,作为农事劳动中休养生息的舞蹈,它源于历史上的祭祀活动和狩猎活动,其传承的习俗是在春节欢庆、农作物播种以及丰收时节进行,目的以驱邪鬼迎福神为主,同时祈祷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农乐舞的来历与历史有关,与农耕有关,与民族的个性有关。在朝鲜族民间,农乐舞深入人心,有着多种称谓,如风物、风作、丰争、乞粒、乞工、球庭游戏、庭院游戏、踩地神等。其表演方式大致分两种:一种是以故事情节为主,一种是以技巧表演的高难度为主。演员多是手持小锣的舞者。参与者众多,场面宏大,一般是30人左右,或有更多。
舞蹈中最突出的就是“象帽”的表演。“象帽”来源于朝鲜族劳作时的一种草帽,即斗笠。劳动休息时玩耍,进而变成一种有特点的艺术道具。还有传说是古代朝鲜族人用大象耕作,休息时将大象的毛绑在帽尖上,左右摇摆,用来驱赶野兽蚊虫的侵扰演变而来。无论是哪种说法,都与人的农耕生活有关,都与人的娱乐活动有关。当象帽舞的特点形成后,甩象帽动作开始花样翻新,音乐欢快而热烈,舞蹈风趣活泼,并分化为长象帽、中象帽、短象帽、线象帽、羽象帽、火花象帽等,色彩纷呈,特色显著,别具一格。
朝鲜族还有一种假面舞,戴着面具表演,演员多为男性,朝语称为“塔尔寸”。考古出的文物和历史文献说明朝鲜族有着历史悠久的面具文化,假面舞蹈就来源于此。这种舞蹈是一种具有戏剧性的、综合性的舞蹈,其间有歌唱、道白、舞蹈,并且有人物表演故事。这种假面舞多用于表现幽默的情节,以讽刺性内容为主,情节较为简单、活泼。节奏为“打令”和“古哥里”,伴奏的乐器是常见的笛鼓、弦琴。
朝鲜族舞蹈特点突出的还有一种扇舞。手持花扇的女性舞蹈极其优美,把女性的特点突出地表现出来。这种扇舞起源于朝鲜族的传统巫俗,是为神表演的特定形式,但历史的发展将其演变成独特的舞蹈形式。扇舞形成的历史早在15世纪就有记载,是流浪艺人在部落村镇表演的活动。他们以卖艺为生,其间夹杂着很多“绝活”,如“绳上杂技”“地面技艺”等,艺术史上将其归纳为“歌舞百戏”。
朝鲜族舞蹈个性突出,它们在节奏、风格以及表演的场面、气氛上,都有着自我特征。男女演员服装靓丽,富有民族特色,为舞台增加特殊的魅力,这也是吸引观众的重要看点。阿里郎、金达莱、扇子舞、水瓢舞、顶水舞、农乐舞等舞蹈旋律优美,舞姿流畅,特别是演员把一根20多米长的彩色象帽旋舞起来,形成彩虹般的美景时,总会引来经久不息的掌声。
儒家有言:“观其舞,知其德。”我们仅从朝鲜族舞蹈的特征上,就能看出民族心理特征及民俗性格观念,可以看出朝鲜族同胞的凝聚意识和团结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这是他们在历史长河中表现出来的优良品质,其审美情趣是高雅的、优美的。总的来看,朝鲜民间舞蹈有着中国古典美学的特征,体现出潇洒、幽默、清雅、飘逸的艺术风韵,使人为之叹服,而我们研究和探索的朝鲜族的舞蹈艺术,也是一种很高的审美享受。
(作者简介:臧丽荔,女,本科,四平市朝鲜族艺术馆,研究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责任编辑 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