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育教学中的品德教育是个关键,如何做好决定体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也是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能否顺利进行。
关键词:品德教育;体育教学;素质教育
体育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通过身体活动和其他一些辅助性手段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体育教育本身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分为普通体育教育和专门体育教育两大类。体育教育以教学为主要途径,以课堂教学或专门性辅导为主要形式,以身体练习和卫生保健为主要手段。
一、体育教育及其特点
体育教学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则是通过体育教学去实现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艰苦使命的。作为体育教育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更为重要。利用体育课所提供的有利条件,自觉地将德育的丰富内容寓于体育教学的动静之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增强体质,陶冶情操,提高品德素养,是每一位体育教师应尽的职责。 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集体性。体育教学一般在室外, 活动范围广, 内容变化多, 受外界干扰大, 没有一个良好的组织规范, 纪律约束, 就无法进行教育。如集合、整队、队形、队列变换,是限制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动作,以保证教学顺利进行, 因此要使学生明确, 一个思想品德作风良好的整体是校风、班风的窗口, 从而引导他们建立必要的制度, 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 对违反集体利益, 破坏集体荣誉的不良行为及时地进行批评教育, 启发、培养学生发扬集体主义思想和精神, 提倡互相尊重、互相配合、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思想。
2、表现性。中学生具有爱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 体育教学内容广泛, 在活动中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和作风及其内在世界状态较易全部地体现出来。如活跃、稳健、沉着、急躁、信心、坚定、胆小懦弱、自尊心极强、勇敢顽强以及知难而退、不求上进、个人主义、认真负责和敷衍了事等等, 做为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首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实际情况, 掌握学生心理特征, 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
3、竞争性。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中经常采用比赛的形式, 充分体现出竞争性。它反映一个人的实力、意志品质和心理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心理素质, 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如上球类课时, 要求灵活果断, 有整体配合意识,上耐久跑时要求坚强, 有恒心, 肯吃苦耐劳, 敢于克服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要使他们胜不骄, 败不馁, 发扬坚韧不拔的战斗作风和拼搏精神, 这就要求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训练中要把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与体育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4、规范性。在教学中, 规范性可以培养组织纪律性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体育教学形式多种多样, 活动的空间广阔, 如果没有一定的规范性和必要的限制性, 就难以控制教学全过程。如教学常规、竞赛规则、规程等, 用这些常规、规则作为教学、训练的规范, 使教学顺利进行。 做为一个体育教师必须掌握多种规则, 并且严格地执行, 以培养学生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训练中得到教育。
5、实践性。体育学科区别其他学科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学生必须使身体承受一定量的运动负荷, 在学习掌握一个动作技术时都要经过一个复杂的实践过程, 而教学训练中各个不同的环节必须有相应的各种意志品质的支配才能达到最后动作的准确性、节奏性和协调性,从而达到自如化。作为体育教师应抓住体育运动竞技性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实际, 有目的地结合教材特点和组织方法用模范事迹进行教育。
6、交往性。体育教学中, 交往性表现较为突出。常采用的教学形式如集体练习、分组练习等, 有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合作交流,有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合作交流, 我们要求在教学训练中, 要互相帮助, 互相促进, 尊重对方, 讲文明礼貌, 虚心向对方学习, 树立与共产主义理想相适应的上进、好学、友爱的观念, 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打下终身体育的基础, 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使学生思想水平进一步地得到发展和提高。
学校体育是全体学生的体育,只有根据全体学生的现在与未来生存与发展的切身需要,从目标、内容和实际操作上全面进行改革,才会使我国学校体育突破传统观念,有所发展。
二、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
教会学生做人、求善、养德,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体者,载知识之本,寓道德之舍也。”辩证地指出了体育与知识、道德的关系。所以,体育教学要把教育贯穿到教学中去,利用体育教学丰富的教育因素,加强学生的德育。
1、通过严密的课堂组织,培养学生动作迅速、听从指挥、遵守纪律、协同行动的良好习惯和作风。
2、通过教材的游戏内容,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热爱集体、勇敢顽强、机智果断、遵守规则等良好的道德品质。
3、通过田径、球类、体操等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和勇敢、果断、机智、顽强的意志及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另外,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表率作用教育影响学生。要时刻注意对学生的言传身教,用自己的模范行动为学生树立表率。
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术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过程进行智能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创造、求真。
