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很多家长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没有收到成效或效果不理想时,常常责骂孩子,甚至对孩子大打出手,而这种行为只会适得其反,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本文运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对家长教育孩子过程中产生的不良情绪进行了分析和解释,通过暗示学习和临床放松训练技术培养家长的情绪调控能力,干预效果显著,易于掌握。在此基础上,本文给出了家长和教师运用元认知干预技术调控情绪的建议。
关键词: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程序性知识;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射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不要以为只有在教导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是在教育儿童。在你们生活的每一个瞬间,你们的每句话、每个举动、每个眼神,甚至看不见的精神世界,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如此巨大,那么良好的教育理念和正确的教育方式便成为了当前教育子女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但在现实生活中,仍然有很多家长对此力不从心或者束手无策。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在这一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学生及家长的基本情况
1.自然情况
小A,小学三年级男孩,平时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父母非常忙时由爷爷奶奶照顾。
小A妈妈, 34岁,某公司经理,丈夫是医生,二人均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家庭经济条件良好。
2. 小A妈妈的自述
“我对自己的孩子真是没有办法了!我们全家都围着这一个孩子转,孩子很听话,很乖巧,就是学习不用心。我一看见他不好好学习就气不打一处来!”
“也不知道是不是我耽误了孩子学习,孩子小时候并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奔波于各种辅导班,我主要以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为主,经常让他动手操作,如组装机器人、练习跆拳道等,因为我觉得书本上的知识在学龄期学校里面都能够按时讲授,所以不用着急,而创造力、想象力、思维的灵活性方面却极容易在幼年期被繁重的学业扼杀。
但现在似乎事与愿违。现在孩子学习时不能专心致志,一会儿喝水,一会儿去洗手间,学习时在座位上动来动去,成绩也不好,英语和语文总不及格,刚背完的单词转眼就忘,说他他也不听。我一看见他做事时候的‘艮劲’(磨蹭,心不在焉),就气不打一处来,经常大声批评训斥他,有时候真想揍他!但是我越批评,他越不在乎,特别‘皮’,我都要被气死了,他还像个没事人一样!批评他之后我又后悔!现在工作的时候也能想起来他不专心的样子,难受得不得了!但是没办法啊!”
“孩子的爸爸脾气也不好,有一天吃饭的时候,看见孩子使劲往嘴里塞,就气得教训孩子‘吃饭像猪一样’!孩子唯一的爱好就是喜欢吃好吃的,你看现在这胖小子已经将近一百斤了!”
3. 小A自述
“我想好好学习,我也很认真,但进步很慢,一写作业就能想起来别的事情,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有时候写作业写累了想休息一会儿,被爸爸妈妈看见了,问也不问就批评我。有时候爸爸妈妈吵架,我害怕得躲到屋子里不敢出去,也不敢劝他们。可能别的小朋友的家不是这样的。”
从上面的情况介绍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小A妈妈出现的情绪问题。由于对小A学习行为方面的表现不满意,小A妈妈的这种“担心、焦虑”情绪已经影响了她的正常工作,而且在生活中越发敏感了。如果日复一日,这种不良情绪很可能会循环放大,对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造成巨大的消极影响。那么小A妈妈的这种情绪是如何形成的呢?下面我们应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中的相关原理来加以分析。
二、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的核心原理——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射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是指通过心理辅导,使人们对自身的心理过程,尤其是潜意识心理过程进行有效的自我觉知、反思、监督、调控,以解除心理困扰和发挥潜能的心理干预操作程序及其理论体系。
