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前城镇小学的班额越来越大,近几年,本校积极推行“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实践证明,教学成绩的提高来自于组建高效的学习小组,尤其是135互动课堂的学习小组,它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是提高教学成绩的主渠道。
关键词: 搭配组合 方阵型座次 135互动课堂
近几年,我校积极推行“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实践证明,教学成绩的提高来自于组建高效的学习小组,尤其是135互动课堂的学习小组,它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是提高教学成绩的主渠道。那么我是如何组建这个学习小组的呢?
就具体课堂而言,小组作为“享受学堂135”课堂模式的载体,在小组内,每个成员彼此依靠(目标相互依靠、角色相互依靠、奖励相互依靠)、一起工作,充分利用个体的学习资源和学习优势形成学习合力,通过合作、探究交流、互补的学习方式,增加活动的信息量,在共同分享集体智慧的基础上,比较全面正确地理解所学知识,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形成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并最终完成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强化学习效果。
一、搭配组合
为了实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基本理念,我对本班学生进行了全面均衡,在各方面平衡的基础上组建小组。
第一,男女生组合。最好男生女生一起搭配组建,这样会使小组显得很有生气。
第二,成绩高低组合。根据上学期的数学成绩,首先分出优秀、一般、后进三个等次。如果小组合作学习处理不当,就容易出现优生独霸课堂的现象,学生两极分化会越来越严重;怎样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有待我们更进一步地去研究、去改进,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一般情况下,主要看学生的学习成绩,初步建立学习小组,即80分—100分为优秀,60分—79分为一般、不及格为后进,应使每个小组都同时拥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搭配组合。在每个小组里选出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
小组长的选拔:①组长要有较强的责任心;②组长成绩比较优秀;③组长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合理分配小组人数。我班学生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互相竞争,好胜心强。我依据“组内异质”和“组间同质”的原则为互助合作奠定基础,展开公平竞争创造条件。
针对我班人数较多,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现状,我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学生进行综合分析。组内成员的数量,将直接影响组内成员参与的程度、机会及合作交流讨论的有效性。组内成员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以适量为宜,这将有助于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效益。我将全班80名学生搭配成多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人数适中,以4—6人为宜。在四人小组中,安排一个高分生,两个中等生,一个低分生,做到组内异质。每组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程度、性别大致均衡,做到组间同质。组间同质有利于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组内异质有利于组内学生的相互合作。在组内合作时,提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任务和分工。对于基础的、浅显的内容由后进生主要负责,中等生提出补充或修改意见。优等生将合作内容进一步升华,提出更好、更多的建议和解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争鸣、实践操作,从而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组互动,完成教学任务。
二、方阵型座次
在合理分组的基础上,座次的安排很重要。因此由传统的插秧式改为方阵式。我在平时上课时让小组成员围成一桌,四个学生两两面对面坐,还有2-3个面朝黑板坐,我称这种坐法为“方阵型座次”。过去,小组活动常常是在前后桌四个学生之间进行的,这样做未尝不可,但在135互动教学模式下,当小组合作变成课堂的主旋律时,这种座次的弊端就开始显露出来,比如:上课讲话的学生多了,讲起话来变得容易了,开小差的时间多了;做作业时,因为学生之间的距离较近,偷看的机会多了等。避免这种问题最好就是让学生能够面对教室的侧面,让四个组员两两相对地坐着,形成“方阵型”。这种“方阵型座次”方便学生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和讨论,节省了时间,增强了小组合作意识。