课堂体育活动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完成学校教学目的和任务的重要组织形式。它可巩固和扩大文化课效果,使学生得到全面锻炼。因此,必须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两操、两活动,进行队列操练、身体基本训练,狠抓基本体操的质量。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爱好,提倡小型多样,注意生动活泼,讲求实效,持之以恒。在普及体育运动的基础上,应建立以传统项目为主的运动队。对有特长的学生要集中进行训练,运动队员必须要思想好,各科学习成绩良好,并在学校体育活动中起骨干作用。同时健全学校体育竞赛制度,坚持小型多样、达标内容为主的原则,每年举行一至两次体育比赛。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完成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巩固和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素质,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
三、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
通过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身体活动机能,养成卫生习惯,培养学生脑体结合、综合适用脑力和体力的能力,把学生的心理素质调控在最佳状态。
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必然。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在身体方面,不仅要求要有健壮的体魄,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因此,要充分利用体育这一独特的教育形式,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培养学生顽强向上的精神,良好的心理品质及坚强的意志,发展他们的想象思维和创造能力;要指导帮助学生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自尊、自爱、自信。
四、审美艺术素质的培养
1.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爱好。体育教学不仅要讲授动作技术,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在动作技术学习中去体会美、创造美、鉴赏美,要求学生每学一个动作都要保持动作美、姿态美、体型美。把美蕴藏在动作之中,培养学生具有审美意识和爱好,让学生亲身体验动作美与表现美的深刻含义。
2.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和特长。通过选修体育课的方法,可以满足学生的要求,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从而使学生领悟和品出所喜爱项目的艺术内涵,从中发挥艺术才能和特长。
五、劳动素质的培养
让学生学会劳动,在劳动中磨炼意志,得到锻炼,提高对劳动技能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培养敬业爱岗思想。体育教学的学习过程实现了学生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有机结合,而且往往体力劳动大于脑力劳动。通过体育锻炼使身体强壮有力,为以后从事各项工作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并且能使学生明白劳动付出的越多,取得的成绩就越大这一道理,所以通过体育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
综上所述,在教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素质的培养,这是关系到学生全面成才的关键。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从对教育负责、对国家负责的角度重视和加强这项工作。特别是体育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实际,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体育理论,重视学生个性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自我生存的能力,教育学生全面把握素质教育的科学内涵,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也是教育21世纪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品德教育;体育教学;素质教育
体育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通过身体活动和其他一些辅助性手段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体育教育本身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分为普通体育教育和专门体育教育两大类。体育教育以教学为主要途径,以课堂教学或专门性辅导为主要形式,以身体练习和卫生保健为主要手段。
一、体育教育及其特点
体育教学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则是通过体育教学去实现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艰苦使命的。作为体育教育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更为重要。利用体育课所提供的有利条件,自觉地将德育的丰富内容寓于体育教学的动静之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增强体质,陶冶情操,提高品德素养,是每一位体育教师应尽的职责。 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集体性。体育教学一般在室外, 活动范围广, 内容变化多, 受外界干扰大, 没有一个良好的组织规范, 纪律约束, 就无法进行教育。如集合、整队、队形、队列变换,是限制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动作,以保证教学顺利进行, 因此要使学生明确, 一个思想品德作风良好的整体是校风、班风的窗口, 从而引导他们建立必要的制度, 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 对违反集体利益, 破坏集体荣誉的不良行为及时地进行批评教育, 启发、培养学生发扬集体主义思想和精神, 提倡互相尊重、互相配合、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思想。
2、表现性。中学生具有爱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 体育教学内容广泛, 在活动中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和作风及其内在世界状态较易全部地体现出来。如活跃、稳健、沉着、急躁、信心、坚定、胆小懦弱、自尊心极强、勇敢顽强以及知难而退、不求上进、个人主义、认真负责和敷衍了事等等, 做为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首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实际情况, 掌握学生心理特征, 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
3、竞争性。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中经常采用比赛的形式, 充分体现出竞争性。它反映一个人的实力、意志品质和心理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心理素质, 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如上球类课时, 要求灵活果断, 有整体配合意识,上耐久跑时要求坚强, 有恒心, 肯吃苦耐劳, 敢于克服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要使他们胜不骄, 败不馁, 发扬坚韧不拔的战斗作风和拼搏精神, 这就要求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训练中要把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与体育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4、规范性。在教学中, 规范性可以培养组织纪律性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体育教学形式多种多样, 活动的空间广阔, 如果没有一定的规范性和必要的限制性, 就难以控制教学全过程。如教学常规、竞赛规则、规程等, 用这些常规、规则作为教学、训练的规范, 使教学顺利进行。 做为一个体育教师必须掌握多种规则, 并且严格地执行, 以培养学生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训练中得到教育。
