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安民之道,也是构建和谐万州的重要内容,在该区资源环境有限,劳动力转移困难的双重压力下,职业教育起到一定缓解作用。然而,该区的职业教育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通过对万州区职业发展现状和问题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职业教育;现状;对策;万州区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民之道,也是构建和谐万州区资源环境有限,又面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镇移民就业难的双重压力下,万州区的职业教育在提升劳动力素质、拓展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等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找出问题所在并对症下药,是应对当下金融危机的有效措施之一。
一、万州区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多年以来,万州区职业教育在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特色、办学质量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已具有明显的优势,基本形成了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公办职业教育与民办职业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比较完善的职业教育的良好格局。
万州区阳光工程定点培训机构由17所发展到28所。其中:国办学校9所,集体6所,民办13所。隶属农业局的1所,教委的9所,劳动局的11所,就业局的2所,科委的1所,建委的1所,公安部门1所,水利局的1所,粮食局的1所。同时,职业教育培训从2000年的各类培训7031人次开始,2003年超过1.5万人次,然后在2005年达到5.5万人次历史最高峰。说明万州区职业培训教育力度呈逐年加强的趋势,培训机构不断增加,培训成果也是逐年提高,这充分显示了职业教育在提升劳动力素质、拓展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打造劳务品牌等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万州区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虽然在职业教育方面做出了一些成绩,但当前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主要表现如下:
1、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不足,专业设备严重缺乏
教育经费紧缺是困扰基础教育发展的一大“瓶颈”。目前,我国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仍然是国家财政拨款。职业教育需要的实验设备和实训场所数量大,需要的经费多,而在地处贫困的三峡库区的万州,教育经费对财政的依赖更明显。目前实行全国“一刀切”的县财政制度,必然对经济发展比较薄弱的万州区教育发展产生较大影响。在此情况下,万州区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明显不足,没有真正真正形成一个教学、科研、生产、经营、服务一体化的办学实体。学校的发展、招生、就业,完全靠学校自身运作,虽然有成果,但远远满足不了现实要求。
2、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据了解,万州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及相关培训机构多数教师大都来自师范类大专院校,普通教师与专业教师比例失调,高水平专业教师比较缺乏,学校对教师接受专业技术继续教育投入较大,教育成本高。民办职校教师主要来源于临时聘任,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专业骨干教师特别是数控、汽修、电子信息等专业的“双师型”教师紧缺,年长的有经验但学历不高,年轻的学历高但专业实践经验不足,出现了师资断层的现象。
3、职业教育体系不完善、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长期以来,万州区对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投入关注较大,导致虽然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劳动力素质低下,人才结构不尽合理。目前,万州区每年有相当部分初中毕业生不能升入高中,高中生不能升入大学,与此同时,就业形式严峻,就业压力与日俱增,相反,技能型人才在社会上供不应求。因此,完善国民教育体系,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才能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的求学愿望,也才能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三、加快发展万州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
1、积极多渠道筹措经费,努力增加投入,教育投资多元化
万州区政府应多渠道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积极争取设立职教专业课师资专项经费,支持公民办职业学校用于聘请紧缺专业教师或短训专业型技师,出台激励优惠政策,鼓励区级各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到职业学校兼职,拓宽专业师资来源。加大从城市教育费附加、城市建设配套费、三峡库区移民经费、三峡库区后扶资金、农村科技开发经费、财政性扶贫开发经费、企业职工工资总额、每年新增教育经费及技术推广等经费中足额提取职业教育与培训经费的力度。同时安排专项经费资助接受中职教育的农村贫困家庭和城镇低收入家庭子女等,积极探索利用金融、保险、信托等方式,开展职业教育融资活动的新途径等。
2、抓好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区政府要在坚持“立足培养,积极引进”的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确保建设一支专兼结合,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职教师资队伍。职业院校不应使用自收自支事业编制来选拔优秀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建设。建立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实行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的政策,并支持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教师申请和评聘第二个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采取更加灵活的用人机制和办法,支持职业院校面向社会聘请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校企结合。
3、构建开放性、多元化的办学模式
积极改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职业院校课程改革,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积极开展普通初中、高中未升学毕业生再延伸半年或一年学习时间,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教育模式改革。积极推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实现职业院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人才培养,大力推进产教学研合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改革完善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度等。
【参考文献】
[1] 张小明,朱宏斌,谷小勇.我国农民职业教育供给现状和发展对策[J]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
[2] 赵延安,任远.农业职业教育师资培养途径的思考[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4
[3] 上海市教科院职成教研究所.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报告[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4] 陶晋如.职业教育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器[J].培训与就业.2006