三、目标明确,责任到人
每个小组目标明确,责任到人。每组设:学习组长(1号)、纪律组长(2号)、作业组长(3号)、记录组长(4号)。1、2号组长必须各自直接负责督促1-2名组员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努力完成学习活动要求,即组长必须负责教会组员,课内没完成的学习任务课下再教,宗旨是教会。
(1)1号(学习)组长是学习小组的领袖人物,安排分配学习任务和交流次序;督促成员积极参与活动,及时完成学习任务;
(2)2号(纪律)组长负责本小组的纪律;负责小组文化建设。
(3)3号(作业)组长收发、检查小组作业完成情况。
(4)4号(记录)组长实事求是地反馈本组的学习、活动、参与情况。
1、2号组长必须各自直接负责督促1-2名组员的学习活动,重点抓小组成员的学习落实。
每个小组要有自己小组的名称和小组文化:自立小组目标、口号、组规等。桌牌:组名、编号、分工、口号等内容,分组后各小组均要有自己富有特色的组名和小组奋斗格言。分别是“阳光小组”、“群星小组”、“智慧小组”、“先锋小组”、“天使小组”“银星小组”、“雄鹰小组”、“彩色风铃”、“团结小组”、“奋进小组”、“超越小组”、“开心小组”、“闯关小组”、“希望小组”、“探索小组”、“攀登小组”并且都有组训、组规、组牌。比如“快乐小组”的组训是“人人参与,大家快乐”。“团结小组”的组训是“团结友爱,永争第一”。
例如我在教学“9的乘法口诀”这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探究性问题:9的乘法口诀有几句?你们能用儿歌的形式自编口诀吗?学生积极性挺高,但答案比较杂乱,没有规律性。我就进行了二次备课,重新设计自主学习导学卡,问题是:9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通过小组探究寻找出了答案。只见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其中,各负其责,小组内的学生经过交流,再次合作,很快就找出了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1)相邻两句口诀的积相差9。(2)积十位上的数是依次增加1,个位上的数是依次减少1。(3)积,十位上的数字和个位上的数字相加都得9。(4)积的十位数比口诀的头一个数小1。(5)一句口诀可以写2个算式。(6)9乘几的积就是几十减几。
每个小组都积极汇报,抢着发言。这次成功的小组合作,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到欣喜不已,颇有成就感。有的小组还欢呼起来,背起本组的组训。
总之,“135互动课堂”倡导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既有效又方便的学习方式。只要正确运用合理调控,我相信优等生就会得到发展,中等生会得到锻炼,后进生会得到帮助,可以达到全班发展、集体进步的效果。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精神、交往艺术也能得到展示和提升。
关键词: 搭配组合 方阵型座次 135互动课堂
近几年,我校积极推行“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实践证明,教学成绩的提高来自于组建高效的学习小组,尤其是135互动课堂的学习小组,它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是提高教学成绩的主渠道。那么我是如何组建这个学习小组的呢?
就具体课堂而言,小组作为“享受学堂135”课堂模式的载体,在小组内,每个成员彼此依靠(目标相互依靠、角色相互依靠、奖励相互依靠)、一起工作,充分利用个体的学习资源和学习优势形成学习合力,通过合作、探究交流、互补的学习方式,增加活动的信息量,在共同分享集体智慧的基础上,比较全面正确地理解所学知识,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形成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并最终完成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强化学习效果。
一、搭配组合
为了实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基本理念,我对本班学生进行了全面均衡,在各方面平衡的基础上组建小组。
第一,男女生组合。最好男生女生一起搭配组建,这样会使小组显得很有生气。
第二,成绩高低组合。根据上学期的数学成绩,首先分出优秀、一般、后进三个等次。如果小组合作学习处理不当,就容易出现优生独霸课堂的现象,学生两极分化会越来越严重;怎样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有待我们更进一步地去研究、去改进,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一般情况下,主要看学生的学习成绩,初步建立学习小组,即80分—100分为优秀,60分—79分为一般、不及格为后进,应使每个小组都同时拥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搭配组合。在每个小组里选出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
小组长的选拔:①组长要有较强的责任心;②组长成绩比较优秀;③组长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合理分配小组人数。我班学生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互相竞争,好胜心强。我依据“组内异质”和“组间同质”的原则为互助合作奠定基础,展开公平竞争创造条件。
