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效原则理论指导下中诗英译的利与弊

来源 :文化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chieH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二十世纪西方语言学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并且被广泛的运用到了翻译理论中,其中“等效原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方翻译理论和奈达翻译理论中有一个核心术语“equivalence”有译论家将其表达为“等值”或“等效”。但实际上这和语言学里的“等效原则”有本质的区别。
  关键词:诗歌、等效原则、奈达、功能对等
  作者简介:唐蕴(1982-),女,研究生学历,讲师,任教于重庆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一、引言
  “等效原则”把翻译看作是语码间的转换,费道罗夫就曾认为“翻译就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在内容和形式不可分割的统一中所业已表达了出来的东西,准确而完全地表达出来。”(张今,1987:6)。形式对等在诗歌翻译中就是我们常说的“形似”。在诗歌翻译中要做到“内容和形式不可分割的统一”,做到“形神兼备”是很不容易的,这是由诗歌的诗体性,语言的凝练性,文化意境性的特点所决定的。
  二、诗歌的音韵特征
  诗歌的诗体性是从它的音韵和形式来看的。首先从音韵方面看,诗歌顾名思义是诗与歌的结合,诗歌注重音韵的和谐协调。音韵问题是抑扬顿挫,高下徐疾的配合。诗律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用韵。尾韵是所有中国诗歌的特点,头韵及准韵间或也有。诗歌的诗体性从形式上来分析主要体现在音步和对仗两个方面,中国的汉语是单音节词,因此在一行诗当中有多少个词就有多少个音节。古诗当中每一行的音节的数目决定了其格律形式,在中国古代律诗当中常见的是“五音步”和“七音步”,也就是说每行要么全部是五音步要么全是七音步。对仗是中国诗歌中特有的形式,“对仗即对偶,要求出对句中所包含的成分在意义上必须相对,而且不允许有字或词的重叠,特别是在律诗中对对仗的工整性有特别严格的要求。汉语是单音节字或双音节词,容易形成对仗,而一个英语词往往有一个以上的音节,因此在中诗英译中要音韵和结构的对称性并非易事,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
  三、语言特征
  语言的凝练性是诗歌语言的特色。与英语比起来,汉语词的词义大多数不是十分清晰和固定的。一個词往往具有不同的含义,其中有的甚至完全相反,诗歌有言简意赅之利,诗人可以用以充分地用一个词把不同的含义表达出来。可见在汉语诗歌中即使单独的一个字也含有丰富的内涵,而要在英语中找到一个单词与之完全对应是不容易的。
  四、文化的意境性。
  所谓“意象”,根据中国古代的诗歌理论即指“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相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袁行霈,1987)。这里的客观事物指能触发作者感情和创造的具体事物,经过思维的取舍和加工,成为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的产物。因此,可以说诗歌是一门艺术,每一首诗歌都有自己独有的意境,读懂了字面意思并不代表着理解了诗歌的内涵。一首诗的含义远远多于字面上所直接呈现的那一部分,字面意思常常只是冰山的水上部分,译者应该更关心水下部分的命运。从微观方面看,诗歌当中的意象不是简单的对客观事物的描述,它带有诗人的主观思维,反映了诗人当时的心境或诗歌当时的意境。从宏观方面看,诗歌的意象和诗人的主观思维反映了特定的文化背景,意象因此常常表现为文化意象。文化意象渗透在各自的语言词汇里,诗歌的字里行间包含着广阔深沉的内涵。不同民族由于其各自不同的生存环境和文化沉淀往往会形成其独特的文化意象。比如比如唐代诗人陈子昂胸怀大志,满腔热血,却怀才不遇,仕途坎坷。在这种报国无门的无奈心情下写下了著名的《登幽州台歌》,其原文和英译本如下: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
  Men there have been – I see them not,
  Men there will be – I see them not,
  The world goes on, world without end.
  But here and now, done I stand – in tears.