(一)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射
元认知干预技术中的潜意识是指没有意识到或意识到了却控制不了的自动运行的心理活动过程与状态。条件性情绪反射是指一种在条件反射形成和发生过程中,本人未曾意识到的或本人的意识不容易控制的情绪反射。其中的“条件性”是指这种反射是通过后天条件建立起来的。
(二)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射与心理障碍的关系
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射是以S-E-R为表征式的,其中S为问题情境或刺激事件,E为自动实现的条件性情绪,R为条件性情绪推动下的思维及外显行为反应,人们通过自己的认知、经验、观念等对条件性情绪反应所引起的反应R进行评价、思考、反思,又产生了新的负性评价情绪E’,这种情绪增强了原来的条件性情绪,由此开始不断地积累、循环,从而产生了以小放大的蝴蝶效应,这就使人们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和障碍。元认知干预技术课题组模拟了消极条件性情绪反射的循环增强机制图。
(三)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中思维和情绪的关系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的研发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在思维过程中,情绪往往会影响知识的检索方向,即积极情绪引导积极思维、消极情绪引导消极思维。同样,情绪引导的思维结果往往又会反过来影响情绪,即积极思维会让积极情绪更积极,消极思维会让消极情绪更消极。比如:学生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遇到自己喜欢的人时,情绪积极,思维活跃,便会产生乐于交流的行为,人际交往效果便好,别人对他的评价也好;相反,学生遇到不喜欢的人时,首先情绪是消极的,进而导致消极思维如“真倒霉,怎么遇到他了!”从而导致交往的不自然,甚至会泛化,影响日后的人际关系。
上文提到,条件性情绪是潜意识的,一旦消极情绪产生,便会导致后续的思维和行为朝消极方向发展,从而产生一些不适宜的情况。如果我们设法控制了情绪,也就控制了条件性情绪反射的形成,也就自然消除了那些非理性的思维过程,整个心理障碍的症状也就容易得到控制。
三、临床干预
我们采用母子共同干预的方式来改变小A家庭现在面临的问题。根据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的新潜意识观,条件性情绪反射是易消除和易建立的,只要把消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射转变为积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射,再在家长和孩子大脑中输入积极正确的程序性知识,情绪问题就能质变解决,而不是量变缓解。 (一)认知调整
在家长方面,首先,调整家长的不合理信念,如“棍棒之下出孝子”“孩子必须一刻不停地看着,不然就不能好好学习”等。这些不合理信念如果长时间储存在家长大脑中,会影响其思维,更可能会给孩子带来隐性的伤害,以致孩子焦虑过高、不自信等。其次,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如 “尊重孩子才能赢得孩子的尊重”“要以欣赏、夸奖、鼓励、榜样的方式教育孩子”等;再次,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书中写的、他人的成功教育方式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借鉴并随时调整自己的方法;最后,家长可以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对看电视时间的限制”“待人讲文明懂礼貌”“将阅读作为一种习惯”等。
此外,咨询师还给小A妈妈讲解消极循环的条件性情绪反射形成的原理和其所带来的蝴蝶效应,使其明白问题不一定都出在孩子身上,家长自身的情绪问题可能不只影响孩子的学习情绪和成绩,还会影响家庭的和睦及幸福。在孩子方面,咨询师以家庭教师的身份接触孩子,在帮其补充教材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帮助孩子建立信心,相信爸爸妈妈是爱自己的,他们正在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那么我们自己也要向爸爸妈妈学习,改变自己不良的学习习惯,争取取得进步。
(二)暗示放松训练
暗示放松训练有三个特点:第一,暗示学习状态下大脑具有超强的学习能力;第二,暗示学习过程中人的心理经验高度可塑;第三,心理暗示技术使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由于小A年纪尚幼,症状较轻,我们只对小A妈妈进行放松训练。通过肌肉渐进式放松让小A妈妈获得一种宁静、轻松的状态,为暗示学习作好准备;通过输入风景想象、和孩子度过的快乐时光、孩子曾经的成功经历、全家人对未来的美好愿景等语言内容调动其积极愉快的情绪情感体验;之后立即引入孩子出现问题的刺激情境(如学习磨蹭),让积极情绪(E)与刺激情境(S)建立联结,同时为其输入一套正确的应对孩子学习磨蹭的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R);多次训练,巩固和强化这种新建立的S-E-R反应,并使其能够自动运行。
