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教学生活化是保证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教师也意识到了数学生活化的重要性,于是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试图将知识和生活之间建立起一定的联系。但是由于存在各种各样的误区和原因,导致了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出现了“伪生活化”的现象。本文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对“伪生活化”现象的表现、成因分析,最后提出解决的措施。
关键词:伪生活化;小学数学;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100-01
当素质教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当中对于知识和生活的对接的认识也逐渐增强,但在实际运用的过程当中却出现了“伪生活化”,最根本的症结就是应用事例的不合理性。
一、“伪生活化”的具体表现
1.素材的选择不当。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能够将书本当中的知识和学生所能接触的日常生活之间建立起联系,从而去激发学生都额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但如果教师所引用的生活事例不当,不但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反而会使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在生活化素材的选择方面主要表现为忽视小学生生活差异生搬硬套、背离生活逻辑两种现象,我们知道新版的教材当中为了相应生活化教学大量引入了生活化情境,但是教材所考虑的情境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是合适的,但是这样普适性的教材当中的一部分生活情景对于地区差异的地方是不适用的,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若过分的注重教材,进行生搬硬套,那么必然会出现“伪生活化”现象。例如人教版3年级下册教材当中的案例“豆腐店里面有10袋子的黄豆,每个袋子中有50KG黄豆,假如每千克黄豆能做出8KG豆腐,那么10袋一共能做出多少豆腐?”以我们的日常生活来看,我们基本上很难在生活当中看到专门做豆腐的店,另外作为小学生对于1KG的豆腐做出4KG的豆腐也是很难理解的,所以在该课程当中引入这样的生活化情境是不合适的。另外在生活化情境方面还存在着教师为了迎合教学需求对教材当中的生活化事例进行数据的改动和编造的现象,造成了很多事例背离生活逻辑,不仅无法达到 教学效果还会错误性的引导儿童对事物的认知。
2.教学实施不当。大部分的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都能够选取出合适的生活化素材,但是却有着使用不当的现象,主要表现在教学情境的创设问题。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往往会创设出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情境,例如游乐场、旅游等内容,但是如果教师过于频繁的使用这些情境则会使学生出现厌烦的情绪。另外很多教师还喜欢创设超市购物的情境,实际上这样的情境低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还是比较合适的,也能够引起其学习的兴趣,但是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则是不合适的。
二、“伪生活化”的成因分析。
1.教育理论误读原因。对于生活化教学的理解我国不管是理论界还是教育界的认识都是非常模糊的,这就使得教育在政策上的模糊性,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无法完好的把握,那么在后续的教学当中自然也就没办法很好的推行了,而一些教师对于这一教育理论的误读不仅无法起到本应发挥的作用,甚至还可能造成一些不良的后果。
2.生活化教学实施指导做到不到位。小学数学课标当中对于生活化教学有着这样的要求:教师要充分的利用学生现有生活经验,用此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我们能够从其中看到课标当中对于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视,但是却未见具体的实施。怎样去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应该创设出怎样标准的情境,在课标当中都没有明确给出,这也是造成很多教师在具体的实施过程当中的盲目性,导致了“伪生活化”的出现。
3.教师对生活化的体验匮乏。很多教师自己就未接受过任何的生活化教育,转变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思想也是非常难的。一方面教师缺乏生活化的眼光,在传统教学思想下成长的小学教师队伍对于生活化教学的感触较少,生活化的眼光匮乏,自然也就没有办法去正确的引导学生用数学去解读生活了。另外一方面很多小学教师还缺少生活体验,例如我们以前买菜的时候会运用到加法,但是現在电子秤就具有自动累加的过程。类似这样的例子是非常多的,所以很多教师自身就缺乏生活体验,那么创设的生活化教学就非常有可能变成“伪生活化”。
三、应对“伪生活化”的措施
1.增强教师的生活化体验。一方面教师要养成在日常生活当中就运用数学思维进行生活问题分析的习惯,那么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当中要谨记数学思维,当遇到和数学有关的为难题的时候就能够会运用数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另外一方面在现代技术带来便捷的时候教师必须要学会用数学思维去观察生活,主动的运用数学解决问题,从而在实践当中汲取教学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运用生活化教学。
2.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侧重去创设生活情景。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生活化教学的主要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注意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保证生活化教学能够发挥作用。例如上面所提到的超市购物的场景,很多小学生已经司空见惯了,所以教师如果反复的创设这样的情境是无法引起学生兴趣的。作为教师应该通过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去发现学生的兴趣点,不同的知识应该创设出差异的生活情景,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数学作为小学生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不会孤立于生活之外产生作用,也不能从教材和课堂教学中与现实生活自发产生直接的联系。对《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解读,不能只是明确“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而是要从这样的教学目标定位中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真正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让数学与学生生活触觉碰撞交融,让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高数学学习能力,为将来更深层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生活化策略探究[OL].2010.
