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ton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受到的精神滋养。《白鹭》这篇352字的散文短小精悍,文质兼美,韵味十足,诗意横生。正是引领学生感悟美、欣赏美、享受美的好材料。本文从语言、意境、情感、表达方式四个方面,对郭沫若的《白鹭》进行鉴赏。
  一、语言清新、自然、简洁
  郭沫若说过“散文诗这种新的形式总以玲珑、清新、简洁为原则,当尽力使用暗示。”我觉得在郭沫若众多写景写物的散文中,《白鹭》堪称语言清新、自然、简洁的典范。
  首先是清新、自然。这一特点体现在三幅画面中。“水田钓鱼图”:“清水田”色彩纯净、自然,与白鹭相映成趣;“琉璃框”更是突出水的明亮、清澈;一个“嵌”使美丽的田园风光与充满活力的白鹭融为一体,白鹭带给清水田以美,清水田又使白鹭更美。整个画面动静相宜,给人以清新自然、和谐安宁的感觉。“清晨瞭望图”:“晴天的清晨” 、“小树的绝顶” 让人感觉自然的气息扑面而来,仿佛能嗅到清新而又略带寒意的空气。“绝顶”又与白鹭孤独绝美的气质相吻合。苍茫的天宇下,小树、白鹭、远眺,是如此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是自然的神笔,也是作者文字的魅力。“黄昏低飞图”:“黄昏”的天空,寂寞、昏黄,夕阳西下,白鹭优雅的身姿让天空骤然生动起来;“乡居生活”似乎已炊烟袅袅,寂静的田埂、平静的池塘,未免有些单调,忽然白翅掠过水面,倩影穿过屋檐,整个乡村瞬间灵动。此情此景,便是对“清澄”最形象的诠释了。清新、自然、优美的语言使三幅画面生动富有情趣。
  其次是简洁。文章开篇、结尾就十分简洁,通过贴切的比喻,自然地流露了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对白鹭外形的描写,三言两语勾勒出白鹭的样子,没有细节的刻画,没有华丽的用词。对白鹭捕食、栖息、飞行这些日常活动的描写叙述,多用短句。
  二、意境深远、旷达、含蓄
  郭沫若认为,他是一个“想象力很强”的人。在《白鹭》一文中,作者运用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把读者带入更深远的意境。比如用拟人手法把白鹭觅食比喻成钓鱼。那细长的双腿,那脖子下垂的完美弧度,让人不由浮想联翩,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孤独,还是“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的旷达?又如“人们说它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白鹭也许在放眼未来,憧憬明天,或者在寻找新的栖息所在,或者在欣赏清晨朦胧而又神奇的美景,或者只是在默想,只是在凝思?或許吧,谁能说得清呢?这时,所有的语言都不及一个问句来得妥帖、恰当。所有的想象和思索就留给读者吧。当雪白的蓑毛与晚霞结合在一起,优美的倩影穿越乡村的天空,更能引发读者无尽的遐想。
  三、情感内敛、丰富、深刻
  作者赞美白鹭,其实在赞美自然之美、质朴之美、平凡之美。
  读散文,要“知人论世”,脱离了作者生平经历和社会背景来理解文本,显然是肤浅的。《白鹭》写于1942年,当时正是中国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大片国土相继沦陷,民族危机日益深重,抗战烽火熊熊燃烧。蒋介石发动第二次反共围剿, 郭沫若被迫辞去国民党军委政治部第三厅长的职务,在重庆时遭到国民党政府的软禁,“生活在一个庞大的集中营里”,“足不能出青木关一步”。在当时的背景之下,作者对和平、宁静、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是那样迫切,他的情感都熔化在对白鹭的描写之中:“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缘。那青色的脚……”作者在自然美面前所产生的愉快心境,使文字流露出一种生活情趣。作者对黑暗社会的激愤心情,对美好事物的无限憧憬,通过对自然美的赞美表露了出来。
  四、表达方式主观、多样
  作者认为“白鹭因为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作者以他的人生经历,用独特的视角,极尽所能为我们挖掘了白鹭所蕴含的美,一幅幅不食人间烟火的画面,让我们不由浮想联翩,白鹭美在水田,美在清晨,美在黄昏。这是作者独到的发现,也是作者主观的表达。在他的眼里,白鹭不仅美,而且美得非比寻常。把白鹭与白鹤相比,白鹤未免生硬;与朱鹭、苍鹭相比,“也显得大了一些”。其实,在我们眼中,白鹤优雅纯洁,朱鹭、苍鹭也有自己的美,但作者对白鹭却情有独钟。这样的表达在文中还有很多,比如“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这些句子都极具个人感情。郭沫若说“我对于诗的直感,总觉‘自然流露为上乘’。”写散文亦是如此,“我笔写我心”,用自己的笔来表达对事物的主观感受,抒发内心最真实的情感。
  此外,作者的表达方式也是多样的。开头、结尾议论抒情,对白鹭外形进行粗线条描写,三幅生活画面描写中叙述、叙述中议论、议论中抒情。使整篇散文在表达方式上多变灵活。
  郭沫若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散文《白鹭》更是一首诗意飘逸、意境悠远、内涵丰富的散文诗。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学校(215021)
其他文献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该如何正确地引导初中学生开展语文自主学习呢?这是当前众多语文教师不断探索的热点课题。笔者认为,要想让自主学习成为语文课改中一道靓丽的风景,要想在语文教学中真正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必须要走好自主学习的第一步,找到开启自主学习的金钥匙,即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开展自主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对文本教材体验