(三)干预效果
1. 小A妈妈自述
“现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能首先深呼吸,平静自己的情绪,不立刻发火,而是先询问孩子这样做的原因,如果孩子做错了,能够耐心和孩子探讨为什么这样做是错的,应该怎样做。在我的情绪得到控制之后,我还给孩子的爸爸作了相应的心理辅导,让他认识到孩子的心理是很脆弱的,应该维护他的自尊,让他体会自豪感和成就感。孩子爸爸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现在家里不再有训斥和打骂,而是多了商量和理解。”
2. 小A的反应
“爸爸妈妈现在温柔多了,有什么事情都和我好好说了!也不像以前一样总吵架了!以前我总是害怕做错事情他们批评我。现在学习时虽然还有一些题不会,但是我比以前学得更开心了。”
类似小A家的这种问题在元认知课题组干预成功的案例中不胜枚举,但要继续巩固,达到“愈后不复发,复发有办法”,还需要家长和教师不断地努力。
四、中小学生家长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卢梭曾说过:“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元认知干预技术对元认知的认识,超越和突破了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弗拉威尔的概念。这里的元认知不仅是对认知过程的认知,还包括对自身潜意识心理活动、情绪情感的认知、调节和指导。如果家长能对自身的潜意识心理活动、情绪情感、思维过程进行有效的调节、监控和指导,那么不仅家长本身的情绪得到了调控,人格得到了提升,还会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给孩子做出一个好榜样。
1. 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学会用S-E-R原理分析自身出现的问题
上文已经阐述了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射的原理。在上面的案例中,小A妈妈的问题可能很多家长都遇到过。在成长过程中孩子的表现一不尽如人意(S),家长的消极情绪一下就上来了,担心、生气、着急、焦虑(E),以致之后出现不适行为,责罚、打骂(R)等,之后又觉得自己的行为不对,内心产生愧疚等消极体验(E’),这种消极的情绪导致消极的行为,如看孩子不顺眼,对待家人态度不佳等,这种恶性循环不断放大,从而建立了牢固的条件性情绪反射。孩子方面也是一样的道理,偶尔一两次学习分心被家长看见了,家长便严厉地批评,引起孩子的消极情绪,不良情绪逐渐和学习情境建立起了消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射,导致学习学不进,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等。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要学会用S-E-R的原理分析是哪些消极情绪引发了自己对孩子不恰当的教育行为,从而在教育过程中主动消除这种消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应。
2. 学会设计程序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即“怎么办”的知识,是一系列 “如果……那么……”的反应式。例如:如果孩子这次考试不及格(S1),那么家长应先平稳自己的情绪(R1);如果情绪平静(S2),那么问问孩子是什么原因导致不及格(R2),如果原因明确且合理(S3),那么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R3);如果找到了解决的办法(S4),那么想想应该怎样去落实(R4)……
家长不仅要给自己设计正确的程序性知识,而且要给孩子设计程序,并且不断地在实践中运用和锻炼。
3. 随时运用放松训练技术来调整自己的情绪
每天给自己放松约半小时,想一想孩子的优点和家庭的长远目标,降低自己的焦虑,将情绪调整到轻松平静的状态。在实际生活中检验干预效果,改变自己面对孩子时的消极情绪,提升自己心理素质的同时为教育孩子打下良好基础。
4. 学会运用元认知小策略
(1)深呼吸。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首先做几个深呼吸,平静情绪,尽量不随意批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勤做深呼吸的习惯,有助于降低焦虑,深呼吸之后要给自己一个积极的自我暗示。如:我的孩子我了解,只要我教育得法,他一定能够健康成长。 (2)条件性情绪反射的巩固——培养好习惯。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为孩子制造机会自己解决问题,提升他们的主动性和成就感,让孩子在这方面形成好的习惯和自信。