[2]董双奎.紧绷素质教育之弦 使新课程小学数学生活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06-05.
关键词:伪生活化;小学数学;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100-01
当素质教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当中对于知识和生活的对接的认识也逐渐增强,但在实际运用的过程当中却出现了“伪生活化”,最根本的症结就是应用事例的不合理性。
一、“伪生活化”的具体表现
1.素材的选择不当。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能够将书本当中的知识和学生所能接触的日常生活之间建立起联系,从而去激发学生都额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但如果教师所引用的生活事例不当,不但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反而会使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在生活化素材的选择方面主要表现为忽视小学生生活差异生搬硬套、背离生活逻辑两种现象,我们知道新版的教材当中为了相应生活化教学大量引入了生活化情境,但是教材所考虑的情境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是合适的,但是这样普适性的教材当中的一部分生活情景对于地区差异的地方是不适用的,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若过分的注重教材,进行生搬硬套,那么必然会出现“伪生活化”现象。例如人教版3年级下册教材当中的案例“豆腐店里面有10袋子的黄豆,每个袋子中有50KG黄豆,假如每千克黄豆能做出8KG豆腐,那么10袋一共能做出多少豆腐?”以我们的日常生活来看,我们基本上很难在生活当中看到专门做豆腐的店,另外作为小学生对于1KG的豆腐做出4KG的豆腐也是很难理解的,所以在该课程当中引入这样的生活化情境是不合适的。另外在生活化情境方面还存在着教师为了迎合教学需求对教材当中的生活化事例进行数据的改动和编造的现象,造成了很多事例背离生活逻辑,不仅无法达到 教学效果还会错误性的引导儿童对事物的认知。
2.教学实施不当。大部分的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都能够选取出合适的生活化素材,但是却有着使用不当的现象,主要表现在教学情境的创设问题。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往往会创设出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情境,例如游乐场、旅游等内容,但是如果教师过于频繁的使用这些情境则会使学生出现厌烦的情绪。另外很多教师还喜欢创设超市购物的情境,实际上这样的情境低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还是比较合适的,也能够引起其学习的兴趣,但是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则是不合适的。
二、“伪生活化”的成因分析。
1.教育理论误读原因。对于生活化教学的理解我国不管是理论界还是教育界的认识都是非常模糊的,这就使得教育在政策上的模糊性,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无法完好的把握,那么在后续的教学当中自然也就没办法很好的推行了,而一些教师对于这一教育理论的误读不仅无法起到本应发挥的作用,甚至还可能造成一些不良的后果。
2.生活化教学实施指导做到不到位。小学数学课标当中对于生活化教学有着这样的要求:教师要充分的利用学生现有生活经验,用此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我们能够从其中看到课标当中对于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视,但是却未见具体的实施。怎样去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应该创设出怎样标准的情境,在课标当中都没有明确给出,这也是造成很多教师在具体的实施过程当中的盲目性,导致了“伪生活化”的出现。
3.教师对生活化的体验匮乏。很多教师自己就未接受过任何的生活化教育,转变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思想也是非常难的。一方面教师缺乏生活化的眼光,在传统教学思想下成长的小学教师队伍对于生活化教学的感触较少,生活化的眼光匮乏,自然也就没有办法去正确的引导学生用数学去解读生活了。另外一方面很多小学教师还缺少生活体验,例如我们以前买菜的时候会运用到加法,但是現在电子秤就具有自动累加的过程。类似这样的例子是非常多的,所以很多教师自身就缺乏生活体验,那么创设的生活化教学就非常有可能变成“伪生活化”。
三、应对“伪生活化”的措施
1.增强教师的生活化体验。一方面教师要养成在日常生活当中就运用数学思维进行生活问题分析的习惯,那么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当中要谨记数学思维,当遇到和数学有关的为难题的时候就能够会运用数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另外一方面在现代技术带来便捷的时候教师必须要学会用数学思维去观察生活,主动的运用数学解决问题,从而在实践当中汲取教学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运用生活化教学。
2.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侧重去创设生活情景。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生活化教学的主要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注意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保证生活化教学能够发挥作用。例如上面所提到的超市购物的场景,很多小学生已经司空见惯了,所以教师如果反复的创设这样的情境是无法引起学生兴趣的。作为教师应该通过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去发现学生的兴趣点,不同的知识应该创设出差异的生活情景,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数学作为小学生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不会孤立于生活之外产生作用,也不能从教材和课堂教学中与现实生活自发产生直接的联系。对《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解读,不能只是明确“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而是要从这样的教学目标定位中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真正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让数学与学生生活触觉碰撞交融,让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高数学学习能力,为将来更深层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生活化策略探究[OL].2010.
[2]董双奎.紧绷素质教育之弦 使新课程小学数学生活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