作者简介:尼安木(1978-),男,四川平武人,重庆三峡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硕士
责任编辑:于金鹏
【关键词】职业教育;现状;对策;万州区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民之道,也是构建和谐万州区资源环境有限,又面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镇移民就业难的双重压力下,万州区的职业教育在提升劳动力素质、拓展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等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找出问题所在并对症下药,是应对当下金融危机的有效措施之一。
一、万州区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多年以来,万州区职业教育在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特色、办学质量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已具有明显的优势,基本形成了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公办职业教育与民办职业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比较完善的职业教育的良好格局。
万州区阳光工程定点培训机构由17所发展到28所。其中:国办学校9所,集体6所,民办13所。隶属农业局的1所,教委的9所,劳动局的11所,就业局的2所,科委的1所,建委的1所,公安部门1所,水利局的1所,粮食局的1所。同时,职业教育培训从2000年的各类培训7031人次开始,2003年超过1.5万人次,然后在2005年达到5.5万人次历史最高峰。说明万州区职业培训教育力度呈逐年加强的趋势,培训机构不断增加,培训成果也是逐年提高,这充分显示了职业教育在提升劳动力素质、拓展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打造劳务品牌等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万州区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虽然在职业教育方面做出了一些成绩,但当前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主要表现如下:
1、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不足,专业设备严重缺乏
教育经费紧缺是困扰基础教育发展的一大“瓶颈”。目前,我国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仍然是国家财政拨款。职业教育需要的实验设备和实训场所数量大,需要的经费多,而在地处贫困的三峡库区的万州,教育经费对财政的依赖更明显。目前实行全国“一刀切”的县财政制度,必然对经济发展比较薄弱的万州区教育发展产生较大影响。在此情况下,万州区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明显不足,没有真正真正形成一个教学、科研、生产、经营、服务一体化的办学实体。学校的发展、招生、就业,完全靠学校自身运作,虽然有成果,但远远满足不了现实要求。
2、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据了解,万州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及相关培训机构多数教师大都来自师范类大专院校,普通教师与专业教师比例失调,高水平专业教师比较缺乏,学校对教师接受专业技术继续教育投入较大,教育成本高。民办职校教师主要来源于临时聘任,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专业骨干教师特别是数控、汽修、电子信息等专业的“双师型”教师紧缺,年长的有经验但学历不高,年轻的学历高但专业实践经验不足,出现了师资断层的现象。
3、职业教育体系不完善、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长期以来,万州区对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投入关注较大,导致虽然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劳动力素质低下,人才结构不尽合理。目前,万州区每年有相当部分初中毕业生不能升入高中,高中生不能升入大学,与此同时,就业形式严峻,就业压力与日俱增,相反,技能型人才在社会上供不应求。因此,完善国民教育体系,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才能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的求学愿望,也才能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三、加快发展万州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
1、积极多渠道筹措经费,努力增加投入,教育投资多元化
万州区政府应多渠道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积极争取设立职教专业课师资专项经费,支持公民办职业学校用于聘请紧缺专业教师或短训专业型技师,出台激励优惠政策,鼓励区级各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到职业学校兼职,拓宽专业师资来源。加大从城市教育费附加、城市建设配套费、三峡库区移民经费、三峡库区后扶资金、农村科技开发经费、财政性扶贫开发经费、企业职工工资总额、每年新增教育经费及技术推广等经费中足额提取职业教育与培训经费的力度。同时安排专项经费资助接受中职教育的农村贫困家庭和城镇低收入家庭子女等,积极探索利用金融、保险、信托等方式,开展职业教育融资活动的新途径等。
2、抓好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区政府要在坚持“立足培养,积极引进”的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确保建设一支专兼结合,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职教师资队伍。职业院校不应使用自收自支事业编制来选拔优秀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建设。建立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实行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的政策,并支持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教师申请和评聘第二个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采取更加灵活的用人机制和办法,支持职业院校面向社会聘请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校企结合。
3、构建开放性、多元化的办学模式
积极改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职业院校课程改革,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积极开展普通初中、高中未升学毕业生再延伸半年或一年学习时间,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教育模式改革。积极推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实现职业院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人才培养,大力推进产教学研合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改革完善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度等。
【参考文献】
[1] 张小明,朱宏斌,谷小勇.我国农民职业教育供给现状和发展对策[J]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
[2] 赵延安,任远.农业职业教育师资培养途径的思考[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4
[3] 上海市教科院职成教研究所.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报告[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4] 陶晋如.职业教育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器[J].培训与就业.2006
作者简介:尼安木(1978-),男,四川平武人,重庆三峡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硕士
责任编辑:于金鹏