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职英语教师的职业能力越来越制约教学新模式的实践。本文分析了新模式下的师角色的能力要求,探寻教师职业能力发展方向。
【关键词】高职英语;改革;教师职业能力;发展
为适应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深化教学改革,2009年教育部制定了新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下简称《高职英语教学要求》),作为各校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依据。《高职英语教学要求》指出:高职英语课程以职场交际为目标,以应用为目的,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要求》还提出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技术开展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融“教、学、做”为一体,构建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新教学模式。《要求》还强调了教师的发展,指出教师素质是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新的《高职英语教学要求》透视出高职英语教学面临着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评价体系、到教学手段及方法等多方位的教学改革。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发展教师的职业能力,是高职英语教师亟待研究的课题。
笔者认为高职英语教师的职业能力良性发展是教学改革成功的保障。高职英语教师职业能力的良性发展可促进更新教学理念,学习教学理论,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更好地适应新的教师角色,有利于教师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创造性的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从而提高高职人才的培养规格。
高职英语教师职业能力良性发展的实现,需要理清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中四个方面的核心问题。即高职英语教学新模式、新的教师角色变化与能力要求以及能力发展的途径。
一、当前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新模式
职教专家谈兴华先生认为:“所谓教学模式,是指按照一定的教育理论、教学原则和教学经验而设计的可操作、可以控制的结构性流程。是教学理论用于教学实践的中介性环节,是教学方法的上位概念。”
当前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新教学模式是针对以讲授为主的传统单一教学模式提出的,新模式是一个灵活完整的体系。主要由三个模块组成即:课堂教学模块、课外自主学习模块和评价模块。课堂教学模块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课堂上学生协作实践一系列的活动完成学习任务,即在“做中学”。新的课堂教学模块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理念。课外自主学习模块是课堂教学个性化延续,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所构建的是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课外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它以计算机为平台,利用网络资源素材,丰富的课外活动等为内容,采用灵活的个性化学习方式和不固定的学习时间。评价模块是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形成以终结性评估和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估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即学生的学习结果为考试成绩与学习过程记录的综合,其结果更客观、更科学。
二、教学新模式下的高职英语教师角色变化与能力要求
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是以教材为主要内容,注重知识讲授的输入型单一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主导,通过问题的分析过程理解知识,回答问题;通过强化练习,达到知识的掌握和储备。教师的讲解注重知识的系统性、整体性,学生的学习注重语言形式、模仿、积累以及精准。教学讲解的深度只能以一部分学生的为主体,无法兼顾所有学生的个性。对学生的学习结果以知识为考核内容,以卷面成绩为学习结果,形成终结性评价。在传统教学模式中高职英语教师是所谓的“权威”、“圣人”。而在新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较大转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是课堂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
在教学新模式中高职英语教师以教材为基础,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以网络资源为补充内容,设计生动活泼的课堂语言环境。以问题、案例或活动项目等为任务组织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讨论、交流、体验、探究等活动,在语境中应用语言相互协作,师生互动共同完成活动任务。即在“做中学”。作为新模式的课堂活动设计者,组织者,课堂活动的可操作性,活动的秩序性取决于高职英语教师的创造力和管理能力。
(二)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者、指导者
在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任务型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高职英语教师全程参与教学活动,其任务是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得出学习或研究的结论。在互动的学习过程中及时介入,灵活应变,适时准确点评。对于学习活动中的突发性、复杂性、开放性问题,积极引导学生拓展思路,鼓励课后延展性学习,并追踪其研究结论,注重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参与和指导还包括学生课外的网络个性化自主学习过程及课外活动。教师监控并记录学生的学习进度情况,及时在线反馈、答疑。整个参与、指导过程依托计算机运行,故高职英语教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成了教学流畅的保障。参与、指导过程的复杂性、灵活性、开放性又使高职英语教师的思辨能力、应变能力和研究能力遇到了挑战。
(三)教师是学习效果的评估者、学生潜力的挖掘者
新模式下的英语学习活动突破了时空的局限,构成了立体化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建立电子档案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和记录,根据基础数据转换成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估,然后根据学习测试结果形成终结性评估,两项评估相结合构成多元化的评估体系,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结果。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的多元化评估是学生学习结果的直观反映。评估的数据有助于教师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挖掘学生的潜力,调整教师的双边教学活动。
