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已经成为国家教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方式,教师培训的质量备受关注。本文就如何通过课程设置的有效性确保教师培训的质量进行探讨,从多个角度对如何设置培训课程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 教师培训 课程设置 有效性
培训课程的设置是确保教师培训有效性的关键环节,与培训机制体制、培训的组织管理及考核评价方面一样,是构成教师培训系统工程的重要内容。但目前论述提高教师有效性的相关著作中,多集中于培训的机制体制、组织管理及考核评价,对培训课程设置之于教师培训有效性的重要意义较少论及。笔者结合在拉萨市教师培训中心从事师训工作的经历,简要谈谈教师培训有效性的问题,以就教于方家。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新课程改革全面铺开和国家关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出台,教师专业发展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各个层次,各种类型教师培训项目大量开展,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显著增多。从项目形式看,有国家级的国培计划,省(自治区)级的骨干教师项目,市县级的学科教师提高培训。在这些培训项目中,不乏从内地延请的国内一流课程专家的著名教师,培训模式不可谓不先进,不新颖。但我们发现,在培训之后的效能评估中,有相当部分参训教师在接受上述培训之后,感觉自身专业提高并不明显,特别是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没有得到相应的解决,存在“满怀希望听报告,一头雾水出教室”的现象。
为什么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精心组织实施的培训项目并没有完全实现预期的培训目标,导致培训效果不理想?笔者认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课程设置不够合理。通过对参训教师关于培训课程的问卷调查也显示:当前的诸多培训课程存在学术性太强,理论探索多于实践经验,与本土的教育实际脱节的问题。专家讲得好,但参训教师不容易接受消化,对指导实际教学和破解教学疑难的效用也不明显。
二、培训课程设置有效性的重要意义
培训课程设置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恰切的培训课程是直接决定培训有效性的首要保证,培训课程设置一旦失效,整个培训项目的预期目标都难以实现。
其次,培训课程的设置是影响参训教师参与程度的核心要素。培训课程的设置如不能全面考量参训教师的实际需要和接受心理,势必难以得到参训教师的充分认可,难以激发参训教师的内在热情和主动精神,培训效果自然难以保证。
再次,培训课程设置对建立科学高效的培训体系,确立培训单位良好的专业形象都有重要影响。
三、确保培训课程设置有效性的基本策略
(一)全面做好课程设置的前期调查研究工作
培训课程设置的针对性越强,培训的有效性就越有保证。要提高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全面做好调查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了解参训教师所在地区的整体教育状况,以确保课程符合区域教育发展现实;第二、了解区域学科教学教学状况,以确保课程切合实际教学需要;第三、了解参训教师的专业水平及专业发展意愿、教学疑难和对培训的期待心理,确保课程内容能充分激发参训教师的内在学习动力。
做好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工作,可以通过实际走访,调查问卷,查阅相关研究报告等方式进行。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对参训教师进行网络访谈,也是一种易于操作,简单实用的调查方式。
(二)准确定位培训课程目标
培训项目不能达成预期目标,往往与课程定位不科学不准确有很大关系。从教师专业发展的普遍需要看,教师培训课程具有如下四个课程目标:
一是师德目标,即帮助参训教师系统理解新时期师德修养和职业伦理基本要求,重新认识教师个人教育生活,在更高的起点上体悟教育价值和职业尊严,帮助教师树立良好的职业信心,全面提高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团队协作品质。
二是知识目标,一方面要更新参训教师的教育观念,拓展教育视野,帮助他们更加全面深刻地掌握新课程改革的原理、途径和方法,提高教师使用和开发新课程教材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拓展参训教师的人文科学素养和专业知识,以丰富他们在实际教学中的课程资源。
三是教学技能目标,主要是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帮助教师熟练掌握常规教学方法, 提高教师对教学的设计、实施和评价能力;提高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能力和教学管理水平。同时,还要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具体表现为教师能熟练使用多媒体进行日常教学,能够通过互联网熟练查找、收集和使用教学资料,课堂容量极大丰富,课堂效率显著提高。
四是教研能力目标,即培养参训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科研意识和教学反思能力,掌握基本的教研方法,能准确判断教学问题的成因并掌握相应的解决策略,增强教师自主解决教学难题的能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帮助参训教师了解学科教研活动的内容、形式和组织原则,能够有效开展教研活动,自主解决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不断深化课堂教学。
在一个用时较长,课程较多的综合性培训项目中,应当综合考虑如何实现上述课程目标,或者重点实现某一项具体的课程目标。而在单一的课程中,则应当结合课程的性质,时间及对象,具体确立相应的课程目标。
(三)培训课程内容的选择
由于教师参加培训的课程容量有限,因此培训课程内容的选择就显得更为重要。如何在丰富的培训资源中选择课程内容?笔者认为关键是把握好两个原则:一是最优化原则,二是可达成原则。
最优化原则是指以参训教师的实际专业水平和专业发展需要为基础,以实现参训教师在理念、经验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实际成长为目标,根据课程容量和课程资源,选择最可能实现上述目标的内容作为培训课程。
可达成原则是要求培训内容首先要确保能够顺利实施,其实是要能够基本达成预期目标。这一方面要求课程内容拥有相应的实施者,另一方面要求课程内容切合参训教师的专业实际,同时还要符合培训项目开展的现实条件,以保证课程内容的全面实施。
总之,培训课程的设置是否有效,直接决定着教师培训工作的成败,可以说关系至大。因此,重视并切实做好培训课程的设置工作,是教师培训中的一件大事。只有尽量避免课程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不断加强课程的号召力和引领力,才能吸收外资越来越多的教师积极主动地投师于专业发展,也由此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教师,达到教师培训的初始目标。