(3)小程序肌肉放松,降低焦虑情绪。面对孩子的“大”错误时,家长除了做深呼吸之外,还可以做小程序的肌肉放松,即绷紧身体部分大块肌肉,如后背,或紧紧地攥拳头,维持大约10秒钟,之后再给自己一个积极的暗示,告诉自己这也许是孩子的无心之失,或许另有隐情,要心平气和地和孩子交流。
(4)加强体育锻炼。每天适度锻炼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还有助于降低焦虑,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五、对中小学教师和家长运用元认知干预技术调控情绪的建议
孩子是家庭和学校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培养好一个孩子,不仅是对家庭负责任,对社会的未来负责任,也是对民族的发展负责任。
1. 避免当面指责,找好突破口、想好对策后再教育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保持冷静是有效教育孩子的前提之一,只有这样,才能在亲子关系稳定的前提下进行教育,才会有正面的结果;如果家长过于激动、粗暴,孩子首先想到的不是承认错误、及时改正,而是很有可能一下子就被家长的架势吓懵了,不知道是否是自己做错了事情,认知能力也会随着消极的情绪而下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看看从他的角度出发这件事是怎样的,他是怎么想的。如果表述合理,父母是会尊重孩子的意愿的。除此之外,尽量避免将不良情绪带回家,在走进家门的那一刻要提醒自己,家是充满爱的地方,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降低家长的焦虑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孩子的焦虑。
2. 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切勿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在孩子身上
给孩子一点时间,无论是关于成长还是批评。在开口质问、批评之前,要至少明确几个问题:是孩子的什么行为让人生气?产生这些行为的可能原因有哪些?在这次教育之后,孩子应该向什么方向改变?急于求成是违背儿童成长规律的,对孩子有负面的影响,如扼杀孩子的兴趣、降低孩子的自信心、影响其良好个性的形成,可能还会出现不良的行为。
3. 控制情绪的小妙招
第一,正面的思考。暗示自己慢慢来,我能处理好这个问题。第二,不要太介意孩子的气话。有时孩子说出一些话看似很过分,但他可能并不懂其真实的含义,也不知道说出这些话对于长辈的伤害有多大,家长和教师应该以孩子的健康成长为出发点,用爱去感染孩子,让孩子也冷静下来。第三,先处理孩子错误的行为本身,事后再来分析孩子犯错误的原因,否则容易演化成一场说教大战,陷进去不能自拔,还可能会耽误改正错误的最佳时机,错过了教育的重点。要注意说话的方式,不用命令式、指责式的祈使句,尽量用商量的语气。如:时间已经很晚了,你是不是应该去睡觉了?从而让孩子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
4. 教育孩子应以夸奖、欣赏、鼓励为主
要注意放大孩子的优点,及时鼓励孩子。不能一味责骂。好的习惯、孩子的优点就如同地里的庄稼,而缺点毛病就像杂草一样。想让地里的杂草减少,不能一味除草,那样的话庄稼还是照荒不误。而有经验的农民都知道,对付杂草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大面积地种上庄稼,用心浇水、施肥、松土,地里的小苗长壮了,变多了,杂草自然就少了。正如以新的、正确的程序性知识代替原来错误的程序性知识,也就是元认知干预技术的核心知识的体现。
5. 培养优秀的个性
根据沃尔普的交互抑制理论,人不可能同时存在积极和消极两种情绪。如果大脑中积极的知识保持优势兴奋,消极的思维虽然不能消失,却能被忽视,兴奋性降低,导致不易提取。所以我们应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打造一双“隐形的翅膀”,建立积极的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射并不断巩固,使之形成良性的循环直至自动运行,让教师、家长和孩子的正面思维蓬勃发展,时刻保持一种较高的兴奋性和唤醒水平,假以时日,好习惯便形成了。但是如果家长不注意自己的语言,无意中给孩子套上马虎、笨、粗心的烙印,那么这个标签会在孩子心里生根发芽,形成消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射并不断泛化,使孩子的自信心受到影响,在优秀性格的培养上反而南辕北辙了。
注: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技术化实施”(JG09DB170)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
[2]金洪源.学习行为障碍诊断与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3]金洪源.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与学生人格的高效培养[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11.
