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定跳远是我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测试项目之一,目前被很多省市列为中考体育必测或选测项目。同时也是发展学生腿部爆发力和全身协调能力的有效手段。练习不受场地限制,易于开展,是中小学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在做立定跳远动作时,许多学生当身体腾空到最高点后,还没有完成收腹、伸小腿的动作,便过早地屈腿落地,上体前扑。为纠正学生这一易犯错误动作,我运用了障碍二级跳练习法进行教学、练习,既安全又高效。
障碍二级跳是利用障碍物的高度和多条预定目标线来改进立定跳远动作中的收腹、伸腿,屈膝缓冲落地动作的练习方法,练习场地可布置在台阶上(本文命为台阶二级跳),也可以设置在沙坑里(本文命为沙坑二级跳),场地的布置和练习的方法如下。
场地布置:1.台阶二级跳。如图1所示,根据不同年级层次的学生选择二或三级独立的台阶梯步(一级台阶高度约为15cm,宽度约为30cm),在台阶平台上画出多条预定目标线。学生在起跳线后起跳做练习。
2.沙坑二级跳:如图2所示,在距离沙坑边沿约1m处设一高约为30cm的可移动栏架,在沙面上或者在沙坑壁上作出多条目标标记。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在起跳区选择合适的位置起跳,做二级跳练习。
练习方法:障碍二级跳的练习方法可概括为“一高二远”,即第一跳起跳角度高、落地身体重心高;第二跳要尽可能跳远。第一跳起助跳作用,起跳的力量不能太大,一般用30%的力量即可。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在台阶外(或沙坑旁)的起跳区选择合适的起跳线起跳,跳过台阶(或栏架)障碍,要求起跳角要“高”,落地后身体重心要“高”,为第二跳做好准备;第二跳,借助第一跳,收腹,伸小腿,向更远的目标线跃进,用脚后跟着地,屈膝缓冲落地,跳出尽可能远的成绩。两次跳的动作要连贯,节奏要协调,不能“脱节”,也不能过快。在教学中,我用“一高-二远”的提示语来控制学生两次起跳的动作节奏,既简明爽朗上口,又有助于学生掌握动作要领。
此方法场地布置简单,既安全又高效。如果选择台阶梯步布置练习场地,按照建筑标准,一般梯步规格约为高度15~17cm,宽度25~30cm,第一跳为二或三梯,距离长度约50~90cm,高度30~45cm,难度不大,小学高段的学生基本上都可以完成,不易因跳不过而造成碰伤脚或出现小腿的安全事故。第二跳落点在台阶平台上,即使学生身体往后倒,也不会有太大的危险。若在沙坑里练习,第一跳越过的栏架障碍高度约为30cm,且是可移动的,第二跳落点在沙坑里,安全保障就更高。由于有第一次的助跳,学生的第二跳完整动作更轻松完美,成绩更好,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既有效地纠正了学生 “身体腾空到最高点后,还没有完成收腹、伸小腿的动作,便过早地屈腿落地”这一错误动作,又能使学生的立定跳远完整技术得到巩固提高。
障碍二级跳的练习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精心组织教学,合理布置场地器材。由于这种方法学生跳起来更轻松,成绩更好,学习兴趣较高,所以练习时组与组之间要有足够的间歇时间,避免学生挤压、踩踏。如果在台阶上练习,虽然相对于传统的多级台阶连续跳要安全得多,但是通常情况下,楼梯或台阶的梯步都是混凝土制的,按照建筑标准,一般梯步规格约为高度15~18cm,宽度30cm,质地硬,不管采用哪一种练习方法,都有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因此要慎用台阶跳。应尽可能将场地布置在沙坑里,结合实际,利用栏架、橡皮筋、竹竿、低跳箱等巧妙设置练习障碍。障碍高度的设置要因人而异,灵活机动,要有利于保证合理的起跳角。要遵循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循序渐进规律,不能急于求成。由于障碍二级跳练习法中有助跳动作,因此不宜长时间地使用,避免学生动作变形,更不能代替立定跳远技术教学。要提高立定跳远成绩,力量是基础,技术是关键,所以只能适当运用障碍二级跳练习法作为辅助练习,要重点练习立定跳远技术,加强学生腿部力量练习。