新评估体系的科学操作,学生潜力的挖掘工作需要教师的教育相关理论做支撑。
三、教学新模式下的教师职业能力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的周流溪教授在“外语教师的跨越式发展”一文中谈到:高校教师集教外语、学外语、用外语三重任于一身,不但要提高基本的外语技能,还要在相当程度上掌握专业外语,学会做跨领域的学问,也就是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当前,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新教学模式不断实践,高职英语教师职业能力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高职英语教师职业能力的发展制约着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进程,高职人才培养的规格以及教师自身的发展。因此,与改革相适应的高职英语教师的职业能力发展倍受关注。在新的形势下,要想更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就需要高职英语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加快知识结构的转型;深入高职理论的研究;提高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力。为此,高职英语教师在适应新教学模式的进程中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职业能力的发展。
(一)学习能力的发展
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进程中必定会遇到各种新问题,学习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只有通过学习获得相应的知识储备,才能提高高职英语教师的各项职业能力,诸如:设计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应变能力、评价能力等甚至是创造力。因此,高职英语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解决好学什么的问题。高职英语教师的知识体系应具有高职特色,紧紧围绕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并于有一定的前瞻性,高职英语教师的学习能力的发展至少应包括三个方面。1、全面提升英语专业素养的学习,这是所有高校英语教师的共同要求;2、全面系统地学习高职教育理论,任何教育实践活动都离不开先进教育理论的指导,高职英语教师只有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活动,了解高职人才市场对英语能力的要求,把握高职英语教改的脉络,才能切实提高高职英语教学的质量。3、学习并精通至少某一门专业的ESP(专门用途英语/专业通用英语),《高职英语教学要求》规定了对ESP的学习,教师的学习自然不能滞后,ESP必将成为高职英语的新特色。ESP的学习将使高职英语教师面临的巨大挑战,也将伴随高职英语教师的职业生涯。
(二)研究能力的发展
学习高职教育理论的目的除了指导教学,另一个重要的目的是发展研究能力。高职英语教师置身于高职教育的最基层,对高职教育改革体验最鲜活,只有提升研究能力,才可能在某个学术领域实现由低至高的分层次自我跨越式发展。因此,高职英语教师走研究型道路将是一种必然。另一方面,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促成教师朝研究型的方向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教学模式打破以教师为主控的格局,师生交流互动的教学活动常常会牵引出一些教师当场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也需要高职英语教师打破教师是“圣贤”的传统观念,共同探讨、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走研究型的道路。
(三)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发展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和网络资源的渗透是新模式教学环境的支撑,多媒体技术的熟练应用,网络资源的整合能力自然成了高职英语教师不可或缺技能。尽管年轻高职英语教师的计算机技术的运用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总体而言高职英语教师的计算机水平需要整体提高。高职英语教师系统的掌握了相关模块的计算机技术,解决了运用技术的问题,才能在新模式下顺利地开展教学活动,进而创设生动的语言环境,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发展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是高职英语教师发挥其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载体。
四、结束语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需要打造一支善于学习,精于研究,勇于创新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高职英语教师的职业能力发展决定着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进程。高职英语教师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深入研究高职教育理论,努力实现业务知识结构转型(精通行业通用英语),熟练掌握计算机技能,这些职业能力的跨越式发展将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也将为高职英语教师的职业生涯增添色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为体育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徐小贞.高职教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周流溪.中国外语[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
[5]殷昊.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教师角色分析[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6]黄华.高职使用英语教学改革关键因素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9(2).
[7]高玉兰.基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改革大学英语教学[J].中国高教研究,2004(8).
[8]夏纪梅.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对教师的挑战:教师发展问题与对策[J].中国外语,2007(2).
[9]王静.试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对教师的挑战及教师角色的转变[J].教育与职业,2009(30).
