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猎湄公河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dddes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呼呼刮过,白云在天空疾驰,越飞越快。几分钟后,阳光灿烂的风景突然陷入沉夜的黑暗之中,预示着一场雷暴雨即将爆发。然而,这阵狂风似乎毫不相干:即便雨季来临,老挝渔民依旧继续捕捞洄游的鱼群。在这条河上,约有二十个捕鱼陷阱,当地人称之为“篱(Li)”,像是一架只剩一半的破损的桥——散落在急流湍滩之中。
  经过两天的暴雨洗礼,成千上万尾鲇鱼无休无止地游进篱中。56岁的渔民玛·罕弗汤姆说:“这很奇怪,正常情况下,鱼只在晚上游来。我们从未见过如此多的鱼。”但初露头角的希望很是短暂。经过两天充盈的盛况,鱼完全消失了,两个星期里,渔民们什么也没捞到。
  这一定是有原因的,水位线不可预估,不断地由高至低起伏不定。玛说:“正常情况下,水位线在雨季都会保持高位,直到10月份才会有大变化。但最近几年它表现得很奇怪。鱼的洄游路线也变化无常。”中国境内的上游大坝和全球变暖可能要为引起水位线变化负主要责任。玛的妻子叙述说:“现在,有时甚至没有足够的鱼供我们吃。”
  
  捕鱼陷阱
  
  孔埠位于老挝占巴塞省的偏南地区,南部与柬埔寨接壤。孔埠覆盖了“西潘敦”(或称“四千岛”)的大部分区域。50公里长的风景线是湄公河上的瀑布和湍流的家园,布满渔村和码头,以及淡水海豚。在旱季,水珠在宽阔的河中勾勒出数不清的小岛,并汇聚成壮观的瀑布,渔民们将渔网撒向泡沫覆盖的深潭之中。湄公河以多种方式支撑着野生生物和数不清的老挝人的生命和生活(1/3的老挝人都沿河而居)。本地人依靠捕鱼和农田灌溉获益为生。村社倾向于自给自足,生产出他们需要的大部分物质,如米、甘蔗,椰子和蔬菜,需要的时候从河中捕鱼并制造纺织品。老挝人常说:“如果西潘敦的人想要吃鱼,他们只需生火架锅备好水,鱼会自动跳进锅中。”
  西潘敦最引人瞩目的是当地人从湄公河上捕鱼所使用的方法。在不同的季节,他们会使用许多不同的方法从强大的河流中狩猎。直到1950年末及1980年代初期,渔业养殖与捕捞一直是孔埠的大型传统产业。渔猎几乎完全只为满足生存需要,只有少数例外,是为了以货易货的贸易。然而,随着经济的增长与发展,他们所面临的未来已不确定。如今,渔猎已不再只满足国内消费,湄公河中的大部分鱼产品以高价出口到泰国。老挝与柬埔寨过度的渔猎和非法捕捞,以及大坝,航道项目和生境破坏都威胁着鱼的数量。湄公河上的捕捞渔业是世界上最大的之一,根据湄公河委员会最近的调查数据显示,其一年捕获量达150万吨,占全球总量的16%。
  
  
  
  在雨季来临之前,一种叫做“篱空码Li Kok Ma”的捕鱼陷阱会被建造出来,而造一个至少需要两个星期。渔民使用大量的木头和竹子做其结构,然后将篱空码以及其他类似的陷阱投入河中,将一些石头放于篱空码的左右两侧,形成两道栅栏,以将其固定,防止雨季来临时猛烈的河水冲击而失效。底部由竹子做成,很宽,会沉入水中,而前端会浮起来。这是雨季中最有效的捕鱼方法,绝对充满智慧。然而,强大的湄公河急流可能会在收获开始的几天之内将陷阱冲毁。在这些月份的某些时候,老挝渔民可能每天会捕得300公斤的鱼。
  过去三年,庞大的鲇鱼在每个捕鱼季都会落入篱空码中。老挝渔民知道,大鲇鱼是濒临灭绝的物种,受到法律保护,因此他们通常不会拿去市场上出售,而是将肉分给村子里的人。2003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升级版《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显示,这条东南亚著名的河中的旗舰物种已正式宣布成为极度濒临灭绝的物种,其数量从前一份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红色名录宣布其濒危开始,急剧下降。
  老挝政府很久以来就意识到这条水道对洄游鱼类的极其重要的作用。在1960,1970和1980年代的不同时期,老挝政府特别颁布法令禁止在湖沙洪(Hoo Sahong)中捕鱼。
  