针对我班人数较多,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现状,我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学生进行综合分析。组内成员的数量,将直接影响组内成员参与的程度、机会及合作交流讨论的有效性。组内成员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以适量为宜,这将有助于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效益。我将全班80名学生搭配成多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人数适中,以4—6人为宜。在四人小组中,安排一个高分生,两个中等生,一个低分生,做到组内异质。每组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程度、性别大致均衡,做到组间同质。组间同质有利于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组内异质有利于组内学生的相互合作。在组内合作时,提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任务和分工。对于基础的、浅显的内容由后进生主要负责,中等生提出补充或修改意见。优等生将合作内容进一步升华,提出更好、更多的建议和解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争鸣、实践操作,从而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组互动,完成教学任务。
二、方阵型座次
在合理分组的基础上,座次的安排很重要。因此由传统的插秧式改为方阵式。我在平时上课时让小组成员围成一桌,四个学生两两面对面坐,还有2-3个面朝黑板坐,我称这种坐法为“方阵型座次”。过去,小组活动常常是在前后桌四个学生之间进行的,这样做未尝不可,但在135互动教学模式下,当小组合作变成课堂的主旋律时,这种座次的弊端就开始显露出来,比如:上课讲话的学生多了,讲起话来变得容易了,开小差的时间多了;做作业时,因为学生之间的距离较近,偷看的机会多了等。避免这种问题最好就是让学生能够面对教室的侧面,让四个组员两两相对地坐着,形成“方阵型”。这种“方阵型座次”方便学生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和讨论,节省了时间,增强了小组合作意识。
三、目标明确,责任到人
每个小组目标明确,责任到人。每组设:学习组长(1号)、纪律组长(2号)、作业组长(3号)、记录组长(4号)。1、2号组长必须各自直接负责督促1-2名组员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努力完成学习活动要求,即组长必须负责教会组员,课内没完成的学习任务课下再教,宗旨是教会。
(1)1号(学习)组长是学习小组的领袖人物,安排分配学习任务和交流次序;督促成员积极参与活动,及时完成学习任务;
(2)2号(纪律)组长负责本小组的纪律;负责小组文化建设。
(3)3号(作业)组长收发、检查小组作业完成情况。
(4)4号(记录)组长实事求是地反馈本组的学习、活动、参与情况。
1、2号组长必须各自直接负责督促1-2名组员的学习活动,重点抓小组成员的学习落实。
每个小组要有自己小组的名称和小组文化:自立小组目标、口号、组规等。桌牌:组名、编号、分工、口号等内容,分组后各小组均要有自己富有特色的组名和小组奋斗格言。分别是“阳光小组”、“群星小组”、“智慧小组”、“先锋小组”、“天使小组”“银星小组”、“雄鹰小组”、“彩色风铃”、“团结小组”、“奋进小组”、“超越小组”、“开心小组”、“闯关小组”、“希望小组”、“探索小组”、“攀登小组”并且都有组训、组规、组牌。比如“快乐小组”的组训是“人人参与,大家快乐”。“团结小组”的组训是“团结友爱,永争第一”。
例如我在教学“9的乘法口诀”这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探究性问题:9的乘法口诀有几句?你们能用儿歌的形式自编口诀吗?学生积极性挺高,但答案比较杂乱,没有规律性。我就进行了二次备课,重新设计自主学习导学卡,问题是:9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通过小组探究寻找出了答案。只见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其中,各负其责,小组内的学生经过交流,再次合作,很快就找出了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1)相邻两句口诀的积相差9。(2)积十位上的数是依次增加1,个位上的数是依次减少1。(3)积,十位上的数字和个位上的数字相加都得9。(4)积的十位数比口诀的头一个数小1。(5)一句口诀可以写2个算式。(6)9乘几的积就是几十减几。
每个小组都积极汇报,抢着发言。这次成功的小组合作,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到欣喜不已,颇有成就感。有的小组还欢呼起来,背起本组的组训。
总之,“135互动课堂”倡导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既有效又方便的学习方式。只要正确运用合理调控,我相信优等生就会得到发展,中等生会得到锻炼,后进生会得到帮助,可以达到全班发展、集体进步的效果。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精神、交往艺术也能得到展示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