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南地处云贵高原,祖国西南边陲,是科技经济欠发达的省份。一些地区群众科学知识极度欠缺、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学质量不高等因素,使得云南比起我国很多沿海及内陆地区,更迫切地需要科学知识普及,更需要接触世界最新科技的熏陶。云南省科技馆将科普工作的重点放在学校,运用科普剧、科学表演秀等艺术表现方式,将原本稍显枯燥单调的科学知识和原理进行艺术化地创造和提炼,使青少年观众感兴趣,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相关知识,从而达到激发青少年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目标。
实过程
云南省科技馆科普剧进校园项目从2008年4月开始实施,以场馆内教育与到校服务,开展科普剧、科学秀、活动资源包动手制作等展教活动,将科普剧送进山区、边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校,足迹遍及云南省昆明、香格里拉、文山、红河、丽江、大理、楚雄、德宏、临沧、昭通等州(市)的21个县(市),截至2014年6月10日,共计演出80场,受益人群达到51 913人次。
科技馆针对小学高年级及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编排了许多丰富有趣的科普剧和科学秀。
科普剧《爱因斯坦说相对论》:以爱因斯坦时空穿梭,和青少年学生交流,介绍并解释相对论基础问题的形式进行编排,用生动简洁的方式诠释相对论。
科普剧《认识星座》:用机器人与孩童之间的传说故事,展开对星座及宇宙知识的介绍。
科普剧《猪坚强和它的朋友们》:以“5·12”地震为背景,用小动物的卡通形象介绍地震知识,以及应急自救措施。
科普剧《光的奥秘》:设计光、离子、波3个主要角色,以光“光光阳”寻找家人为主线,穿插讲解和实验展示,让观众记住并理解“光是由离子和波组成的”这一物理学结论,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方式展示了光的“波粒二象性”。
科普剧《美丽的泡泡》:孩子们喜爱的搞笑惊奇爷爷和古灵精怪的蜻蜒人,围绕大气压强进行一系列表演和实验。
科学秀《郭博士解梦——奇妙的共振》:以小舞台剧的形式做共振实验,设置小人偶和周博士,小人偶梦中的声波共振和电磁偶合共振现象在博士的有趣实验中得以清晰。
科学秀《空气的魔力》:大气压强实验展示。
科学秀《电的奥秘》:电磁原理及现象展示。
科学秀《酸雨》:介绍酸雨的形成及对生活的危害。
小小机器人表演:仿人机器人及智能机器人表演,结合原理介绍及展示。
科普资源箱——动手制作:民族蜡染、再生纸的利用、浮沉子(浮力原理)、电与磁、花青素染色。
针对科普剧创编排演的特点,云南省科技馆制订了一系列项目的具体组织形式及管理办法,主要工作流程为:确定科学表演主题 剧本编写 专家科学原理指导实验器材制作剧目编排领导审查联系学校进校演出。
特点和创新性
“科学小舞台,神奇大世界——科普剧进校园”展教活动,是在改变科技馆以往科普剧创编基本针对年龄在5~12岁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在新的科普剧编排上注重面向小学高年级及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知识能力和接受水平,增加有关相对论知识、星空知识、共振现象,甚至引入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内容进行创作编排。
科普剧结合云南实际情况进行编排。云南处于祖国西南边陲,少数民族种类多,人口结构复杂;此外,地质条件复杂,是地震及泥石流多发区域。所以,云南省科技馆在进行科普剧编排时,结合少数民族因素,在科学秀中加入少数民族蜡染科学、少数民族造纸术及再生纸科学;考虑地震、泥石流多发的特点,编排地震知识及地震自救科普剧《猪坚强和它的朋友们》。
科普剧进校园,表演方式包括科普剧、科学秀及动手制作等科普活动,结合现场问答、请观众参与实验、现场体验,一方面调动观众参与科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检验观众是否掌握科学表演中的科学原理,以便对科学表演不断改进、完善和提高。
云南属山地高原地形,山区面积广、海拔落差大、地形复杂。山高路远,使得科学知识传播速度慢,农村、山区、边境、少数民族聚居地群众尤其是少年儿童接触新知识机会较少,接受新科普知识能力较差。结合这些情况,科技馆组织实施“科普剧进校园”活动,将科普知识以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方式传播给边远地区的孩子,让他们同样享有接受新科普知识的机会。
我们并不满足于校内外的现场演出,为了使广大公众了解并接触科普剧及科普剧所包含的科学内容,科技馆还制作了声像资料。科普剧《猪坚强和它的朋友们》、《光的奥秘》,科学秀《郭博士解梦——奇妙的共振》声像资料已拍摄完成,便于网络传播及视频播放。
反思及发展方向
云南省科技馆开展“科普剧进校园”展教活动至今已有7年时间,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在实验器材运输上,实验器材过大、玻璃器皿易碎给科普剧的演出带来了难度。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将实验用品及器材的科学改造放在首位,设计制作在确保舞台效果的基础上,需要注重实效,方便运输。
其次,在新科普剧的编排方面,需要进一步在趣味性、逻辑性及知识性的衔接上下工夫。坚决避免知识性错误,掌握知识深浅适度;知识传播在可能的情况下,要尽量丰满,向深度和广度扩展;避免说教和人为拔高;将知识融于剧情中,自然顺畅,含而不露;艺术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处理好借鉴和创新的关系。