  即将消失的海豚
  
  湄公河的海豚即伊洛瓦底海豚(拉丁名Orcarlla brevirostris,老挝语为帕卡paa Khaa)是在东南亚的部分近海岸、淡水河以及湖泊中发现的海豚的一支。初生时长约一米重约十公斤,成年海豚长约2.5米,重达130公斤,能存活近三十年。从全新世伊始,这种蓝灰带黑的小鲸鱼就已存在,二三成群地洄游来去。
  虽然有时它被称为伊河豚,但它不是真正的河豚,而是生活在近海岸中的海洋豚,只是游进了河中。它的存在,在孟加拉国的博多河,缅甸的伊洛瓦底江以及柬埔寨和老挝的湄公河都早有记载。
  这种海豚的持续存在受到湄公河下游及其支流上的刺网渔法和爆破捕鱼法的严重威胁。如今,在这些地区,其总数已经降为100~300条之间。在西潘敦地区,可能仅有20~50条存活。
  以老挝为根据地的西潘敦湿地计划正致力于鼓励老挝渔民使用传统的竹制捕鱼陷阱以及小型手提渔网——专为东阔岛,东萨丹岛和柬埔寨地区10~60米的深水保护区域特别设计制造。在柬埔寨内战时期,报道说红色高棉射杀了无数洞里萨湖中的海豚。但是,湄公河中存活的海豚在柬埔寨反而比在老挝拥有更长远的未来。专家们认为,以目前的死亡率来看,海豚在湄公河完全消失只剩下不到十年的时间。
其他文献
:作为一个探险家,在你所有的探险活动中,哪一次是印象最深刻,最难以忘怀的?  金飞豹:在7 2探险过程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两次攀登阿空加瓜。南美洲最高峰阿空加瓜只有6962米,无论是海拔还是攀登难度都远逊于珠峰。2007年3月我第一次攀登阿空加瓜,当地向导曾经为我制定了一个21天的常规行程,这样能有更多的机动时间,但已经登顶珠峰的经历让我对此次的阿空加瓜之行过于自信,并没有听从向导的建议,而是
环绕勃朗峰(Tour du Mont Blanc,缩写为TMB),是一条欧洲传统的徒步线路,跨越法国、瑞士、意大利三国边境,全程170公里,海拔总体爬升和下降超过一万米。  TMB的起点有好几个:意大利境内的库马约尔(Courmayeur),法国小镇莱苏什(Les Houches),瑞士小镇尚佩克斯(Champex),我们选择的是法国小镇霞慕尼(Chamonix)。如果不想走完全程,从霞慕尼徒步到
挪威地处北欧,自然地貌以峡湾最为著名。把海洋当做地面,峡湾就像一棵树,众多的分支如同树枝,一片树叶则对应着一片流域,树叶的柄就是一条主瀑布,周围分布着瀑布群。挪威的西部就长着许多这样的树,枝繁叶茂的树。到了冬天,无数的瀑布冻成了高差数百米的巨大冰瀑。顺着“树枝”逆流而上,两旁还有无数冰瀑隐藏在分叉里。“树枝”的尖端有最大的瀑布,对应着最大的流域,这里的瀑布群绝对是攀冰爱好者的天堂。打开google
小陈愉,不可能只用攀岩就一言概括。  11年前三岁的陈愉就开始了自己的攀爬,爸爸陈用从她还未记事的年纪就把她带到了攀岩场,也把攀岩带到了她的生活中。懵懂中开始的这段攀岩旅程,六岁时已经在北京攀岩圈小有名气。那时候她的爱好是攀岩,游泳,吉他。但时间推移到现在如果你再问她“你爱攀岩吗?”她竟不知如何应答。其实细想起来无可厚非,因为这已经是她生活的一个部分,就好像我们不能说出自己是不是喜爱双腿走路,一切
