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易定向锥颅碎吸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
【机 构】
:
075000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神经外科,075000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神经外科,075000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神经外科,075000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神经外科,
【出 处】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发表日期】
:
1993年09期
其他文献
采用联合入路切除巨型颅咽管瘤(>6cm)7例,其中4例全切除,无一例死亡。根据肿瘤生长方向可分为横轴生长型和纵轴生长型。前者采用额下-翼点-颞下联合入路,后者采用额下-侧脑室联合入路。尽管肿瘤巨大,但采用联合入路和显微外科技术也能做到全切除。
自1993年1月~8月,我们用自制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20例,其中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急性期病例4例。20例中,动脉瘤分布为颈内动脉海绵窦段2例,颈内-后交通动脉3例,颈动脉窝动脉(颈眼动脉动脉瘤)2例,颈内动脉分叉部4例,前交通动脉7例,基底动脉下段动脉1例,大脑后动脉1例,均做了微弹簧圈动脉瘤内闭塞术,其中14例完全闭塞,其余6例部分闭塞(准备第二次栓塞)。除2例前交通动脉
将钨微弹簧圈置入兔股浅动脉和耳缘静脉,观察动物体重及被栓塞部位血管和血栓病理变化。在栓塞13周内,实验组兔的体重增长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呈直线上升趋势。栓塞1周时,血管腔内有新鲜血栓,管壁有蛋白样物质沉着;2周时血栓机化,与管壁连接紧密,血栓内有再生管道,内膜增厚,管壁肌细胞有变性;4~13周,内膜显著增厚,管腔狭窄,内弹力板断裂、破碎、肌细胞萎缩,管壁纤维组织增生。
本实验研究选用24只家兔,在数字减影(DSA)透视下,经颈总动脉插管进行选择性脑血管造影,并经导管分别注入氰基丙烯酸异丁酯(IBCA),氰基丙烯酸正辛酯(N-TH)胶、真丝微粒和手术丝线线段四种不同栓塞剂,对栓塞效果及相应病理改变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此种兔脑血管内栓塞动物模型能清晰、准确地观察和研究血管内栓塞的当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