作者简介:
廖荭(1971—),女,湖南郴州人,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陆静梅(1962—),女,云南马龙人,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周桂芬(1968—),女,云南宣威人,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关键词】高职英语;改革;教师职业能力;发展
为适应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深化教学改革,2009年教育部制定了新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下简称《高职英语教学要求》),作为各校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依据。《高职英语教学要求》指出:高职英语课程以职场交际为目标,以应用为目的,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要求》还提出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技术开展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融“教、学、做”为一体,构建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新教学模式。《要求》还强调了教师的发展,指出教师素质是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新的《高职英语教学要求》透视出高职英语教学面临着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评价体系、到教学手段及方法等多方位的教学改革。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发展教师的职业能力,是高职英语教师亟待研究的课题。
笔者认为高职英语教师的职业能力良性发展是教学改革成功的保障。高职英语教师职业能力的良性发展可促进更新教学理念,学习教学理论,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更好地适应新的教师角色,有利于教师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创造性的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从而提高高职人才的培养规格。
高职英语教师职业能力良性发展的实现,需要理清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中四个方面的核心问题。即高职英语教学新模式、新的教师角色变化与能力要求以及能力发展的途径。
一、当前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新模式
职教专家谈兴华先生认为:“所谓教学模式,是指按照一定的教育理论、教学原则和教学经验而设计的可操作、可以控制的结构性流程。是教学理论用于教学实践的中介性环节,是教学方法的上位概念。”
当前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新教学模式是针对以讲授为主的传统单一教学模式提出的,新模式是一个灵活完整的体系。主要由三个模块组成即:课堂教学模块、课外自主学习模块和评价模块。课堂教学模块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课堂上学生协作实践一系列的活动完成学习任务,即在“做中学”。新的课堂教学模块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理念。课外自主学习模块是课堂教学个性化延续,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所构建的是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课外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它以计算机为平台,利用网络资源素材,丰富的课外活动等为内容,采用灵活的个性化学习方式和不固定的学习时间。评价模块是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形成以终结性评估和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估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即学生的学习结果为考试成绩与学习过程记录的综合,其结果更客观、更科学。
二、教学新模式下的高职英语教师角色变化与能力要求
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是以教材为主要内容,注重知识讲授的输入型单一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主导,通过问题的分析过程理解知识,回答问题;通过强化练习,达到知识的掌握和储备。教师的讲解注重知识的系统性、整体性,学生的学习注重语言形式、模仿、积累以及精准。教学讲解的深度只能以一部分学生的为主体,无法兼顾所有学生的个性。对学生的学习结果以知识为考核内容,以卷面成绩为学习结果,形成终结性评价。在传统教学模式中高职英语教师是所谓的“权威”、“圣人”。而在新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较大转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是课堂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
在教学新模式中高职英语教师以教材为基础,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以网络资源为补充内容,设计生动活泼的课堂语言环境。以问题、案例或活动项目等为任务组织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讨论、交流、体验、探究等活动,在语境中应用语言相互协作,师生互动共同完成活动任务。即在“做中学”。作为新模式的课堂活动设计者,组织者,课堂活动的可操作性,活动的秩序性取决于高职英语教师的创造力和管理能力。
(二)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者、指导者
在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任务型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高职英语教师全程参与教学活动,其任务是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得出学习或研究的结论。在互动的学习过程中及时介入,灵活应变,适时准确点评。对于学习活动中的突发性、复杂性、开放性问题,积极引导学生拓展思路,鼓励课后延展性学习,并追踪其研究结论,注重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参与和指导还包括学生课外的网络个性化自主学习过程及课外活动。教师监控并记录学生的学习进度情况,及时在线反馈、答疑。整个参与、指导过程依托计算机运行,故高职英语教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成了教学流畅的保障。参与、指导过程的复杂性、灵活性、开放性又使高职英语教师的思辨能力、应变能力和研究能力遇到了挑战。
(三)教师是学习效果的评估者、学生潜力的挖掘者
新模式下的英语学习活动突破了时空的局限,构成了立体化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建立电子档案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和记录,根据基础数据转换成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估,然后根据学习测试结果形成终结性评估,两项评估相结合构成多元化的评估体系,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结果。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的多元化评估是学生学习结果的直观反映。评估的数据有助于教师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挖掘学生的潜力,调整教师的双边教学活动。