  原诗仅四句,抒发了作者无限的感,读后让读者对原作者的愤然无奈之情感同身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是诗人吊古伤今,感叹怀才不遇。这里的“古人”和“来者”指的是历代闻名于世的礼贤下士的明君。而在译文中翻译为“men” 给人一种不知所指,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感觉,整个译文完全没有体现诗人悲怆无奈的意境,与原诗的悲壮雄浑相比显得苍白无力。
  可见,一些汉语里的词汇、意境和表达方式用英语来转达时却很难传达出同样的意蕴。译者往往找不到能使译文读者产生与原文读者相同感受的词汇、意境和表达方式。原文文化中所具有的语境特点往往在译文文化中空缺,或者译文文化中虽有但仍有差别。有的译本刻意追求形式上的对等,注重了“声美”却忽视了“神美”、“意美”,使不少在中国深受欢迎的作品译成英文后,却让英美读者感到平淡乏味,缺乏感染力,甚至有的作品还让他们感到茫然不解,莫名其妙。由此可见,在古诗英译中,完全遵循 “等效原则”理论框架下的 “形式对等”和“语义对等”是不可取的。
  五、“功能对等“论
  在译诗过程中最重要的不是原诗外在形式和结构的对应,而是整首诗在译文读者中产生的效果。这就是奈达“功能对等”论的思想。奈达基于“等效原则”提出了“功能对等”论,他认为好的译本对于其目标语读者产生的影响和原文本对其原文接受者产生的影响基本相同,它们都是以为读者服务为目的。从“功能对等”理论所体现的翻译原则来看,它认为在翻译时应该尽量传递原文的信息,首先是内容,其次是形式;对原文进行的改动或文化调节应限制在枝节性的文化信息范围之内,重大的文化信息应该尽量保留;改动或文化调节的前提是直译可能会引起读者误解,看不懂或信息过载 (Nida, 1969:110)。人们一般把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论也看作是“等效论”只不过它强调的是和原文的效果和作用的对等,而非同原文的意义和形式的对等。
  六、结语
  无论是语言学的“等效原则”还是奈达的“功能对等”论,译者首先应该考虑译本怎样才能对其目标语读者和原文读者产生尽可能基本相同影响,这需要多方面因素的考虑,需要把“等效原则”和“功能对等”尽可能有机统一起来以达到最佳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中國的早期现代化一直呈现出一种低度发展的态势,许多时候甚至陷入了“原地踏步”或“进一步退两步”的恶性循环。而造成这种恶性循环的原因则是发生了由战争所导致的现代化的断裂现象,而现代化的断裂又是与现代化的低度发展相生相伴。此文将针对战争对中国早期现代化低度发展的影响的相关研究进行探讨。  关键词:战争 环境 现代化 发展  提到中国的现代化,最明显的开端可被认为是鸦片战争以后。1840年的鸦片战
期刊
摘要:信息学竞赛是一门面向中学生、倾向于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而开展的学科竞赛。因此选手的选拔就显得非常重要,笔者将在本文中以一个一线竞赛教师的身份,介绍本人在信息学竞赛选手选拔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  关键词:信息学;竞赛;选手选拔  近年来随着信息学竞赛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参与到了信息学竞赛事业中来,让信息学竞赛充满了活力,关于信息学竞赛课程设计的文章也越来越多。可是关于如何选择有潜力的选手的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突飞猛进,使得市场营销环境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新媒体营销铺天盖地,新媒体时代媒体结构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改變,电视、平媒再也不能成为主导一切的终极媒体了,媒体受众已经严重分化,而这种分化只会日趋严重,并且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营销思维也迎来了巨大的转变。品牌营销不再仅仅要求覆盖量,更多的注重营销的体验性、沟通性、差异性、创造性和关联性。其中最具革新性的
期刊
国内外的经验都表明CDIO“做中学”的理念和方法是先进可行的,适合工科教育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改革。《中国中长期人才规划纲要》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可以解决培养适合中国国情的高素质、技能型软件专业人才问题,解决高职软件学生“教不好、学不会、不规范”的难题。  哈尔滨信息
期刊
五代两宋时期是中国绘画的鼎盛时期,与唐代相比,五代两宋时期绘画艺术的变化表现在皇家画院的创立,画学的兴办,文人士大夫绘画的兴起以及适应民间需要的商品性绘画的兴盛;花鸟画的地位不断上升,中国美术至此形成了完整而成熟的格局体系。“徐黄异体”是五代两宋两种审美思潮的撞击与较量。是宋代郭若虚对五代画家徐熙、黄筌的评论。“富贵”代表着晚唐五代宫廷世俗审美思潮,“野逸”预示着新的文人审美意识的到来。  关键词
期刊
从四年级到初二是儿童到少年的“转折期”,儿童成长为少年是—个生理和心理渐变过程,是生理和心理蓬勃发展并发生质变的时期,儿童的认识、思维、情感、兴趣和性格都在发生转变,由自我中心主义向独立思维发展,鲜明地保留着儿童特性,同时也显露出少年时期的种种特征。因此,这个时期的儿童还是一个由半幼稚向半成熟过渡的时期,是依赖性与独立性、幼稚性与自觉性相互交错的复杂时期,是儿童美术教育的“危机期”、“高原期”、“
期刊
[摘要]隨着一系列国家扶持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出台,加之媒体报道的大学生创业者的成功案例,营造出了大学生创业的良好氛围,但大学生创业却因为各种困难遭受挫折,本文鉴于大学生创业的现实困难提出了若干建设性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现实困难;对策  近年高校扩招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早已逐年浮现,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政府,社会,高校关注的焦点问题。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出台的鼓励大学生创业政策无疑为大学生提
期刊
【摘 要】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我国已经实行了十余年,在这十余年间该项工程不断进行创新实践与锐意改革,逐渐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的新道路。通过回顾我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它是消除数字与文化鸿沟的一项重要途径,是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体制改革以及文化管理机制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另外对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也形成了较大的推动力。本文主要探讨我国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
期刊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企业工作部署,建设创新型党组织,是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决策。创新性的开展以基层党总支为核心建设,是新形势下推进党建工作的需要,也是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和谐能力的要求。在新的部署和要求下,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精神,同时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基层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  一、正确认清形势,增强基层党建工作创新
期刊
摘要:博物馆是进行文物储存与展示的重要场所,作为记录人类文明、历史发展历程的重要物品,文物则主要是利用博物馆这个平台来与当前这个时代进行沟通。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精神层次的需求也在不断上涨,文物与博物馆作为人们了解历史、探索历史、反思历史的重要平台,越来越受到人们所重视。鉴于此,本文主要讨论了我国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几点优化我国博物馆文物管理的措施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