期刊
诗歌是富有想象的艺术创造,它以其简洁凝练的语言、精巧绝妙的构思、深邃高远的意境、饱满真挚的情感,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但是,诗歌所表达的大多是比较抽象的事物或感情,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要理解这些抽象的事物或感情十分困难。这就是近年来初中语文诗词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对此,很多教师进行了有意义的教学尝试,笔者亦参与其中。经过一系列的尝试,笔者发现,在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若能引导学生
期刊
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回忆性抒情散文,作者以小见大,选取了父子在车站送别事件中父为子买橘子时的背影,抒发浓浓的父爱和对父亲深深的感恩之情。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字里行间流露着人间至情,读之,让人动容不已,本文是教师实施情感教育的有效载体。对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以《背影》为例,就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浅谈了几点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语言解析,合作探究  语言是文章的基本
期刊
所谓的意象就是作者为了把自己的主观感情表达出来而用客观物象来寄托这种感情,从而达到思想情感和外在的客观物象之间的统一。现代诗歌惯用的意象表达方法是借景抒情及托物言志等,通过其中的“景”和“物”来表达作者的真实情感。所以在诗歌鉴赏的过程中要重点把握住情景和物象,以此来联想和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  一、注重积累,判断意象类型  想提高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通过积累,在平时的学习、练习
期刊
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一思想,蕴含了对客观认知规律的尊重,对受教育者主体地位的尊重,所以一直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对于孔子的“愤悱”理论,我们最大的尊重就是将它与我们的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使之真正成为教育的根基和养分。要实现这一目标,重要的是等待,等待“愤悱”的产生。  现以所听的《台阶》一课为例,探讨对语文阅读教学中“启发”与“愤悱”关系的处理。  一、指点于困惑之时  师:请大家
期刊
于漪老师曾说过:“与其说我一辈子做语文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语文教师。”这里的“学做”,不妨就看作是一辈子的人文情怀和追求。语文教师应该成为具有人文情怀的人,并且将这种情怀渗透在课堂上,使语文课堂在春风化雨中润物无声,激起片片涟漪。  情怀,就是人对于一件事物自己内心最真实最动人的感受,是一种高尚的心境。那么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如何把这种心境传递给学生?如何渗透慧雅的人文情怀呢?  一、传递人性与
期刊
初中古诗词学习相比小学阶段其表达更抽象、含蓄,更强调诗词本身的文学内涵解读,包括诗词中的音韵美、情感解读、文笔赏析、写作流派等,由于古诗词创作年代久远,加之学生学习经验有限,要想实现“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的目标,并非易事。那么,在具体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如何有效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呢?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品诵  一方面,品诵要采用新颖灵活的方式,初中所学古诗一般都为绝句,具有固定声
期刊
语文教学与其他科目的教学不同,知识的衔接性并不明显,似乎每一篇课文自成一家,前一篇课文与后一篇课文似乎没有关系。由于语文教学存有这样的问题,因此,在上课时,有很多的老师就按照教参和各种教辅材料强调的重点照本宣科。更有教师特别追求标新立异,追求对文章的奇读异读,凡是其他材料讲的重点都不讲,如此讲课,看似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真知灼见,但是学生很难从中获得基本的系统的语文知识和语文素养。  要改善语文教学
期刊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题型多,内容涵盖面广,语言组织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尤其是文字表述题,完全需要学生自己根据文章,扣住题目,组织语言作答,难度更大,因此在考试中学生屡屡丢分。对此,本文将这些题型大致分为表达题与内容题两类,分别作教学方法指导上的论述。  初中语文是一门比较特殊的科目,在学生的印象中,它是不可能拿到满分的,即使这一观点不绝对,但至少是绝大部分人今天或曾经的初中语文!展开分析
期刊
命题作文题目的层次解读,即指作文题目在不同的语境中产生的不同含义或可从多角度理解把握文章的题目。准确理解命题作文的题目,对拓展作文的构思深化文章的立意大有好处。反之,若没有对作文题目的核心词进行内涵的辨析与外延的界定,就有可能望题生义,至使文章构思偏差,立意浅化。  笔者就近年中考语文命题作文的题目做了简单的分类归纳,并以实例分析命题作文题目,进行不同层次的解读与构思立意的探讨。  一、文题清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