最后,在未来3年内云南省科技馆将继续开展科普剧进校园活动;成立科普剧创作工作室,与学校联合,由科技馆负责剧本编写和表演培训,组织学生进行科普剧演出;针对科技教师,与教育局合作,发挥科技教师的优势,开展科普剧创作培训。期待在将来的工作中,用更加丰富、全面的小舞台,为边疆校园带去更大的科学世界。
实过程
云南省科技馆科普剧进校园项目从2008年4月开始实施,以场馆内教育与到校服务,开展科普剧、科学秀、活动资源包动手制作等展教活动,将科普剧送进山区、边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校,足迹遍及云南省昆明、香格里拉、文山、红河、丽江、大理、楚雄、德宏、临沧、昭通等州(市)的21个县(市),截至2014年6月10日,共计演出80场,受益人群达到51 913人次。
科技馆针对小学高年级及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编排了许多丰富有趣的科普剧和科学秀。
科普剧《爱因斯坦说相对论》:以爱因斯坦时空穿梭,和青少年学生交流,介绍并解释相对论基础问题的形式进行编排,用生动简洁的方式诠释相对论。
科普剧《认识星座》:用机器人与孩童之间的传说故事,展开对星座及宇宙知识的介绍。
科普剧《猪坚强和它的朋友们》:以“5·12”地震为背景,用小动物的卡通形象介绍地震知识,以及应急自救措施。
科普剧《光的奥秘》:设计光、离子、波3个主要角色,以光“光光阳”寻找家人为主线,穿插讲解和实验展示,让观众记住并理解“光是由离子和波组成的”这一物理学结论,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方式展示了光的“波粒二象性”。
科普剧《美丽的泡泡》:孩子们喜爱的搞笑惊奇爷爷和古灵精怪的蜻蜒人,围绕大气压强进行一系列表演和实验。
科学秀《郭博士解梦——奇妙的共振》:以小舞台剧的形式做共振实验,设置小人偶和周博士,小人偶梦中的声波共振和电磁偶合共振现象在博士的有趣实验中得以清晰。
科学秀《空气的魔力》:大气压强实验展示。
科学秀《电的奥秘》:电磁原理及现象展示。
科学秀《酸雨》:介绍酸雨的形成及对生活的危害。
小小机器人表演:仿人机器人及智能机器人表演,结合原理介绍及展示。
科普资源箱——动手制作:民族蜡染、再生纸的利用、浮沉子(浮力原理)、电与磁、花青素染色。
针对科普剧创编排演的特点,云南省科技馆制订了一系列项目的具体组织形式及管理办法,主要工作流程为:确定科学表演主题 剧本编写 专家科学原理指导实验器材制作剧目编排领导审查联系学校进校演出。
特点和创新性
“科学小舞台,神奇大世界——科普剧进校园”展教活动,是在改变科技馆以往科普剧创编基本针对年龄在5~12岁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在新的科普剧编排上注重面向小学高年级及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知识能力和接受水平,增加有关相对论知识、星空知识、共振现象,甚至引入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内容进行创作编排。
科普剧结合云南实际情况进行编排。云南处于祖国西南边陲,少数民族种类多,人口结构复杂;此外,地质条件复杂,是地震及泥石流多发区域。所以,云南省科技馆在进行科普剧编排时,结合少数民族因素,在科学秀中加入少数民族蜡染科学、少数民族造纸术及再生纸科学;考虑地震、泥石流多发的特点,编排地震知识及地震自救科普剧《猪坚强和它的朋友们》。
科普剧进校园,表演方式包括科普剧、科学秀及动手制作等科普活动,结合现场问答、请观众参与实验、现场体验,一方面调动观众参与科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检验观众是否掌握科学表演中的科学原理,以便对科学表演不断改进、完善和提高。
云南属山地高原地形,山区面积广、海拔落差大、地形复杂。山高路远,使得科学知识传播速度慢,农村、山区、边境、少数民族聚居地群众尤其是少年儿童接触新知识机会较少,接受新科普知识能力较差。结合这些情况,科技馆组织实施“科普剧进校园”活动,将科普知识以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方式传播给边远地区的孩子,让他们同样享有接受新科普知识的机会。
我们并不满足于校内外的现场演出,为了使广大公众了解并接触科普剧及科普剧所包含的科学内容,科技馆还制作了声像资料。科普剧《猪坚强和它的朋友们》、《光的奥秘》,科学秀《郭博士解梦——奇妙的共振》声像资料已拍摄完成,便于网络传播及视频播放。
反思及发展方向
云南省科技馆开展“科普剧进校园”展教活动至今已有7年时间,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在实验器材运输上,实验器材过大、玻璃器皿易碎给科普剧的演出带来了难度。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将实验用品及器材的科学改造放在首位,设计制作在确保舞台效果的基础上,需要注重实效,方便运输。
其次,在新科普剧的编排方面,需要进一步在趣味性、逻辑性及知识性的衔接上下工夫。坚决避免知识性错误,掌握知识深浅适度;知识传播在可能的情况下,要尽量丰满,向深度和广度扩展;避免说教和人为拔高;将知识融于剧情中,自然顺畅,含而不露;艺术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处理好借鉴和创新的关系。
最后,在未来3年内云南省科技馆将继续开展科普剧进校园活动;成立科普剧创作工作室,与学校联合,由科技馆负责剧本编写和表演培训,组织学生进行科普剧演出;针对科技教师,与教育局合作,发挥科技教师的优势,开展科普剧创作培训。期待在将来的工作中,用更加丰富、全面的小舞台,为边疆校园带去更大的科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