新评估体系的科学操作,学生潜力的挖掘工作需要教师的教育相关理论做支撑。
三、教学新模式下的教师职业能力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的周流溪教授在“外语教师的跨越式发展”一文中谈到:高校教师集教外语、学外语、用外语三重任于一身,不但要提高基本的外语技能,还要在相当程度上掌握专业外语,学会做跨领域的学问,也就是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当前,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新教学模式不断实践,高职英语教师职业能力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高职英语教师职业能力的发展制约着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进程,高职人才培养的规格以及教师自身的发展。因此,与改革相适应的高职英语教师的职业能力发展倍受关注。在新的形势下,要想更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就需要高职英语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加快知识结构的转型;深入高职理论的研究;提高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力。为此,高职英语教师在适应新教学模式的进程中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职业能力的发展。
(一)学习能力的发展
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进程中必定会遇到各种新问题,学习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只有通过学习获得相应的知识储备,才能提高高职英语教师的各项职业能力,诸如:设计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应变能力、评价能力等甚至是创造力。因此,高职英语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解决好学什么的问题。高职英语教师的知识体系应具有高职特色,紧紧围绕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并于有一定的前瞻性,高职英语教师的学习能力的发展至少应包括三个方面。1、全面提升英语专业素养的学习,这是所有高校英语教师的共同要求;2、全面系统地学习高职教育理论,任何教育实践活动都离不开先进教育理论的指导,高职英语教师只有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活动,了解高职人才市场对英语能力的要求,把握高职英语教改的脉络,才能切实提高高职英语教学的质量。3、学习并精通至少某一门专业的ESP(专门用途英语/专业通用英语),《高职英语教学要求》规定了对ESP的学习,教师的学习自然不能滞后,ESP必将成为高职英语的新特色。ESP的学习将使高职英语教师面临的巨大挑战,也将伴随高职英语教师的职业生涯。
(二)研究能力的发展
学习高职教育理论的目的除了指导教学,另一个重要的目的是发展研究能力。高职英语教师置身于高职教育的最基层,对高职教育改革体验最鲜活,只有提升研究能力,才可能在某个学术领域实现由低至高的分层次自我跨越式发展。因此,高职英语教师走研究型道路将是一种必然。另一方面,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促成教师朝研究型的方向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教学模式打破以教师为主控的格局,师生交流互动的教学活动常常会牵引出一些教师当场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也需要高职英语教师打破教师是“圣贤”的传统观念,共同探讨、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走研究型的道路。
(三)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发展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和网络资源的渗透是新模式教学环境的支撑,多媒体技术的熟练应用,网络资源的整合能力自然成了高职英语教师不可或缺技能。尽管年轻高职英语教师的计算机技术的运用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总体而言高职英语教师的计算机水平需要整体提高。高职英语教师系统的掌握了相关模块的计算机技术,解决了运用技术的问题,才能在新模式下顺利地开展教学活动,进而创设生动的语言环境,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发展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是高职英语教师发挥其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载体。
四、结束语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需要打造一支善于学习,精于研究,勇于创新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高职英语教师的职业能力发展决定着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进程。高职英语教师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深入研究高职教育理论,努力实现业务知识结构转型(精通行业通用英语),熟练掌握计算机技能,这些职业能力的跨越式发展将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也将为高职英语教师的职业生涯增添色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为体育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徐小贞.高职教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周流溪.中国外语[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
[5]殷昊.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教师角色分析[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6]黄华.高职使用英语教学改革关键因素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9(2).
[7]高玉兰.基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改革大学英语教学[J].中国高教研究,2004(8).
[8]夏纪梅.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对教师的挑战:教师发展问题与对策[J].中国外语,2007(2).
[9]王静.试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对教师的挑战及教师角色的转变[J].教育与职业,2009(30).
作者简介:
廖荭(1971—),女,湖南郴州人,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陆静梅(1962—),女,云南马龙人,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周桂芬(1968—),女,云南宣威人,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