障碍二级跳是利用障碍物的高度和多条预定目标线来改进立定跳远动作中的收腹、伸腿,屈膝缓冲落地动作的练习方法,练习场地可布置在台阶上(本文命为台阶二级跳),也可以设置在沙坑里(本文命为沙坑二级跳),场地的布置和练习的方法如下。
场地布置:1.台阶二级跳。如图1所示,根据不同年级层次的学生选择二或三级独立的台阶梯步(一级台阶高度约为15cm,宽度约为30cm),在台阶平台上画出多条预定目标线。学生在起跳线后起跳做练习。
2.沙坑二级跳:如图2所示,在距离沙坑边沿约1m处设一高约为30cm的可移动栏架,在沙面上或者在沙坑壁上作出多条目标标记。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在起跳区选择合适的位置起跳,做二级跳练习。
练习方法:障碍二级跳的练习方法可概括为“一高二远”,即第一跳起跳角度高、落地身体重心高;第二跳要尽可能跳远。第一跳起助跳作用,起跳的力量不能太大,一般用30%的力量即可。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在台阶外(或沙坑旁)的起跳区选择合适的起跳线起跳,跳过台阶(或栏架)障碍,要求起跳角要“高”,落地后身体重心要“高”,为第二跳做好准备;第二跳,借助第一跳,收腹,伸小腿,向更远的目标线跃进,用脚后跟着地,屈膝缓冲落地,跳出尽可能远的成绩。两次跳的动作要连贯,节奏要协调,不能“脱节”,也不能过快。在教学中,我用“一高-二远”的提示语来控制学生两次起跳的动作节奏,既简明爽朗上口,又有助于学生掌握动作要领。
此方法场地布置简单,既安全又高效。如果选择台阶梯步布置练习场地,按照建筑标准,一般梯步规格约为高度15~17cm,宽度25~30cm,第一跳为二或三梯,距离长度约50~90cm,高度30~45cm,难度不大,小学高段的学生基本上都可以完成,不易因跳不过而造成碰伤脚或出现小腿的安全事故。第二跳落点在台阶平台上,即使学生身体往后倒,也不会有太大的危险。若在沙坑里练习,第一跳越过的栏架障碍高度约为30cm,且是可移动的,第二跳落点在沙坑里,安全保障就更高。由于有第一次的助跳,学生的第二跳完整动作更轻松完美,成绩更好,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既有效地纠正了学生 “身体腾空到最高点后,还没有完成收腹、伸小腿的动作,便过早地屈腿落地”这一错误动作,又能使学生的立定跳远完整技术得到巩固提高。
障碍二级跳的练习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精心组织教学,合理布置场地器材。由于这种方法学生跳起来更轻松,成绩更好,学习兴趣较高,所以练习时组与组之间要有足够的间歇时间,避免学生挤压、踩踏。如果在台阶上练习,虽然相对于传统的多级台阶连续跳要安全得多,但是通常情况下,楼梯或台阶的梯步都是混凝土制的,按照建筑标准,一般梯步规格约为高度15~18cm,宽度30cm,质地硬,不管采用哪一种练习方法,都有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因此要慎用台阶跳。应尽可能将场地布置在沙坑里,结合实际,利用栏架、橡皮筋、竹竿、低跳箱等巧妙设置练习障碍。障碍高度的设置要因人而异,灵活机动,要有利于保证合理的起跳角。要遵循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循序渐进规律,不能急于求成。由于障碍二级跳练习法中有助跳动作,因此不宜长时间地使用,避免学生动作变形,更不能代替立定跳远技术教学。要提高立定跳远成绩,力量是基础,技术是关键,所以只能适当运用障碍二级跳练习法作为辅助练习,要重点练习立定跳远技术,加强学生腿部力量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