优胜美地 线路不问难度  除去极致的SOLO,攀岩不可能是一个人的独舞,只有依赖于攀登者双方相互保护才能完成。曼曼作为国内最早开始传统攀登的女生,一直在孤独中寻找她的传统攀搭档。而在抱石、运动攀叱咤风云多年的三文鱼还有活跃在攀登一线的八月,都是在这两年才开始接触传统攀登,她们也都在寻觅着理想的绳伴。  一个念想,一声召唤,即刻激发了每个人隐于内心深处的渴求,几个实力相当的女子,为何不能一起搭档一起
“固定三点移动一点”是攀岩技法的一般说法,礁岩徒步也是同样的道理。攀爬时,身体应尽量贴近岩壁,重心靠近岩体,下陡峭礁岩时应面向岩石,四肢伸开,万一坠落更方便找到支点给予缓冲,也更节省力气。别为了显摆漂亮pose而放弃四肢攀爬,这里,“爬”的意思就是让你的双手参与徒行,不然粗硬的礁岩和凶恶的巨浪会在你一不留神时叫你一失足成千古恨。  跨越高低不平的两块岩石时尽量放低身体重心。记住,能不跳就不跳,异形
提名:雪花啤酒勇闯天涯  提名理由:  雪花啤酒勇闯天涯,从2005年至今,已成功完成探索雅鲁藏布大峡谷、探寻长江源、远征国境线、极地探索、挑战乔戈里峰、共攀长征之巅等活动。2011年10月16日至29日,“雪花啤酒勇闯天涯—穿越可可西里”活动在可可西里正式启动。本次活动从格尔木出发,沿青藏公路自北向南穿越可可西里,最后翻越唐古拉山口进入西藏,穿行西藏大北线最终抵达圣地拉萨,行程共计4138公里。
2000年来,伴随着参与户外运动的人数越来越多,户外事故也呈暴发式增长。每一次大的事故都会引发参与者和公众的反思。如果无视自然界固有的风险,盲目地凭借一腔热情投入到户外运动中,那么很容易由于极其低级的错误,导致灾难,风险是概率与后果的乘积:风险=概率×后果。以登山向导培训为例,一方面他们凭借自身的素养,包括自身的攀登能力、向导技术、对山区环境的识别,致力于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另一方面如果事故发生,
相较于北方冬天的干冷和南方冬日的连阴天,西藏的阳光奢侈而魅惑。试问除了西藏,还有哪里能有这样通透而富有“侵略性”的阳光?它是如此的慷慨而放肆,所以你才会不知不觉地就被它俘虏。  那年冬日,在南方一座阴冷的城市蛰伏数日,在我蛰伏期间,太阳也在蛰伏,月余未曾露头。家里的地板发霉了,衣服发霉了,棉被发霉了……同时,快要发霉的还有我,濒临发霉的边缘,濒临崩溃的边缘。远在拉萨的朋友一句戏言 那就飞来拉萨晒
要看雪山,还有哪里比西藏更多更美呢?还有哪个时节能比冬天更好呢?西藏夏天的雨季一般从6月延续到9月,尤其是林芝地区更是在漫长的季节里被云遮雾绕,有个比喻说,一年365天有300天南迦巴瓦难露真容。  西藏进入旱季以后,特别是冬季,每年11月到次年的3月,天气干爽少云,天蓝得彻底,将雪山草地衬托得更加本色。几乎天天云开雾散,阳光明媚,天空湛蓝,众多高山都站立出来,满身披挂着皑皑白雪出现在众凡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