[4]王战胜,许相媛.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对中小学生考试焦虑应对能力的高效培养[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2,5.
[5]金洪源,王云峰,魏晓旭.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关键词: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程序性知识;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射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不要以为只有在教导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是在教育儿童。在你们生活的每一个瞬间,你们的每句话、每个举动、每个眼神,甚至看不见的精神世界,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如此巨大,那么良好的教育理念和正确的教育方式便成为了当前教育子女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但在现实生活中,仍然有很多家长对此力不从心或者束手无策。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在这一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学生及家长的基本情况
1.自然情况
小A,小学三年级男孩,平时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父母非常忙时由爷爷奶奶照顾。
小A妈妈, 34岁,某公司经理,丈夫是医生,二人均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家庭经济条件良好。
2. 小A妈妈的自述
“我对自己的孩子真是没有办法了!我们全家都围着这一个孩子转,孩子很听话,很乖巧,就是学习不用心。我一看见他不好好学习就气不打一处来!”
“也不知道是不是我耽误了孩子学习,孩子小时候并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奔波于各种辅导班,我主要以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为主,经常让他动手操作,如组装机器人、练习跆拳道等,因为我觉得书本上的知识在学龄期学校里面都能够按时讲授,所以不用着急,而创造力、想象力、思维的灵活性方面却极容易在幼年期被繁重的学业扼杀。
但现在似乎事与愿违。现在孩子学习时不能专心致志,一会儿喝水,一会儿去洗手间,学习时在座位上动来动去,成绩也不好,英语和语文总不及格,刚背完的单词转眼就忘,说他他也不听。我一看见他做事时候的‘艮劲’(磨蹭,心不在焉),就气不打一处来,经常大声批评训斥他,有时候真想揍他!但是我越批评,他越不在乎,特别‘皮’,我都要被气死了,他还像个没事人一样!批评他之后我又后悔!现在工作的时候也能想起来他不专心的样子,难受得不得了!但是没办法啊!”
“孩子的爸爸脾气也不好,有一天吃饭的时候,看见孩子使劲往嘴里塞,就气得教训孩子‘吃饭像猪一样’!孩子唯一的爱好就是喜欢吃好吃的,你看现在这胖小子已经将近一百斤了!”
3. 小A自述
“我想好好学习,我也很认真,但进步很慢,一写作业就能想起来别的事情,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有时候写作业写累了想休息一会儿,被爸爸妈妈看见了,问也不问就批评我。有时候爸爸妈妈吵架,我害怕得躲到屋子里不敢出去,也不敢劝他们。可能别的小朋友的家不是这样的。”
从上面的情况介绍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小A妈妈出现的情绪问题。由于对小A学习行为方面的表现不满意,小A妈妈的这种“担心、焦虑”情绪已经影响了她的正常工作,而且在生活中越发敏感了。如果日复一日,这种不良情绪很可能会循环放大,对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造成巨大的消极影响。那么小A妈妈的这种情绪是如何形成的呢?下面我们应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中的相关原理来加以分析。
二、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的核心原理——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射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是指通过心理辅导,使人们对自身的心理过程,尤其是潜意识心理过程进行有效的自我觉知、反思、监督、调控,以解除心理困扰和发挥潜能的心理干预操作程序及其理论体系。
(一)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射
元认知干预技术中的潜意识是指没有意识到或意识到了却控制不了的自动运行的心理活动过程与状态。条件性情绪反射是指一种在条件反射形成和发生过程中,本人未曾意识到的或本人的意识不容易控制的情绪反射。其中的“条件性”是指这种反射是通过后天条件建立起来的。