关键词 教师培训 课程设置 有效性
培训课程的设置是确保教师培训有效性的关键环节,与培训机制体制、培训的组织管理及考核评价方面一样,是构成教师培训系统工程的重要内容。但目前论述提高教师有效性的相关著作中,多集中于培训的机制体制、组织管理及考核评价,对培训课程设置之于教师培训有效性的重要意义较少论及。笔者结合在拉萨市教师培训中心从事师训工作的经历,简要谈谈教师培训有效性的问题,以就教于方家。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新课程改革全面铺开和国家关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出台,教师专业发展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各个层次,各种类型教师培训项目大量开展,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显著增多。从项目形式看,有国家级的国培计划,省(自治区)级的骨干教师项目,市县级的学科教师提高培训。在这些培训项目中,不乏从内地延请的国内一流课程专家的著名教师,培训模式不可谓不先进,不新颖。但我们发现,在培训之后的效能评估中,有相当部分参训教师在接受上述培训之后,感觉自身专业提高并不明显,特别是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没有得到相应的解决,存在“满怀希望听报告,一头雾水出教室”的现象。
为什么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精心组织实施的培训项目并没有完全实现预期的培训目标,导致培训效果不理想?笔者认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课程设置不够合理。通过对参训教师关于培训课程的问卷调查也显示:当前的诸多培训课程存在学术性太强,理论探索多于实践经验,与本土的教育实际脱节的问题。专家讲得好,但参训教师不容易接受消化,对指导实际教学和破解教学疑难的效用也不明显。
二、培训课程设置有效性的重要意义
培训课程设置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恰切的培训课程是直接决定培训有效性的首要保证,培训课程设置一旦失效,整个培训项目的预期目标都难以实现。
其次,培训课程的设置是影响参训教师参与程度的核心要素。培训课程的设置如不能全面考量参训教师的实际需要和接受心理,势必难以得到参训教师的充分认可,难以激发参训教师的内在热情和主动精神,培训效果自然难以保证。
再次,培训课程设置对建立科学高效的培训体系,确立培训单位良好的专业形象都有重要影响。
三、确保培训课程设置有效性的基本策略
(一)全面做好课程设置的前期调查研究工作
培训课程设置的针对性越强,培训的有效性就越有保证。要提高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全面做好调查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了解参训教师所在地区的整体教育状况,以确保课程符合区域教育发展现实;第二、了解区域学科教学教学状况,以确保课程切合实际教学需要;第三、了解参训教师的专业水平及专业发展意愿、教学疑难和对培训的期待心理,确保课程内容能充分激发参训教师的内在学习动力。
做好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工作,可以通过实际走访,调查问卷,查阅相关研究报告等方式进行。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对参训教师进行网络访谈,也是一种易于操作,简单实用的调查方式。
(二)准确定位培训课程目标
培训项目不能达成预期目标,往往与课程定位不科学不准确有很大关系。从教师专业发展的普遍需要看,教师培训课程具有如下四个课程目标:
一是师德目标,即帮助参训教师系统理解新时期师德修养和职业伦理基本要求,重新认识教师个人教育生活,在更高的起点上体悟教育价值和职业尊严,帮助教师树立良好的职业信心,全面提高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团队协作品质。
二是知识目标,一方面要更新参训教师的教育观念,拓展教育视野,帮助他们更加全面深刻地掌握新课程改革的原理、途径和方法,提高教师使用和开发新课程教材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拓展参训教师的人文科学素养和专业知识,以丰富他们在实际教学中的课程资源。
三是教学技能目标,主要是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帮助教师熟练掌握常规教学方法, 提高教师对教学的设计、实施和评价能力;提高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能力和教学管理水平。同时,还要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具体表现为教师能熟练使用多媒体进行日常教学,能够通过互联网熟练查找、收集和使用教学资料,课堂容量极大丰富,课堂效率显著提高。
四是教研能力目标,即培养参训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科研意识和教学反思能力,掌握基本的教研方法,能准确判断教学问题的成因并掌握相应的解决策略,增强教师自主解决教学难题的能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帮助参训教师了解学科教研活动的内容、形式和组织原则,能够有效开展教研活动,自主解决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不断深化课堂教学。
在一个用时较长,课程较多的综合性培训项目中,应当综合考虑如何实现上述课程目标,或者重点实现某一项具体的课程目标。而在单一的课程中,则应当结合课程的性质,时间及对象,具体确立相应的课程目标。
(三)培训课程内容的选择
由于教师参加培训的课程容量有限,因此培训课程内容的选择就显得更为重要。如何在丰富的培训资源中选择课程内容?笔者认为关键是把握好两个原则:一是最优化原则,二是可达成原则。
最优化原则是指以参训教师的实际专业水平和专业发展需要为基础,以实现参训教师在理念、经验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实际成长为目标,根据课程容量和课程资源,选择最可能实现上述目标的内容作为培训课程。
可达成原则是要求培训内容首先要确保能够顺利实施,其实是要能够基本达成预期目标。这一方面要求课程内容拥有相应的实施者,另一方面要求课程内容切合参训教师的专业实际,同时还要符合培训项目开展的现实条件,以保证课程内容的全面实施。
总之,培训课程的设置是否有效,直接决定着教师培训工作的成败,可以说关系至大。因此,重视并切实做好培训课程的设置工作,是教师培训中的一件大事。只有尽量避免课程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不断加强课程的号召力和引领力,才能吸收外资越来越多的教师积极主动地投师于专业发展,也由此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教师,达到教师培训的初始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