5、实践性。体育学科区别其他学科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学生必须使身体承受一定量的运动负荷, 在学习掌握一个动作技术时都要经过一个复杂的实践过程, 而教学训练中各个不同的环节必须有相应的各种意志品质的支配才能达到最后动作的准确性、节奏性和协调性,从而达到自如化。作为体育教师应抓住体育运动竞技性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实际, 有目的地结合教材特点和组织方法用模范事迹进行教育。
6、交往性。体育教学中, 交往性表现较为突出。常采用的教学形式如集体练习、分组练习等, 有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合作交流,有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合作交流, 我们要求在教学训练中, 要互相帮助, 互相促进, 尊重对方, 讲文明礼貌, 虚心向对方学习, 树立与共产主义理想相适应的上进、好学、友爱的观念, 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打下终身体育的基础, 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使学生思想水平进一步地得到发展和提高。
学校体育是全体学生的体育,只有根据全体学生的现在与未来生存与发展的切身需要,从目标、内容和实际操作上全面进行改革,才会使我国学校体育突破传统观念,有所发展。
二、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
教会学生做人、求善、养德,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体者,载知识之本,寓道德之舍也。”辩证地指出了体育与知识、道德的关系。所以,体育教学要把教育贯穿到教学中去,利用体育教学丰富的教育因素,加强学生的德育。
1、通过严密的课堂组织,培养学生动作迅速、听从指挥、遵守纪律、协同行动的良好习惯和作风。
2、通过教材的游戏内容,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热爱集体、勇敢顽强、机智果断、遵守规则等良好的道德品质。
3、通过田径、球类、体操等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和勇敢、果断、机智、顽强的意志及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另外,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表率作用教育影响学生。要时刻注意对学生的言传身教,用自己的模范行动为学生树立表率。
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术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过程进行智能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创造、求真。
课堂体育活动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完成学校教学目的和任务的重要组织形式。它可巩固和扩大文化课效果,使学生得到全面锻炼。因此,必须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两操、两活动,进行队列操练、身体基本训练,狠抓基本体操的质量。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爱好,提倡小型多样,注意生动活泼,讲求实效,持之以恒。在普及体育运动的基础上,应建立以传统项目为主的运动队。对有特长的学生要集中进行训练,运动队员必须要思想好,各科学习成绩良好,并在学校体育活动中起骨干作用。同时健全学校体育竞赛制度,坚持小型多样、达标内容为主的原则,每年举行一至两次体育比赛。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完成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巩固和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素质,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
三、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
通过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身体活动机能,养成卫生习惯,培养学生脑体结合、综合适用脑力和体力的能力,把学生的心理素质调控在最佳状态。
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必然。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在身体方面,不仅要求要有健壮的体魄,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因此,要充分利用体育这一独特的教育形式,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培养学生顽强向上的精神,良好的心理品质及坚强的意志,发展他们的想象思维和创造能力;要指导帮助学生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自尊、自爱、自信。
四、审美艺术素质的培养
1.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爱好。体育教学不仅要讲授动作技术,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在动作技术学习中去体会美、创造美、鉴赏美,要求学生每学一个动作都要保持动作美、姿态美、体型美。把美蕴藏在动作之中,培养学生具有审美意识和爱好,让学生亲身体验动作美与表现美的深刻含义。
2.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和特长。通过选修体育课的方法,可以满足学生的要求,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从而使学生领悟和品出所喜爱项目的艺术内涵,从中发挥艺术才能和特长。
五、劳动素质的培养
让学生学会劳动,在劳动中磨炼意志,得到锻炼,提高对劳动技能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培养敬业爱岗思想。体育教学的学习过程实现了学生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有机结合,而且往往体力劳动大于脑力劳动。通过体育锻炼使身体强壮有力,为以后从事各项工作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并且能使学生明白劳动付出的越多,取得的成绩就越大这一道理,所以通过体育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
综上所述,在教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素质的培养,这是关系到学生全面成才的关键。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从对教育负责、对国家负责的角度重视和加强这项工作。特别是体育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实际,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体育理论,重视学生个性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自我生存的能力,教育学生全面把握素质教育的科学内涵,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也是教育21世纪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