(二)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射与心理障碍的关系
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射是以S-E-R为表征式的,其中S为问题情境或刺激事件,E为自动实现的条件性情绪,R为条件性情绪推动下的思维及外显行为反应,人们通过自己的认知、经验、观念等对条件性情绪反应所引起的反应R进行评价、思考、反思,又产生了新的负性评价情绪E’,这种情绪增强了原来的条件性情绪,由此开始不断地积累、循环,从而产生了以小放大的蝴蝶效应,这就使人们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和障碍。元认知干预技术课题组模拟了消极条件性情绪反射的循环增强机制图。
(三)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中思维和情绪的关系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的研发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在思维过程中,情绪往往会影响知识的检索方向,即积极情绪引导积极思维、消极情绪引导消极思维。同样,情绪引导的思维结果往往又会反过来影响情绪,即积极思维会让积极情绪更积极,消极思维会让消极情绪更消极。比如:学生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遇到自己喜欢的人时,情绪积极,思维活跃,便会产生乐于交流的行为,人际交往效果便好,别人对他的评价也好;相反,学生遇到不喜欢的人时,首先情绪是消极的,进而导致消极思维如“真倒霉,怎么遇到他了!”从而导致交往的不自然,甚至会泛化,影响日后的人际关系。
上文提到,条件性情绪是潜意识的,一旦消极情绪产生,便会导致后续的思维和行为朝消极方向发展,从而产生一些不适宜的情况。如果我们设法控制了情绪,也就控制了条件性情绪反射的形成,也就自然消除了那些非理性的思维过程,整个心理障碍的症状也就容易得到控制。
三、临床干预
我们采用母子共同干预的方式来改变小A家庭现在面临的问题。根据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的新潜意识观,条件性情绪反射是易消除和易建立的,只要把消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射转变为积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射,再在家长和孩子大脑中输入积极正确的程序性知识,情绪问题就能质变解决,而不是量变缓解。 (一)认知调整
在家长方面,首先,调整家长的不合理信念,如“棍棒之下出孝子”“孩子必须一刻不停地看着,不然就不能好好学习”等。这些不合理信念如果长时间储存在家长大脑中,会影响其思维,更可能会给孩子带来隐性的伤害,以致孩子焦虑过高、不自信等。其次,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如 “尊重孩子才能赢得孩子的尊重”“要以欣赏、夸奖、鼓励、榜样的方式教育孩子”等;再次,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书中写的、他人的成功教育方式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借鉴并随时调整自己的方法;最后,家长可以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对看电视时间的限制”“待人讲文明懂礼貌”“将阅读作为一种习惯”等。
此外,咨询师还给小A妈妈讲解消极循环的条件性情绪反射形成的原理和其所带来的蝴蝶效应,使其明白问题不一定都出在孩子身上,家长自身的情绪问题可能不只影响孩子的学习情绪和成绩,还会影响家庭的和睦及幸福。在孩子方面,咨询师以家庭教师的身份接触孩子,在帮其补充教材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帮助孩子建立信心,相信爸爸妈妈是爱自己的,他们正在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那么我们自己也要向爸爸妈妈学习,改变自己不良的学习习惯,争取取得进步。
(二)暗示放松训练
暗示放松训练有三个特点:第一,暗示学习状态下大脑具有超强的学习能力;第二,暗示学习过程中人的心理经验高度可塑;第三,心理暗示技术使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由于小A年纪尚幼,症状较轻,我们只对小A妈妈进行放松训练。通过肌肉渐进式放松让小A妈妈获得一种宁静、轻松的状态,为暗示学习作好准备;通过输入风景想象、和孩子度过的快乐时光、孩子曾经的成功经历、全家人对未来的美好愿景等语言内容调动其积极愉快的情绪情感体验;之后立即引入孩子出现问题的刺激情境(如学习磨蹭),让积极情绪(E)与刺激情境(S)建立联结,同时为其输入一套正确的应对孩子学习磨蹭的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R);多次训练,巩固和强化这种新建立的S-E-R反应,并使其能够自动运行。
(三)干预效果
1. 小A妈妈自述
“现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能首先深呼吸,平静自己的情绪,不立刻发火,而是先询问孩子这样做的原因,如果孩子做错了,能够耐心和孩子探讨为什么这样做是错的,应该怎样做。在我的情绪得到控制之后,我还给孩子的爸爸作了相应的心理辅导,让他认识到孩子的心理是很脆弱的,应该维护他的自尊,让他体会自豪感和成就感。孩子爸爸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现在家里不再有训斥和打骂,而是多了商量和理解。”
2. 小A的反应
“爸爸妈妈现在温柔多了,有什么事情都和我好好说了!也不像以前一样总吵架了!以前我总是害怕做错事情他们批评我。现在学习时虽然还有一些题不会,但是我比以前学得更开心了。”
类似小A家的这种问题在元认知课题组干预成功的案例中不胜枚举,但要继续巩固,达到“愈后不复发,复发有办法”,还需要家长和教师不断地努力。
四、中小学生家长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卢梭曾说过:“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元认知干预技术对元认知的认识,超越和突破了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弗拉威尔的概念。这里的元认知不仅是对认知过程的认知,还包括对自身潜意识心理活动、情绪情感的认知、调节和指导。如果家长能对自身的潜意识心理活动、情绪情感、思维过程进行有效的调节、监控和指导,那么不仅家长本身的情绪得到了调控,人格得到了提升,还会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给孩子做出一个好榜样。
1. 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学会用S-E-R原理分析自身出现的问题
上文已经阐述了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射的原理。在上面的案例中,小A妈妈的问题可能很多家长都遇到过。在成长过程中孩子的表现一不尽如人意(S),家长的消极情绪一下就上来了,担心、生气、着急、焦虑(E),以致之后出现不适行为,责罚、打骂(R)等,之后又觉得自己的行为不对,内心产生愧疚等消极体验(E’),这种消极的情绪导致消极的行为,如看孩子不顺眼,对待家人态度不佳等,这种恶性循环不断放大,从而建立了牢固的条件性情绪反射。孩子方面也是一样的道理,偶尔一两次学习分心被家长看见了,家长便严厉地批评,引起孩子的消极情绪,不良情绪逐渐和学习情境建立起了消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射,导致学习学不进,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等。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要学会用S-E-R的原理分析是哪些消极情绪引发了自己对孩子不恰当的教育行为,从而在教育过程中主动消除这种消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应。
2. 学会设计程序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即“怎么办”的知识,是一系列 “如果……那么……”的反应式。例如:如果孩子这次考试不及格(S1),那么家长应先平稳自己的情绪(R1);如果情绪平静(S2),那么问问孩子是什么原因导致不及格(R2),如果原因明确且合理(S3),那么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R3);如果找到了解决的办法(S4),那么想想应该怎样去落实(R4)……
家长不仅要给自己设计正确的程序性知识,而且要给孩子设计程序,并且不断地在实践中运用和锻炼。
3. 随时运用放松训练技术来调整自己的情绪
每天给自己放松约半小时,想一想孩子的优点和家庭的长远目标,降低自己的焦虑,将情绪调整到轻松平静的状态。在实际生活中检验干预效果,改变自己面对孩子时的消极情绪,提升自己心理素质的同时为教育孩子打下良好基础。
4. 学会运用元认知小策略
(1)深呼吸。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首先做几个深呼吸,平静情绪,尽量不随意批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勤做深呼吸的习惯,有助于降低焦虑,深呼吸之后要给自己一个积极的自我暗示。如:我的孩子我了解,只要我教育得法,他一定能够健康成长。 (2)条件性情绪反射的巩固——培养好习惯。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为孩子制造机会自己解决问题,提升他们的主动性和成就感,让孩子在这方面形成好的习惯和自信。
(3)小程序肌肉放松,降低焦虑情绪。面对孩子的“大”错误时,家长除了做深呼吸之外,还可以做小程序的肌肉放松,即绷紧身体部分大块肌肉,如后背,或紧紧地攥拳头,维持大约10秒钟,之后再给自己一个积极的暗示,告诉自己这也许是孩子的无心之失,或许另有隐情,要心平气和地和孩子交流。
(4)加强体育锻炼。每天适度锻炼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还有助于降低焦虑,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五、对中小学教师和家长运用元认知干预技术调控情绪的建议
孩子是家庭和学校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培养好一个孩子,不仅是对家庭负责任,对社会的未来负责任,也是对民族的发展负责任。
1. 避免当面指责,找好突破口、想好对策后再教育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保持冷静是有效教育孩子的前提之一,只有这样,才能在亲子关系稳定的前提下进行教育,才会有正面的结果;如果家长过于激动、粗暴,孩子首先想到的不是承认错误、及时改正,而是很有可能一下子就被家长的架势吓懵了,不知道是否是自己做错了事情,认知能力也会随着消极的情绪而下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看看从他的角度出发这件事是怎样的,他是怎么想的。如果表述合理,父母是会尊重孩子的意愿的。除此之外,尽量避免将不良情绪带回家,在走进家门的那一刻要提醒自己,家是充满爱的地方,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降低家长的焦虑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孩子的焦虑。
2. 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切勿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在孩子身上
给孩子一点时间,无论是关于成长还是批评。在开口质问、批评之前,要至少明确几个问题:是孩子的什么行为让人生气?产生这些行为的可能原因有哪些?在这次教育之后,孩子应该向什么方向改变?急于求成是违背儿童成长规律的,对孩子有负面的影响,如扼杀孩子的兴趣、降低孩子的自信心、影响其良好个性的形成,可能还会出现不良的行为。
3. 控制情绪的小妙招
第一,正面的思考。暗示自己慢慢来,我能处理好这个问题。第二,不要太介意孩子的气话。有时孩子说出一些话看似很过分,但他可能并不懂其真实的含义,也不知道说出这些话对于长辈的伤害有多大,家长和教师应该以孩子的健康成长为出发点,用爱去感染孩子,让孩子也冷静下来。第三,先处理孩子错误的行为本身,事后再来分析孩子犯错误的原因,否则容易演化成一场说教大战,陷进去不能自拔,还可能会耽误改正错误的最佳时机,错过了教育的重点。要注意说话的方式,不用命令式、指责式的祈使句,尽量用商量的语气。如:时间已经很晚了,你是不是应该去睡觉了?从而让孩子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
4. 教育孩子应以夸奖、欣赏、鼓励为主
要注意放大孩子的优点,及时鼓励孩子。不能一味责骂。好的习惯、孩子的优点就如同地里的庄稼,而缺点毛病就像杂草一样。想让地里的杂草减少,不能一味除草,那样的话庄稼还是照荒不误。而有经验的农民都知道,对付杂草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大面积地种上庄稼,用心浇水、施肥、松土,地里的小苗长壮了,变多了,杂草自然就少了。正如以新的、正确的程序性知识代替原来错误的程序性知识,也就是元认知干预技术的核心知识的体现。
5. 培养优秀的个性
根据沃尔普的交互抑制理论,人不可能同时存在积极和消极两种情绪。如果大脑中积极的知识保持优势兴奋,消极的思维虽然不能消失,却能被忽视,兴奋性降低,导致不易提取。所以我们应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打造一双“隐形的翅膀”,建立积极的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射并不断巩固,使之形成良性的循环直至自动运行,让教师、家长和孩子的正面思维蓬勃发展,时刻保持一种较高的兴奋性和唤醒水平,假以时日,好习惯便形成了。但是如果家长不注意自己的语言,无意中给孩子套上马虎、笨、粗心的烙印,那么这个标签会在孩子心里生根发芽,形成消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射并不断泛化,使孩子的自信心受到影响,在优秀性格的培养上反而南辕北辙了。
注: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技术化实施”(JG09DB170)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
[2]金洪源.学习行为障碍诊断与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3]金洪源.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与学生人格的高效培养[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11.
[4]王战胜,许相媛.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对中小学生考试焦虑应对能力的高效培养[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2,5.
[5]金洪源,王云峰,魏晓旭.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